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金融理论与实践若干问题研究
14600600000071

第71章 产业发展与金融(6)

2.政策扶持为新能源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我国《1996-2010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纲要》明确要加快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产业建设步伐。2006年1月《可再生能源法》正式实施,l2项配套法规和技术标准编制完成,风力发电等6项国家标准批准发布,即将出台的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将再次推动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把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开辟新的增长级的重要战略举措之一,制定了《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了《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规定》等配套措施,从产业支持政策、财税支持政策、土地使用支持政策等方面对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产业给予扶持。

(四)威胁分析(T)

1.同业竞争日益激烈。随着更多的外国企业大举进入我国,争夺新能源市场份额,其产品大范围占领我国市场的态势日益明显。同时,国内许多企业的生产技术与工艺接近,产品差异化不明显,不良的价格竞争不断提高,使得相互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到目前,上海、江苏、青海、山东、广东等地都把新能源产业纳入到了当地发展规划,新能源产业将面临更加残酷的市场竞争。

2.市场需求不足,新能源发展缺乏市场保障。长期以来,中国新能源发展缺乏明确的发展目标和战略规划,缺乏连续稳定的市场需求。虽然国家支持新能源发展的力度逐步加大,但由于没有形成稳定的市场需求,新能源发展缺少持续的市场拉动。

(五)新能源产业发展策略的SWOT分析矩阵

将宁夏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内部优势、劣势与外部机遇、威胁相互匹配,得到SWOT分析矩阵,如表1。

三、宁夏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创新新能源发展政策,建立产业投入机制

从国际经验看,政府支持是发展新能源的关键。一是参照发达国家设立新能源政府管理机构的经验,在宁夏设立能源局,其职责之一是专门从事新能源发展规划和发展政策研究;二是密切注意新能源最新动向,不断完善新能源产业规划,把新能源产业发展纳入到产业基地建设和循环经济园区建设的重要内容,让新能源在推动宁夏工业结构乃至整个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更大作用;三是联合新能源企业组成产业联盟,通过行业协会,协调企业的相互关系,发挥整体优势,推动强强战略合作,实现新能源优势产业集群发展;四是要重点研究在宁夏建立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基金的可能性,基金主要来源于财政专项拨款、电费附加、火电厂排污收费等,基金的使用方向应为新能源项目开发、商业发展、设备安装等。

(二)创新金融服务体系,拓宽新能源融资渠道

一是在准确理解和把握国家产业政策的基础上,中国人民银行应充分发挥“窗口指导”作用,合理引导信贷政策与宁夏新能源产业发展有效对接,把节能降耗、资源循环利用等因素内嵌入商业银行的信贷政策体系和信贷审批制度中去,形成有助于新能源发展的贷款风险评估体系;二是商业银行要主动适应新能源企业的金融需求,提供差异化、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如绿色抵押贷款、应收账款质押等产品;三是证券监督管理部门应优先支持符合发展循环经济要求的新能源企业上市融资,鼓励金融资本、民间资本进入新能源领域,引导风险投资公司投资于新能源项目。

(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新能源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要依靠科技进步。一方面,应建立以企业研究所为主,周边高校研究机构为辅,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风力发电设备核心制造技术的研究,鼓励太阳能发电与建筑一体化的项目研发。另一方面,应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从企业和高校选拔优秀人才到国外深造,运用智力引进、产业聚才、核心人才带动引才等方式,建立符合高层次技术人才特点的引才机制。

(四)积极开拓区内市场,扩大新能源终端消费

在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同时要加大政府培育和扶持市场的功能,逐步把新能源产品列入政府采购目录,鼓励同等条件下优先选用各类新能源产品。政府办公大楼及公共设施率先采用新能源技术,实行推广新能源消费补贴制度。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中,特别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把新能源开发利用作为一项重要内容。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有序开发、示范带动,加大生物质能、地热能、氢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摘要:温室效应引起的气候变化给人类生存与发展带来严峻的考验。低碳经济已成为包括中国在内各个国家寻求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作为宁夏的一个高耗能地区,石嘴山市如何顺势而动,从根本上改变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经济发展模式,值得我们去思考。

对石嘴山市低碳经济发展问题的思考

中国人民银行石嘴山市中心支行张克立赵力宋学军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全新经济模式。目前,欧美一些发达国家正在掀起一场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新工业革命”,意在占领新时期产业制高点,为自身经济寻找新的增长动力。2007年12月3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制订了“巴厘岛路线图”,为全球低碳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009年9月22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开幕式上发表了题为《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重要讲话,积极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主渠道地位。种种迹象表明:

