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志愿军勇挫强敌的10大战役
1464500000004

第4章 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世界战争史上少有的遭遇战(3)

四是对朝鲜文化遗产、社会机关进行疯狂破坏。在平壤城外,美军炸毁了最雄伟、最有历史意义的佛教胜地永明寺,它是两千年以前修建的。美军飞机向它投掷了大批炸弹和燃烧弹以及汽油弹,把它炸毁了。幸免于难的国立中央历史博物馆,馆藏的珍贵文物被洗劫一空,包括最珍贵的两座著名佛像——高句丽时代的金佛和诞生佛。

由于美机的狂轰滥炸,古代建筑物——在1401年建筑的海州市的芙蓉堂、安州的百祥楼、成川的东明馆、慈江道江界的北门和仁凤楼,平壤的箕子宫和学灵殿均遭到了破坏。

由于美机对朝鲜和平城市和农村的轰炸,战前设在共和国北部地区的学校、医院、剧院、休养所及其他文化设施,在1951年初几乎全部被破坏,对已经变成废墟的文化设施美机仍继续进行轰炸。

7、麦克阿瑟判定中国绝不会参战

出于全球战略的考虑,美国一直担心在朝鲜与苏联、中国发生军事冲突。由于苏联在朝鲜战争爆发和美国出兵后在外交上一直持低调的态度,使美国断定苏联不大可能进行直接的军事干预。但对中国是否会参战,则尚无把握确定。特别是当1950年10月7日美军越过“三八线”之后,中国的态度对美国在朝鲜的行动至关重要。

为此,杜鲁门决定亲自会晤麦克阿瑟,以彻底了解朝鲜战争的实际情况和中国参战的可能性,并提醒麦克阿瑟美国的战略重点仍在欧洲,不能深陷朝鲜。

15日,杜鲁门与麦克阿瑟在太平洋中部的威克岛举行了会谈,这是两人在美入侵朝鲜后的第一次会面。杜鲁门在回忆录中写道:“我想会见麦克阿瑟将军的最重要的最简单的原因,是我们从未有过任何私人的接触,我认为他应该了解他的总司令,而我也应该了解在远东战场上的高级指挥官……”

二人首先单独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会谈,然后陆军部长佩斯、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太平洋舰队总司令雷德福、驻南朝鲜大使穆乔、总统特别助理哈里曼、助理国务卿腊斯克等人也参加进来,进行“技术性讨论”。讨论的内容,主要是判断中国是否会介入朝鲜战局。

麦克阿瑟在回答杜鲁门最关心的这个问题时说:“我认为中国介入的可能性极小。”“因为中国会判断,如果中国介入,美国作为报复措施,可能就要轰炸中国东北的基地及中国本土同东北地区的交通线,所以它不会冒这样的危险而介入。如果在关键的7月至8月的釜山防御时及仁川登陆时介入,还可能取得效果,可是如今已经晚了,现在,虽有30万中国军队集结在中国东北地区,但在鸭绿江北岸展开的只有10万至12.5万人,其中可以运到朝鲜的,大概不超过5万至6万人。中国没有空军,万一中国军队南下保卫平壤,那也只能成为被彻底歼灭的目标。”这就是说,中国介入的可能性不大,即使介入也不过是缺乏空军支援的5万至6万人,容易击败。

麦克阿瑟的判断是从战场的军事角度做出的,参加会议的人没有提出异议。因此杜鲁门认为国内决策层从政治角度的判断与战地指挥官的判断是一致的,这使杜鲁门对他所执行的政策更加自信了。麦克阿瑟还向杜鲁门保证:“抵抗都将会在感恩节前结束。”断言美国在这场战争中“是赢定了”。

然而,事实上,麦克阿瑟的判断是没有根据的,相反,他应根据情报作出中国军队一定参战的判断。这是因为,麦克阿瑟曾收到了中国军队有出兵倾向的情报而未加以重视。

一天,美远东情报处长威洛比少将又给麦克阿瑟送来一摞情报,全是有关中国的。

下面是麦克阿瑟与情报处长的一段对话:

