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解放军横扫千军的40大战役
1463200000029

第29章 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扭转东北战局的一役(3)

四保临江。3月下旬,松花江已部分解冻。国民党军趁东北民主联军北满部队不易过江南下之机,调集20个团的兵力,于27日分六路齐头并进,向临江地区发起第四次进攻。青年军第207师和第14、第25师各1个团向桓仁方向进攻;新编第22师和第2师1个团向通化以西快大茂子方向进攻;第89师和第54师1个团向三源浦方向进攻;暂编第20师向柳河西南安口镇方向进攻;第184师向柳河方向进攻;第182师和暂编第21师一部向金川、辉南方向进攻。辽东军区决定集中主力诱歼其战斗力较弱的中路第89师,以一部兵力迷惑与迟滞其余各路国民党军。

4月1日,第4纵队第10师派出的小分队故意在第89师正面示弱,诱敌深入。3日拂晓,当第89师和第54师第162团突出两翼,被诱至三源浦西南红石砬子(今红石镇)地区时,隐蔽于三源浦地区的第3纵队主力和第4纵队第10师对其突然发起攻击,经渗透穿插、分割包围,激战至下午将其全歼,俘7500余人。其余各路国民党军也进攻受阻,闻第89师被歼后即纷纷撤退。至此,国民党军先后四次进攻临江地区均被击退。

6、 林彪越级指挥6纵各师

1946年12月底,林彪令各部队向松花江边集结,做好南下作战的准备。半年没打仗,林彪麾下的战将早就按捺不住了,开始摩拳擦掌,要出出四平战后被敌人一撵上千里的窝囊气。这些将领中名气最大的是第6纵队司令员陈光,他将部队带到松花江边,便亲自带各师首长视察江南的敌情。此时,林彪得到了一个并不准确的情报,说杜聿明正在调集主力,准备越过松花江进攻哈尔滨。林彪致电陈光,要求第6纵队撤回原防。陈光根据自己的判断认为杜聿明正全力进攻南满,不可能马上进攻哈尔滨,于是回电要求继续执行原来的作战计划。

林彪接电后非常生气,直接电令第6纵队各师立即后撤,并说“不要等纵队的命令”。3个师接令后便都北开了。要命的是,此时,陈光亲自潜入江南察看敌情去了,身边只带了1个连。他的部队早就北开了,这个光杆司令却一无所知。后来纵队司令部派人到江南寻找了好久,才找到他,三天后才回到部队。当他看到林彪的电报上“不要等纵队的命令”这句话时,一下子就气病了。

林彪搞越级指挥本是家常便饭,作为老部下的陈光不是不清楚,然而,二人此时的关系又太微妙了。

林彪与陈光的恩恩怨怨真是一团理不清的乱麻,他们之间曾有非常深厚的感情,陈光对林彪有救命之恩,在江西苏区时陈光曾两次救过林彪的命;而林彪对陈光则有知遇之恩,陈光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二人都是出色的将才,林彪智者千虑,算无遗策;陈光机敏过人,骁勇善战。

二人在红军时期配合非常默契,林彪作为红1军团的军团长是朱毛麾下战功最大的一员战将,他创造过许多红军战史上的经典战例,而这些战例大多是通过陈光的部队实施的。尤其在长征途中,陈光率领的红2师战功最大是无可争辩的事实。到陕北之后,林彪因与毛泽东闹别扭,执意要去陕南打游击,而被调离红1军团,去红军大学任校长。陈光在红大结业之后就成了红1军团的代军团长。

1938年3月2日,林彪受重伤之后,其115师师长一职也是由陈光代理。林彪到莫斯科治伤时,许多中国青年常缠着他讲故事,他讲得最多的就是陈光在战斗中的传奇故事,甚至拿出陈光的照片说“这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红军将领”。

后来林彪和陈光在延安相逢,一起参加整风,就开始闹别扭了。据说陈光那时与贺龙来往密切,经常在贺龙那里打牌,甚至把铺盖都卷到贺龙那里去了,林彪为此不高兴。整风的时候批过山头主义,可是这个东西在军队里的影响是一下子无法消除的。

