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你在天堂还好吗?:纪念港台六大超级明星
14708600000003

第3章 李小龙——武之圣者(2)

1964年,在长滩的一次功夫表演是李小龙生命中的一个转折点。在这次全美空手道大赛中小李龙击败蝉联三届冠军的罗礼士,夺得冠军,继而应邀在加州长滩国际空手道大赛开幕式上表演蒙目截击、寸拳等绝技,引起轰动。随着李小龙的声名鹊起,他也应邀参加了一家影视制作公司的试镜。这一年的李小龙24岁。在试镜时,早在少年时已涉足演艺圈的他,竟有些紧张。但是镜头中的他,仍然精神抖擞,气度非凡。在试镜的过程中,好奇的美国人要李小龙演示了中国戏剧的步法,解说武生和小生走路姿势的区别,还在现场拉上一个美国老公公来当靶子,要老公公与李小龙演对手戏。李小龙当然是只能虚晃。从镜头中可以看到,每次都是老公公还未来得及反应,李小龙的拳脚都已经收回了。

试镜结束后,李小龙表达了自己对中国武术的独到见解:“功夫源于中国,是空手道和合气道的渊源。它是一个更完整的武术体系,它比其它武术更流畅,更具连贯性,而不仅是一招半式。就好像水,水是世界上最柔软的物质,但它有穿透顽石的能力,水没有一定的形态,你既不能够捉住它,也不能够用力打它。每一个学功夫的人都希望具有水一样的灵活性和柔韧性。可以根据对手情况做出变化。空手道的出拳,好像一根坚硬的铁棒,而中国功夫出拳,就犹如一条铁链连着一个铁球,刚柔并济。功夫可以单独或者两个人练习,单独练习的时候会模仿一些动物,比如说鹤、猴或者螳螂等动物。……”

《青峰侠》剧照但李小龙第一次出现在美国荧屏上他出演的《青峰侠》。《青蜂侠》是一部每集半小时的连续剧,维持了30集,终因收视率不理想而搁浅。尽管身为配角,但李小龙还是以出色的武术功底,远远胜过主角,也因为这部电影,几乎让所有观众都记住了他的名字。

20世纪70年代初,一股中国功夫影片的狂潮席卷着世界。李小龙这个响亮的名字震撼全球。

其实李小龙并不满足于此,他的目标是好莱坞,希望通过电影来弘扬中国功夫。但是好莱坞电影界对他却一直不冷不热。李小龙参加了好莱坞筹拍的电视剧《功夫》的试镜,凭着自己出色的武术功底,李小龙本以为是胜券在握,谁知却竞争男主角落选,这件事对他打击很大,从而使他盟发出回港发展的念头。

于是,李小龙再一次回到香港,若不算1970年来去匆匆的短暂到访外,他已经十二年没有回香港了。

在回港的这段时间里,香港多家电影制片厂登门拜访,希望请他加盟拍戏,包括当时香港最大的制片厂邵氏。邵氏开出的片酬是10000美金,当时相当于60000港币,比当时香港最红的影帝级演员的片酬还高出一倍;而嘉禾公司看准了李小龙的功夫片必定大有市场,因此出到15000美金,也就是90000港币。事实证明,嘉禾公司的做法是抓住了风险中的机遇,从而开创了电影界的新局面。嘉禾公司老板邹文怀多年以后还在采访中津津乐道:“他侧踢一寸厚的木板,一脚踢断四块,力度和时间都掌握得无懈可击……”邹文怀还回忆说,与李小龙洽谈合作时,李小龙提到当时正在热播的一部功夫片,问:“这是不是香港目前最好的动作片?”邹文怀答:“是。”于是李小龙很有诚意和信心地说:“如果是我来演出的话,会演得更好。”与李小龙合作过的黄握中先生在回忆中说:“……当时我想到李小龙将来在香港的电影发展前途一定非常好,因此我第一个找他出了一本书,就叫《李小龙》,做了一本采访,再配上一些照片,印了五千本左右,一出来不到两天就全部卖光了,他的电影还没有出来,就已经非常轰动了,当时香港观众非常崇拜他,给他出书也为我赚了一笔小小的钱。李小龙刚刚回来的时候,非常热情也非常健谈,还很幽默,常常讲笑话,人很随和,所以我们跟他做采访的时候大约花了两三个小时,他也很耐心地接受我们的访问。……”

