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毛泽东指示在平汉路作战
★作战时间 1945年10月23日至11月2日
★作战地区 河北平汉铁路邯郸以南地区
★作战目的
解放军 集中主力对沿平汉铁路北进的国民党军进行反击。
国民党军 国民党军一部从新乡沿平汉线北犯,企图与胡宗南部会合后继续北犯,以抢占北平、天津。
在重庆谈判中,国共两党签订了《双十协定》,蒋介石表面上同意了中共提出的坚决避免内战及和平建国的方针,但是,他仍然顽固地拒绝承认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民主政权的合法地位。
毛泽东从重庆回到延安后,在《关于重庆谈判》的报告中指出:“已经达成的协议,还只是纸上的东西。纸上的东西并不等于现实的东西。”(《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156页)“确立了《双十协定》以后,我们的任务就是坚持这个协定,要国民党兑现,继续争取和平。如果他们要打,就把他们彻底消灭。事情就是这样,他来进攻,我们把他消灭,他就舒服了。”(《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159页)
事态的发展正是这样。《双十协定》公布后,国民党军队在美帝国主义援助下,不断扩大进攻解放区的规模。他们除了将一部分军队利用美国飞机、军舰运往北平、天津等地外,主力部队则加紧从陆路推进,直接用于进攻解放区的总兵力已经增加到80万。
蒋介石的战略意图是:割裂华北各个解放区,抢占平津,夺取东北,以达到“剿除”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新四军的目的。
到10月中旬,国民党第1战区胡宗南部第3、第16两个军,经同蒲路、正太路进抵石家庄,后续部队第1军已经进到山西闻喜以南地区;第11战区孙连仲部第30、第40军和新8军共4.5万余人,因孙连仲飞往北平,部队则由副司令长官兼40军军长马法五和副司令长官兼新8军军长高树勋率领,从新乡地区出发,沿平汉路北犯,后续部队第32军和伪军孙殿英部(称第4路军)随之跟进,再后,还有4个军正准备由洛阳、开封等地向新乡进发;沿津浦路北犯的国民党先头部队1个军,已经从徐州进抵济南;沿平绥路向东进攻的傅作义部已迫近张家口。上述四路向华北进犯的国民党军队,平汉线这一路是其中的主力。
为了粉碎国民党军队沿平汉线的进攻,中共中央军委指示晋冀鲁豫军区,在完成上党战役后,在西战场,由陈赓率领太岳部队,沿同蒲路作战,截击胡宗南的后续部队。在东战场,由刘伯承和邓小平亲临指挥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部队,在平汉路方面作战。东、西两个战场,以东战场为作战的重点。
中共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于1945年10月12日和17日,先后致电刘伯承、邓小平和晋冀鲁豫中央局诸同志,作了重要指示:“山东、华中主力转移至冀热辽区及东北,至快还须一月;各部到达后,熟悉地形,初步完成准备,至快亦须两月至三月。因此,我们阻碍和迟滞顽军北进,是当前严重的战略任务。”“在你们的领导之下打了一个胜利的上党战役,使得我军有可能争取下一次相等的或更大的胜利。在你们领导下的一切力量,除以太岳全力展开同蒲路的作战以争取应有胜利外,必须集中太行与冀鲁豫全力,争取平汉战役的胜利。即将到来的新的平汉战役,是为着反对国民党主要力量的进攻,为着争取和平局面的实现。这个战役的胜负,关系全局,意义极为重大。”“务望鼓励军民,团结一致,不失时机,以上党战役的精神,争取平汉战役的胜利。”
