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粟裕向中央军委建言
★作战时间 1948年6月17日至7月6日
★作战地区 河南省开封市、睢县、杞县地区
★作战目的
解放军 华野第1、第4、第6纵队由粟裕率领南下陇海路配合中原野战军一部寻机歼敌,同时令原在黄河以南的华野第3、第8、第10纵队北上归建集中力量歼敌。
国民党军 华野第3、第8纵队奉命先行由许昌地区北上,国民党军邱清泉兵团被吸引南下。这时,粟裕率华野主力乘机在鲁西南地区南渡黄河。这一行动使蒋介石大为震惊,急令邱兵团北返迎击华野主力南渡黄河,同时增调鲁西南各机动部队,企图围歼华野主力。
1947年12月,在陕北米脂县杨家沟的中央会议上,党中央认为,解放战争已经打了18个月,再作战3年半就是5年,5年建设500万解放军,歼敌750万,就能基本上打倒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为了把战争进一步引向敌人的深远后方,以配合正面战场的战略进攻,党中央、毛泽东考虑再来一个“大别山”,派粟裕率华野1兵团3个纵队渡江南下,前出福建、浙江、江西交界地区,在国民党的心腹地带实施新的战略展开,直逼国民党老巢南京和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迫使中原之敌军主力南下回援,从而动摇敌人的战略体系,为歼敌创造条件。
1948年1月27日,毛泽东电告粟裕:为迫使敌改变战略部署,吸引敌20个至30个旅回防江南,确定华东野战军1、4、6纵组成东南野战军,由粟裕率领渡长江南进,在南方数省执行宽大机动作战任务。……先在湖南和江西两省周旋半年至一年,沿途兜圈子,以跃进方式分几个阶段到达浙赣边,使敌人防不胜防,完全处于被动应付的地位。渡江时间,可在2月或5月,或秋季。要粟裕“熟筹见复”。
粟裕经过一个月的反复思考和周密策划,于4月18日把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报告了中央军委。他认为华野1兵团留在中原歼敌对全局更有利,建议党中央和毛泽东再作斟酌。
党中央看到粟裕的电报,极为重视,立即回电要粟裕到中央当面汇报,同时还请正在冀中视察的朱总司令和南下途中的陈毅也去。
1948年5月,党中央机关在一个多月前已从陕北迁到河北阜平县的城南庄。这里本是晋察冀军区司令部的所在地。毛泽东就住在聂荣臻原来居住的房间里。
5月初的一天,陈毅、粟裕一行策马到达中央所在地。
毛泽东走出房间,迎接粟裕的到来。粟裕见到毛泽东,紧紧握住毛泽东的大手,眼睛有些湿润。这是他和毛泽东分别14年后的第一次见面。
14年过去了,中国革命的形势变化太大了。14年前,毛泽东正受着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路线的排挤和打击,当然也不在党的主要领导位置上。而当时的粟裕,是闽浙赣军区的参谋长。粟裕在井冈山时,是毛泽东的警卫员。
如今久别重逢,而且是在中国革命即将取得最后胜利的时刻,他们感到无限欢欣。
毛泽东一见粟裕就笑呵呵地说:“点子多的粟裕呵,快进屋来,快进屋来!”
粟裕激动地说:“部队的指战员让我向主席问好!”
几天后,毛泽东召集中央领导开会,以极其认真的态度听了粟裕关于3个纵队暂不过江,在中原黄淮地区打大仗的汇报。
粟裕用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详细讲述了自己思考的结果和根据,并补充了许多原先电报上没有的内容。对敌我双方的各种数字、特点、态势如数家珍般地娓娓道来,中央领导同志听得津津有味。朱德不时把茶杯推到他面前:“粟裕呀,喝点茶再说。”
粟裕讲完后,毛泽东和中央其他领导同志又提出了一些问题,粟裕都一一作了回答。
党中央经过讨论和研究,最终同意了粟裕的意见。
华野3个纵队不挺进江南,要在中原打大仗,这无疑是粟裕给中央军委立下了军令状,既使他兴奋,也使他感到责任重大,只有以更大的胜利才能报答党中央的信任和殷切期望。
2、 寻歼敌整编第5军设想
5月5日,中央军委给华东野战军下达近期作战的计划,要求华野第1、第3、第4、第6、第8纵队及中原野战军第11纵队,共计6个纵队,全部集结在中原黄淮地区打大仗,在陇海路开封至徐州段及其南北地区,以寻歼敌整编第5军为作战的主要目标,力争在4至8个月内歼敌五六个至十一二个旅。同时指示华野第2兵团向津浦路一线行动,相机歼灭并牵制敌整编第12师、第72师等部;第4兵团在苏北发起进攻战役,以策应中原战场我军作战。
歼灭整编第5军,正符合当时华野全体指战员的强烈愿望。自蒋介石发动内战以来,该军常在进攻华东解放区和在中原战场中打头阵,既骄横,又狡猾,与华野多次交手,未赚到便宜,也未受到沉重打击,气焰十分嚣张。华野指战员对它恨得咬牙切齿。因此,当提出打敌整编第5军时,部队群情振奋,摩拳擦掌,大有“灭此朝食”之慨。
