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志愿军勇挫强敌的10大战役
1464500000022

第22章 抗美援朝第四次战役由坚守防御到运动防御(1)

1、中朝军队主力转入休整

★作战时间1951年1月25日至4月21日

★作战地区 三七线至“三八线”以北附近地区

★作战目的

志愿军接连取得三次战役的胜利,士气高涨。由于连续作战,部队十分疲劳,兵员未得补充,物资供应不足,决定休整。但“联合国军”察觉到了志愿军的困难,于是又发起了大规模进攻,企图夺回汉城,将中朝人民军压回到“三八线”以北。中朝人民军队为制止敌人发动的攻势,争取时间掩护后续兵团到达,进行了反击准备,遂在“三八线”南北地区进行了此次防御战役,力求打退敌人的攻势。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短短的80余天时间里连续进行了三次战役,减员很多,兵员没有得到补充,第一线部队只有6个军21万余人,加上人民军3个军团7万余人,与“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23万人相比,在兵力上仅略占优势;部队极度疲劳,健康状况下降,营养不良性疾病患者越来越多;战线渐次南移,后勤运输线已延长到550-700公里。加之敌机的封锁袭扰,补给更加困难。

1951年1月8日,志愿军和人民军除以人民军第1军团2个师、志愿军第50军和第38军1个师于南汉江以南,志愿军第42军1个师、人民军第2、第5军团各一部于南汉江以东,警戒当面之敌和担任东西海防外,其他各军(军团)主力分别集中于高阳、议政府、东豆川、加平、金化、金城、洪川、横城等地区休整。

这时,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和彭德怀司令员对朝鲜战争发展前途的估计,仍如在第三次战役前所指出的那样,即“联合国军”在其主力未被击破之前,是不会自动撤出朝鲜的,因为美国要维持其在远东和世界的地位,要在朝鲜谋求殖民利益,并且还相信他们装备上的优势可以帮助他们守住朝鲜南部的阵地。所以志愿军的任务仍然很艰巨,还必须协同人民军在各方面做充分的准备,再进行几次激烈的大规模作战,朝鲜问题才能得到解决。因此确定,在完成第三次战役以后,用2个月的时间进行休整,于3月间协同人民军发动春季攻势,并立即着手进行发动春季攻势的准备。

在休整期间,为了使部队始终保持高昂的战斗情绪,志愿军各部还进行了以树立长期作战思想和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为中心的思想教育工作。各级政治机关和各级干部积极宣传入朝参战以后所取得的胜利,并引导广大指战员分析战争形势和正确对待各种困难,克服那种“从北到南,一推就完”,“快打,快胜,快回国”的轻敌速胜思想。通过教育,部队中为了祖国人民和朝鲜人民,忍受艰苦,克服困难,进行长期作战,争取更大胜利的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为了保证部队搞好休整,以及为发动春季攻势做好准备,在加强后勤工作,改善供应状况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1月22日到30日,即与志愿军和人民军高级干部会议同时,在沈阳召开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届后勤会议。会议由李富春主持,周恩来、聂荣臻、杨立三等出席并讲了话。

会议认为,志愿军的后勤工作已完全不同于中国国内战争时期,志愿军的物资来源已完全依靠后方,运输已经成为后勤工作的基本环节,这就需要认真对付敌机的轰炸破坏,建设好坚强的兵站运输线。因此,会议强调“千条万条,运输第一条”,决定迅速抢修铁路,赶筑公路,加紧储备作战物资,还提出了改善运输供应的五结合:铁路、公路、小路相结合;火车、汽车、马车、手推车相结合;抢运、抢修、防空相结合;快装、快卸、快运相结合;纵贯道路、横贯道路、迂回道路相结合。会议决定加紧组织运输团、运输营、担架团和赶造马车、手推车;增派铁道兵、工兵抢修和开辟道路;充实兵站、装卸的力量。

为了准备春季攻势和尔后进行更加艰巨的作战,中央军委决定,加速装甲兵的参战准备,加速完成3个高射炮师另22个高射炮营、2个战防炮师、9个火箭炮团、3个榴弹炮团的训练,并决定改换在朝的和即将入朝的部队的轻武器,第一步改换36个师。

为了坚持长期作战,中央军委还决定实行轮番作战的方针。根据中央军委命令,志愿军第19兵团辖第63、第64、第65军在司令员杨得志、政治委员李志民率领下,准备于2月5日出动;志愿军第3兵团辖第12、第15、第60军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赓率领下,准备于3月1日出动。

2、美国政府耍阴谋

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在第三次战役中,丢失了汉城,败退至三十七度线附近地区,内部愈加混乱,失败情绪愈加严重。美国统治集团以共和党参议员塔夫脱为代表,认为这是“美国从未遭受过的最严重的失败”,尖锐地抨击杜鲁门政府奉行了“使美国在世人眼中威信扫地的政策”。英国则为在朝鲜的失败担心其以后的自身利益,于1月上旬举行英联邦总理会议,公开提出“不应使美国的政策把联邦牵累太深”,主张同志愿军进行谈判。

