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偷学
1483400000008

第8章 偷学经营绝招——刀要使在刀刃上

事业要想做大做强,就不能一成不变的老走在别人后面,照搬就套,那等于是自毁前程。只有学会不断地创造市场需求,才能迎合市场,不断创造成功。天底下无所谓谁比谁聪明,只有谁比谁用心,经营企业尤其如是。

捕捉市场上的需求

商机表现为需求的产生与满足的方式上在各种条件下的不平衡状态。新的商机会伴随着旧的商机的消失而出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当你还在困惑如何获得成功,如何开创未来的时候,不防低头看看脚下的路,看看您脚下的商机,不要让商机由于您的疏忽而溜走。

资金不多、没有经验与技术的人,走在创业的十字路口,也许会感到彷徨,不知道自己的路该怎样走。市场需求中蕴藏着许多商机,只要用你的勇气、用你善于捕捉机会的眼光,就能找到赚钱机会,开辟一片新天地。

米勒啤酒公司通过市场细分,开发新型啤酒,从而使这一家小公司成为美国最大的啤酒公司之一的。

米勒公司在做出营销决策之前,对市场进行了详细的调查。他们按饮用者的用率,把啤酒饮用者分为轻度使用者与重度使用者两人类。他们发现,重度使用者大都是蓝领阶层,年龄多在30岁左右,每天看电视3个小时以上,爱好体育活动。而轻度使用者人数虽然多,但其总饮用量却只是重度使用者的1/8。

米勒公司决定将目标市场定位在重度使用者身上,并果断决定对米勒公司的“旗舰”啤酒一一“海雷夫”牌啤酒重新进行定位。“海雷夫”牌啤酒一向有“啤酒中的香槟”之称,在很多消费者心中是一种价高质优的“精品啤酒”,十分受妇女与社会中的高收入者欢迎,但这些人多是一些轻度使用者。

米勒公司决心将“海雷夫”献给一些“真正爱喝啤酒之人”。

重新定位从广告开始,他们针对目标顾客的心理、年龄、职业、习惯等特征,在广告信息、广告目标、媒体选择方面做了许多变化。他们精心设计出令人兴奋的广告场面:船员们专一地在迷雾中驾驶轮船。钻井工人奋力止住井喷,消防队员在紧张灭火,年轻人骑着摩托冲下了陡坡。他们甚至请来当时美国最着名的篮球明星张伯伦来为啤酒广告客串助兴。

接着,他们又在电视台设立了一个“米勒天地”的栏目,广告主题变成“你有多少时间,我们就有多少啤酒”。为了很好地配合广告攻势,米勒公司又推出一种容量较小的瓶装“海雷夫”,以满足一部分轻度使用者,尤其是老人与妇女,他们喝完一杯,不多不少正合适。

“海雷夫”的重新定位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到了1978年,这种牌子的啤酒年销售量达到2000万箱,仅次于AB公司的百威啤酒。“海雷夫”的成功,可以说完全是因为米勒公司善于研究市场,善于在市场中发现机会的结果。米勒公司决定充分发挥自己在市场分析方面的优势,乘胜追击进入另一个细分市场中一一低热量啤酒市场。

那年美国各地的“保护健康运动”方兴未艾,米勒公司注意到对食物十分敏感的顾客群也在日益扩大,即便那些很喜欢啤酒的人也在关心喝酒会使人发胖的问题。当时,美国已经有低热啤酒出现,但销售情况不理想。米勒公司断定这种情形的出现并不是由于人们不能接受低热啤酒的概念,而是不当的定位所致。以前他们错误地将这种啤酒向一些注重节食但并不喜欢喝啤酒的人销售。

米勒公司看准这一市场后,他们花了一年多时间来寻觅一个新配方,这种配方能够使啤酒的热量降低,但其口感和酒精度与一般的啤酒无异。这种米勒公司的低热啤酒一一“莱特”牌啤酒最终问世了。米勒公司经过市场细分,制造出了重度使用者啤酒市场、轻度使用者啤酒市场、低热量啤酒市场等,并开发出了衍生型啤酒占据这些市场,从而填补了市场空白而取得巨大成功。

可以说,米勒公司的成功,就是在市场中寻找商机的结果。事实上,很多成功的小老板的经验已经表明,小本经营要想做强、做大,只能将自己抛到市场中去锤炼。市场竞争是激烈的,如何巧妙地降低竞争的激烈程度,采取柔性竞争策略,就是要在买方市场中做出卖方市场的买卖来。之所以能做到这点,就是通过市场调查,有针对性地从事生意。

小本经营如想发展壮大,必定要经受市场的锤炼。经营者不能畏惧市场,相反,要更积极地投入到市场中去,在市场中不懈地努力寻求各种各样的商机,因为商机就蕴藏在市场里。只有直面市场,才能最终使自己发展壮大起来。

马先生起初是一个小县城砂锅厂的推销员。一次,他要出差到上海,朋友托他买一本家电维修方面的书。

马先生到了上海去了一家着名的书店,书店二楼是专卖科技图书的。马先生发现二楼顾客十分多。他心想:现在喜欢技术,对科技图书感兴趣的人越来越多了。找了一阵子。马先生找到了朋友需要的那本书。

后来,马先生下岗了,一次偶然遇到那位修理电器的朋友。那位朋友说:“你不如开个书店,你不是说现在市场需求科技书吗?”

马先生知道,县城中除了一家新华书店之外。还有好几家个体书店,这些书店专卖一些大学生读的时尚杂志。为何不开设一家实用性比较强的科技书店呢?没过多久。马先生便筹措了少量资金。开设了一家小小的书店。除了进购少数文艺读物之外,大多数都是科技类的书。可马先生所在的县城不大。人口也不多。因此科技类图书的需求量不大。因此,他的书店生意不太好。

正当他愁苦不堪之时,有一天,他忽然看见一个农民模样的人走进书店,左挑右选。最后失望地摇了摇头。马先生看到来人唉声叹气的样子,便问:“先生,我这书店没有你需要的书吗?”那人回答:“我需要一些农业技术方面的书。可你这里没有呀!现在我们县城的农民富了起来,都想多学习农业推广技术。在农业方面获得大成就。我们最需要一些农业技术方面的书。”

从买书人的一番话中。马先生了解到县城中的市场需求就是这些农业方面的书籍。于是,他进货时特意进了许多农业方面的书籍:有防病虫害的、有大棚种植技术的、有防治家禽疾病的……

进购到这些图书后。马先生特意搞了一次促销活动。吸引得全县城的农民纷沓而来。仅仅一个下午,马先生书店中农业技术方面的书籍便销售了2000册。尝到了这个甜头后,马先生在书店特辟了一个农业书籍展销专柜,生意蒸蒸日上地发展了起来。

马先生经商的成功,就在于他抓住了市场需求的商机,进而投入小额资金,从而获得了一笔不菲的财富。由此可见,致富的机会时常存在于我们周围,就需要你独具慧眼去把握。

商机躲在市场中而不在想象中。因此,小老板想要找到商机,就只能到市场中去寻找,学会细分市场,窥测商机。成功的小老板往往会抓住这条规律,成功获得利润。只要你有一双慧眼,敏锐地捕捉市场上需求的生意,就能顺利找到打开财富之门的金钥匙。