5月14日,朱德、陈毅、粟裕主持召开华野前委扩大会议。陈毅传达毛泽东关于时局与方针的指示,并通报了华野领导调整的决定。下午,朱德在陈毅陪同下亲切会见了1兵团战斗英雄和战士的代表,向大家表示党中央的问候。
战士们见到敬爱的朱总司令,心情非常激动。有的战士说:“我看到朱总司令后,死了眼也闭了。”
当天晚上,1兵团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朱德作了重要讲话。他充分肯定了华野在解放战争中作出的巨大贡献,讲述了当前的形势和党的方针政策,强调执行政策和纪律的重要性。关于华野下一步的作战任务,他说:主要是争取消灭国民党的两大主力——邱清泉的5军和胡琏的11师。
如何消灭这两大主力呢?朱德说:“我替你们想了一个办法,就是用‘钓大鱼’的办法。钓了一条大鱼你不要性急,不要一下就扯上来,因为你性急往上扯,大鱼初上钩,尚未疲困,拼命扯往往会把钓索弄断。可以慢慢同它摆,在水里摆来摆去,把它弄疲劳了再扯上来,这样就把这条大鱼钓到手了。对第5军就要用这个办法,要用‘引’的办法。它来攻,我就退,有条件就阻击一下,没有条件就不阻击,把它拖得很疲劳,弹药也消耗得差不多时,再用大部队去奔袭歼灭它。你们一定要下决心钓到一两条这样的大鱼。”(《朱德选集》)朱老总形象生动的比喻,给华野干部留下深刻印象,也成为豫东之战的指导思想。
5月21日,中央军委向陈粟、刘邓下达歼灭5军的作战指示。要点是:“我1、4、6纵可于25日左右由临濮集、郓城地区南渡,先在鲁西南及陇海线上歼灭几部敌人,造成集中1、3、4、6、8及11等6个纵队全力歼灭5军之条件,而以歼灭5军为夏季作战之中心目标。”“刘邓担负钳制18军,使不能东援。”“陈毅不参加此次作战,尽可能迅速地偕同邓子恢及大批干部去豫西和刘邓会面,建立中原军区及中原局经常工作。”“粟裕全权指挥1、3、4、6、8及11纵之作战,并指挥许谭在津浦线上之配合作战。”(《陈毅年谱》)
接到指示后,陈毅于30日结束濮阳整训工作,与邓子恢率领4700名干部绕道太行前往河南宝丰,与刘邓会合。粟裕则调遣部队准备渡黄河南下,会合洛阳战役后东返的陈唐兵团与5军作战。
3、 粟裕作出歼敌部署
歼敌整编第5军设想提出,中央军委指示下达后,华野1兵团上下群情振奋,大家摩拳擦掌,都想尽快投入战斗。此时,敌我双方的兵力分布状况是:
敌人在中原战场上除保安部队外,有正规军25个整编师(57个旅)。其中13个整编师(30个旅),担任重要点线的守备;另外12个整编师(27个旅)和4个快速纵队编成4个兵团,执行机动作战任务。其意图是控制陇海路东段、津浦路和平汉中南段的交通线,以郑州、信阳、蚌埠、开封、商丘和徐州等城市为据点,乘我华野部队整训分离之际,集中一切可以使用的机动兵力,寻我主力兵团决战,同时监视和堵击我在濮阳地区进行整训的华野第1兵团渡河南下。
我军方面,中原野战军主力及华东野战军第10纵队,在取得宛(南阳)西战役胜利后,正向南阳、确山之间转移;华东野战军第3和第8纵队在完成宛西阻击战之后,于5月10日由象河关、春水地区北上,14日袭占许昌,全歼敌独立第21旅,而后即在许昌、襄城地区转入休整;华东野战军第1、第4和第6纵队以及另外两个纵队和特种兵纵队,在濮阳地区进行新式整军运动后,根据打整编第5军的作战要求开展军事训练。中原野战军第9纵队位于郑州西南地区;中原野战军第11纵队位于豫皖苏地区。
5月23日,粟裕作出了在鲁西南求歼整编第5军的作战部署。“即先以第3和第8纵队由许昌地区向淮阳方向转移,吸引邱清泉兵团南下;然后以第1、第4、第6纵队和两广纵队、特种兵纵队乘机由张秋镇、范县(今旧范县)之间南渡黄河,进抵定陶、成武地区,力求歼灭鲁西南守敌一部,开辟战场,吸引邱兵团回转北上。在邱兵团向北转移时,立即以第3纵队、第8纵队和中野第11纵队尾敌北进,协同我南渡黄河的各纵队夹击该敌于鲁西南地区。”(《粟裕战争回忆录》第545页)
为此,华东野战军前委颁发了“为歼灭敌第5军给全体指战员的一封信”。信中指出:蒋介石以第5军为骨干,带着一批小喽,拼命来骚扰中原,企图把中原搞烂,再进而破坏华北解放区的建设。我们要解放中原4000万人民也好,巩固中原也好,建设华北也好,南下过江也好,加速蒋介石的死亡也好,都非歼灭第5军不可。为保证胜利,号召全体指战员做到:坚决服从命令听指挥,争取时间收集敌情,展开广泛的研究;在野战中要发扬“三猛”精神,把勇敢与技术结合起来;全军上下紧密团结起来,协同动作;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不怕跑路,不怕饿肚;严格维护政策,执行纪律,一切缴获要归公。歼灭第5军,为人民立个头等大功!