麦克阿瑟随手拿起一份,漫不经心地看着:“中共部队正在满洲集结,估计有45万人。在满洲计有中共军队38个师,其中9到18师正集结在鸭绿江沿江的各个渡口,中共部队的调动应被看做进入朝鲜战场前的必要部署……”

麦克阿瑟摇摇头,又拿起一份情报:

“中共军队代总参谋长聂荣臻约见印度驻华大使潘尼迦,聂表示中国人民不会袖手旁观,让美国人一直打到中朝边境。毫无疑问,聂的表态是说明中国军队的态度。而且,没有中共最高层的同意,聂不可能这样说,因此,这也可视为中共当局的态度。”

“我亲爱的威洛比,中共有空军吗?”

麦克阿瑟摇摇头,微笑着将那份情报扔进报告堆。

“没有,不过据说正在组建,将军。”威洛比少将以情报人员的严谨回答。

“他们有海军吗?”麦克阿瑟笑得更欢了。

“也在组建。”

“他们的陆军有坦克吗?”麦克阿瑟笑着举起了烟斗。

“微不足道。”

“陆军的火炮怎么样啊?”麦克阿瑟笑着点燃了烟丝。

“同样微不足道。”

“那就行了,我们的谈论可以结束了。”麦克阿瑟笑着抽了一口烟斗,“只要中国人敢参战,我将让只靠步枪作战的中国人尸横遍野,将整个战场变成屠场,坦率地说,我是多么盼望他们参战啊!”

……

麦克阿瑟的自信让杜鲁门的担忧彻底打消了,中国是否真要出兵朝鲜已经不再成问题了。两天后他在旧金山发表演说,表示与麦克阿瑟的会谈增强了他的信心,“联合国军不久将恢复朝鲜的和平”。19日,“联合国军”攻占平壤。24日,麦克阿瑟下令取消有关不准南朝鲜的军队在朝鲜北部边境地区作战的限制,指示美军和南朝鲜军队可以一鼓作气打到鸭绿江边,美军、南朝鲜军大大加快了向朝中边境进犯的速度。与此同时,美国空军频繁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城镇,把战火烧到了中国境内。

麦克阿瑟的判断,显然低估了中国人民的决心和力量。以至于到第二次战役后,麦克阿瑟和杜鲁门及其他高级将领不得不承认,这是美国在干涉朝鲜局势上所犯的一个最大错误。

8、是否出兵朝鲜

自从朝鲜内战爆发后,毛泽东密切关注着朝鲜局势。特别是美军仁川登陆后,毛泽东更加注重朝鲜问题,不断地听取各方面对朝鲜战况的汇报,他开始专心研究朝鲜战争问题,常常是寝食难安。

美军在仁川登陆成功后,金日成首相就派朴一禹来安东(今为丹东)向中国边防军通报了这一情况,朴一禹是朝鲜的次帅,内务相,他代表朝鲜党和政府恳切地提出请求,要中国出兵支援他们。

毛泽东作为伟大的战略家,完全可以预料到中国介入朝鲜战争所面临的极大困难。中国军队装备太差,与美国发生公开冲突将导致问题的扩大化,许多有关国计民生的建设项目将不得不停下来,刚刚开始的新中国经济恢复工作将会遭破坏,而且解放台湾问题将不得不推迟,全国人民对此会有不满情绪。

10月1日,朝鲜内务相朴一禹携带着金日成首相给毛泽东主席的信到了北京。朴一禹当面向毛主席、周总理恳请中国人民解放军出兵支援。深夜,金日成首相在平壤又紧急召见中国驻朝鲜大使倪志亮,政务参赞、武官柴成文,提出希望中国尽快派军队支援朝鲜人民军作战。

此时,麦克阿瑟竟向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他们无条件投降。面对麦克阿瑟的猖狂挑衅,金日成的回答是坚定的,他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下定了长期抵抗的决心。10月1日深夜,金日成紧急召见中国大使,他希望中国尽快过江支援朝鲜作战。