独具慧眼,发现商机

日本“绳索大王”岛村起初在一家包装公司做店员时,由于薪水不多,家庭负担过重,因此他时常囊中空空。

有一天,他在街头漫无目的地走着,看到许多花枝招展的小姐、女士们,除了手中拿着自己的皮包外,还拎着一个纸袋。这些纸袋是她们在买东西时,商店给她们用来装东西用的。用这种纸袋装东西既方便又实用,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他发现用纸袋的人愈来愈多,由此推断纸袋是一个有发展前途的东西。

于是,他又参观了一家造纸袋的工厂。果然,工人忙得团团转,参观后,他断言:将来纸袋定会风行一时,那么,提纸袋用的绳索也会有大量需求的。于是,他投入少量资金去生产绳索,几年之后,他成为日本的“绳索大王”。

渴望致富的小老板,大脑中那根生意之弦应该时时绷紧,时时想着赚钱。只有这样,才能够敏锐地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商机,做到捷足先登。

有位失业在家的人。一天下午。正当他在家中暗自发愁的时候,随便翻看了一下报纸。顿时一条消息跃入眼中:西欧十分流行魔方玩具,许多儿童乐此不疲。他马上预料到这是一个发财的商机,因为这种魔方将来肯定会作为舶来品备受中国儿童的钟爱。因此,他将手中的报纸放下,快速乘飞机到西欧购置了一个样品,便返回香港快速赶制加工,利用很少的资金将产品投入市场,此时正好赶上魔方流行,生意做得很好。仅凭这一次,这位商人就没少赚钱,

有些人经常抱怨,说自己没有赚钱的信息,没有致富的门路,其实,商机在于发现,致富门路需要自己去找寻。

许多人对于寄存行李物品已经司空见惯,可你听说过寄存大活人的吗?真是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如今,在广州就有这么一个行当一一“候妻吧”。而且干这行的老板,竟然是一个收入低微的“打工妹”,3年不到,她就成了有车有房的“富姐”了。

她怎么想起靠这招致富呢?真是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原来她从一句偶尔听到的话里边,发现了致富商机,并很好地利用它,最终拥有了财富。

当年,“打工妹”在广州打工时有一天到商场闲逛。逛完出来,听见有个男人说:“真是天不怕,地不怕,就怕陪老婆逛商厦。你看看,都快一个钟头了,她还不出来!”旁边的那位男士也说:“唉,这地方坐没处坐,站没处站……美其名曰逛商场,其实是折磨人。”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这位“打工妹”看着商场的寄存处突发奇想。为什么不开一间寄存男人的地方呢?

不久,她向亲朋好友借了一小笔钱,在一家美食城中开设了一家时尚的“候妻吧”。原来,这家美食城的下面有十几个楼层是百货商场。

“候妻吧”就设在三楼的环形走廊上。“打工妹”摇身一变成为“候妻吧”的老板。

这可不是简单地寄存老公。男人到此有茶水、饮料供他们解渴消乏,喜欢看电视的就坐在舒服的沙发上尽情欣赏;“网虫”也能满足你。联网电脑让你好好过把瘾;爱下棋的在这里找到棋友太容易啦,还有陪练的呢!保准让你忘了回家……

由于女老板服务周到。她的生意迅速发展了起来。不但男士常来,不少女士也喜欢来这里坐坐。因此,女老板又专为女士开辟了一间温馨小吧,里面有女士喜欢的美容时尚杂志、香水和梳妆用的镜子。

这样热情周到的服务能不盈利吗?客人花钱都觉得舒服。随着“候妻吧”的业务越来越多。女老板获得的利润也在不断攀升。

真是“有心遍地财”啊!一位普通“打工妹”通过身边人不经意的一句话发现了大商机,并通过小本创业获得了财富。由此看来,始终找不到商机的只有一种人,即那些根本不会发现商机、更不会利用商机的人。

市场中的商机,如同掺杂在沙粒中的金子,用寻常眼光扫过,是非常难以寻觅到踪影的。只有独具慧眼的小老板。才能够发现它。

美国有位叫米尔曼的人,他看到妇女穿的长筒丝袜老是往下掉,一旦她们感觉到,就偷偷地躲在某个角落里往上提,如果是在逛街或是在公司上班时,丝袜掉下来就很令她们尴尬。米尔曼灵机一动,心想:世界上有多少妇女会有这种困扰呀?要是有不易滑落的袜子出售,岂不是大有“钱图”?

1983年,米尔曼在伦敦地铁车站开了一间“袜子店”,专门向妇女出售不容易脱落的袜子,果然备受妇女的欢迎。尽管袜子店不大,每位顾客平均可在1分钟之内完成现金交易,但是每天的成交量都非常惊人。目前,分布在英、美、法三国的袜子连锁店将近有200家,而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米尔曼就让妇女们从口袋里掏出了4500多万美元。

很多商机其实就在身边,小老板应该学会从身边的生意做起。如果一心向远处看,只想做大生意,可能到头来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结果一笔生意也可能做不成。

埃尔,迪克森原来是一家专门生产绷带的公司职员。他的太太在厨房做菜的时候,经常不小心会将刀切在自己的手指上,或将自己烫伤,埃尔总是耐心、细致地为她包扎。他时常想,倘若能发明一种受伤者自己能够包扎的绷带,那该多好啊。这样一来,倘若我不在家,而太太不小心将自己的手指弄伤时,她就能自己动手包扎伤口了。有了这种灵感后,埃尔便开始用纱布与绷带多次进行实验,在克服了重重障碍后,最终发明了一种可以自己粘贴的绷带。当埃尔太太再次将手指割破时,她自己就可以很方便地将这种绷带贴在伤口上。拥有了这项产品,埃尔便申请了专利,并开办了一家小型公司,将绷带作为公司的新产品大力推广。这种产品使用起来很方便,十分受消费者的欢迎,销路也十分好,为埃尔及其公司带来了颇为可观的经济效益。

商机无时无刻不在身边埋伏,若发现了,一定要牢牢地把握住它。抓住了商机,小本致富就不会是一种空想了。

把钱花在刀刃上

某小公司的老板一直觉得自己公司的效益不够好,招揽的顾客也是少之又少,究其原因,他觉得是自己公司的宣传力度不够,因此决定在媒体上做广告。但是由于公司没有专门的宣传策划部门,所以一切就由老板自己裁决,他觉得钱花得多就一定会有好的效果,所以就多管齐下、狂轰滥炸,报纸、电视无一不存在此公司的身影,电视时段安排紧,报纸版面大,广告语也写得非常直白:某某公司产品好,某某公司服务态度好,某某公司就是好。如此一来,公司的知名度大大提高,简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然而知道的人却没有一个不笑话他们的,都觉得这是一则没有意义的广告,完全没有阐述公司的优势,甚至有些人看见他们的广告就换台。钱倒是花了不少,但是依然门庭冷落,老板为此焦头烂额。

