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你在天堂还好吗?:纪念港台六大超级明星
14708600000012

第12章 张国荣——美艳不是一种罪过(1)

姓名:张国荣

英文名:LeslieCheung

别名:哥哥

出生地:香港

籍贯:广东省

生肖:猴

星座:处女座

身高:5尺8寸半

体重:138磅

血型:O型

嗜好:扬帆出海、看书、听歌、绘画、亦喜爱古董

喜欢的食物:海鲜(特别喜欢龙虾)

喜欢的饮品:中国茶

喜欢的水果:芒果

喜欢的植物:兰花(Orchid)

喜欢的颜色:白,黑,蓝,灰

喜欢的服装:便装(Casual)

成名曲:《风继续吹》

电影造诣:

1978年首部电影《红楼春上春》

1982年电影《柠檬可乐》、《烈火青春》、《求爱反斗星》、《偶然》;电影《柠檬可乐》荣获第二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提名

1983年电影《失业生》荣获第三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配角”提名

1986年电影《英雄本色》

1987年电影《倩女幽魂》、《英雄本色II》;《英雄本色II》荣获第七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提名

1988年电影《胭脂扣》、《杀之恋》;电影《胭脂扣》荣获第八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提名

1989年电影《新最佳拍档》;与张曼玉、钟楚红赴法国拍摄音乐电视“日落巴黎”

1990年电影《倩女幽魂II人间道》、《阿飞正传》;《阿飞正传》荣获第十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

1991年电影《豪门夜宴》、《纵横四海》

1993年电影《花田喜事》、《白发魔女传》、《白发魔女传II》、《射雕英雄之东成西就》、《霸王别姬》;电影《霸王别姬》荣获第四十六届法国嘎纳国际电影节大奖“金棕榈最佳影片奖”

1994年电影《东邪西毒》、《金枝玉叶》、《大富之家》、《锦绣前程》、《香蕉成熟时II》;电影《霸王别姬》荣获日本影评人协会“最佳外语片男主角”;电影《东邪西毒》荣获第一届香港电影评论家协会大奖“最佳男主角”;电影《金枝玉叶》荣获第十四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提名

1995年电影《金玉满堂》、《夜半歌声》

1996年电影《新上海滩》、《风月》、《大三元》、《金枝玉叶II》、《色情男女》;电影《风月》荣获第三十三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男主角”提名;电影《色情男女》荣获第十六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提名

1997年拍摄电影《春光乍泄》

1999年拍摄电影《流星语》、《枪王》;与张柏芝(赴法国)、邱淑贞(在香港)拍摄音乐电视“左右情缘”

2000年5月拍摄电影《恋栈冲绳》;8月拍摄电影《烟飞烟灭》;电影《枪王》荣获第三十七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男主角”提名

2002年拍摄电影《异度空间》

生辰:1956年9月12日

祭日:2003年4月1日

死因:跳楼自杀身亡

我知道,你曾承受了一段别人无法去承受的艰难岁月,花朵悄悄的谢去,鸟儿黯然的离开。留下孤单在空旷中落寞的起舞,分开也许只是一种概念,分开的天空充满怀念。荒芜中夜夜笙歌,遥遥红尘,滚滚流沙,都化做你翼下的风……

有一种美艳不是美丽,当然更不是漂亮。这种美艳包含着美丽漂亮,但它更多的意义是拥有一种显而易见的错位,并因这种错位而无可奈何,而迷离,而动人。

美艳有时是一种无辜。

比如张国荣。

最后的一次张国荣个人演唱会上,他着一双红色高跟鞋、涂着口红上场,唱得个欲生欲死、如泣如诉,像一个冤仇未报的妖娆女鬼。那种效果真是相当精彩。但是,听听那一把嗓子,那把地地道道原汁原味的男人的暗嗓,就会知道,这中间有一种深刻的绝望。

劳伦斯有一句古怪绝妙的话,“我身体中最优秀的男性在爱着你。”篡改一下这个句子描述张国荣:“我身体中最优秀的女性在哀泣。”

