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第二篇表明,人类有非常广泛的爱的对象,可见爱是人类生存和生活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内涵。那么,究竟怎样来理解爱呢?爱对于人类有怎样的意义呢?爱与人类的其他追求,如真、善、美等是什么关系呢?爱在人类生活中占有怎样的位置呢?这一系列问题,不能不是古今中外哲学、宗教和人文科学所非常关注的课题。
本书的第三、四、五、六各篇,将分别讨论西方哲学、中国哲学、科学和宗教怎样论述人类的爱。
本篇介绍从古至今的西方哲学家怎样述人类的爱,并有所讨论。
柏拉图论爱
在公元前400—前300年时,古希腊出现了三位哲学大师,即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他们的哲学思想对于西方文化有着极深远的影响。
苏格拉底本人并没有著作保留下来。他的思想,人们主要是从他的学生柏拉图写得非常详尽的《对话集》中所知道。在《柏拉图对话集》中,有许多用苏格拉底的名义作的谈话。这些谈话,究竟哪些是苏格拉底本人的思想,哪些是柏拉图自己的思想,很难完全分清。而从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中,我们可以知道柏拉图的思想。由此分析在《柏拉图对话集》中关于“爱”的论述,基本上是柏拉图本人的思想。因此,本节采用“柏拉图论爱”的标题。
柏拉图(公元前427—前347)是古希腊时代最重要的哲学家。他提出的“相论”(或“理念论”)对于后来的哲学和科学发展有深远的影响。他一生有四十多本哲学著作,都是用对话的形式写成的,后来汇编成《柏拉图对话集》。《对话集》涉及的方面非常广泛。其中,以“爱“为主题的主要是两个篇章:一是《会饮篇》;一是《裴德罗篇》。《会饮篇》是苏格拉底和他几个朋友在参加一个仪式后在一起饮酒,边饮边谈,而谈话的主题就是“爱”。《裴德罗篇》记载的是苏格拉底和他的朋友裴德罗在散步时的谈话,爱是他们谈话的主要话题。
两篇对话的篇幅都很长。现将柏拉图关于“爱”的主要观点,归纳于下:
(一)爱是最古老的,是伟大的,爱是最高的幸福。
《会饮篇》中,裴卓说:
爱若(Eros,希腊的爱神)是一个伟大的神,为人类和诸神所景仰。
爱神是诸神中间最古老的神他没有父母。
爱是人类幸福的来源……一个年轻人最高的幸福无过于有一个钟爱自己的情人。
对于人类,无论是生前还是死后,爱是最能导致品德和幸福的。
《会饮篇》中,阿里斯多潘说:
爱是一切神诋中最爱护人类的,他援助人类,给人类医治一切疾病,治好了,人就能得到最高的幸福。
(二)爱最年轻,最美,最善良。爱是公正而审慎的。
《会饮篇》中,阿伽通说:
爱神是神灵中间最年轻,而且永远年轻。
他是神灵中最幸福的,因为他最美,最善良。
现在说爱神的品德。他的最大光荣在于既不害神和人,也不受神和人的害。暴力与他无缘。
爱情都是出于自愿的,双方情投意合才是爱情王国的金科玉律。
爱神不仅公正,而且审慎。爱神既然统治着快感和****,岂不是最审慎的吗?
通过以上几位苏格拉底朋友的论述,可以见到柏拉图将爱提到了一个极高的位置,给予爱以极高的评价。
这是十分值得我们重视的问题。在西方哲学两千多年的发展中,特别是近代和现代的西方哲学,都是以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为哲学的三个主要支柱。虽然价值论与爱有一定关系,但是一般来说爱”在近代和现代西方哲学中,并不占主要位置。
而古代西方最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却给予“爱”极高的位置和极高的评价;说“爱”是最美、最善良、最幸福的。柏拉图的观点不能不使我们深思:爱究竟应该在哲学中占有怎样的位置?而这正是本书要着重探讨的问题。
《会饮篇》中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是,爱是最古老的;另一种观点是,爱是最年轻的。两种观点看来是矛盾的,其实并非也。爱是古老的,是没有父母的,说明爱是在人类诞生之时就有的,是与人类共生的。爱是年轻的,说明爱是永葆青春的,永远充满活力的;它将永远地伴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发展。
