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张亚勤:让智慧起舞
1481400000042

第42章 性情人生 (3)

“红酒的好处是,一口酒有不同的层次,你能体味到各种妙不可言的味道。”“红酒就是人生”,从红酒里,张亚勤读到的是一段段历史,品到的是人之本性。

亚勤的话:

奥赛博物馆(Musée d’Orsay)收集了很多19世纪和20世纪初的名画,包括几乎所有印象派的大师们。但令我最震撼的是Harrison这幅solitude(孤独)。展示了人类极度孤独时的无奈、恐惧、空洞、困境、绝望和无尽的长夜。一个人一生总会有这样的时刻,尽管可能是短暂瞬间。智慧者会看到光芒—其实在画里她一回头就能看到光,看到希望。

《孤独》(Solitude),作者:托马斯· 亚历山大· 哈里森(Thomas Alexander Harrison)

瑜伽之静

张亚勤还有一个有趣的爱好,就是瑜伽。提起瑜伽,很多人会认为这似乎是女孩子的专利,认为练习瑜伽要求身体灵活柔软,似乎只有女孩子才可以做到,其实不然,很多国际有名的瑜伽大师都是男性。

张亚勤解释说:“其实我练瑜伽、喝红酒,都是为了修炼我的耐性。我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有时候耐性不够,做一件事情不会太长久,过两年一定要换个事情做。我做事情有深度,但是有的时候长度不够。另外一点,我作决定时很感性,就像所谓‘5分钟理论’,但并不是所有判断都应该在5分钟之内定夺,太仓促作决定有时候就难免失之偏颇。所以我选择通过瑜伽来锻炼自己的耐性和思维的敏捷性。”

北京东、西、北三面环山,自古有“北枕居庸,西峙太行,东连山海,南俯中原”之说。尤其是北京的山大都有浓厚的人文历史传承。有时候周末,张亚勤约七八家人凑在一起爬山。到了山顶,“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概油然而生。

Link

李开复眼中的张亚勤

作者:第一次见到张亚勤是什么样的感觉?

李开复:第一次见他就觉得他亲和力很强,他是很可爱的一个人,不像是履历表上看起来的那种“神童”。他很健谈,人也很好,笑起来很可爱,我们两人有一见如故的感觉。

作者:研究院组建以后,您跟亚勤怎样分工?

李开复:他还是很希望回来以后能继续做他原来的研究工作,所以一方面他自己开了一些研究的项目,不仅自己做,也带着团队做;另外一方面,他和我一起管理整个研究院的发展方向。亚勤对国内高校和科研领域的情况比较了解,他也在这两块业务上贡献了很多。他就是我最信任的人。

作者:当初的决策都是你们两个人去商量完成的?

李开复:对,重要的决策我都会去参考他的意见,而且有些是我们俩一起做的,有些是我跟他讨论以后我做的,总之没有任何一个重要决定是没有经过跟他讨论的。

作者:后来你升职到美国以后,你跟亚勤之间的关系如何?

李开复:我们是亲密的朋友。我会给他一些建议,他也常会邀请我作一些演讲。后来他搬回去了,我们同住一个小区。如果这边研究院有人去总部,就落脚到亚勤家或是我家,然后两家周末聚在一起,打牌、吃饭、带孩子去公园、去温哥华。温哥华的华人移民多,因此有正宗的中国菜,太太们则是到香港人在温哥华开的时装店买衣服。

作者:你这么认可和信任他,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李开复:我觉得其实有一些事情可以看到他的为人,亚勤胸怀宽广,不会斤斤计较,也不会为一些小事烦恼。即使有什么人对亚勤一直不好,甚至在背后讲坏话,但亚勤对他都很好,都会帮助他,他这种胸怀是我很佩服的。另外,亚勤的极端诚信是周围这些朋友这么认可他的关键。

作者:还有其他方面感触比较深的吗?

李开复:有,很多,比如说他的幽默感。有时候一起讨论一件事,说着说着他会突然冒出来一句很冷的笑话,让大家笑得前仰后合,特别开心。有很多成功者一成功就不可一世,以为自己很了不起,但是亚勤不论是对我还是对他的朋友下属,或是对学生,始终都态度如一,非常诚恳。

当然,亚勤绝对是一个技术天才,他学得特别扎实,记忆力超强,我们俩聊天时经常会讲到很多物理定义,其实我已经听不懂了,全部忘光了啊,但我只能假装说对啊、是啊。在这种天才面前,你的挫败感会很强很强。

如果·未来

有一次张亚勤突发奇想,想去网吧里体验一下,看看年轻人整天泡在网吧里究竟在做什么。结果他花了4个小时观察,发现男孩们都是打游戏,女孩们则是一边看视频一边聊天。“男孩们玩起游戏来都很投入,根本觉察不到别人在旁边看他,而女孩子则特别敏感,她们会很快发现你在旁边看她,特别警惕。”

空闲时,张亚勤也会到网上的论坛聊天,并且一直用真名。但“真没有多少人和我聊,可能是嫌我中文打字的速度太慢了”。其实,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里,没人会相信“日理万机”的张亚勤会来闲聊天,也没有人会相信他还会以真名网聊。张亚勤自己倒是乐在其中。