抗战胜利后,林彪找陈光谈话,说:“你还是跟我一起到山东去吧。”陈光问:“去干什么?”林彪说:“当我的副手。”陈光同意了。二人在半途又奉命转道去了东北。

杜聿明进攻山海关时,林彪在第一线指挥作战,让陈光在黑山一带组织第二道防线。当时,林彪的电台无法与部队联络,正在发愁,后得知陈光那里有一部罗荣桓从山东带过来的电台,于是要调用这部电台以利于他指挥从山东来的部队。

陈光考虑到没有电台无法组织第二道防线,就没有同意。林彪坚持要这部电台,接连发了两份电报,并指责陈光扣留电台。陈光无奈只得令机要人员带电台到林彪那里去报到。可是战局突变,敌人打来了,这部电台随陈光一起后撤,也就没有交给林彪。这件事使二人的关系急剧恶化。

后来林彪仗打得非常被动,一直退到了松花江以北,而陈光在没有受到重用的情况下居然打了两个非常漂亮的仗,一是攻占了长春,二是在新站、拉法歼灭一个加强团。这两仗都是在林彪最初不同意的情况下打的。当部队弥漫着“林总吃了几年洋面包,连仗都不会打了”的谣言时,林彪又听到了“换将”的风声,这让他一过松花江就病倒了。此时,东北局正在宣传拉法之战的意义。

陈光不合时宜地向林彪提了一个建议,希望以八路军115师的老部队为基础组成一个野战兵团,由他指挥。林彪因此怀疑陈光有架空他的野心。当时,东北的部队大多是陈光在山东时手下的部队,他在部队中的影响的确令林彪不敢小视。部队整编后,陈光出任第6纵队司令员,这也是陈光自1943年离开115师后再次出任主力部队的主官,他渴望打胜仗的心情是非常迫切的。

林彪一份电报就把他甩在了敌占区的江南,让他当了3天的光杆司令,如果被敌人发现了,后果是不堪设想的。陈光个性很强,这一病就在松花江边起不来了。几天后,第6纵队再次南下并与敌人真的打起来了,不过,陈光已经不是6纵的指挥员了,后来洪学智接替了陈光任第6纵队司令员的职务。

陈光直到大年三十,还执意不回哈尔滨,他的夫人带着半岁的孩子冒着零下40摄氏度的严寒来江边苦苦相劝,陈光才返回了哈尔滨。

7、 国民党军总结经验教训

当国民党军队向南满临江根据地发起第三次进攻时,北满我军二次越过松花江,开始了二下江南作战。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对第二次出击江南的基本部署是:集中北满3个野战纵队、3个独立师共计12个师的兵力南下,第一步围攻九台以北国民党军重要据点城子街,相机歼灭九台、德惠来援之国民党军;第二步围攻德惠,相机歼灭长春、农安来援之国民党军。要求南满部队,在整个作战过程中做密切的战略配合;要求东满和西满部队,积极开展对吉奉线(吉奉线,指自吉林市至沈阳市的铁路线)和长沈线的破袭活动,阻止国民党军的增援。

第一步攻打城子街战斗,东北民主联军取得了第一次在白天对国民党军坚固设防的城镇攻坚战的胜利。然而在第二步攻打德惠时,我军集中了4个师,80多门火炮的绝对优势却没打下来,其原因何在?

一、轻敌的指导思想,造成了莽撞的指挥。

二、主攻方向选择不当,平分兵力火力,是进攻失利的主要原因。

三、炮兵使用不当。

这几个原因虽然不在敌军东北行辕敌参谋长编写的《对匪作战经验与教训》所列我军弱点之6条中,但也给我军的指挥员上了一课:要打现代战争,要打败训练有素的强敌,仅靠人多和勇猛是不够的,必须坚持集中兵力的原则,必须认真细致地做好战前准备,对战斗中的任何细节、可能发生的不利情况,要有充分的估计和对策。

