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中国网络传播研究2010(第四辑)
14855000000034

第34章 微博客的信息传播机制分析(1)

彭兰

摘要 微博客在中国迅速兴起,与它的传播模式及传播机制相关。在裂变式的信息传播模式之下是社会网络这样一种底层结构基础。社会网络将人际关系网络与信息传播紧密结合起来,正是它影响了微博的信息传播机制。在微博平台上,个体的传播能量与他自己的社会网络、直接联系对象的社会网络、社会网络的形成与扩张机制、节点间信息流动机制等因素相关。而信息的扩散则与强关系节点、弱关系节点、权力中心等不同层面节点的推动能力有关。作为社会网络上的关键节点,微博平台上的权力中心,对于微博的议程、信息传播的过程与效果等,都有明显作用。权力中心有两类,一类是稳定的意见领袖,一类是临时性的热节点。它们的形成有着相应的规律。

关键词:微博客,社会网络,意见领袖

微博客是比博客更轻便的一种信息发布形式,也是一种新的网络公共空间,个体可以通过电脑和手机等终端在微博上发布信息,并获得自己关注的对象发布的信息。在美国的微博博客Twitter推出三~年之后,2009年下半年,微博客在中国网络中兴起,对论坛、博客等网络应用形成了强大的冲击,也给网络信息传播方式带来影响。微博客之所以能迅速普及并在社会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与它在传播模式与机制方面的特性相关。深入分析其传播模式与机制,才能真正认识到微博客对于未来网络信息传播的影响。

一、“社会网络”:微博传播的底层结构

一些研究者指出,微博传播呈现的是裂变式的传播,这是对信息传播模式本身的观察,但为什么会呈现出这样一种模式,这需要从信息传播的底层结构方面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微博信息传播是由分散的网民自发进行的一种信息传播活动,微博平台的传播不是像传统网站那样的自上而下、点对面的发布平台,人们更多是在某些网络的“节点”中发布信息,这些信息要能产生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必须有一种传播的网络。如果深入研究微博信息传播的过程,我们会发现,这些节点上的信息的扩散,很多时候依赖的是人们的“社会网络”。

(一)社会网络的含义及微博中的社会网络

在社会学中,社会网络(social network)指的是社会行动者(social actor)及其间关系的集合。也可以说,一个社会网络是多个节点(社会行动者)和各节点之间的连线(行动者之间关系)组成的集合。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是社会学里一个重要的理论,它就是通过研究者行动者及其之间的关系来研究社会的结构,以及人们之间的相互影响。

通俗地说,个体的社会网络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他的人际关系网络,是与他有各种交往、互动关系的其他个体与他自身构成的一个集合。在网络中,每个网民都可能有自己的社会网络,例如,在论坛中的交流对象、即时通信平台的好友、博客平台上有相互链接关系的他者、SNS中的好友、微博客平台的关注对象以及“粉丝”等。每个个体在网络中都有自己的社会网络,而所有个体的社会网络交织起来又构成了一个巨大的社会网络。

传统的BBS型论坛的交流方式使人的关系网络显得不是那么清晰,即时通信、SNS、微博客等使个体的社会网络变得明晰明了,因此,在这些平台上的信息传播受社会网络的影响也更为突出。而与即时通信和SNS相比,微博平台上的公共信息传播更为普遍,由此调动的个体的社会网络更为广泛,不同个体的社会网络间的相互作用也更为明显。因此,在迄今为止的网络应用中,在以社会网络为信息传播的基本结构方面,微博表现得最为充分。

微博利用社会网络来实现信息的扩散,反过来,这一平台上信息传播活动又会丰富与拓展个体的社会网络。例如,由于发布的信息引人注目,获得了很多的“粉丝”,这些“粉丝”就是个体的社会网络上的新节点。

(二)社会网络基础上信息传播的影响因素

社会网络是人的关系网络,那么,信息传播是如何通过这个网络来传播的?人际关系的范围、强度、节点的性质是如何影响信息传播的呢?回答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认识社会网络对于信息传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认识微博的传播机制。

为了深入认识以社会网络为基础的信息传播的影响因素,下面将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对于某一个用户而言,他的传播能量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二是对于某一个具体的信息而言,它的传播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两者虽然有关联,但并不是完全相同的。

1.影响个体传播能量的要素

如果先不考虑信息本身的属性的话,个体在微博平台上的传播能量以及影响力,与个体的社会网络的某些指标以及整个平台上的相应机制相关。

(1)信息发布者自身的社会网络

信息发布者的社会网络越大,强联系链条越多,联系越频繁,联系对象的传播能量越强,那么他发布的信息的传播面就可能越广。

每一个社会网络上的个体,都是一个“节点”,理论上来说,正如米尔格伦的“六度分隔”理论所揭示的那样,任何节点之间都有可能通过某个路径连接起来,但是,节点之间的关系有“强关系”和“弱关系”两种。如果从社会网络分析图上看,有直接的线连接起来的节点之间是强关系,而其他节点之间的关系是“弱关系”。

强关系的形成往往与以下几个因素相关:

现实中的关系:如朋友、同事、同学等;

互动频率:通常频繁的互动更容易带来牢固的关系;认同关系:有些强关系,如“粉丝”与他关注的对象,并不一定是个体间有频繁的交往,而是因为有一种相互的认同关系,如价值上的或心理上的认同。

但无论怎样,强关系是一种需要付出代价去维护的关系。如果不做出努力,个体的社会网络中的强关系就难以发展,甚至已有强关系也会逐渐变弱,连接的链条也可能会消失。

从这个角度看,个体在微博平台上的传播能量与其在社会网络的拓展与维护方面所付出的努力是相关的。

(2)信息发布者直接联系对象的社会网络

对于信息的发布与流动来说,信息发布者的直接联系对象(或者说强关系)的社会网络,也会起重要作用,因为这是信息由点向面扩散的第一层级力量。这个层级上的用户,如果有广泛的社交圈或较强的传播能力,也会增加信息扩散的面。