黄金时代

无论是在台前还是幕后,李小龙以他无与伦比的武术功力和武术精神赢得了最广泛的尊崇。他不仅在银幕上是一位成功的功夫巨星,在生活中也真正是一位一心推广中国功夫的优秀武术家,面对来自世界各地的挑战,几乎达到了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地步,将中国功夫变成了一个写入世界词典的神话。

李小龙曾说:“我首先是一个武术家,然后才是演员。”电影只是李小龙向世人宣传以及证实中国武术真正魅力的一个媒介载体,他是真正为功夫而拍电影。他主张使用真功夫。他的功夫片风行海外,中国功夫也随之闻名于世界。许多外文词典里都出现了一个新词:“功夫”(Kungfu)。

《唐山大兄》剧照加盟嘉禾制片公司后,李小龙签下了两部片约,此时,也迎来了李小龙的黄金时代。《唐山大兄》是一部由香港功夫片导演罗维与着名小说家倪匡合作完成的剧本,也是李小龙接下的第一部片子。这是一部低成本电影,只在泰国的一个简陋小村庄拍摄,布景极其简陋,情节也比较简单。也许外部条件的恶劣更衬托出李小龙表现的惊人。李小龙一改以往功夫片那种繁复而花哨的招式,出手快、准、狠,几乎全部在两招之内搞定敌人,迅猛犀利的拳脚以及高亢的啸叫,兼具个性与力量之美,令人目瞪口呆。片中精典片段是李小龙独战六名歹徒,展示了“李三脚”之势不可挡的威力:三次转身踢脚,每一次转身所踢的角度都不同,一条腿能够踢到一半然后决定该向高处或低处出击,快如闪电,对方根本无法招架。

同时,《唐山大兄》由于李小龙的精彩表演,以及拳拳到位、硬枪硬马、充满力量和动感的真实表现,受到观众的广泛欢迎,打破香港所有的票房记录,李小龙成为天皇巨星。一些观众认为看李小龙的电影就是痛快,他的功夫又快又狠,简单直接,让人觉得这才是真正的功夫。因此,这部片子在港上映不到3周,票房已达350万港元,同时连破东南亚地区的所有华语片票房纪录,掀起了功夫片的新热潮。颠覆了当时的香港电影市场,使尚处于起步阶段的嘉禾公司一举迈进了强劲竞争者的行列。初战告捷,邹文怀和李小龙都很满意,继续合作下一部电影。李小龙十分尊重和信任邹文怀,许多事情上对邹文怀言听计从;邹文怀亦允许李小龙在电影制作方面参与更多意见,还下令增加了财政预算。

得到老板的赏识和鼎力支持,李小龙决心在香港大展鸿图。于是他将莲达和儿女都迁来香港,定居在九龙塘的一座两层别墅里。这座别墅拥有十一间房,还有日本式花园,这种居住环境在好莱坞并不罕见,但在人口稠密的香港,这也算是非常高级的住宅。他们一家人生活得十分舒适,李小龙在家里有阅读和练功的习惯,屋里放满了他的健身器材。

李小龙出演的第二部功夫电影是《精武门》,这部片子主要是讲述创办精武门的民族英雄霍元甲被日本人谋害,其高徒陈真为师父报仇雪恨的故事。这部电影不但把真刀真枪的中国功夫推至新的层次,带来前所未有的视觉享受;亦突破了以往功夫片狭隘的复仇主题,将影片上升到民族大义的高度,穿插了陈真飞脚踢碎租界公园大门上“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木牌、将“东亚病夫”字幅撕碎塞到日本武士口中等情节,以其强烈的爱国意识和民族精神引起广泛共鸣。因此,至今被列为功夫电影代表作的经典。