这样的宣传手段,确实能让别人记住这个公司,但是也可能招致别人的反感,因此,对于一个公司来说,并不一定钱花得多就是好,而是要将钱花在刀刃上,也许这家公司换一种策略将高额的广告费用在找专业人士策划上,效果会大不相同。当然这里并不是说一定要找专业人士策划,只是如果自己不够了解购买者的心理,那就不要将高额的费用花在这场毫无胜算的仗上,最终赔了夫人又折兵,钱也浪费了。

花钱也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要想使小资本经营获得最大的利,钱应用在“刀刃上”,胡乱花钱,毫不懂得资金管理只会让你的公司恶性循环,直到无路可走。

做生意,简单地说就是出售商品、赚取利润,但如果你认为只要生意好、顾客多,就能赚大钱,那就不对了。钱若不能用在“刀刃上”,那等待你的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一些“至多温饱、至少糊口”的小资本生意,利润都很微薄,和大公司超额生产、大量销售、大赚狠赚的做法不同。大公司由于利润丰厚,可允许高级职员挥霍。如果小生意竭力仿效,那将会陷入困境。

经营者筹措到资金后,最终是要用资金达到生财的目的。用财是否合理,直接决定了生财的多寡。正确决策、适度用财,就能生财;决策发生失误,用财不合适,就会造成严重损失。因此,正确地用财是生财的关键。小老板应当注意,学学用财之道,将钱花在“刀刃上”,也是助你成功的催化剂。

一个体户筹措了10万元资金后,准备生产服装,他将10万元资金全部用在设备、厂房和原材料投资方面,生产倒也顺利。但由于没重视销售,结果造成产品积压,资金不能回收,导致经营出现危机。而另外一个体户同样筹措到10万元资金。也进行服装生产,

但他只将6万元资金用于设备、原材料、厂房等投资,其余资金用于广告和推销。虽然生产规模不大,但是他的产品很快便销售出去了,快速便将资金回收,结果获得很大利润。

合理用财就是把资金投入到有效益的地方去,实现资金的增值。为此,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市场环境和自身能力,明确哪些地方不要花钱,哪些地方要花钱,这样才有利于合理搭配财源。

有位富豪走进一家银行。“先生,你有什么事需要我们办吗?”贷款部营业员一面小心地询问,一面打量来人的穿着:名贵的服装、高档的皮鞋……

“我想借些钱。”

“可以,你想借多少呢?”

“1美元。”

“只借1美元?”贷款部的营业员吃惊地将嘴巴张大。

“我只需要1美元,行吗?”

贷款部营业员考虑:“这人穿戴这样阔气,为什么只借l美元呢?他是在试探我们的工作质量与服务效率吧!”

于是,营业员装出喜悦的样子说:“当然,只要有担保,不管借多少,我们都能够照办。”

“好吧。”这个人从豪华的皮包中取出一大堆股票、证券等放在柜台上,“这些作担保行吗?”

营业员仔细清点了一下,说道:“先生,一共是50万美元,作担保足够了。不过先生,你真的只借1美元吗?”

“是的,我只需要1美元,有问题吗?”

“好吧。请办理手续,年息为6%,只要你付6%的利息,且在一年后归还贷款,我们就将这些作保的股票和证券还给你……”

富翁走了后,一直在一旁观看的银行经理根本搞不明白,一位拥有50万美元的人,怎么会跑到银行来借1美元呢?

他追上去问道:“先生,对不起,能向你请教一个问题吗?”

“当然能。”

“我是这家银行的经理,我实在搞不明白,你拥有50万美元的家当。为什么只借1美元呢?”

“好吧,我不妨对你说实情。我到这里办一件事,随身携带这些票券十分不便,问过了几家金库,想租赁他们的保险箱,但租金都很贵。所以我就到贵行将这些东西以担保的方式寄存了,由你们替我保管,况且利息很便宜,存一年也不过6美分……”

经理听后,顿时醒悟了,他很钦佩这位先生,他的做法实在高明。

“能赚会花”的意思是“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能赚”是“用自己所能去争取”,靠自己的劳动获取应得的报酬;“会花”就是“花有所值”,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利益。

小资本者经营企业成功的关键不在于省钱,而是要学会更好地花钱。一味的省钱只能够保证企业不会在一夜之间毫无保留的全盘输掉,但是却不能够避免日积月累的亏空,资金管理是很多小老板的软肋,所以常导致失败,而要学会资金管理,首先应该学会将钱用在“刀刃上”。

控制成本,认识利润

小老板要想赚钱,必须从根本做起,节约成本是非常重要的。利润等于营业收入与成本之间的差,在收入不能够确定的情况下,小老板只能够靠减少成本来扩大利润。

成本就是指货品的进价、员工薪金、店铺或办公室的租金、公司设施、水电费等,把毛利扣除这些开支后,还有剩余,那就是利润。但计算下来,若毛利不足以支付成本,就是有亏损。

小老板通常很少对店里的财务做整体的规划。这是一个大忌,他们在开业前很少会预估营业额,也不拟订年度预算和销售计划,因此在成本和利润的控制上,往往不得要领。

要知道每月收入的多少和利润不能画等号,只重月底现金的多少,忽略实际生意的盈亏,是小老板的生意误区。因为实际的利润等于收入减去成本,而成本不仅仅是本月的开销,还包括一些创办公司时的固定成本分配摊销。

有一家花店,店主一直觉得花店生意很好,每天都有现金盈余,所以每个月都慷慨地发奖金给员工,但年终一结算,却发现亏损不少。探究其中原因,原来是未将当初投入的设备和人力(生意人本身的薪金)费用算进成本。如此便理解错了利润的意义,更加忽略了成本和利润之间的关系,可是为时已晚。

成本控制提倡预先控制和过程控制。成本控制必须遵循预先控制和过程控制的原则,并在成本发生之前或在发生的过程中就去考虑和研究为什么要发生这项成本?应不应该发生?应该发生多少?应该由谁来发生?应该在什么地方发生?是否必要?决定后应对过程进行监管、分析和改进。

开公司前就应该正确预估所需资金,以便有效控制成本。一般来说,开业资金的基本项目包括装潢费、基本进货费、广告促销费、店面押金和第一个月租金,其中店面租金往往占相当比例。开店者必须将租金和押金比例控制在总资金的30%以下,因为除非营业利润很高,或对营运十分有把握,否则超过30%,很可能吃掉大部分盈余。还有很多人将公司的地点放在家里,这不失为一个有效控制成本的好方法。

除了备妥基本费用外,预留一份准备金也是资金有限的小店不可省略的。小老板通常会有三到六个月的亏损期,所以开业之初就要预留至少三至六个月的固定支出费用(指每个月的经常性支出,如薪金、水电费、租金)和两个月的进货成本最安全。

当业务开始兴旺起来了,销售量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客户源源不断,也引起了公众浓厚的兴趣。这时,你就会感到把企业设在家中显得太小、太寒酸了,似乎必须有一个商业门面才不致显得卑微,也才显出大生意人的风度。对于这类想法必须十分小心。