正如林彪在战斗结束后致电6纵指出的:“德惠战斗表现你们没有在攻击重点上集中绝对优势的火力、兵力,对一点两面战术强调集中主力攻敌一弱点了解不够。平分兵力分路突击的打法,对于打弱敌、要逃之敌、败敌还可使用,而对于决心守而有阵地之敌,则一定自己吃亏。”(六纵经验总结:德惠战斗)

下面便是国民党军编写的《对匪作战经验与教训》,这是南满4纵在1946年11月的战斗中缴获的。

《对匪作战经验与教训》,从四平之战和以前的一系列作战分析,研究我军的作战特点,谈到我军的优点时总结了七条:

一、攻击时不惜任何牺牲。

二、善于夜战。

三、善于利用民间人力与物力。

四、情报灵活,多能利用民众潜入我方刺探军情。

五、补给于民,行军辎重较少,行动轻便。

六、军中政治工作效能良好,战斗时指挥机关在部队直后督战。

七、企图与行动秘密。

他们总结我军的弱点有六条:

一、装备不良。

二、训练太差,不善利用地形地物,运动时常暴露。

三、每攻占一地,往往聚集一处,招致伤亡。

四、斗志不坚,弹药不足,难以持久。

五、生活艰苦,逃风日炽,“匪军”大多系良民,被迫入伍。

六、取给于民,致招民怨。

剔除其中侮辱诽谤的成分,应该说国民党方面是掌握了一些实际情况的。

8、 盘点

三下江南、四保临江作战,是东北战局发展过程一个战略性的转折点。它对改变东北民主联军在东北战场上的被动局面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这一时期,东北民主联军共歼灭国民党正规军2个整师又6个团,连同保安部队共计5万余人(含东、西满配合作战的歼敌数),缴获各种炮657门、坦克装甲车11辆、马3500余匹、汽车172台,以及大批枪支、弹药,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军“南攻北守,先南后北”、各个击破东北民主联军的战略计划。此后,东北国民党军由于机动兵力更加单薄,又得不到关内的增援,不得不放弃战略进攻,转入守势。这就为东北民主联军举行战略性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通过这一阶段作战,南满解放区的基本区域得以保存,北满解放区获得巩固和发展,西满、东满也分别恢复和重建了一些小块解放区。东北民主联军先后收复了康平、金川、库伦、柳河、辉南、开鲁、桓仁、长岭、辑安9座县城,解放区的面积约扩大了2.9万平方公里,人口增加130余万。至此,控制了东北3/4的土地和约占半数的人口。在此期间,随着土改运动的进一步深入和残余土匪被彻底肃清,东北解放区已日益成为巩固的战略根据地。

三下江南、四保临江作战,彻底粉碎了杜聿明3个月内解决东北民主联军、半年平定东北的妄想。杜聿明所统领的东北国民党军,在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林彪设计的“南打北拉”、“北打南拉”作战方针的困扰下,经常以二三个师的兵力奔波于相隔千里之遥的两个战场之间,使本已过度分散兵力的杜聿明更加捉襟见肘。在林彪“三下江南、四保临江”作战打击下,杜聿明白白送掉了两个整师又两个整旅共5万“国军”精锐。相反,林彪领导下的东北民主联军却像顶天立地的长白山,像巨人一样在东北站稳了脚跟,部队已由1945年闯关东时的10余万人,发展到了46万人。其中包括野战军5个纵队、9个独立师,共30个师,22万多人。

“三下江南、四保临江”作战,对改变东北民主联军在东北战场上的被动局面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是当时关系东北战场全局的关键。这一战役的胜利,巩固和扩大了南满根据地,使北满根据地能够顺利地进行土地改革,彻底粉碎了敌人“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战略方针,迫使东北敌军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我军开始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从而扭转了东北整个战局。“四保临江”战役以及“三下江南”的胜利是东北战局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战略性转折点,它不仅很快迎来了1947年夏季、秋季、冬季攻势的胜利,改变了东北战场的战略态势,也为东北战场的战略决战——辽沈战役创造了有利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