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答:“804部队是专门执行电信侦察的谍报部队。战前是南南朝鲜军总部的一个单位,战争开始后划归美军驻南韩总部指挥,属美军的一部分,任务是专门侦窃贵军的情报。”
杜牧平问:“804部队有哪些技术单位,任务是什么?”
文答:“804部队有2个联队。一个是无线电联队,听说很多人是台湾来的,任务是侦窃贵军的无线电报和无线电话;另一个是有线电联队,就是我所在的联队,也有懂中国话的人,任务是侦窃贵军的有线电报和电话。”
杜牧平问:“无线电联队有哪些业务技术部门,是怎样侦窃我军电报和电话的?”
文答:“我们联队间是互相保密的,具体情况我实在不知道。只听说过他们的侦窃比我们容易得多,没有危险,能侦窃贵军大量的电报。”
杜牧平估计文特说的是实情,没再就此追问,改提问:“有线电联队有几个什么大队,任务是什么?”
文答:“有线电联队有2个大队,每个大队约500余人,都是侦窃贵军有线电话和电报的。第一大队,即我所在的大队,称‘敌后大队’,专门派往贵军纵深和后方侦窃。第二大队,称‘前线大队’,只派往我军前沿部队,用电磁技术器材侦窃贵军的电话,为前线师团提供情报。”
杜牧平问:“第二大队用的是什么电磁技术器材?”
文答:“是高灵敏度的音频收信机,音频的感应触感线作用距离可达2公里。”
杜牧平问:“你们大队派到我军纵深和后方的侦窃分队大约有多少批次?搞到了我方一些什么重要情报?”
文答:“多少批次我记不清了,反正经常派,有时一次就派出几个分队,主要是在贵军发动攻势之前。多数弄回来了情报,也有失踪未回来的。情报是否重要,上司不说,我们不知道。”
杜牧平问:“你潜入我方几次了?”
文答:“我没有来过,这是第一次,是上司派我来的。”
杜牧平问:“上司为什么派你来?任务目的是什么?”
文答:“上司说,第一联队的无线电已搞不到贵军的情报。为了获得贵军高级指挥部对我军秋季攻势的估计和对策的情报,只有在贵军总部通北京的有线电线路上侦窃一个办法。美军总部急需这个情报,所以联队长说804部队长官下令要我亲自执行这个任务。”
杜牧平问:“你们这个分队是怎样侦窃我军情报的?”
文答:“我们这个分队分3个组,一是有线电话侦听组,4个人,其中有2人懂中国话;一是电报侦收组,3个人;一是电台送信组,3个人;加上我共11个人。使用美式特工15瓦电台。”
“电话侦听组使用的器材是感应音频收信机和录音机。它的线路接触器的夹子,是带绝缘的,既能听到贵军讲话,又不会被贵军发觉。情报录音带,不紧急的交地方特工人员转回南韩;紧急的,就译成密电由电台发回南韩。电报侦收组使用的器材,是按贵军电报信号的特点,临时摹制的电报收信机。侦收到的电报,上司要求全部用电台发回南韩。”
杜牧平问:“你搞到我军一些什么情报?”
文答:“我们上司说,贵军总部通北京的有线电线路,经过安州一带,要我们在安州一带寻线侦收。我们登陆后每晚都在安州一带活动,但是我们为了安全,每晚只能活动2个多小时,已活动了两个礼拜,始终没有找到所需要的线路。遇到的,都是贵军高射炮部队的电话线路。对这些线路的通话,我们录了音,音带已缴贵军。”
杜牧平问:“你们的大队长、联队长、804部队的长官叫什么名字?”