在搬迁生产或营业场地之前,多数人已经预测过新的支出额。但是,即使使用最现实的预测,仍然存在着在家中管理业务时所不会有的精神压力。

很多小老板都感到:增加现有面积,而不是重新安排生产场地,在经济上才更为合算。你同他们的情况应该差不多,较为适宜的办法也是增加工作面积,加一些房间、加一些架子或柜台,而不是搬一个新地方。等到公司发展到一定的规模时,按照自己的判断及专业人士的判断,必须在家庭以外寻找业务点时,再搬出去。

而在此之前,一定要耐心等待,对想搬出去的动机作出认真的评估,不能一时脑热,更不能为了自己的面子问题而扩大没有必要的成本,待真正做到非搬不可时再搬。

成本对于小老板能否赢利至关重要,因此,正确认识利润,学会控制成本,是一个公司成功的基石,也是小老板的心血不会付诸东流的保障。

随机应变,相时而动

“没有永不干竭的河流”,一门生意不会永远都那样红火的。所以要及时改变方向,多方面发展生意。

人们总习惯地把香港华达投资集团董事长李晓华称做“北大荒走出的亿万富翁”。与其说是对他人生经历的一种描述,更不如说是对他昔日生活所培养出的一种敬业精神的认可。每当提起李晓华,行内的人们都会翘起大拇指说“特神”。

李晓华的神,最重要的是体现在他在市场中能随时改变经营方针,因此总保持着旺盛的竞争力,在市场中游刃有余。

李晓华第一次南下广东,实现了他人生第一笔“巨额”投资,花4000元买了一台喷泉果汁制冷机,兴冲冲地回北京了。他选择了北戴河,那是北方有名的旅游避暑胜地,他出设备,一位当地的朋友出场地和人员,一间冷饮商店红红火火地开张了。

一个夏天,这台冷饮机出尽了风头。大老远避暑的人们,游完泳渴了、累了或是在太阳下走乏了,看到这个清爽冰冷的大玻璃罐都被吸引住了。冒着汗的人们排起了长队,一杯接一杯,那种清凉、甘甜的感觉直沁心底。

那是一个难忘的夏天,已届而立的李晓华尝到了实实在在的成功,他的喜悦溢于言表。更重要的是,他对自己的商业敏感和决策能力充满了自信。

李晓华的心思又活了起来。他在想,今年在北戴河独领风骚的冷饮机,明年肯定就不那么新鲜了。一些脑子动得快的人会紧紧跟上,那时,北戴河同样的冷饮机肯定不下100台,竞争可想而知,于是他决定另辟蹊径。

朋友得知他要将冷饮机就地让出,替他着急了:“那简直是印钞票的机器呀?你怎么可以这么傻?”

然而,事实又一次印证了李晓华的超前意识。第二年夏天,这种冷饮机在北戴河海滨挤作一团,恐怕100台都打不住。李晓华的生意哲学就在于随机应变,激流勇退,这也是他总能不断赚钱的原因。当市场空缺时果断介入,拼命赚取最大的利润后及时改变生意方向,做出相应对策。

后来,李晓华用手上的那批最初的原始积累涉足新的生意。李晓华发现,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后,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但由于国家文化政策的相对滞后性,并没有及时发现人们这种消费心理的改变,从而更没有给予引导。

李晓华想,如果能人为地创造出一种精神文化生活,来弥补人们空虚的业余生活,不仅可以使自己获取丰厚的收入,而且也是为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做出一种贡献,肯定会得到政府的支持。

由于李晓华看到当时的电影和电视根本无法满足人们多层次的欣赏需要,所以他买了一台录像机和一个大屏幕投影机,在秦皇岛与人合作放开了录像,结果场场爆满,门口的票贩子把票炒到10元一张,仍有人解囊而入。

生意干得十分顺手,他的过人才智在有意无意中充分展开、延伸……

随后几年中,几笔漂亮的买卖使李晓华成为北京个体户中的知名人物,这时他算得上是北京响当当的大款了。

当大部分中国人的商品意识还未觉醒的时候,他座下的新款式奔驰280已在同行中抖尽了风光。这样走下去,日子满可以过得舒舒服服。

然而,李晓华丝毫没有功成名就的感觉。雄心无尽的他隐隐感到,更宏大的事业需在更广阔的世界中展开。随后,李晓华在香港成立了华达投资公司,凭借着他对市场敏锐的洞察力,在房地产市场上游刃有余,获得了亚洲地产界的称赞。

仔细分析李晓华成功的每一步,可以看出他之所以能在变幻莫测的商场中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及时地进行每一笔交易,原因就在于他对市场全面的分析形成的洞察力,对市场的敏感性,他能随机应变。

商场就好比战场,商业竞争又是千变万化的。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是注定要失败的。

随机应变相时而动,必须以实力为先导。变的结果是为了日趋完善,而不是更加恶化。因此,在做决策之前,必须首先对市场做出正确的分析和预测,当然这要取决于个人对市场现象的判断力和观察力。

在商场里,最忌眼光狭隘,死抱一颗摇钱树不放,现有市场满足了就不去开发其他的市场。

出手迅捷,抢占先机

1921年的一天,奥利莱在波兰街面闲逛,他信步走进一家文具商店准备购买一支钢笔,但是一问价钱,令他吃了一惊,在英国同样的钢笔只需要3美分,在这里却卖到了26美分。奥利莱感到十分奇怪,一了解,这里卖的钢笔之所以这么昂贵,是因为这些钢笔都是由德国进口的,而且数量不多。从不轻易放过任何赚钱良机的奥利莱为自己的意外发现而感到惊喜,很快,他就对波兰的市场做了一下调查,结果令他感到兴奋。导致钢笔价格昂贵的原因,主要是数量少引起的。在当时,全波兰只有一家钢笔生产厂,由于受战争影响,生产能力也不强。

根据这种情况,奥利莱马上决定,在波兰投资办钢笔厂。于是他开始筹备少量资金策划,他来到德国历史最悠久的钢笔名城,那里有许多的着名钢笔生产厂家,他们掌握着制作钢笔的技术,奥利莱聘请了一位有专业技术的骨干,为公司注入技术活力。后来,奥利莱又快速赶到了卢森堡,先拆散购买的设备,并安装在其他的机器上混出了海关,然后陆续运送到波兰。当他从欧洲返回时,生产钢笔所需的原材料便运到了生产车间,很快工厂就开始运营了。

奥利莱的钢笔厂成立后,当年利润就达到了100万美元。到了1926年,该工厂生产的钢笔不仅满足了波兰市场,还先后出口多个国家。依靠敏锐的思维和高效的行动,奥利莱在波兰的土地上,就靠生产这小小的钢笔,赚取了数千万美元,又一次在他享誉世界的经商奇迹史上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倘若是你发现了波兰街头的钢笔昂贵后,你会如何去想?许多人肯定会放弃购买钢笔。有谁会像奥利莱一样,从中发现赚钱的良机并牢牢把握呢?不轻易放过赚钱的良机,这是许多小老板获得巨额财富的秘诀。