张亚勤对生活对人生的诠释是:“人生的兴奋和挑战在于未知、不确定、不可预测,一定要敢于尝试。”在美国的时候,张亚勤每到一个地方,总喜欢租一辆车,花一天时间在这个城市及周边转,从来不拿地图,开着就上路了,跑到哪儿是哪儿,遇到感兴趣的地方就停下来。“尽管经常走丢了,跑到哪个州都不知道”,但他很喜欢这种感觉。

这种心态和张亚勤的童年经历颇有关系。小时候,张亚勤经常一个人坐火车辗转于太原、西安和运城之间。今天不知道明天在哪儿,生活在动荡中,一切都不确定,于是,他性格中也多了些许冒险的因素。

40多年过去,小时候的经历依然刻骨铭心:“是挺难的,不过怎么办?必须面对。遇见困难,要换一种心态,视做挑战。成败之间,坚持不懈的态度更为重要,努力不一定成功,不争取一定会失败。”

国庆六十周年大典,张亚勤受邀到天安门主席台观礼,自豪与骄傲满溢心底。

后来,张亚勤从技术研发到管理研究机构,再到商业运作……即使是从事技术研究,也不止驻足于某一个领域,而是通信、消费类电子、软件等广为涉及,在每一个领域里都成就斐然。张亚勤现在不仅仅是科学家,同时也在管理一家企业,他说:“我在管理一家企业,其实也是从零开始的创业过程。我希望把微软亚太研发集团建设成为全球的创新中心,不仅仅属于微软公司。若干年后,提到那些划时代的成就时,人们就会想到微软亚太研发集团,想到这些成就是由中国的团队做出来的。”

给他人和社会带来正面的积极的影响,张亚勤认为这才是人生意义之所在。张亚勤常说,人活一辈子要认清两个问题:一、你做的哪件事是你可以大声讲给别人“这件事是我做的”?二、你在你的生活圈子里,有哪些正面的影响?如家庭、朋友、同事、城市、国家等,是因为你而有了变化。

张亚勤很少对自己的未来作详细规划,他认为未来是充满挑战和不可预测的,如果全部按部就班作好计划,就失去了人生的乐趣。不过张亚勤对教育孩子很有兴趣,他说自己退休之后,也许会去西部教小孩子学电脑。“孩子就是未来的希望,他们的学习能力特别强。如果孩子能够掌握信息,国家的命运就会改变。”

回国十年,张亚勤通过研究院对中国的信息技术教育做了不小的投入,张亚勤自己也资助过不少孩子,此外,他还是一些慈善基金会的董事。通过基金会,他也可以让自己对孩子们的愿望渐渐得以实现。张亚勤说,他很佩服他的导师盖茨,盖茨在这方面是他的楷模。

Link

管理境界:“我能直接影响的只有50个人”

谈到境界,我们很容易联想到武侠小说中所写的练剑者的境界:第一种便是有剑有招、招招致命,谓之剑术高超者;第二种是有剑无招,人剑合一,剑随意动,意到剑到,谓之剑术集大成者;第三种便是无剑无招,手中无剑,心中有剑,心神到处,是为剑,谓之神、谓之尊、谓之圣,此乃练剑人的最高境界。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这是老子《道德经》里论述的管理者的四种境界。看似晦涩难懂,其实道理简单,最好的领导者,部下其实感觉不到他的存在;其次的领导者,部下亲近并称赞他;再次的领导者,部下畏惧他;更次的领导者,部下轻蔑他。领导者的诚信不足,部下不信任他,最好的领导者是多么悠闲,很少发号施令,事情办成功了,众人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

张亚勤管理着3 000多人的团队,自己还要作科研,还说“我自己感觉并不是很忙”,这就是张亚勤的领导艺术。他不仅是管理者,也是领导者。

关于管理者与领导者的区别是,一般管理者是运用职权迫使人们去从事某项工作,依靠制度、管理工具达到目的。而领导者是依靠个人的魅力去影响他人,依靠的是远景规划、激励去实现目标。管理是一门艺术,有人事必躬亲,管理着一个小企业就感到力不从心,而且往往事倍功半,而有的人总能游刃有余,而且企业运行井井有条,效率很高。

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上下3 000多人的豪华阵容,个个都是非常聪明的人,然后再加上合作伙伴的聘约工程师,上万人的庞大团队,要做到事必躬亲,可能几个张亚勤都难于应付。但在他看来,管理其实很简单,“作为管理者,你可以直接影响到的其实最多有50个人,这50个人是你每天所接触和直接管理的,是公司文化的核心。他们再去管别人,一个50、另一个50,这样接连下去,你的每一个决策,包括你的决策过程,潜移默化间都会变成你所影响的这50个人的决策方式,公司管理文化就是这样传递下去的。”

微软的员工都说:“我们很少看到他发号施令,见到的他都是满脸笑容。”只影响50个人,这就是张亚勤的高明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