文答:“他们都是美国人,都受过高等特工训练。大队长克拉克,联队长罗伯特,804部队长官史密斯。”
接着,杜牧平对其他9名特务逐一进行了审讯,对投诚者也进行了讯问。他们所供的情况,基本上都在文光国的供词范围以内。
此外,杜牧平验证了敌特的录音带,都是志愿军高射炮部队的空情报告。之后,杜牧平要特务们用他们的器材,在特设线路上进行现场表演。结果表明,确实能不被觉察地侦窃到志愿军的电话和电报。
审讯结束后,杜牧平这时才真正明白通信保密的重要意义,才明白有线电通信保密性虽好,只是同无线电通信比较而言,只要有电磁辐射,它就有被侦窃的可能。
杜牧平返部后,把审讯结果向处长作了全面的口头汇报。根据处长指示,杜牧平向司令部首长写了书面汇报,在报告中提出了加强有线电通信保密的建议,建议在有线电线路上进行武装巡逻。
志愿军参谋长解方批示通信处:“志愿军各位首长对此事非常重视,对我军通信保密非常关心,同意你们的报告,请你们将此报告以志司名义通报全军。”
敌人的“秋季攻势”,以其惨重的伤亡而告失败。志愿军仍然像祖国雄伟的长城一样,巍然屹立在38度线上。
12、志愿军取得决定性反击胜利
志愿军第15军利用坑道工事完成决定性反击准备后,决定首先反击597.9高地,于10月28日和29日,以野炮、榴弹炮进行了预先炮火准备,猛烈轰击“联合国军”在597.9高地表面阵地上构筑的地堡和防御设施。
10月29日夜晚,第15军以第86团和第134团各一个连,越过“联合国军”炮火封锁区,神不知、鬼不觉地进入597.9高地坑道,与原坑道部队一起作为反击的第一梯队。以第86、第134、第135团共7个连组成反击的第二梯队;第91团集结于五圣山前1000、700、511等高地一线,作为反击部队的后备梯队。
10月30日晚9时,志愿军的决定性反击开始了,在志愿军炮兵强大炮火的掩护下,第15军的突击队多路、多波次地向597.9高地的敌人发起进攻,经过5个小时的激战,将南朝鲜军第2师第31团1个营又1个连全部歼灭,并击退南朝鲜军1个营的多次反扑,歼其一部,恢复了该高地大部阵地。
10月31日凌晨4时,“联合国军”开始更大规模的反扑。由南朝鲜军第2师第31团和埃塞俄比亚营充当主要攻击力量。4个营的敌人共发动了40多次进攻,仅仅战斗了一天,南朝鲜军第31团便完全丧失了战斗力。《韩国战争史》记载,这个团直到朝鲜战争结束也没能恢复元气。
11月1日,战斗愈演愈烈,成为一场名副其实的“打钢铁”的现代化战争。在这一天的战斗中,“联合国军”集中了数10架飞机、70余辆坦克和大量火炮,共发射了12万余发炮弹。双方炮群都瞄准了597.9高地,你炸一遍,我轰一通,你拦击我的增援,我袭击你的反扑。597.9高地阵地上浓烟蔽日,火光冲天。8米多厚的坚石坑道都被炸塌了,土松得连机枪都没法架,志愿军战士们只好用麻袋包垒起射击台射击。“联合国军”虽然气势汹汹,但经过几天的鏖战却已是强弩之末,再也没能夺去597.9高地。
“联合国军”在597.9高地失败后,范佛里特迅速调整部署,增调火炮,加修工事,积极加强537.7高地北山的防御,同时急调南朝鲜军第9师增援第2师,企图集中力量固守537.7高地北山。
为了争取战役的全胜,志愿军第3兵团根据志愿军司令部关于“坚决战斗下去”的指示,决定尽全力乘胜反击537.7高地北山之敌。第3兵团随即调整部署,将第15军第45师除炮兵,通信和后勤保障部队外,撤出战斗进行休整,由第12军第31师接替执行上甘岭地区的作战任务,第12军第34师两个团(第100团、第106团)为预备队,并抽调火炮,将支援上甘岭作战的火炮增至300余门。