这天晚上,秘书报告毛主席,朝鲜外务相朴一禹带着金日成首相给毛主席的信到了北京。

“……目前战况是极端严重的。我们人民军对上陆的敌人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但对于前线的人民军,已经造成了很不利的情况。战争以来,敌人利用约千架的各种飞机,每天不分昼夜地任意轰炸我们的前方与后方。在对敌空军毫无抵抗的我们面前,敌人则充分发挥其威力了。各战线上敌人在其空军掩护下,地面机械化部队疯狂向我进攻,我们受到的兵力和物资方面的损失是非常严重的。后方的交通、运输、通信与其他设施大量被破坏。同时,我们的机动力更加减弱了。敌人登陆部队与南部战线已经连接在一起,切断了我们的南北部队。结果,使我们在南部战线上的人民军处于被敌切断分割的不利情况里,得不到武器弹药,失掉联系,甚至于有一部分部队则已被敌人分散包围着……我们估计,敌人可能继续向三八线以北地区进攻。如果不能继续改善我们的各种不利条件,则敌人企图很可能会实现的……

“我们一定要决心克服一切困难,不让敌人把朝鲜殖民地化与军事基地化,我们一定要决心不惜流血,流尽最后一滴血,为争取朝鲜人民的独立解放民主而斗争到底!我们正在集中全力,编训新的师团,集结南部的10余万部队于作战上有利的地区,动员全体人民,准备长期作战。

“在目前,敌人趁着我们严重的危机,不给予我们时间。如果继续进攻三八线以北地区,则只靠我们自己的力量是难以克服此危机的。因此,我们不得不请求您给予我们以特别的援助,及在敌人进攻三八线以北地区的情况下,急盼中国人民解放军直接出动,援助我军作战。

“我们谨向你提出以上意见,请予以指教。”

毛泽东看着这封信,沉思良久。朝鲜人民向我们发出紧急求援的呼吁,怎能见死不救呢?“出兵朝鲜”,虽然毛泽东和中央主要负责人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反复商量过,并取得了一致的意见,但这的确是非同小可的举动啊!新中国刚刚诞生,百废待兴,困难很多,这个决心可不容易下哟!毛泽东心思:“一声令下,三军出动,那就关系到数十万人的性命。常说性命关天嘛,打得好那没有什么可说的,打得不好,危及国内政权,甚至丢了江山,那我毛泽东对历史、对人民都没法交代呀!”

毛泽东点燃一支香烟又一支香烟,踱步沉思。“如此重大问题,绝非少数人决定哟!”他决定召开中央书记处会议,并请在京的高级将领们参加,一起讨论“出兵朝鲜”的问题。

10月2日3时,中南海颐年堂,中共群雄齐聚一堂,讨论出兵援朝问题。

会议一开始,毛泽东就幽默地说:“这是个诸葛亮会,请大家来,谈谈对出兵援朝的看法,摆一摆出兵的不利条件和困难。”

出乎毛泽东意料,问题一拿出来,便出来两种意见,有的坚决主张出兵,有的却不愿出兵,大多数人都认为不到万不得已,最好不打这一仗。

更关键的是,最不同意出兵的竟是与抗美援朝成功与否有重大关系的两个人物。这两个人一个是出兵的前方主帅,另一个是保障大军后勤供应的后卫。

东北是出兵部队的直接后方,高岗是东北人民政府主席,他还是中央政府副主席兼东北军区司令员,无疑,他的不出兵意见是很有影响力的。

更让毛泽东吃惊的是,他亲手从连长提拔起来的爱将林彪也反对出兵,而且反对态度比高岗还强硬。要知道,林彪可是已经内定的出兵统帅啊!