爱既最古老,又最年轻,正能说明:爱与人类,自古至今,直至永远,始终伴随,永不分离。
(三)爱的对象是多样的。
《会饮篇》中,医生鄂吕克锡马柯的发言是:
爱神的威力伟大得不可思议,支配着全部神的事情和人的事情。
不仅医学完全受爱神统治……就是体育和农业也是如此。至于音乐受爱神统治更为明显。
一般说来爱神的威力是多方面的,巨大的,普遍的。
这个论点非常重要,它说明:虽然男女之间的爱情是爱的十分重要的类别。许多关于“爱”的著作(如弗洛伊德的),主要是以男女之间的性爱为中心议题的;但是柏拉图在《会饮篇》表达的观点是:所谓“爱”并不只是指男女间的爱情,而是多方面的,是普遍的,例如对医学、对体育、对农业、对音乐,等等,都可以有爱。
这个观点也是本书讨论“爱”的基本出发点。
(四)爱有两种:高尚的爱和凡俗的爱。
《会饮篇》中,包萨尼亚在发言中说:
谁能否认这位女神(指爱神)有两个呢?一个……我们把她称为天上的;另一个,我们把她称为凡间(或凡俗)的。
凡间或凡俗的爱,所眷恋的是肉体而不是灵魂。
我们不能一遇到爱就能说美,值得颂扬;只有那驱动人以高尚的方式相爱的爱神才美,才值得颂扬。
柏拉图在这里提倡的是“天上的爱”或“高尚的爱”。他所谓的“天上的爱”,就是灵魂的爱,或精神的爱。他认为,只有这种精神的爱,才是美的,是值得称颂的。这也就是人们所称的“柏拉图式的爱”。
当然,在夫妻或情侣之间,不能排斥肉体的爱。男女之间的肉体的爱,是人类的本性。柏拉图说过一个年轻人最高的幸福无过于有一个钟爱自己的情人。”这里不可能不包含肉体的爱。
然而,我们也不能不承认,即使在情侣或夫妻之间,互相爱慕、互相尊重、互相爱护、互相体谅等精神之爱,比肉体之爱更为重要。
如果只要求肉体之爱,那么,在任何****场所都能得到满足。但缺乏了精神之爱,人类就将自己降低到动物的水平。
从本书第二篇关于爱的类别的论述中可以知道,人的绝大多数的爱都是精神性的,与肉体之爱无关。
因此,柏拉图提出的“精神之爱”的观点,是有深刻启示的。
(五)爱要与爱的对象合为一体。
在《会饮篇》中,阿里斯多潘提出一个对爱的非常独特的解释。大意是:以前的人是圆形的;头上有两个面孔,一个朝前,一人朝后;一半是男,一半是女。他们体力强壮,总要和诸神作战。宙斯(最高的神)对人类的无理不能容忍,想出一个办法,将每个人剖成两半,以削弱人的力量。人被剖成两半后,这一半非常想念那一半,总想合拢在一起,互相拥抱而不分开。
这就是人类有爱的原因。
当然,这个解释是荒诞的,但是却说明了人类的爱的重要的心理特征,就是愿意与爱的对象,合为一体。
在本书第二篇的许多爱的类别中,人都有这样的心理特征。例如男女情侣或夫妻之间,深挚的感情使双方都愿意与对方合为一体。爱国者热爱祖国,愿意为祖国而献身,他们愿意将自己的生命融合于祖国的解放和发展之中。科学家热爱科学,愿意一生献于科学,愿意将自己和科学的发展融合在—起。
(六)爱追求从无到有,有所新生,并且不断向上提升。
《会饮篇》的对话中最后发言的是苏格拉底。苏格拉底介绍了一个智慧很高的女人——狄欧蒂玛和他讨论爱的情形。狄欧蒂玛谈到她对于爱的一些独到的见解:爱若是既不穷又不富。他总是处在智慧与无知之间。
追求爱的人用什么办法不折不挠地进行爱的活动呢?这活动就是在美的东西里面生育。……凭借身体或灵魂。
爱必然是奔向不朽的。
对美的爱是一步一步地向上攀登。……直到这门爱的学问的结尾,就会突然发现一种无比奇妙的美者,即美本身。
这几段话的含义相当深刻。它们大致的意思是:
1.爱是一种追求,它总是处在“无”和“有”之间的状态。因此它既不富,也不穷;既不是完全“无知”,也不是完全“有知”。
在本书第二篇介绍的爱的类别中,这样的情况是很多的。例如父母对子女的爱,并不是只在子女年幼时,也不是只在子女长大后。父母的爱是伴随着子女的成长的。科学界对科学的爱,是他对所从事的科学领域从无知到有知的过程。哥白尼对天体运行规律研究的热爱就是如此。
2.爱具有创造性。柏拉图谈到“凭借身体或灵魂而生育”,就有创造新生事物的意思。柏拉图说爱的力量是伟大的、神奇的、无所不包的。”就是指爱的无穷而伟大的创造力。
可以认为,所有的爱,都具有创造性,都能“生育”出新的事物。
夫妻之爱能生育出子女。事业之爱,能创造出新的事业业绩。文艺之爱,能创造出优秀的文艺作品。正是由于有创造性,爱是永恒而“奔向不朽的”。