此时,美国统治集团又对朝鲜战争的战略问题——是撤是守,发生了争论。早在第三次战役前,侵朝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即主张:或者扩大战争范围——“袭击满洲机场,封锁中国海岸和利用福摩萨(台湾)的中国人”;或者撤离朝鲜——“逐渐缩小我们在朝鲜的阵地,一直到只剩下釜山滩头堡,然后再从那里撤退”。第三次战役后,他仍然坚持上述主张,特别是扩大战争的主张。

美国政府为贯彻其既定政策,在协调其内部矛盾的同时,还从多方面采取了强化战争的步骤:在联合国,它大肆活动,玩弄阴谋。1月13日,它操纵联合国大会第一委员会通过了所谓“立即安排停火”的“五步方案”(即先停火后谈判的方案)。

在中国揭露了美国利用停火争取喘息的阴谋后,美国又挟持联合国大会于2月1日非法通过了颠倒是非的诬蔑中国为侵略者的美国提案,妄图破坏中国威望。美国国内则继续加紧扩军备战:(一)1月6日,杜鲁门签署了增拨200亿美元作为国防费用的法案,使其本年度军事预算一下上升到450亿美元(增加了百分之八十);(二)3月9日,美国国会通过了“军事人力法案”,将征兵年龄从19岁扩大到18岁,并延长了服役期限;(三)将国民警卫师编入现役,并加紧后备部队的训练;(四)大力增加军工生产,要求每年生产5万架新式飞机和3.5万辆坦克;(五)为了加强其全球战略部署,1月7日派艾森豪威尔到西欧各国,拼凑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统一领导的军队,1月25日派杜勒斯到日本策划单独对日签订和约和加速武装日本的问题。

在朝鲜战场上,“联合国军”退至平泽、忠州、堤川、宁越、三陟一线之后,美第8集团军司令李奇微为贯彻美国政府确定的方针,在继续加紧部署纵深防线(包括釜山一带防线)以作退守之计的同时,积极地调整部署,进行补充整顿和实施战役侦察,准备按照他一上任就设想的:一旦时机成熟便马上恢复攻势。

此时,美国利用其良好的运输条件,迅速从美国本土及驻扎在欧洲、日本的军队中,抽调了大批老兵补充其在朝部队,并加强了坦克和野战炮兵,改善了后方供应。同时,还将美第10军调至三七线附近地区,加入了第一线的作战序列。这就是说,敌人很快就恢复了实力,整顿了态势,且兵力已形成集中。这时,侵朝地面部队已达25万余人。

3、李奇微窥破作战天机

1月15日,侵朝美军为了消耗疲惫志愿军,查明志愿军情况,开始采用“磁性战术”,在水原至利川间实施试探性进攻。每日以汽车搭载步兵,配合少量坦克,采取多路小股的方式,在宽大正面进行威力搜索,不断地对志愿军进行小的攻击。一周之内,敌曾三次进出乌山里,四次进出金良场里,三次窜占利川。18日后,又以同样的方式向原州、宁越一带作试探性进攻。除此,李奇微还乘飞机至志愿军阵地上空亲自进行侦察。

一天,李奇微打电话给第5航空队司令官帕特里奇:“帕特,愿意和我一起上天兜兜风吗?去看看中国军队在干吗。”

“行,正好让你看看我的飞行技术。”帕特里奇很爽快。

帕特里奇少将开飞机,李奇微中将坐飞机,两人在1架AH-6老式教练机上用望远镜仔细侦察搜索中朝军队的阵地。两个将军整整飞行了一个下午,只看到墨绿色的松林随山势蜿蜒起伏,厚厚的白雪覆盖着大地,两个人眼睛都看花了却一个人也没发现。

李奇微写道:“我们很难发现一个活动的生物,既没有篝火的烟雾,也没有车辙痕迹,甚至没有被人践踏过的积雪,以表明那里驻扎着大部队。”

李奇微赶回骊山第8集团军指挥所,再次取出一切同中国军队交战的机密战斗记录,细致地翻看思索。

突然,一组数字使李奇微如遭雷击:

美军第一次遭到中国军队的大规模攻击是1950年10月26日,11月2日中国军队停止攻击,联合国军退到清川江南岸,战斗历时8天。美军第二次攻击鸭绿江,11月25日忽遭中国军队再次攻击,12月2日,中国军队停止攻击,战斗历时8天。12月31日,中国军队开始了第三次大规模攻击,1月8日停止攻击,战斗历时8天!

为什么中国军队三次攻击都只持续了8天?李奇微激动得站起身来,他找到了答案:中国军队原始的后勤供应只够部队维持8天攻势!那些中国士兵消耗完了背在身上的粮食弹药后,就不得不停止战斗!

就是说,中国军队再凶猛的攻势也最多只能持续一个星期!

这是“礼拜攻势”!

“只要顶住中国军队7天的进攻,就可以趁其粮弹皆尽时发起反攻!”

李奇微大声地告诉自己。

抑制住激动的心情,李奇微坐下来研究第二个问题,为什么中国军队总在夜里发起攻势?

这很好理解,因为有强大的美国空军,中国军队白天基本不能活动。但为什么中国军队总集中在圆或月光亮的那几天发起攻击呢?

