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教育孩子的名言是: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赐予的,其他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得。许多日本学生在课余时间,都要到校外参加劳动赚钱。与美国有所不同的是日本学校的金钱教育中强调一种责任感。日本教育家认为,在家庭教育中,学生的家务劳动是学生应尽的义务。如果孩子干活要付钱的话,这就是对家庭关系的扭曲。有的家长因孩子学习好而赏钱,这无疑是一种“贿赂”。
金钱教育绝不仅仅是一种理财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一种人格、品德教育。
因此,父母应该让孩子意识到劳动和工作的重要性,让孩子明白:要获得报酬,你就得工作。只有工作,你才有工资用于买吃的、穿的以及支付水、电等家庭必要开支。帮助孩子们理解这一点后,父母可以建议,如果他们能在自己的义务之外做一些额外的家务活,父母可以给他们开工资。双方协商一下,就工作报酬、完成的期限及质量达成一致。一旦孩子完成了工作,报酬就立即支付。
幸福而危险的中国宝贝
在中国,经常从父母那里听到这样的感言:“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孩子”。多数家长认为,父母对孩子的责任就是让他们生活得好,孩子成长中能给他们多少幸福就给他们多少。一句话,只要能给孩子创造最优越的生活条件,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
于是,中国的孩子,尤其是独生子女大多成为家庭中“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小公主”。在生活上,家长们“包办代替——包揽孩子衣、食、住、行,怕孩子脏着、累着,而不让他们参与家务劳动。这种”包办代替”从横向涉及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纵向一直延伸到孩子成人,于是就出现了三四岁的孩子不能自己穿衣吃饭,五六岁的孩子不能自己系纽扣和鞋带的现象。
城市的小学生多由家长接送还不算,有的连书包都由家长替背;中学生还要由家长给洗衣服;大学新生入学很多由家长“护送”,甚至连床铺都由家长给铺好。总之,中国的不少家长,特别是独生子女的家长,要新自把孩子从脚跟伺候到牙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