与此同时,中共中央军委还指出,在新乡附近地区集结的国民党军队,尚未暴露其部署上的弱点,依据当前情况来看,在安阳以南地区,似乎难以寻求大量歼灭敌军的有利机会,因此,晋冀鲁豫军区部队必须审慎、忍耐,以逸待劳,诱敌深入到安阳以北至沙河之间的地区,寻求机动,再予以各个歼灭。
为了与国民党军进行正规战,10月7日,晋冀鲁豫军区决定整编部队,将原来各根据地的主力部队统一编成晋冀鲁豫军区的各野战纵队。建制如下:
以冀鲁豫军区主力为第1纵队,司令员杨得志,政治委员苏振华。
原冀南纵队为第2纵队,司令员陈再道,政治委员宋任穷。
原太行纵队为第3纵队,司令员陈锡联,政治委员彭涛。
原太岳纵队为第4纵队,司令员陈赓,政治委员谢富治。
每纵队辖3个旅,每个旅辖3个团。第2、第3、第4纵还以上党战役中缴获的火炮组建炮兵部队,各军区也组建了若干支队和独立旅。
2、 刘伯承对敌情了如指掌
1945年9月19日,国民党第1战区司令长官胡宗南奉蒋介石之命,在郑州召集军事会议。会议决定:将集结于新乡的马法五的第40军、鲁崇义的第30军、高树勋的新8军编入第11战区,统归11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指挥。同时宣布马法五、高树勋为11战区副司令长官,其任务是打通平汉路,配合胡宗南部主力北上,占领平津战略要地。30军进驻北平,新8军进驻保定,40军占领邯郸、邢台。乘刘邓主力在上党作战,无法分兵切断同蒲路,胡宗南指挥1战区所属第3、第16军经同蒲、正太铁路运抵石家庄,后续部队第1军则进至山西闻喜。孙连仲也不敢怠慢,在新乡指挥马法五、高树勋的两个军渡黄河沿平汉路北上。(《邯郸起义史实综述》,见任佩瑜主编:《邯郸起义》)
10月14日,30军、40军和新8军自新乡出发,沿平汉路北上。
我军密切注视敌军动向,根据情报,很快掌握了敌军的行动规律和特点:
一、前进形式以并列纵队行进,右翼纵队为40军和30军一个师,左翼纵队为新8军及30军两个师,32军右后跟进。其前进方式以交替前进法,如左纵队之第1梯团前进则第2梯团停留掩护进军,使其侧背安全,依次交替前进。
二、每师前进路上,先派有便衣侦探,于一日之行程处,各团或梯团亦派出便衣在半日行程处之前后左右探进,师在行进时,外侧常以一营兵力伸出1公里以外搜索。
三、每至一村即修筑工事,砍伐树木作鹿砦,或以大车堵塞街巷路口,构筑掩盖火力巢(暗堡),借以加强其防御机能,并利用沟渠挖掘外壕,防我以炸药爆破其碉堡工事等建筑物。(《晋冀鲁豫军区平汉战役初步经验总结》,1945年11月10日)
国民党军开始行动时,还是相当谨慎的。新乡到安阳不到200里路,也没有遭到我军阻击,就走了整整五天。10月19日,马法五判断我军可能在漳河北岸平汉路两侧阻击,命令先头部队在丰乐镇、倪辛庄渡河,企图避开我军正面阻击,迂回邯郸北上。因晋冀鲁豫主力尚未结束上党战役,杨得志率1纵正向邯郸运动中,国民党军顺利渡过漳河后,马法五产生了轻敌思想,加快了行动步伐。