李奇微缓缓站起身,走向窗边。

仰望着天空中那轮寒月,他想起一个美国士兵指着一轮满月对他说的那句话:“那是中国人的月亮!”

李奇微若有所悟,回到桌边仔细翻了一下日历,明白了!明白了!中国人只能在晚上打仗,以避开强大的美国空军的攻击,发挥他们的夜战优势。但要进行大规模夜战必须要靠月光照明,所以中国人总是选择月圆期攻击!

而且是选在月圆期前几天发动攻击,因为这时的月亮会越打越圆越明亮,打到他们的礼拜攻势高潮时正好月亮最亮!

“上帝!这也是‘月夜攻势’啊!”

李奇微为窥破天机而激动得浑身战栗,老天爷,美国人肯定在朝鲜站得住脚了!不但如此,我还要向北进攻!进攻!

李奇微激动得闭上眼睛享受了一下充溢全身的幸福感。他知道,在整个西方都对朝鲜战局已经绝望时,他若能一举扭转战局,他将成为新的战争英雄,通向权力和荣耀的大门都将向他打开!

1951年1月25日,在窥破了中国军队的破绽后,李奇微断然展开了“霹雳行动”。联合国军在连续失败后,终于向中国军队展开了大规模的反攻。

4、“联合国军”大规模进攻的布势与设想

“联合国军”依靠现代化技术手段,在迅速完成了部署调整和补给之后,自1月25日开始,由西至东逐步在全线发起了大规模进攻。

这次进攻,敌人集中了5个军16个师又3个旅、1个空降团及其全部的炮兵、坦克兵和航空兵,地面部队共23万余人。美英军主力及南朝鲜军一部于西线(南汉江以南)向汉城方向实施主要突击;美军一部及南朝鲜军主力在东线(南汉江以东)实施辅助突击。其布势为:

西线:美第1军以土耳其旅、美第25师、美第3师、英第29旅为第一梯队,在野牧里、水原、金良场里30公里地段上展开,向汉城方向实施突击;以南第1师位乌山里以南地域为预备队。美第9军以美骑兵第1师、英第27旅、美第24师为第一梯队,在金良场里以东至骊州38公里地段上展开,向礼峰山方向实施突击;以南第6师位长湖院里地域为预备队。

东线:美第10军以美第2师、空降第187团、南第8、第5师为第一梯队,在骊州至平昌以东之乌洞里72公里地段上展开,向横城、阳德院里、清平川方向实施突击;以美第7师于堤川地域为预备队。南第3军团以南第7师为第一梯队,在乌洞里至旌善以东之北洞里20公里地段上展开,向下珍富里、县里方向实施突击;以南第3师位春阳地域为预备队。南第1军团以第9师、首都师为第一梯队在北嗣里至玉溪30公里地段上展开,沿东海岸向北配合进攻。美陆战第1师于义城地域、南第11师于大田地域为战役预备队。

“联合国军”这次进攻的特点是:(一)美军与南朝鲜军混合编队由美军担任主攻,美军主要在西线,南朝鲜军主要在东线,并加大了战役的纵深配备;(二)为防我实施反击,被我分割包围,也一反过去分兵冒进的做法,而改取互相靠拢、齐头并进、稳扎稳打的战法,力求东西呼应,互相支援,保持一条连续的战线;(三)针对我装备劣势和供应困难的情况,实行了所谓“磁性战术”、“火海战术”,始终同我保持接触,对我实行消耗战;同时还对我运输线实施猛烈的轰炸,企图断绝我之后勤供应。

对于这次进攻的总的目的,麦克阿瑟旨在“攻击来自中国东北地区的接连不断的补给线,削弱其前线部队的战斗力,并在朝中边境附近组织实施大规模的登陆和空降作战,一举消灭朝鲜境内的中国军队”。其基本设想如下:

第一期作战:在宽大的正面上到处实施有限目标进攻,夺回汉城地区,作为下次攻势的发起线。

对北朝鲜的北部地区进行大规模的空袭,切断敌人的后方。情况需要时,向敌人所有的主要补给线投掷放射性沾染物,切断朝鲜和中国东北地区的交通。

第二期作战:如果允许,就使用台湾国民党军队,并且,如果进一步地得到增援,就在北朝鲜东西海岸的北端附近实施登陆和空降作战,以巨大的圈套勒住敌人。

关于这一设想,麦克阿瑟作了如下说明:

“整个北朝鲜地区已遭到了全面的破坏,所以北朝鲜已经没有补给物资了。因此,朝鲜境内达百万人之多的中国军队的补给品,全部都要从中国东北地区运送进来。但是,由于运输上的困难,现在集中在北朝鲜地区的补给品,粮食只有10日份,武器弹药也是有限的。因此,这次空袭的效果,必将会明显地表现出来。”

“对北朝鲜北部地区的登陆和空降作战,是进一步扩大了过去的仁川作战(铁砧和铁锤作战)的规模……中国军队必定会立即苦于饥饿而投降。因为,没有粮食和弹药,必然会陷入瘫痪状态。”

5、毛泽东要求立即发起第四次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