毛泽东没想到会有这么大的分歧,只好说道:“既然这样,先散会吧,明天再开。”

9、毛泽东请彭德怀挂帅

10月2日的会议上,林彪称病推辞,令毛泽东很失望。于是他决定急召彭德怀进京,希望彭德怀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发挥重要作用。

10月4日,扩大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正式讨论志愿军入朝作战问题,周恩来派飞机到西安将彭德怀接到北京参加会议。

彭德怀在会议开了一个多小时后才赶到会场,还不了解会议进行的全部情况。所以彭德怀进入会议厅坐定后,只是侧耳静听。从几位发言中,他才知道对支援朝鲜意见有分歧。他很清楚这问题事关国家的命运,所以当场未轻易发言表态。

会议开到下午7时左右,毛泽东宣布休会。

散会后,毛泽东向彭德怀走过来说:“德怀同志,你今天赶到北京,也没休息,一定很疲劳吧?今晚好好休息,明天上午请你到我这里来,我们对出兵问题交换一下意见。”

第二天上午,彭德怀来到毛泽东的客厅。

刚落座,彭德怀便嘟噜着脸严肃地说,“主席,我昨天晚上翻来覆去,一晚上没睡好,总是在考虑朝鲜局势。他们怎么弄成了这么个局面?”

毛泽东点燃一支烟,说:“昨天,你刚刚到会,没有发言,我就是想听听你的高见。我们确实存在着许多困难,但是我们还有哪些有利条件呢?”

“不敢说高见,主席。”彭德怀满脸忧虑地说,“我感到局势很严重。现在美军和南朝鲜军队正在疯狂地向北推进,人民军溃不成军,完全失去战斗力。如果让美帝侵占了朝鲜,好些动摇的国家和阶层就会倒向美帝国主义方面去。而且,对我们就成为一个直接威胁,好像一只老虎蹲在大门口一样。然后,美国又会把兵力转向越南、缅甸等周边国家去,对我形成战略包围圈,我国就将陷于被动。假如美国又挑动蒋介石反攻大陆,在我东南沿海开辟第二战场,那么,国防、边防都会处于极不利的地位。我们党内、国内的恐美病者会更多,对内、对外都会产生极坏的影响。我对这种形势甚是忧虑。”

毛泽东听着,忘记了抽烟,指缝里的烟雾缕缕升起。

彭德怀停顿下来,询问似的注视着毛泽东。

毛泽东指指他说:“你继续往下说,往下说。”

“关于是否出兵问题,党内意见分歧,大家担心是对的,我也很理解。”彭德怀满面愁容,沉吟片刻,然后突然抬高声音说,“可是,我们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都是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我们对于兄弟党、兄弟国家的劳动人民,能见死不救吗?邻家遭劫,我们能坐视不管、隔岸观火吗?中国党、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是国际主义者,我们不能做自私自利的小人,不能做狭隘的民族主义者。我就是这么一个人,见不得这样的事!我反复考虑赞成你出兵援朝的决策。”

毛泽东欣喜地说:“我毛泽东早就知道,我的湘潭老乡呀,是一位热血将军。可是,我们党内意见不一致嘛,大家摆了很多困难。当然,我们现在确实存在严重的困难,比如中国经过二十几年的战争,满目疮痍,百业待兴,人民需要和平安定的环境恢复生产,休养生息嘛。不知你是如何考虑这个问题的。”

“困难是客观存在的。”彭德怀激昂地说,“我们的战争创伤还未治愈,经济恢复刚刚开始,军队装备和训练不充分,有一些部队已转向搞生产。国内军民经过长期的战争年代,现在都想过和平生活。但是,反过来想,如果现在不打,让我们松一口气,三五年以后再打,好不好?我说不好。”

毛泽东眉毛一扬:“唔?你说,你说。”

彭德怀慷慨陈词地说:“因为我们三五年辛辛苦苦建设起来的一点工业,还是要被打得稀烂。那时候美国把日本武装起来,把西德武装起来,西德钢产量很大,加上日本的复仇主义,到时候更不容易对付。这样细算一下,目前打也许更为有利……”

毛泽东“嗯嗯”地点着头,说:“我们两个算是想到一起来了。”

彭德怀说:“当然我也不主张大打,不主张向美国宣战,我只主张以人民志愿军的名义支援朝鲜的反侵略战争。”

“你这个主意好。”毛泽东说,“在出兵问题上,我毛泽东算是个好战分子了。现在再加上你一个,算是两个了。你看,出兵援朝,谁挂帅合适?”

彭德怀反问:“中央不是已决定林彪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