防风休最担心的事情终于变成了现实,还没有打败日本美国就已经向共和国宣战。按照现在的形势发展下去,基本不可能在美国舰队赶到之前消灭日本海军了。
虽然日本在开战之后不到一个月就完全丢失了海上制空权,但是美国空军也同时参战,比美国海军参战要早得多。因为那时美国还没有向共和国宣战,所以美国空军是以志愿军或者日本政府雇佣的美国退伍军人的身份参战。目前美国飞机大约以每天一个中队的速度在日本降落,随着以后美国飞机抵达的数量越来越多,共和国将会开始缺乏足够多的护航战斗机。虽然轰炸机自身的双管14。5毫米重机枪对付敌人的战斗机效果也不错,但是毕竟不如有护航的好。
此前的动员重点是增加兵力,军工厂分为三班倒,24小时生产。更大规模的全面动员尚未开始,物资没有管制,大量企业没有转产军火。在只要对付日本一个国家,在边境和苏联对峙的情况下,现有的生产力是足够的。但是美国参战之后,共和国的军火生产就明显不足了。此前的情报错误的估计了美国的战争准备程度,美国对于这场战争进行的动员甚至比共和国更加广泛和深入。除了跟随共和国扩军之外,美国早就开始动员大量企业转产军火。为了欺骗其它国家,美国没有让那些企业直接转产,而是由政府出资新建工厂,包括生产重型卡车的生产线、开挖新的船坞、飞机工厂、钢铁厂和发电厂。这是罗斯福新政的最后一个重要措施。当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罗斯福疯了,在大萧条中还建造新的工厂是自掘坟墓,现在才突然明白过来,早在那时美国就开始为战争做准备了。当这些工厂建设完成的时候,正好赶上中国和日本开战。随着对日租借法案的出台,美国的战争机器开始全速运转。
共和国从不缺乏指点江山的人才,尽管西方媒体都众口一词的宣传美国新建工厂是自杀行为,但是国内却有许多专栏作家和关心时政军备的学生预见到了这种情况。当时就有许多人在报纸和杂志上撰文指出:目前美国面临的是极其严峻的经济形势,罗斯福新政在几年内取得的成效已经见底,新的萧条已经来临。如果美国不发动一场战争来消耗多余的生产力,那么它会再次陷入更深重的萧条。此时建设新的工厂,完全是在为战争做准备。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是也。
可惜国家对此并不重视,或者说中国已经开始扩军备战,那么即便美国也做同样的事共和国也没有理由去干涉。
当时中国的情况比美国好不了多少,虽然拥有近6亿人口,五倍于美国的经济规模,但是由于社会福利保障制度还十分不完善,普通百姓的购买力有限,而高昂的房价更进一步压缩了人民的购买力。在大萧条爆发之后,汽车、造船、飞机等行业纷纷减产,随之而来的就是钢铁产量和石油产量在经济危机中显得严重过剩。虽然大规模的基础建设消化了一部分生产力,但是普通百姓的购买力不足使得这种政府投资拉动的经济缺乏持续性。许多特大型工程,比如将西伯利亚铁路、青藏铁路和中亚铁路组网的西部铁路网工程则因为施工难度和耗资一样巨大而难以实施。因此中国也需要一场战争来渡过危机,这场战争要有一定的规模,而且是可控的,还要能打赢。最好的选择就是日本,因为亚洲其它国家都已经是共和国的殖民地,而苏联过于强大。和苏联开战完全是国家主席的愿望以及和德国密约的结果。相比之下,百废待兴的苏联经济形势倒是一片大好,而且从西方大萧条中捞到了很多好处,比如苏联急需而西方以前不肯出售的技术和机器。正在全力推进工业化建设的红色帝国这时候一点都不想打仗。
为了在美国舰队到来之前彻底打垮日本海军,防风休批准了代号为“天殇”的作战计划。计划简单而明确,集中能够集中的一切力量,击沉日本海军剩余的大中型舰艇,毁掉日本的造船厂。然后立刻登陆日本,争取在美国舰队抵达之前攻占防御兵力薄弱九州和四国,并且在本州岛建立稳固的前进基地。