马法五的心机,算不过经验丰富的刘伯承。他用“吃屎的狗离不开厕所”的形象比喻抓住了敌军的弱点:“敌人的企图是打通平汉线,走西边是山地,不便走;走东边是沙漠,困难;非沿铁道北进不可。”(《战术问题》,1946年6月25日,见《刘伯承军事文选》)
刘伯承认真分析了敌军的长处和弱点:
“这些军队都是旧西北军的底子,比较有战斗力,过去参加过台儿庄等战役,自国民党在抗战中实行观战政策后,就将它们从敌后调到鄂西、豫西整训多年,故军官有较高军事素养和战斗经验,统御力强,士兵亦久经训练。……由于国民党反动派对杂牌与嫡系待遇不同,杂牌不愿转化为嫡系者又特别不同,各军之间存有矛盾,特别是杂牌军中有主张和平民主的进步分子,反对嫡系法西斯内战、独裁,高树勋军就是这一类的首席代表,蒋介石忌之最深。而美械装备在对付我军近战,特别是夜间肉搏攻击中无法施展,且大军因离开铁路供应,不能多带弹药与军需,反成为不可克服之弱点。”
“但反动派忽视了这些弱点,相反地把我军都当做只能扰乱的游击队看待,以为它用三个军沿滏阳河轻装急进,就可以把我们撇在两侧,尤其撇开磁(县)邯(郸)间平汉路西之侧击,而自由进入邯郸、邢台,接上石家庄的第3军、第16军。因此它不需要飞机、坦克的配合,不需要其他兵团在邻近前后左右直接策应,也不需要带足够的弹药,就能完成任务。这是犯了‘夜郎自大’的骄傲和孤军深入的错误。”(《平汉战役的战术总结》,见《刘伯承军事文选》)
3、 李达下达战斗命令
1945年10月16日。峰峰矿务局办公楼,刘邓野战军指挥部作战室。
在悬挂的巨幅作战挂图上,一道道蓝色箭头,正向北射来。
作战科长用指示棒指着巨幅挂图上的蓝色箭头,向刘邓和各纵队首长汇报:
“据前方侦报,在敌第11战区副司令长官马法五、高树勋统一指挥下的第1梯队正向我逼近,孙殿英之第4路军已达汤阴,现按兵未动;马法五之第40军、高树勋之第新8军于今日自淇县北上,鲁崇义之第30军于昨日到达汲县;敌第2梯队,商震之第32军正集结忠义,王仲廉之第85军已接守新乡,正在跟进或齐头并进。另外,敌第27军、第38军尚在郑州、开封一带。”
刘伯承若有所思,道:“国军到底是国军的派头啊!千军万马,气势汹汹,一路摇旗呐喊,好不威风哦!”
邓小平道:“中央已经同意我们的意见,决定在邯郸以南歼灭敌军。”
刘伯承道:“第1梯队快到门口喽。孙殿英这个人像条泥鳅,滑得很,他自然还得观望一阵子,这样,我们先要吃掉的是马法五、高树勋、鲁崇义3个军。”
纵队首长听了,发出一阵笑声。刘伯承转身面对手下的虎将们,正色道:
“我晓得,我们有些同志认为,这次来的都是西北军,不经打。这种思想是要不得的,轻敌是要吃亏的啊。西北军有西北军的传统,他们久经训练,长于防御,加之兵力大,装备强,军官素质也不差,是不可小视的。当然,他们也有短处,他们新到,地理民情不熟,后方供应困难,突击力不强,不善夜战,而且西北军派系多,内部矛盾多。而我们呢?野战兵团刚组建不久,装备差,连战之后没有得到休整,这是我们的弱点,但我军是胜利之师,士气高昂,又控制了一大段平汉路,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这是我们的长处。”
他喝了口水,对李达说:“李参谋长,你把作战部署跟大家说一下。”
李达手中的指示棒在地图上滑动着,同时用他浓重的陕西口音,下达作战命令:
根据刘邓首长指示,集中第1、第2、第3纵队和太行、冀南、冀鲁豫3个军区主力部队共6万人,并动员10万以上民兵群众参战,准备用2个月以上时间,连续作战,歼灭沿平汉线北犯之敌。计划诱使敌军第1梯队深入到漳河以北、邯郸以南、滏阳河河套的多沙地带,先打第一仗,歼灭敌军一部,然后再逐次歼灭之。并且在打军事仗的同时,也打政治仗,争取一部敌军起义。