3.爱是一步一步向上攀升的。爱会从低级到高级,从凡俗的爱进展到高尚的爱,从肉体的爱(或物质的爱)进展到精神的爱。柏拉图以对美的爱为例,开始时可能是对美的具体形象的爱(如对花的美);如果你真正地爱美,你会一步一步地攀登到对美的本质(爱本身)的爱。
以上都是柏拉图的《会饮篇》的内容;柏拉图的《裴德罗篇》谈的内容较为集中,主要是苏格拉底和他的朋友裴德罗讨论爱情的问题。裴德罗介绍了一位作家吕西亚斯的文章,该文章的观点是:没有爱情的人要好于有爱情的人。苏格拉底不同意这种观点,他是肯定爱情的。他说:有爱情的人无论在爱情旺盛之时还是在爱情衰竭之后他们都可以算是朋友,因为他们深信彼此已经交换过最有约束力的誓言”。
凡是有真正爱情体会的人,都会同意苏格拉底的观点,当然,这也是柏拉图的观点。
从上述的介绍可知,柏拉图对于爱的论述十分深刻。总起来说,他并没有将爱局限于男女之间的爱情,他认为爱的对象是有普遍性的。他不否定肉体的的爱,但更重视精神的爱。他主张人类的爱应一步一步地向上提升,达到更高的境界。他认为爱是有创造性的,能创造出新生事物。他给予爱极高的位置,有极高的评价,认为爱是最美的,是能给予人类最高幸福的。
柏拉图的爱的学说,对西方文化,以至世界文化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亚里士多德论爱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是古希腊时代,继柏拉图之后最重要的哲学家。他提出“实体论”,要求人们对于任何事物的研究,从研究事物的个体与它们的种属开始。这为后来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开辟了一条正确的道路,是对人类的巨大贡献。他在逻辑学上建立了三段论法,为后来一切科学论证提供了最基本的的逻辑基础。他在自然科学、美学、政治学等方面的许多学说,影响了西方两千多年的历史。
亚里士多德关于爱的论述,主要是在他的三本伦理学的著作之中,即《尼各马科伦理学》、《欧德谟伦理学》和《大伦理学》,主要是第一本。尼各马科是他父亲的名字,此书献给他的父亲。
《尼各马科伦理学》的第八和第九两卷是专门论述“友爱”的,其中包含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爱的主要论点,现归纳如下:
(一)爱有广泛的对象。
亚里士多德所谓的“友爱”,首先是指朋友之间的爱,但并不限于此,它还包括男女或夫妻之间的爱情,也包括“父母对儿女、老年人对年轻人、领袖对属民、领导者对被领导者”的关系。甚至如他所说:‘一切匠人都热爱自己的作品……诗人对自己的作品有着过度的爱,把它们当作孩子来抚爱。”
因此,亚里士多德对“友爱”的论述,实际上就是对“爱”的论述。他与柏拉图一样,认为爱有很广泛的对象。
(二)爱有三种,爱是一种德性。
他说:‘友爱分为三类……相互爱着的人希望对方过得好;他们因此而成为朋友。有些朋友是为了有用。……对他们相互之间有好处。有些是为了快乐。”
他认为友爱有三种不同的目的:1.为了朋友过得好;2.为了相互的利益;3.为了得到快乐。
他详细地论述了这三种不同目的的爱,他认为只有第一种爱(为了对方过得好),才是真正的、可以持久的爱。
朋友之间,如果只为了利益,那么当利益不存在时,友情就会终止。朋友之间,如果只为了快乐,那么当不再感到快乐时,也就不再有友情了。
因此,亚里士多德认为,真正的爱是非功利性的。爱只是为了善,爱是一种德性。他说善良者的友爱是完美的,而且与德性方面相类似。……作为善的人他们都是就其自身而善的。那些为了朋友自身而希望朋友为善才最是朋友。……这种友谊就永远维持。”
亚里士多德对于爱的这个观点非常重要,对于我们理解爱的本质是有指导意义的。
(三)爱更多地在爱之中,不是在被爱之中。
亚里士多德说大家公认友爱更多地在爱之中,而不是在被爱之中,其证明就是,母亲总以爱为喜悦。有一些母亲把自己的孩子交出去哺养,她们在爱着并知道这一切,但是并不索取爱的回报。……即或(子女)由于不知内情,不把她们当作母亲看待,但她们还是照样地爱他们。”
亚里士多德用上述事例说明了一个十分重要的爱的精神:爱是给予,而不是索取;爱是付出,而不是取得。这是人类的各种爱的共同的精神和原则。离开了这种精神和原则,就不是真正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