19岁时,米高 马格斯为了谋求生存离开了家乡,前往英国。当时,在英国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这里的纺织工业与其他消费品工业不断发展,许多劳动者从农村涌向城市,形成了大规模的消费市场,百货零售业应运而生。从事百货零售业,一不需要技术,二不需要太多本钱,这种情形刚好适合米高谋生的需求。米高期望做一个百货商贩,但是他开始一点儿本钱都没有。正在惆怅中,一次意外的机会来临了。有一天,他在街头闲逛,碰见了一家百货批发公司的经理希贺斯特,便走上前去与他说话。那位经理看见这位陌生人很有趣,便带他到公司谈话。米高说,他想找一份工作,但是身上没有钱。经理说,可以借给他5英镑作本钱,做一个百货小商贩。米高问,能否让他用5英镑来购置公司的货物,公司经理应允了。

这样一束,米高用从公司经理处借来的5英镑作本钱,做肩挑小贩,每天从那家批发公司批发购买一些针线、带子、袜子等类货品,到列斯附近的农村、矿区和约克郡的峡谷里去逐家叫卖。

很快地,米高便在列斯露天市场开了一个小摊子。在这里,米高快速摸索到一套崭新的经营技巧,那就是:将货物全部标上价格,并且将标价1便士的货物放在一旁,挂出牌子上面写上:不用问价钱,全部1便士。米高将商品公开陈列,明码标价,挑选很容易。这些做法,受到许多顾客的欢迎。虽然他销售的多是毛利很低的产品,但是因为坚持薄利多销原则,他的经营业务不断上升,很快便发展起来了。

6年后,年轻的米高已经在5个城市开设了5家廉价货摊,10年内,共拥有60家商店,遍布全英国。

在生意场上行走,就不能轻易放过任何一次机会,尤其是小老板。在机会来临之时,坚定果断地把握机会,就能品尝到成功的快乐;在机会面前,思前想后、犹豫不定,就可能会错过许多良机,甚至留下遗憾。

有一位年轻人想娶农场主漂亮聪明的女儿为妻。于是,他来到农场主家中求婚。农场主将他仔细打量了一番,便说:“我们到牧场去,我会连续放出多头公牛,倘若你能抓住任何一头公牛的尾巴,你就能娶我的女儿了。”

于是,他们来到了牧场中,年轻人站在牛栏的门前,着急地等待农场主放出的第一头公牛。一刹那间,牛栏的门打开了。一头公牛直向年轻人冲过来,这是他所见的最大而且是最丑陋的一头牛了。他想,下一头应该比这一头好吧。于是,他跑到了另一边,让这头牛穿过了牧场,向牛栏的后门跑去。牛栏的大门又一次打开了,第二头公牛跑了出来。然而,这头公牛不仅体形大,而且十分凶猛,它站在那里,用蹄子刨着地,嗓子里发出了阵阵怒吼声。这简直太可怕了,还是再看看下一头公牛是啥样的吧。不大一会儿,牛栏的门第三次打开了。当年轻人看到这头公牛之时,脸上露出了欣喜。这头公牛不仅体形矮小,而且十分瘦弱,这正是他想要抓的那头公牛。当这头牛向他猛跑过来之时,他瞅准了时机,猛地一跳,正要将牛尾巴抓住,但是这头牛竟然没有尾巴。年轻人的梦想没有实现。

这个故事对我们经商有很大的启发:生意场上的任何一次机会,你都不能等闲视之。一旦犹豫迟疑,贻误了时机,将会眼看着财富白白溜走。每一个赚钱的良机都要抓住,不轻易放弃任何一个哪怕是只有万分之一可能成功的机会,这是小老板必备的素质。

1998年,在卡塞尔即将下飞机返回美国时,拉斯韦加斯正在上演一出拳击闹剧一一拳王泰森咬掉了霍利菲尔德的半块耳朵。那时许多人看了这一闹剧之后,最多把它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已,谁能意识到竟有人将其作为发财的良机。

卡塞尔在咬耳丑闻发生之后的第二天推出了一种形状像耳朵的巧克力,上面故意弄成缺了一个小角的形状,象征着被泰森狠咬的霍利菲尔德的那只着名的耳朵,巧克力的外包装上还印有霍利菲尔德的大照。就这样,此种牌子的巧克力在众多品牌的巧克力中脱颖而出。卡塞尔从此便一举发了大财!泰森咬耳丑闻,全世界大概有几十亿人知晓,但是发现这个发财良机的仅有卡塞尔一个人。

当机会来临时,你应该不顾一切地将它抓牢。你可能会为自己的冲动而后悔一阵子,可是如果你放弃的话,你将遗憾一辈子。

一个人成功与否,不在于有没有遇到合适的机会。机会对于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关键在于是否意识到机会的来临,把握住机会。小老板想要把生意做大做强,就要努力发现机会,把握住机会。否则,小本经营永远是小本,永远不会有大手笔。

机遇时常在,平凡者对之视而不见。因此,机遇只垂青那些有眼光而又有冒险精神、勇于直面风险的人。美国马狮公司创始人米高,马格斯就是一位对机会充满预见性的商业天才。

在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的今日,有些机会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它们转瞬即逝,能够将它们抓住,就会在商业竞争中抢占先机,因此,对小老板而言,预见商机就显得很重要了。

顺应时代潮流,把握市场

近年来随着中国斯诺克球手在国际上接连取得好的成绩,很多有斯诺克球台的台球室也相继火暴起来。

自从中国球手丁俊晖获得斯诺克中国大师赛的冠军后,国内开始掀起了一股台球热。原本较少为人所问津的斯诺克也开始被追捧起来。沈阳的胡先生就是开台球馆的,但之前经营的生意主要是“十六彩”,如今胡先生感受到了这股斯诺克的流行风,果断地引入了斯诺克球台,结果经营利润节节高升。

市场有时还跟着人们的消费形势走,小老板应该抓住消费的风向,跟风而上,及时地推出时尚商品,从而使自己的腰包越来越鼓。很多人瞧不起跟风者,认为他们缺少创意,但实际上,只要适时,跟风者往往是最大的受益者,对小老板而言更是如此。

稳定经营、了解行业走势,这是小老板在定位时需要考虑的要素;而看清潮流、顺势而为,根据市场走向来确定自己的投资方向,这更是定位时的根本。

很多时候,你走在人群中,会突然发现大街上又开始流行某种你认为陈旧款式的服装;或者走进茶馆,听到某句你听不明白的口头语;或者在游乐城发觉人人都在玩某种你不懂的玩意儿。许多年前流行过的呼啦圈,非典过后在长江以南一些地区又异常火暴地流行起来……

上面的这些情况,都像是“突然间”流行蔓延起来,一刹那人人都为之着迷,争相仿效。这就是市场趋势。开始时,市场趋势隐而不显,一般人不易察觉,但触觉敏锐的人则能从中窥见端倪。这些趋势,可以影响到行业的盛衰。