11月6日,志愿军司令部向中央军委报告了继续反击的决心和部署。7日,毛泽东以中央军委名义复电同意,并指示:此次五圣山附近的作战,已发展成为战役的规模,并已取得巨大的胜利。望你们鼓励该军,坚决作战,为争取全胜而奋斗。
上甘岭小小山头上的浴血奋战,因为关系全局,因为不断涌现出黄继光等一大批舍生忘死的勇士,一直牵动着志愿军全军将士的心。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的指示,上甘岭上的浴血奋战,使志愿军全军受到了极大的鼓舞,从志愿军司令部到兵团以及其他兄弟部队,都全力进行支援。上甘岭作战要什么有什么,自入朝作战以来,志愿军好像从来没有这么阔绰过。兵员、武器、弹药、粮食、医药器材,源源不断地运往前线,全军上下都为争取全胜而斗争。
537.7 高地北山阵地狭窄突出,受“联合国军”注字洞南山和537.7高地主峰,以及志愿军在战前主动放弃的597.9高地东侧11号阵地的三面包围。敌人在10月30日控制表面阵地后,以南朝鲜军第2师第17团一个营据守,动用大批南朝鲜劳工和士兵,昼夜突击,构筑了比较坚固的野战工事,设置了铁丝网、地雷等大量障碍物,并采取各种手段对志愿军坚守的坑道进行破坏,组织严密的火力,封锁中国军队向该阵地接近的道路。
尽管敌人严密设防,志愿军第12军还是将作战部署作了相应的调整,悄悄完成了部队轮换。将坚守537.7高地北山坑道的第29师第87团调到二线休整,以第31师第92团及第93团一部担负反击和巩固537.7高地北山的任务,以第91团及第93团一部继续巩固597.9高地阵地。
11月10日,朝鲜的寒冬悄然而至,从凌晨开始,气温降至零度以下。志愿军第12军决定次日以第92团第1、第7、第8连的兵力,反击537.7高地北山的敌人。为了减少战斗发起后部队在接敌运动中遭敌炮火杀伤,便于紧接炮火延伸时突然对敌发起冲击,各突击队于10日夜,不顾严寒,隐蔽运动至537.7高地北山坑道内和敌前沿岩下待命出击。
11月11日16时25分开始,第92团在山炮、野炮、榴弹炮70门、迫击炮30门和火箭炮24门的支援下,以3个连兵力对537.7高地北山实施反击。激战至17时50分,全部恢复了537.7高地北山表面阵地,全歼守敌南朝鲜军第2师第17团一个营。
为了配合第92团反击,前方指挥所派出一个步兵排佯攻注字洞南山,吸引敌人火力。第93团一部兵力攻占597.9高地的11号阵地,以掩护向537.7高地北山各反击分队翼侧的安全。
12日早晨,“联合国军”约一个营的兵力,在炮火掩护下,向11号阵地进行疯狂反扑。第93团第9连以小兵群战术顽强抗击。
第92团反击部队夺回537.7高地北山阵地后,连夜抢修工事,准备对付敌人再次进攻。12日,南朝鲜军第2师第32团在密集炮火支援下,向537.7高地北山连续反扑,经激烈战斗,敌人占去两个山脚的4个阵地。此后,交战双方就在这些阵地上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联合国军”先后投入的兵力在6个营以上,并集中其几乎是战役使用的全部炮火,而且每天以数10架飞机轮番轰炸。战斗愈来愈艰苦激烈。
14日至20日,第12军第31师第93团和第34师第106团先后投入战斗。537.7高地北山经历了反复的争夺,双方以密集炮火猛烈轰击,地面工事全被摧毁,又无坚固的坑道依托,因而增加了反击后巩固阵地的困难。第106团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首先以小分队在纵深强大炮火支援下,在前沿与敌人拼死争夺,掩护主力抢修坑道和地面工事,尔后依托坑道在炮火支援下,以小兵群战术,大量杀伤敌人,又连续打退敌人多次猖狂进攻。