李小龙不但展示了他奔雷闪电一般的威猛拳脚,还第一次在电影里使用了他最擅长的、后来风靡世界的双截棍,让全世界见识了他精湛的双截棍术,当时有武术家曾惊叹道,光是看李小龙舞双截棍的镜头就已经值回票价!这对于擅长真功夫的李小龙来说,拍摄这样的镜头并不困难,难的是与他合作的人。据当时的工作人员杜惠东回忆说:“……因为李小龙是会真功夫的,所以拍电影的时候就不习惯用那种假的方法,他要在电影里真打。但是如果对手演员的位置不好,就可能会被他打伤,远了又容易打不到,所以他用的那一批武师都是合作熟的,不熟的都在外围,不认识的根本不用。”杜惠东还说,其实李小龙也是用替身的,如今在《功夫》中扮演包租公的着名武星元华当年就是专门替李小龙翻跟头的替身,因为李小龙是学咏春拳出身,不会翻跟头。

总体来说,《精武门》比《唐山大兄》更为进步的,不仅是制作技术和动作表达,也包括李小龙本人的演技。李小龙显然很希望让观众知道他是有演技的演员,在《精武门》中,不仅加入了许多情感戏,李小龙在剧中还尝试了多个角色的扮演,例如借陈真乔装探秘之机,无论是乔装成举动迟缓的卖报老大爷和傻头傻脑的电话修理员,都是如此的惟妙惟肖。

《猛龙过江》剧照因此,《精武门》一举拿下当年获金马奖的“最佳技艺奖”和“最佳剧情片”殊荣,还打破了刚刚由《唐山大兄》创下的新票房记录。不过,在合作过程中,李小龙与《精武门》的导演罗维交恶不浅。在香港影视界,导演就是权威,演员不可以提出什么意见,但李小龙就很不同,他具有西方的开放性格,又善于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发现了什么就提出什么,所以与罗维之间发生很多不愉快。当时有传闻说李小龙曾向罗维使用武力,电视台主持人何守信在采访李小龙的节目中问及此事:“你是不是像传闻的那样用皮带打罗维了?”李小龙说:“我要打他还用皮带吗?我只要这样一下……”然后李小龙稍稍一动,何守信马上就跌到椅子里去了。这个场面通过电视荧屏传遍全香港。

但这些事,并不影响李小龙对电影事业的热爱。他满怀高兴地筹备他的第三部功夫电影是《猛龙过江》。这时候的邹文怀对他已经是充分信任,加之他创作欲旺盛,于是把整部电影交给他一手操办。于是,李小龙自组协和电影公司,自编、自导、自演,讲述一个来自香港乡下的功夫高手唐龙,远赴意大利帮助一家中国餐馆女老板铲除当地恶霸的故事。李小龙带着剧组远赴意大利取景,最后决定在罗马开机,《猛龙过江》也由此成为香港电影史上第一部在欧洲取景的影片。

在《猛龙过江》中,李小龙选中了曾获国际空手道冠军的罗礼士、罗伯华尔作为对手,并且规定这两位要被李小龙打败。起先,两位空手道冠军不服气,于是在拍摄前,李小龙与他们各自带着助手到郊外一个指定地点去进行点到即止的“较量”,结果,只用几个回合,李小龙就轻易取胜,使这两位国际空手道冠军不得不心服口服。这部电影中的招式,充分表现了李小龙的武术造诣。比如在化解空手道的进攻中,要对付敌人从后偷袭,李小龙需要用一件衣服抵御双刀,用双截棍和长剑对打,学过功夫的人知道在格斗中,应该尽量避免赤手空拳对付利剑,否则就很容易受伤。李小龙也承认这种兵器利害,但李小龙凭着极敏捷的身手和惊人的判断力,最终是安然无恙。

影片中最后的生死决斗安排在古罗马竞技场,李小龙没有采用任何镜头剪辑,直接采用中长镜实拍全过程,这其中的难度是非常大的。这也因此被誉为影史上最为经典的功夫对战之一。

《猛龙过江》再度打破东南亚几乎所有的票房记录。公映时盛况空前,以至于出动警方控制人潮,有些剧院被迫暂停放映。该片亦获得第1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剧情片奖,在男主角唐龙身上体现出来的朴实、真诚、慷慨侠义的传统道德和温情,打动了众多观众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