荣获1998年奥斯卡金像奖的美国好莱坞巨片《泰坦尼克号》,以它动人的故事、恢弘的场面、精湛的演技、绚丽的色彩,引起世界轰动,当这艘超级“巨轮”首航中国时,在国内文化消费领域中掀起了阵阵巨浪。书刊市场捷足先登,首掀热潮,各路出版商纷纷“上船”,竞相“搭载”。

很多图书公司出版同名小说《泰坦尼克号》,获得了商机;还有的图书公司接踵出版《泰坦尼克号》的同名电影剧本故事,争夺市场份额。据粗略统计,书市上有关《泰坦尼克号》的图书不下10个版本,至于街头小书摊、小书屋上有关“泰坦尼克”的杂志更是多如牛毛,特别是电影男女主角的剧照、画刊,购者踊跃,常常脱销。

“顺潮流者昌,逆潮流者亡。”人们在生活中有一种习惯,那就是跟着潮流走。社会兴起什么热潮,大家就喜爱什么。小老板如果摸准了这种大众心理,通过跟风就能大发其财。

小老板了解各行业的发展趋势,能帮助自己建立自己的事业。假如能预测到某个行业的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就能相应把握赚钱的机会。

在传统的行业里,老牌的公司、企业已经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对小老板而言,硬碰硬地与他们争夺地盘,无异于拿鸡蛋碰石头,不但无法发展,甚至有破产倒闭的危险。但若是紧跟时代潮流,在新涌现出来的行业中投入一定的资金和精力,就有发展壮大的可能。若不留意这个潮流,人家收山了,自己才进货,那么赔钱就不能怨别人了。

小老板应该明白,市场是一个大潮流,如果消费者欢迎某些产品,人人购买,人人谈论,便会形成一种社会流行趋势。每一项新科技的出现,皆因有此需求才应运而生。

当然市场流行的态势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如政治变革、社会风气、经济、家庭结构、人口、个人喜好等。

对小老板来说,由于实力所限,你无法影响市场,那么只有去适应市场,适应市场才能驾驭市场,把握市场的演变规律,才能使自己处于优势的地位。总而言之,无论市场怎样变化,大局在胸可眼观六路,顺势而动可一劳永逸。小老板一定要学会看清潮流,顺势而为。

一口吃不成大胖子

公司都存在一个扩大规模的问题,开公司谁不想有大的发展呢?要想发展就必须扩大再生产,而要扩大就必须要有更多的投入,可是个人的能力总是有限的,在个人筹资不利时,向银行贷款就成了最自然,同时也是最方便的方法。尤其在当今的中国,谁能从银行贷到款,谁就是老大,而且是谁贷的款越多谁就会被认为最有本事,这些人似乎忘了还的问题。

日本的八佰伴公司宣布破产还不到一年,韩国的大宇公司又踏上了八佰伴的覆辙。大字公司是中国人熟悉的一家韩国大财团,他生产的汽车、彩电、音响等产品,在中国一直有着良好的口碑。实际上,大宇集团公司以及他的领导人金宇中可以说是韩国30年事业麻雀变凤凰的代表。正如30年前韩国还可算是世界上最贫困的国家一样。30年前,大宇公司还只是一家小型的纺织厂贸易公司。后来公司因获得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大额贷款再加以出口补助,使得这个小公司得到了飞速发展。经过20年的发展,大宇公司逐渐插足于造船、电子、建筑、金融与汽车制造等行业,成为世界排名50强的超大企业。这些都使得大宇公司成为韩国的代表,而其领导人金宇中也是一度被推崇为企业家睿智与毅力的楷模。

可是,大宇的经营蕴藏着极大的危机。因为长期以来,公司一直是政府重点扶持的大公司,一直给予大量的财政拨款,导致了公司对于降低生产成本的努力做得太少,一直在以高成本参与国际竞争。同时,公司因为有政府的支持,出口创汇的业绩一直很好,在良好的销售业绩的掩饰下,公司看不到自己的弱点。反而进一步扩大企业的规模。当然,扩大经营规模的主要办法就是不断地向银行贷款,以债养债。

现在的大宇公司,已发展为22家事业体,12家上市公司,年营业额占韩国生产总值5%的航空母舰似的大型公司。然而,这艘航空母舰携带着随时可能失控的核弹头——那就是他的巨额债务。他的债务已经高达500亿美元。这简直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一年的国民生产总值。

如果没有亚洲金融危机,大宇公司这样举债经营的脆弱性还不会充分暴露,或者说至少还得等一段较长的时间才会显出危害。公司还会像以前那样,制定雄心勃勃的发展计划,然后向银行申请贷款。当然,用于抵押的钱也是银行的钱一只不过是以前给公司的。

金融危机的爆发改变了一切。金融危机导致了整个韩国的经济衰退,银根紧缩,严峻的金融形势使得银行开始催还贷款。大宇集团虽是韩国的第二大财团,但他在金融危机到来时,形势却危如累卵。

在危机爆发前,大宇公司过高估计了新兴市场的潜力,深信自己越早在新兴市场立稳脚,就越能在这些市场成长之际主宰市场。所以,这几年来,大宇深入波兰、印度以及乌兹别克等地,设立汽车制造厂。这些声势浩大的进军行为,听起来非常有鼓动力,也很振奋人心。可他们超过了大宇公司实际所能承担的能力。他们至此已担上了500亿美元的债务。

当韩国经济在金融危机的侵袭下,如风雨中飘零的落叶时,大宇公司似乎也到了气数将尽的时候。公司的出口额减少,国内的销售由于市场的紧缩而直线下降,还银行贷款的时候到了,公司由于业务不佳,当然还不起债款,而此时韩国政府自己各种麻烦不断,根本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给大宇以大力的援助。

现在,大宇集团的造船、商用车辆、汽车零件与电子部门,如今都被送上了拍卖台,未来还可能会有更多的部门必须抛售。大宇集团创办人兼董事长金宇中为取得债权人的信任,提出以个人的财富作担保。

这个业界中看起来永远不会沉没的“泰坦尼克”号,现在正在下沉。但是如果放任这艘巨轮沉下的话,韩国的金融体系的不良债权可能立刻激增两倍,使金大中总统的金融改革成果在一夕之间化为乌有,这种代价让韩国政府难以承担大宇倒闭之后的恶果。所以韩国政府还是会伸出援助之手的。所以,大宇到底会不会最终倒闭,现在还不得而知。

不过,不管它倒闭与否,它往日的辉煌已然不在了。而且韩国政府还由此及彼地警告其他有类似问题的大公司、大企业,指出韩国前30个大公司在年底之前仍不将负债比降至200%以下的话,其财团老板将会失去经营权。

韩国这些大财团今天的危机也好,说得远一些还可加上巴西的举债发展所导致的经济危机也好,都在提醒我们一个问题,那就是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切不可贪多求大,无限地扩展规模。因为扩大规模的主要资金来源是银行贷款,而银行本身是以赢利为目的的企业,而不是慈善机构,他借钱给你是要还的。而且还要利息的。还不起的话,依照法律,他可以采取申请破产等手段,收回投资。所以公司在借资金发展的时候,一定要审慎地考虑自己的发展前景和偿还能力,有多大能力办多大事,不要让本想借来生利的钱,成为逼己破产的“催命符”。