21日、22日,“联合国军”已无力进行营以上兵力的攻击,只是以1个排到1个连的兵力作小型的攻击。在上甘岭其他地区也仅有小规模的战斗。敌人在遭到志愿军防守兵力和炮火大量杀伤后,蜷缩在工事里不敢轻举妄动了。
至25日,志愿军第106团共击退敌人50余次冲击,歼敌1400余人,最后彻底粉碎了敌人的猖狂进攻,巩固了537.7高地北山阵地。此时,敌人由于伤亡惨重,被迫将南朝鲜军第2师、美军第7师撤下整补,这2个师的防务分别由南朝鲜军第9师、美军第25师接替。随之,敌人的进攻也是基本停止。范佛里特“筹码”用尽,已经没法继续“摊牌”了。至此,上甘岭战役遂以志愿军的胜利而告结束。
13、后勤部队的众多发明
1951年9月,由于美国人毫无诚意,谈判一开始就陷入僵局,李奇微发动了秋季攻势。在这种情况下,后勤问题再度成为彭德怀忧心不已的主要问题。
这一年朝鲜爆发40年未遇的大洪灾。山水下冲,河流漫溢,泛滥成灾,河流水位普遍上涨3至4米,最高竟达11米,水流速度每秒4至6米。洪流所至,交通中断,堤防大溃,房屋倒地,千辛万苦运上前线的物资装备被冲走毁坏。志愿军主要后勤集散地三登里是一片汪洋,连高高的电线杆都沉到水底。许多战士被洪水冲走……
志愿军后方的公路路面全部被洪水冲坏,路基被冲塌,205座公路桥竟无一幸免,全部被洪水冲散了架。志愿军后勤供应进入了最困难的时期,可是反击敌军攻势又需要大量的物资……
就在彭德怀、洪学智为后勤日夜揪心的时候,情报传来,美国人要乘大洪水之机,在正面战场发动秋季攻势的同时,在志愿军后方发动一场大规模空中攻势,大批美机将对志愿军后方最狭窄的蜂腰部进行长时间的毁灭性轰炸,彻底切断志愿军后勤供应线,阻挡志愿军前后方的联系,将志愿军前线部队活活绞死,慢慢闷死。美国人得意地称此为“绞杀战”、“窒息战”。
形势严峻,彭德怀召来了正在成川香枫山的志愿军后方勤务司令部指挥作战的洪学智,紧急商量对策。
洪学智面色青黄,眼窝深陷,他这几天是“日不能安,夜不能寐,心急如焚”!作为志愿军后勤司令员,洪学智要让近百万大军有粮吃有弹打,身上的担子可想而知。
彭德怀一见洪学智就说:“洪大个子,敌人要把战争转到我们后方了。这是一场破坏与反破坏、绞杀与反绞杀的残酷斗争。前方是我的,后方是你的。你一定要千方百计打赢这场战役。情况随时向我报告!”
就这样,在彭德怀指挥中朝前线部队粉碎敌夏、秋攻势的同时,洪学智急忙赶回成川香枫山。指挥打响了中国军队第一场诸兵种联合后勤战。志愿军后方铁道部队、工程部队、运输部队、公安部队、高射炮兵、航空兵、兵站仓库、医院紧密协同,将中国人的智慧发挥到了极致,在千里交通线上与美国空军斗智斗勇,最终取得了奇迹般的胜利。
千里铁道线上,志愿军官兵在被洪水冲毁、敌机炸断的西清川江桥、东大同江桥和东沸流江桥头,集中1000多台汽车反复倒运、接运、漕运了2000车皮的物资,保证了路断、桥断,运输不间断。这种方法大概也只有中国人的脑袋想得出来,这就是抗美援朝战争史上有名的“倒三江”!
“倒三江”在志愿军后勤受天灾、敌害最困难的时期起到了保障部队的关键作用。
在“倒三江”的同时,铁道兵战士战洪水、顶炸弹,拼命修桥铺路。敌机白天炸桥,晚上修好后立刻通车,第二天敌我双方再各自重复一遍昨天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