香港评选出的“四大绝色”,其他三位里有李嘉欣、关之琳、林青霞,剩下的一位竟然是张国荣。其实,仔细想想,这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所谓“四大绝色”也唯有张国荣能与绝色一词相配:美貌、毒辣、轻薄、绝望。他的美,糅合着男孩固有的清澈和男人天性的放纵;他的美,渗透着女孩的娇媚和女人的妖娆;他的美,再夹杂着些许的挑逗和放荡。当他以一种不拘世俗的美丽风姿出现时,我们就再也无从辨别他的性别了。于是,男人和女人都被这个叫张国荣的风情万种的尤物给征服了。

张国荣的美貌自不待言。有人说,张国荣出演的程蝶衣是迄今为止扮相最为美艳的男旦,甚至超过了梅兰芳。毒辣一说是一种感觉,集中体现在《阿飞正传》里。美艳之人的毒辣总有一种彻底、完美的感觉。日本导演大岛渚的作品《御法度》中的男主角松田龙平也是一个极为美艳的男人,他出演一个叫总三郎的近代职业杀手,在血腥和残暴的环境中获得众多男子的爱慕,并同时因毒辣手段获得他们的敬重。

无论怎样,张国荣是独一无二的可以称得上美艳的男子,即便是死亡,也是选择了这么一种决绝的姿态。弗吉尼亚·吴尔芙《达卫洛夫人》里的这句话,或许,在张国荣迈出窗口的那一刻及以前,内心深处也有如是想法?——“人们觉得无能为力,找不到生活的中心,一切都不再神秘,人们逐渐疏远,快乐消逝,只剩下孤独。这时,死亡是一种抗议,死亡是一种交流的企图。”

怀念指数:

2003年4月1日,当世人正用谎言收获快乐的时候,一个人泯灭掉时间,用谎言给我们开了一个真实的死亡玩笑,踏上其人生至美的旅程。他是张国荣。

张国荣于1977年参加歌唱比赛后踏入影坛,从此红透香港歌影坛,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与王祖贤合作演出的《倩女幽魂》,最为人乐道。

岁月流转,张国荣渐渐长成了一棵传说摇曳披垂的神话常青树,傲立在纷扰的香港娱乐圈——从漂亮的歌星,疯狂少女的梦中人,到香港最敢放肆忠于自己生活方式的演员,成为人们嘴里“不老的哥哥”。

从《霸王别姬》、《风月》到戛纳风光归来的《春光乍泄》、铺天盖地的《红色恋人》,人们无法跳开张国荣阅读香港演艺圈。

不管是否喜欢他,人们都会承认,如果没有了哥哥,就会缺少一抹最浓艳最眩目的绯红光泽。

他的歌声、他的个性、他的美丽、他的微笑、他银幕上千变万化的形象,都是大众最灿烂的梦——我们不敢尝试的放纵,他敢,我们梦寐以求的光华,他有,我们苦恼着的脆弱,他也苦恼,我们向往着的自由,他也向往……无论时光怎么变,“哥哥”书写的神话永远都不会变。

一个人的两辈子

——上辈子是地狱,下辈子是天堂有一种人叫“天生尤物”,他(她)的一生戏里戏外,他(她)的一生梦蝶化蝶。张国荣无疑就是这一种。连死都要选择一个离经叛道的日子,就像有一天突然穿上红高跟鞋涂上蓝指甲油裹上半透视装出现在世人惊愕的目光中,生而为戏,死而为戏,究竟戏为人生还是人生为戏?究竟庄公为蝶还是蝶为庄公?空气中流传着那样的一声叹息:“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姬虞姬奈若何。”

张国荣的一生是断裂的两部分:一半摇荡在寂寞的奋斗和名声的苦涩中,无辜却一再受伤害;一半看透了世事的无常,自己的需要,不在乎一切外来的评判。所以,张国荣有两次生命,真的!