(3)社会网络的形成与扩张机制

上面的分析已经说明了社会网络对于信息传播的意义。如何让用户在某个空间里迅速形成自己的关系网络,如何使它不断扩张,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用户的人际交往,也关系到他们的信息传播。如果微博平台提供了灵活、方便的人际关系网络的形成与扩张机制,就可以为信息传播提供良好的基础。例如,一些微博平台可以自动寻找某个用户的邮箱、即时通信中的交流对象,为用户提供了便捷地拓展微博人际网络的可能。而通过各种随机推荐方式使原本没有任何关系的人相互发现,也是扩展交流网络的重要方式。只有让用户在微博平台迅速地形成自己的社会网络,才能为他们的信息传播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人际互动提供基础。

(4)节点间信息的流动机制

对于微博平台上节点间的信息流动来说,有两个方面的机制作用更为明显,一是转发机制,二是推荐机制。这些机制不仅会影响到人的关系网络的扩展(因为很多关系链条是依靠信息流动而逐步建立的),也会影响到个体的传播能量。

转发机制决定了信息多级流动的可能性与扩散的速度。推荐机制决定了信息超越人际关系网络链条的约束进行传播的能力。重点信息(或人物)推荐、热门信息聚合、最新信息推荐以及标签等方式,都可以带来信息的提升。

以上要素决定了微博平台用户进行信息传播的基本能力,也是微博平台上用户话语权力分化的基础。当然,并非每一个用户所进行的每一次信息传播,都能将这种能力完全发挥出来。信息流动过程,是激发社会网络节点参与的过程,能在多大程度上激活这些节点,与信息自身的属性相关。

2.影响信息扩散效果的要素

对于某一个具体的信息的传播来说,基于社会网络的信息传播,是以一个个节点为基础的,信息传播是沿着人际网络的路径来扩散的,每一个节点都在起着“把关”的作用,传与不传,每个节点做出的每次选择,都直接影响了信息传播的广度与效果。这些选择既有可能是基于对信息价值的判断,也有可能是基于人际关系或认同等因素的影响。

(1)“强关系”节点的影响

对于一个特定的个体在某一节点发出的信息来说,信息是否能有足够的传播动力,除了信息本身的属性外,还在很大程度上与他的强关系的节点的数量以及这些节点的能力相关。数量越大,或者某些联系对象在社会网络中的地位越高,那么越有可能对信息传播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强关系节点对于信息的传播,有时是出于对信息价值的认可,但有时,则是出于维护关系的需要,所以,人际关系的因素在这里面起着较为明显的作用。

(2)“弱关系”节点的影响

“弱关系”节点与信息发布者的关系不那么紧密,所以在信息的初级传播中不起作用,但是,他们的呼应以及由此形成的次级传播,对于信息传播也是有重要意义的。如果一条信息能够激起很多弱关系节点的响应,那么,信息传播的效果也会得到提高。如果在这些弱关系节点中的“权力中心”或“意见领袖”能够起作用,那么效果会进一步加强。在某种意义上说,弱关系节点的认同度,对于信息传播的范围起着更重要的作用。

对于弱关系节点来说,是否转发某一信息,完全是基于对信息本身的判断,而没有人际关系的因素起作用。因此,这一层级的传播是对信息的公共价值的一个有效检验,它形成的优胜劣汰机制,对于少数信息从信息海洋中凸显出来,成为公共热点,具有关键性作用。

(3)“权力中心”的作用

社会网络中存在着权力关系。一些成员由于种种原因,会处于强势地位,而另一些成员则会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而权力关系对于信息的流向是有明显作用的。处于权力中心的人,对于信息传播的规模、走向以及相应的意见等,都会产生比别人更大的作用。

按照社会网络的分析方法,社会网络中的权力中心是可以测量的,测量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指标(刘军,2004):点度中心度:这个指标的考察角度是,如果一个行动者与很多他者有直接的关系,该行动者就居于中心地位,从而拥有较大的权力,这种权力可以称为点度中心度。

中间中心度:通俗来说,中间中心度这个指标衡量的是某一个点对网络中其他点之间的交往的控制能力。如果一个行动者处于多个交往网络的路径上,可以认为此行动者居于重要地位,因为他处于其他点发生联系的“要塞”上,因而具有控制其他行动者之间交往的能力。

接近中心度(整体中心度):一个点的接近中心度的值越低,也就是说它越接近网络的中心,它的影响力越大。

限于篇幅,在此不展开介绍这几个指标的具体计算方法。但社会网络的分析方法,不仅认定了社会网络中权力关系的存在,而且可以计算出某些节点对于他者的控制能力的大小。这些计算方法,也完全适用于互联网上社会网络分析。

微博平台上的权力中心对于某一个信息发布者或者其信息的价值认同程度,会在较大程度上影响着信息的传播。而微博上为什么会出现权力中心,后文将展开分析。

总之,微博平台上基于社会网络的传播机制,与传统的大众传播的传播机制完全不同。其中最本质的变化,是它把人的社会关系引入到信息传播中,使社会关系成为影响信息传播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由于微博传播更多的依赖社会网络这一传播基础,因此,微博上的信息传播活动也就不是一种单纯的信息传播活动,它体现了网民的社会关系和这背后的价值的、心理的各种不同层面的文化认同。微博传播活动也成为网民发展社会网络、获得社会资本的一种重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