居安思危,有备无患

宗春在大学毕业后,经过两年多的积累,从广州回到重庆开始创业。最初,他将经营方向确定在旅游和培训,提供培训信息和增值服务。

创业伊始,宗春确定了公司定位: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为中小企业发布企业信息、产品信息、供求信息和提供其他增值服务,从而收取相应费用。

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宗春获得了第一桶金,这时他已意识到:没有前进就会有危机。于是,宗春决定将公司转型,把目标紧紧锁定在了中小企业信息化上。经过一番努力,公司接到了越来越多中小企业的订单,赢利的大门也慢慢开启了,公司转入正常的发展轨道。

宗春的崛起,在商海中备受瞩目。一些机构相继找到宗春洽谈投资,但都被宗春理智地拒绝了。他有着创业的忧患意识,认为目前该行业即将饱和,于是再次决定改变公司发展,以免将来出现问题。

宗春感到,互联网是自己下一步应走的方向,于是将重点转向网络。好风凭借力,中国的互联网后来开始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上网的人越来越多,市场环境也越来越好了,宗春的公司开始大规模赢利了,从2000年创立到2003年底,近3年时间里,宗春的客户已经达到几千家,公司规模也由最初的4人增加到了30多人。

一个小老板想赚到大钱,资金积累肯定重要的,但是最重要的是要懂得居安思危。小本经营能不能长期地发展下去,有没有高效的运营机制,有没有长远的奋斗目标是非常重要的。取得微小成绩就自满自足,那肯定不会有大发展。

日本商人小山秋义从商几十年,创业之初赤手空拳,经历了艰难困苦,九死一生。他让全国公民都知道,只有学有所长、奋发进取,走在世界经济的前列才不会被淘汰。现在他的企业已由4人的小会社发展成拥有17个会社的企业集团,年营业额100多亿日元。这其中小山秋义的“危机意识”功不可没。

在日本商界,企业家的危机意识已融入他们的企业文化。据调查,世界百家成功大企业的总经理、董事长,对于企业危机,没有一个自我感觉良好。松下电器公司总经理山下俊彦说:“居安思危精神,是松下经营思想的核心。”

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 盖茨有句名言: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市场规律残酷无情,市场竞争变化莫测,孰强孰弱,是胜是败,均需广收情报,仔细分析,慎重决策,全力以赴,不可须臾大意,掉以轻心。否则将一战即败,甚至会不战自败——倒闭或亏损。所以,危机意识必不可缺。

英特尔公司前总裁葛洛夫有句至理名言:“唯有忧患意识,才能永远长存。”当小本投资逐渐发展壮大时,它衰落的可能性和危险性也在增大,这时更要求经营者有居安思危、防败守业的意识。

小老板不要只是考虑眼前,最重要的是要考虑未来,考虑到安全性。现在是一个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的时代,谁倒下去都不奇怪。做事应该未雨绸缪,居安思危,这样在危险突然降临时,才不至于手忙脚乱。作为一个小本投资更应如此,在刚刚步入正轨时,不要因为觉得一切已经平安,就开始享受安逸的生活,要学会在安全中想到危险的时刻,为随时而来的危险做好准备。

有一位商业嗅觉灵敏的人,看准保健品里潜藏的商机,于是,毅然辞去公职,开办了一家生产、销售保健品的公司,一时间享誉全国。

然而,或许因为这巨大的成功冲昏了他的头脑,后来他的公司一直没能开发出新产品,待到国内其他的保健品纷纷上市,等到他利用所谓的“民间验方”、“宫廷秘方”所研发的保健品的神话破灭后,快速地从成功的顶峰滑下,他的公司发展也步入了低谷。目前,当其他“系列”的保健品、保健茶、保健鞋垫等不断上市,将各地市场占领之时,他欠了许多债务,最终破产了。

经营获得成功,需要你冷静考虑这次之所以成功的主、客观原因,对于可能会出现的竞争、社会形势会出现的变化、顾客的需求变化等,都要仔细分析,并制订应对方案,这就是成功者应该持有的态度。

“世界上没有常胜将军。”你这次成功了,下次或许会失败。如果你因为这次的成功而窃喜,甚至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你恐怕不能算是一个成功者。所以,每一个真正的经营者时刻都会充满危机感,以妥善应对各种突发事件。

《左传》有云: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当今世界正处在经济变革的黄金时代,小老板要使自己处于不败之地,树立危机意识至关重要。

注意市场先机,快速收集信息

十几年前,古川久好只是一家公司地位不高的小职员,平时的工作是为上司干一些文书工作。跑跑腿,整理整理报刊材料,工作很是辛苦,薪水也不高,他总琢磨着想个办法赚大钱。

有一天,他在报纸上发现,这样一条介绍美国商店情况的专题报道,其中有段提到了自动售货机。

上面写道:“现在美国各地都大量采用自动售货机来销售商品,这种售货机不需要有人看守。一天24小时可随时供应商品,而且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营业。它给人们带来了方便。可以预料,随着时代的进步,这种新的售货方法会越来越普及,必将被广大的商业公司所采用,消费者也会很快地接受这种方式,前途一片光明。”

古川久好开始在这上面动脑筋,他想:日本现在还没有一家公司经营这个项目,将来也必然会迈入一个自动售货的时代。这项生意对于没有什么本钱的人最合适。我何不趁此机会走到别人前面,经营这项新行业。至于售货机销售的商品,应该是一些新奇的东西。

于是,他就向朋友和亲戚借钱购买自动售货机。他筹到了30万日元,这一笔钱对于一个小职员来说不是一个小数目。他一共购买了20台售货机,分别将它们设置在酒吧、剧院、车站等一些公共场所,把一些日用百货、饮料、酒类、报刊杂志等放人自动售货机中,开始了他的事业。

古川久好的这一举措,果然给他带来了大量的财富。人们头一次见到公共场所的自动售货机,感到很新鲜,只需往里投入硬币,售货机就会自动打开,送出你需要的东西。

一般地,一台售货机只放入一种商品,顾客可按照需要从不同的售货机里买到不同的商品,非常方便。

古川久好的自动售货机第一个月就为他赚到了100万日元。他再把每个月赚的钱投资于售货机上,扩大经营的规模。5个月后,他不仅还清了所有借款,还净赚了2000万日元。

古川久好在公共场所设置自动售货机时,为顾客提供了方便,受到了欢迎。一些人看这一行很赚钱,也都跃跃欲试。他看在眼里,敏锐地意识到必须马上制造自动售货机。他自己投资成立工厂,研究制造“迷你型自动售货机”。这项产品外观特别娇小可爱,为美化市容平添了不少光彩。

古川久好的自动售货机上市后,市场反应极佳,立即以惊人之势开始畅销。他又因制造自动售货机而大发了一笔。

现在社会里,把握市场先机变得越来越重要,经商也是这样。人们常常说,时间就是金钱,经营实践也证明,市场先机也是金钱。谁先抓住市场先机并迅速采取行动,谁就可能成为赢家。