悲艳:1993年《霸王别姬》第一次是活在歌声中的一个名叫Leslie的偶像巨星。从一个追求生命辉煌的青春男孩成长为功成名就的男人,尝尽了奋斗的艰辛和名人的无奈。最辉煌时他却突然宣布退出歌坛,从万众瞩目的光圈中消失——那个叫Leslie的歌者死了,杀死他的是失落、流言和压力。第二次是活在银幕上的、昵称“荣少”的国际大影星。演绎着或大胆或性感的风情、述说着或阴郁或凄凉的故事。荣少已看惯人间的起起落落、看透人间的真真假假,活得冷漠而洒脱。他不在乎别人的看法和议论,只演能演的戏,唱爱唱的歌,做想做的人。

撕裂了张国荣,是一个人的两辈子。

张国荣1956年生于一个富裕的服装商人家庭,父亲忙于工作和母亲以外的女人,之后父母离异,哥哥姐姐又都年长于他,因此他的童年很孤独,连个说话的伙伴都没有,父母离异、亲人聚少离多的生活使他成为一个忧郁的乖孩子。童年的张国荣,少年的张国荣,跟所有的孩子一样,有他自己的寂寞和快乐,有缺憾,也有满足。原本人生就有诸多的不完美。有人要以完美来要求张国荣,可张国荣并不想做出完美的样子来给人看。

因为成绩太差,觉得丢面子的父亲送他到英国念中学。在生活刻板无趣的陌生异国,偶尔去餐馆里唱歌自娱娱人。后来父亲重病,他不得不放弃未完成的学业回港,然而,他却有种结束流放的窃喜。有时,我们或许会想,如果不是这样,张国荣是否将会有另外的人生。

红衣下的落寞1977年,百无聊赖的张国荣一时兴起,参加一个歌唱比赛,居然弄了个亚军,立即决心把歌唱当成一生的事业。次年,出版了他生平第一张唱片《ILikeDreaming》。当人们听惯了罗文的武侠剧主题曲、许冠杰小市民气息的搞笑歌和关正杰、蔡国权式柔和小调的耳朵竟排斥张国荣低沉的声音。但他相信自己命里注定该干这一行,于是他还是义无反顾地开始了前景黯淡的歌手生涯。

这一沉寂就是六年。和他一起主演《失业生》的陈百强已走红,张国荣却运气不佳,一直载浮载沉着。一个孤独的少年奋斗着,月薪1000港币起,除了500元要用来交房租外,一日三餐全部在公司解决,这样才有车钱。

他努力拍戏,可一不小心让人骗去拍一部三级片《红楼春上春》;他努力唱歌,可总像面对无有的旷野,得不到丝毫回应。

也许真的面对一片旷野还要好一些,不外乎被冷落,可恶意的观众却像是要用冷嘲和倒彩把这个歌者的热情彻底杀死。

一次在酒吧表演时,唱得兴奋的张国荣为调节现场气氛,于是把自己的帽子丢向台下的观众,但没料到那帽子竟被扔回台上!在一片哄笑声中,他以歌手的职业道德和男性的自尊坚持唱完了这首歌,然后逃难似的冲回后台。

多年后,一个同期的女歌手回忆说:“Leslie回到后台时脸色发青,眼睛都直了。我刚拍了拍他肩,他突然崩溃式地扑到我怀里哭了,那么个大男人像小孩一样伤心。还呜咽着说:‘为什么要这样伤人,我究竟做错了什么……’那场面真叫人心酸。大家也以为他会放弃了,可第二天居然又准点到后台化妆,都服了他。”

张国荣在十多年后的一次歌曲奖颁奖的时候笑谈那时候的情况,简单得归为一首他唱过的歌的名字:《有谁共鸣》?

同样的倒彩一天天、一年年重复,他全靠超乎寻常的毅力坚持着,但眼睛里渐渐失去了光彩。青春凋落在舞台幕布后没人注意也没人可惜。寂寞中张国荣孤独地成长,尝到了“成熟”这两个字的全部辛酸滋味。

当歌唱已成为可怜的谋生手段和一种必须持续但没有希望的苦役时,他的歌声里却有了一份成熟迷人的光彩。

1983年的某个夜晚,一曲唱完后,台下奇迹般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可张国荣已笑不出来了,只深深地鞠躬再鞠躬。

“ThanksthanksthanksthanksMonica,谁能代替你地位……”强劲的拍子热辣辣的悔恨扑面而来。如果真有这么一位叫Monica的女郎,Leslie一定愿意再多谢她几遍——这首歌令他拥有了足够的知名度,从此远离令人沮丧的酒吧舞台;更使他有了足够的自信心,用歌声为自己争取一切。