4、 放弃鲁西南改打开封
5月24日,我第3、第8纵队按计划向淮阳方向前进。邱清泉看到我军深入其腹地,顿时喜出望外,主力立即南下堵击,妄想会同许昌南面驻马店地区的胡琏兵团等南北夹击我第3、第8纵队。就在此时,我黄河以北各纵队乘邱清泉兵团主力南下之际,迅速于5月30日、31日渡过了黄河。敌人上当了。
我华野第1兵团渡过黄河后,蒋介石大为震惊,急令邱清泉兵团主力和整编第75师北返,迎击我渡河部队。同时,双向向鲁西南增调整编第83师、第25师、第72师和第63师的一个旅,企图与我渡河部队决战。
然而,在我华野指挥部里,粟裕代司令员却泰然自若,毫不慌张,他笑道:“敌人又上当了!”
原来,早在渡河以前,粟裕同志就已经考虑到,寻歼敌邱清泉兵团虽具有一定的条件,但不利因素较多,主要是我军主力尚未集中。要歼灭第5军,突击集团至少需要4个至5个纵队,而当时我军手中掌握的全部兵力也不过6个纵队。在平原地区无险可守的情况下,用1、2纵队是难以阻止敌人大量增援的。若要硬打,我军有可能陷于被动。
因此,粟裕心中又生一计:即充分做好打第5军的精神准备和物质准备,同时周密地制订了“先打开封、后歼援敌”的作战腹案。即首先以主力一部从敌侧后开刀,夺取敌守备兵团比较薄弱而又处于敌人防御要害部位的开封,这样敌人必要援救。待我围歼开封守敌后,再集中兵力于运动中寻歼来援之敌中的一路。这样,一来可以用打第5军来激励我军士气,能打则打,不能打,则转而打较弱之敌,把握更大;二来,也是更主要的,可以制造声势,造成敌人以为我军要在鲁西南地区同他决战的错觉,把敌人的注意力吸引到鲁西南,我军就能给开封守敌以出其不意的攻击。敌人果然又上当了!
6月15日,我第3、第8纵队已到达陇海线以南之通许、睢县、杞县之间,距开封只有一、二日行程,而敌人大部兵力正急急奔往鲁西南。根据战场的实际情况,华野首长果断地舍弃了在鲁西南作战的计划,改为转向豫东作战的决心:以第3、第8纵队组成攻城集团,采取奔袭手段夺占开封;以中原野战军第9纵队插入郑州、开封之间,阻击郑州可能来援的孙元良兵团;以中野第11纵队并指挥冀鲁豫军区独立第1旅于巨野地区,由此向南从侧后牵制邱清泉兵团;以华野第1兵团之第1、第4纵队和第6纵队迅速入向我围攻的敌阵之间的定陶、曹县、民权、考城(今固阳)地区,用运动防御坚决阻击邱清泉兵团西援开封;其余各部队以破坏铁路等方式积极配合主力作战。
为配合开封之战,中野决定以华野第10纵队自舞阳进至上蔡地区,协同中野一部,钳制敌胡琏兵团北援;山东兵团、苏北兵团亦以攻势行动吸引敌人增援,策应主力作战。
粟裕在向部队下达命令的同时,把这一决心上报了中央军委和中原军区。6月17日晨,中央军委复电完全同意粟裕的部署,并指出:“这是目前情况下的正确方针”,“情况紧急时独立处置,不必请示”。
5、“在开封无真正战斗”
开封,位于河南东部平原,北濒黄河,南倚陇海铁路。是一座历史名城,它为五代梁、晋、汉、周及北宋之故都,是当时国民党的河南省会,也是中原重镇,约有人口40万,在政治上和军事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粟裕选择开封为攻击目标,完全出乎了敌人的意料。当我军即将发起战役时,敌人还蒙在鼓里。开封守敌认为我军是吸引国民党军队主力至鲁西南决战,“在开封无真正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