为此空军集中了700架俯冲轰炸机,1800架重型水平轰炸机以及1500架战斗机;其中重型轰炸机从本土起飞,俯冲轰炸机因为航程有限,从北岛起飞,专职轰炸本州岛北部地区。海军集中了全部10艘航空母舰中的8艘,另外2艘因为是新下水的还没有完成试航检测所以未能参战。8艘满载排水量3万吨的航空母舰搭载了1000架飞机,包括鱼雷机和俯冲轰炸机各350架,战斗机300架。
除了航母,海军三大舰队的主力舰中,除去正在建造和维修的,状态良好的15艘五岳级和昆仑山级战列舰、3艘浙江级战列巡洋舰全部集中起来,他们率领上百艘轻重巡洋舰和二十多艘老式装甲巡洋舰准备为登陆部队提供火力掩护。
在墙桅如林的舰队中,相柳蚺指挥的宜春号驱逐舰显得那么不起眼,其实在各国同类舰艇中,宜春号所在的南昌级已经是块头最大的了。在140米长的舰体上,安装了4座双联装130毫米高平两用炮,8座4联装40毫米高炮,12座4联装25毫米高炮;36节的最高航速,20节时航程12000海里,战舰满载排水量高达4300吨,是二战中吨位最大的驱逐舰。
这次行动中,他的主要任务是为巴颜喀拉山号战列舰提供防空掩护。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用130炮掩护登陆部队。不过因为主要任务是防空,所以对付坚固工事的高爆弹带的不多,每门炮只带了25发,另外还携带了75发穿甲弹和100发近炸防空弹。
相柳蚺的心情很是忐忑:自从黄海之战日本联合舰队惨败而归之后,日本内阁已经意识到无法再常规战争中取胜。此后日本海军造船计划作出了重达调整。已经开工的大型舰艇继续建造,但是计划中还没开工的全部取消,大力建造中小型潜艇和鱼雷艇,配合空军的飞机实施近海防御。飞潜快的建设原则和苏联海军刚成立时的情况很相似。
面对这种战略,驱逐舰责任重大。在敌军驱逐舰和鱼雷艇冲击我方舰队时,驱逐舰往往要冲上去与之缠斗,利用较高的航速和速射炮打乱敌人的阵型,使之无法瞄准我军主力舰发射鱼雷。必要的时候,驱逐舰甚至要用自己的身躯为主力舰挡住敌人射来的鱼雷。
总而言之,这是一个高度危险的活计。驱逐舰之间的对射都是互穿,尤其是南昌级为了保证速度和火力又牺牲了一部分装甲防护,只有主炮炮塔正面、司令塔和弹药库能够挡住正常交战距离上自身主炮的射击,装甲带只能勉强抵挡护卫舰上的75毫米穿甲弹,锅炉房和发动机舱的另有一层25毫米厚的钢板。其它地方没有装甲。
一直号称是唯物主义者的相柳蚺在出发前特意戴上了老妈花20元钱为自己求来的护身符,据说是法华寺圆通大和尚给开过光的。
舰队出港的时候,一队队重型轰炸机从头顶飞过。他们将突击轰炸日本海军基地和造船厂,争取把日本剩下的主力舰都干掉,为海军减轻一点压力。
魏名川是第5103号轰炸机的机长,这代表着第51轰炸机中队接收的第3架H-16型轰炸机。在此之前,魏明川已经多次参与对日轰炸。他的运气不错,虽然好几次都被日本高射炮炮弹击中,但是都能安全返航,同一个中队的战友已经有3架被击落了。
领航员展僚整对着航图研究飞行路线。随着执行任务次数的增多,展僚越来越意识到一个好的领航员应该能够带领飞机尽量避开高射火炮最密集的地方,为此他还专门去高炮部队学习了高炮阵地的部署。以便做到知己知彼,此时他正用一支铅笔在图纸上勾画将要轰炸的日本造船厂的地形。但是大家都觉得这没什么用,轰炸机必须集中行动才能用自身的机枪火力形成足够密集的自卫火网,落单的轰炸机立刻就会成为战斗机眼中的活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