初尝走红滋味的Leslie为了顺应市场,唱过不少傻呼呼的歌,像《那一记耳光》、《甜蜜的禁果》、《为你钟情》……值得记住的歌只有三首舞曲:《黑色午夜》是“深夜,人易被明月煽动”的性感;《背弃命运》是孤独少年被全世界抛弃的绝望;《暴风一族》是飚车少年没有希望、没有明天的狂野。

Leslie唱的是很主流很大路的情歌,有时候伤感、有时候狂野。值得一提的只有两点:一是低沉醇和但高音部分轻松有力的声音,简直是上帝赐予的厚礼;一是收敛地一点点渗透出来的性感,不张扬也不霸气。

演戏如做人——最灿烂时正是寂寞

张国荣终于迎来了自己演唱生涯里最灿烂的时光:《沉默是金》、《无需要太多》、《别话》等歌曲一再获奖,《侧面》、《共同渡过》等专辑一张卖得比一张好。

事业有成。名利双收。享尽风光。

但他并不快乐,新艺宝唱片公司同无线电视台谈判时,张国荣的唱片合约成了讨价还价的筹码。他觉得自己像一个东西,不是活人。

Leslie的风光惹恼了铁杆的“伦迷(谭咏麟)”们。他们无法忍受有人和自己的偶像并驾齐驱。两派歌迷势不两立,一见面就不是吵就是闹,用所有恶毒的词语互相辱骂,高举自己偶像大幅彩照时撕碎对方偶像的照片,甚至动手打成一团。

更有甚者,Leslie开着成龙为他在日本三菱汽车定造的豪华车参加演唱会,取车发现已被划得伤痕累累。

生日时,却收到一张“张国荣死于艾滋病”的纸条。

季度颁奖时,谭咏麟没亲自到场领奖。Leslie上台时,不愿看见他风光的“伦迷”大喝倒彩,大叫“张国荣作弊”。他只好推说“肚子痛”提前离去。

在谭张歌迷矛盾不断激化的情况下,谭咏麟激流勇退,宣布不再领奖。

张国荣一方面承受失去对手的落寞,一方面还要承担谭咏麟歌迷的漫骂指责,甚至侮辱。

在这场歌迷对垒大战中,Leslie深受伤害。

他讨厌人们窃笑着私语:“那家伙是个同性恋”,痛恨那些恶意地关心他私生活的摄像机,但无力摆脱这一切。

做一个无名小卒是苦,成名之后更苦。这是一个怪圈。

“一刹那就是永恒。”在演艺圈行走多年,张国荣深知爬得最高,跌得更惨的道理。于是他决意捕捉那光辉的一刻。

33岁生日的晚会上,他突然走到一块牌匾前揭开帷幕,上面写着“张国荣退出歌坛”七个大字。人们震惊、诧异、惋惜、理解……百感交集。

没有一个人知道他究竟为何执意离去,多少分析多少内幕都代替不了一个答案。

也许,这将是永远的秘密。

这之后,他做的事就简单多了。

请张曼玉合拍音乐特辑《日落巴黎》,在简单而伤感的故事中重温名曲。

自从他在九月宣布退休后,蕴藏在观众中那浓浓的挽留、痛惜之情犹如潮涌。找他拍戏的人更多,请他做访问、谈话的电台、杂志不绝如缕。更有甚者,大家都蓄势以待,要抓紧机会看他的最后演唱会,因为时机不再。歌迷会又急着聚会,要与他们的偶像谈话倾诉。恰巧此时,韩国电讯又选他为十大最受欢迎艺人。香港的商业电台,举办十大漂亮艺人选举,张国荣又榜上有名。热烘烘的场面,不断诱发他改变初衷,不要退休。歌迷、影迷哭成泪人,去信、致电纷纷挽留,张国荣仍然义无反顾。

开了33场告别演唱会。并相约将来开个咖啡馆,所有度过和他告别的夜晚的人都可以凭入场券去喝一杯咖啡(这个约定已于1995年成为现实)。

1989年的12月,红磡体育馆每晚座无虚席,人山人海。他的歌,号召了四方八面热切期待的乐迷。一场演唱会10000多人,以33场算,张国荣便当面向30多万歌迷亲自告别了。他的歌调、音韵、热力、真诚,令歌迷们热泪盈眶,依依难舍。震撼过后,红磡体育馆复归平静。但歌声、掌声、呼声、叫声都仍没有散去,将久久地留在观众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