战役的具体部署是:以第1纵队和冀鲁豫军区部队为路东军,由杨得志、杨勇、苏振华指挥;以第2、第3纵队和太行、冀南军区主力部队为路西军,由陈再道、宋任穷指挥;路东、路西两军的任务是对敌人实施东西钳击。另外,以太行军区7分区3个团组成独立支队,由张廷发指挥,并配备太行、冀鲁豫地方武装和民兵,任务是先在黄河以北至安阳之间,破坏交通,对北犯之敌进行沿途袭扰,疲惫敌人,迟滞敌军前进,争取时间并掩护野战兵团从上党地区和冀鲁豫地区向平汉线战场集中,并迫使敌军留置大量兵力于安阳以南铁路沿线,以减少其北进部队;待敌军第1梯队通过漳河后,独立支队当即控制漳河渡口,断敌后退之路,阻止敌军后续梯队增援;其余民兵和地方武装,则继续牵制安阳以南的敌军。
4、 战前两军首长书信往来
由新乡北上的国民党第11战区先头部队40军和新8军,原是冯玉祥的旧部,官兵以河北人居多。这次北上打头阵,一方面是蒋介石利用西北军官兵还乡的心理,给他们一些地盘,笼络他们为其卖命。另一方面,蒋介石排挤、歧视非嫡系部队,在进攻解放区时,让这些部队在前面拼命,消耗其实力,达到一箭双雕的目的。对此,西北军将领心里是很明白的,兵马未动,内部矛盾就已经暴露出来。
第11战区副司令长官高树勋,河北盐山人,出身贫寒,早年投入冯玉祥部下当兵,逐步升至师长。1930年冯玉祥、阎锡山发动反蒋战争失败,高树勋不愿投靠蒋介石,避居天津,与爱国将领吉鸿昌关系密切。抗战爆发后,他到张家口参加冯玉祥的抗日同盟军任军长,同盟军失败后,转至宋哲元部下。当日军侵略华北时,他坚持抗战,率部转入河南。当石友三等将领策划投降日军当汉奸时,他立场坚定,诱杀石友三。高树勋坚持五年敌后抗战,1942年带部队撤到大后方,不但没有受到蒋介石的信任,反而被架空,夺去了军权。这使高树勋认清了蒋介石的真面目,开始寻求与共产党的合作。
在高树勋的总部,有位中共地下党员王定南。王是河南内乡人,1944年在宝丰组织抗日游击队时遭国民党军汤恩伯部围剿。王被押送后方途中经过高树勋驻地,高在审问中感觉此人有学问,可能是共产党,设法将王保释出来,留在总部当参议。1945年8月,抗战即将胜利,高树勋感觉自己这支非嫡系部队早晚会被蒋介石搞掉,急需寻找出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他委托王定南秘密前往太行解放区,找彭德怀联系。
王定南带着高树勋的密信,经许昌来到新乡。盘踞在此的孙殿英是个狡猾的军阀、汉奸。他明投蒋介石,暗地里却与共产党也有联系,玩“狡兔三窟”的把戏。孙殿英与高树勋私交不错,听说王定南要去太行,就把在他部队中工作的八路军代表朱穆之介绍给王定南。朱穆之听说王定南是高树勋派来与八路军取得联系的,就与王一起上路,陪他进入太行解放区。
一路辗转跋涉,王定南、朱穆之到达涉县赤岸村晋冀鲁豫军区司令部时,正值上党战役打得热火朝天。在前线指挥的刘邓听说高树勋那边有人来,非常重视,请王定南到黎城见面。王定南向刘邓首长转交了高树勋给彭德怀的亲笔信,并详细汇报了高树勋部队的情况。刘伯承给高树勋写了一封回信,表明欢迎他的态度,希望他为人民作出贡献。邓小平要王定南立即返回新乡,并派两位同志与王定南同去。王定南此行为高树勋和我军建立了正式的联系,对后来的邯郸起义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