现在的各厂商都极为重视市场先机,千方百计地收集商业情报,以做到领先别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有很多原来一文不名的小人物,由于有着鹰一般的眼光,洞察先机而富甲一方的也并不鲜见。

小老板要有鹰一般的眼光、敏锐的头脑,注重市场或大或小的信息收集、处理和利用,先于对手做出正确的销售、经营决策,才会使你在复杂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立身之地。

捕捉信息,赢得商机

身处信息时代的我们,信息就是经商的基础。所以,捕捉到信息,就等于捕捉到了成功的机遇。

金娜娇,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商业人物,她的传奇人生在于她由一名曾经道入空门,卧于青灯古佛之旁,皈依释家的尼姑而涉足商界,最后还成了京都龙衣凤裙集团公司总经理,下辖9个实力雄厚的公司,总资产已超过亿元。也许正是这种独特的经历,才使她能从中国传统古典中寻找到契机;又是她那种“打破沙锅”、孜孜追求的精神才使她抓准了一次又一次创业机遇。

1991年9月,金娜娇代表新街服装集团公司在上海举行了隆重的新闻发布会,在返往南昌的回程列车上,她获得了一条不可多得的信息。

在和同车厢乘客的闲聊中,金娜娇无意得知清朝末年一位员外的夫人有一套服装,分别用白色和天蓝色真丝缝制,白色上衣绣了100条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金龙,长裙上绣了100只色彩绚烂、展翅欲飞的凤凰,被称为“龙衣凤裙”。金娜娇听后欣喜若狂,一打听,得知员外夫人依然健在,那套龙衣风裙仍珍藏在身边。虚心求教一番后,金娜娇得到了“员外夫人”的详细住址。

这个意外的消息对一般人而言,顶多不过是茶余饭后的闲谈罢了,有谁会想到那件旧衣服还有多大的价值呢?知道那件“龙衣凤裙”的人肯定很多很多,但究竟为什么只有金娜娇才与之有缘呢?对于一个人来说,无论什么样的机会摆在面前,如果没有行动,就不可能赢得任何机会。

金娜娇得到这条信息后心更明眼更亮了,她马上改变返程的主意,马不停蹄地找到那位年过百岁的员外夫人。对于服装有潜心研究的她看到那套色泽艳丽、精工绣制的龙衣凤裙时,也被惊呆了。她敏锐地感觉到这种款式的服装大有潜力可挖。

于是,金娜娇来了个“海底捞月”,毫不犹豫地以5万元的高价买下这套稀世罕见的衣裙。机会抓到了一半,开端比较运气、比较顺利。

当然,到现在这还仅仅只是一个机遇一个偶然,如何才能使其变为现实呢?回到厂里,她立即选取上等丝绸面料,聘请苏绣、湘绣工人,在那套龙衣凤裙的款式上融进现代时装的风韵。工夫不负有心人,历时一年,设计制成当代的“龙衣凤裙”,一款新式服装给开发出来了。

在广交会的时装展览会上,“龙衣凤裙”一炮打响,国内外客商潮水般涌来订货,订货额高达1亿元。

就这样,金娜娇从“海底”捞起一轮“月亮”,她成功了!从中国古典服装出发,开发出现代型新式服装,最终把一个“道听途说”的消息变成一个广阔的市场。

任何成功都不是偶然的,成功的机会在于挖掘,即使是一条不起眼的信息,也可能蕴含无限的商机。

留意身边的所有信息

日本人重松富生以前曾在东京一家广告公司供职,有一年他去台湾旅游。在那里,他听到一位台湾朋友提到番石榴和它的嫩叶对治疗糖尿病和减肥有效。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兴奋的重松一下子逮住了这个信息。

重松从台湾回来时将番石榴和它的嫩叶带回日本,专门请了医生进行分析和试验。试验的结果,证明了台湾朋友所言的效果。

重松借来200万日元,在东京开设了“糖尿病及减肥食品公司”。公司在台湾等地大量收购番石榴和它的嫩叶,经过干燥处理,将其加工成如同茶叶一般,可用开水泡喝,而且味道清香爽口,别有风味。产品刚投放市场就受到欢迎,人们对这种既能治病又能减肥的产品格外青睐,尤其那些一心想保持苗条身材的妇女竞相购买,一下子兴起了饮用热潮。重松由此大发,第一月销售为500万日元,以后与日俱增,每月高达2000多万日元。

与此类似,有香港“假发业之父”称号的刘文汉则是靠餐桌上的一句话抓住机遇的。

1958年,不满足于经营汽车零配件的小商人刘文汉到美国旅行、考察商务。有一天,他到克利夫兰市的一家餐馆同两个美国人共进午餐,美国人一边吃,一边叽哩哇啦谈着生意经,其中一个美国人说了一句只有两个字的话:“假发”。刘文汉眼睛一亮,脱口问道:“假发?”美国商人又一次说道,“假发!”说着,拿出一个长的黑色假发表示说,他想购买13种不同颜色的假发。

像这样餐桌上的交谈,在当时来说,只不过是商场上普通的谈话,一句只有两个字的话,按说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和价值,但是,言者无意听者有心。刘文汉凭着他那敏捷的头脑,很快就作出判断:假发可以大做一番文章。这顿午餐,竟成了刘文汉发迹的起点。

他经过一番苦心的调查了解发现,一个戴假发的热潮,正在美国兴起,在刘文汉面前,展现了一个十分广阔的市场。他一回到香港,就马不停蹄,开始了调查制造假发的原料来源的。他发现,从印度和印尼输入香港的人发(真发)制成各种发型的发笠(假发),成本相当低廉,最贵的每个不超过100港元,而售价却高达500港元。刘文汉喜出望外,算盘珠一拨,立即做出决定,在香港创办工厂,制造假发出售。

但是,制造假发的专家到哪里去找?刘文汉又陷入了苦恼和焦虑之中。一天,一位朋友来访,闲谈中提到一个专门为粤剧演员制造假须假发的师傅。刘文汉不辞辛苦地追踪开了,终于找到了他。可是,这位高手制造一个假发,需要三个月的时间,这样怎么能做生意?怎么办?刘文汉的思路没有就此停住,他在头脑中飞快地将手工操作与机器操作联系起来,终于想出了办法。把这位独一无二的假发“专家”请来,再招来一批女工。精通机械之道的刘文汉又改造了几架机器,他手把手地教工人操作,由老师傅把质量关,发明与生产同步进行,世界第一个假发工厂就这样建成了。

各种颜色的假发大批量地生产出来,消息不翼而走。数千张订货单雪片般飞来,刘文汉兜里的钞票也与日俱增,到了1970年,他的假发外销额突破10亿港元,并当选为香港假发制造商会的主席。

刘文汉学会了从别人的话中寻找信息,从而抓住了机遇,这不是点石成金,而是给他打开了一座机遇的宝库。所以说,说者可无意,听者要有心。

我们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机遇就是来自这浩如烟海的资讯,有时,一句话、一则消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就包含着难得的机遇,关键看你如何对待它,能不能及时抓住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