低碳经济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激烈的低碳经济市场争夺战已悄然打响。

一、石嘴山市高耗能工业经济现状

高耗能工业是石嘴山市地区经济增长中居主导地位,研究分析石嘴山市低碳经济问题,首先要从关注本地高耗能工业经济现状开始。

现状之一:产业结构发展不均衡,经济增长对第二产业依存度较高。

2008年,石嘴山市三次产业结构比为5.8∶72.4∶21.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03户,从业人员达到8.8万人,过亿元企业75家,实现工业增加值154.6亿元,占全区1/3的份额,占全市GDP份额提高到68.7%,其贡献率达67.6%。第二产业综合能耗比重达到92.19%。

现状之二:主导产业过于集中,高耗能经济特征尤为明显。2008年,石嘴山市地区社会综合能源消耗总量达1185.45万吨标准煤,占宁夏全区综合能源消耗总量的37.18%。全市工业能耗占全社会能耗的80%左右,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当量值能耗为894.2万吨标准煤,万元增加值能耗8.73吨标准煤。高耗能产业实现的增加值占规模工业的31.6%,产值占40.5%。

现状之三:能源消耗性产品出口比重较大,应对突发性事件能力较弱。

石嘴山市是以资源性产品出口为主的地区,属于典型的“资源消耗在国内、环境污染在国内、产品定价权在国外、终端消费在国外”外贸出口,国外经济环境一旦发生变化,出口经济立即受到严重影响:产品出口滞销,企业停工停产,原材料和产品价格大幅回落,工业经济进入低迷状态。据有关部门统计,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石嘴山市市“两高一资”企业停产半停一度已达164家。

二、石嘴山市低碳经济发展面临的压力

如果把低碳经济简单化后,我们可以把其描述为一种起于低碳生产、而最终止于低碳消费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分析和研究石嘴山市低碳经济发展,关注点应放在低碳生产这一核心问题上来。怎样既确保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又不重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谋发展老路,就目前石嘴山市的综合技术水平而言,发展低碳经济面临巨大挑战和压力。

压力之一: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发展硬性要求带来的压力。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商品能源消费量和经济发达水平有明显关系。从世界范围看,目前还没有出现既有较高的人均GDP水平,又能保持很低的人均能源消费量的先例。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步伐的加快,致力于提高石嘴山市综合实力,改善74万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是石嘴山市党委政府的头等大事,经济总量的增加,必然会带动能源消耗的增长,能源消费的持续增长和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是难以避免的。

压力之二:先天的资源禀赋和已形成的经济增长模式带来的压力。自然资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资源丰度(通常指自然资源的丰富程度)和组合状况,对于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和经济模式起着决定性作用。2008年,石嘴山市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6.44亿元,增长速度达到14.4%,位居全区第一,总能耗1185.5万吨标准煤,万元GDP能耗7.2吨标准煤,分别比全国和全区万元GDP单位能耗高6.0和3.1个百分点,是全国高耗能地区之一。

先天的资源禀赋、以煤炭为基础能源的经济增长模式、长期发展已然形成的产业链,成为石嘴山市发展低碳经济的又一道障碍,完成自治区“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年均万元GDP单位能耗下降20%的目标任务非常艰巨。

压力之三:积重难返的高耗能经济结构带来的压力。第二产业在支撑石嘴山市经济增长过程中具有主导性地位,通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以煤炭、电力、钢铁、化工、机械制造、有色金属等21个行业门类工业体系。资料显示,2008年,石嘴山市三次产业结构比为5.8∶72.4∶21.8,其中工业增加值对GDP的贡献率达到67.7%,其中高耗能行业完成增加值36.48亿元,同比增长21.5%,占规模以上企业的31.6%,产值占40.5%。铁合金、电石、水泥、碳素制品、金属镁等主导产品是能源消费的主要部门,而工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又加重了经济的高碳特征。如果按每燃烧一吨煤炭会产生4.2吨的二氧化碳气体计算,全市二氧化碳排放达到4749.1万世吨。

压力之四:企业技术进步慢和研发能力弱,为发展低碳经济带来的压力。低碳技术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核心,但从目前石嘴山现状看,大部分工业企业在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再创新能力较弱,自主研发节能、环保新技术、新工艺等方面的投入不足。对物质减量化技术和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的开发和重视不够,兼顾生产与循环利用的综合技术短缺;关键技术的研发处在初级阶段,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不够,企业技术装备普遍落后,缺乏国际竞争力。据市有关部门估算,石嘴山市煤炭产业的科技水平和发达国家相比约落后20年,劳动生产率相差近百倍,资源回收率比发达国家低10%-20%。

压力之五:国家环境保护约束性政策带来压力。目前,石嘴山市大气污染已经由煤烟型污染转变成复合型污染,即逐步过渡到自然尘、煤烟、汽车尾气等社会活动污染的共存状态。2007年工业废气排放总量为1589.30亿标准立方米,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仍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煤炭采矿区有近90%的天然植被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有的成了大片沉陷区,地面植被逐年退化死亡,土壤沙化,水土流失严重,环境治理难度很大,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尚未转变。

三、石嘴山市低碳经济发展蕴藏的机遇

机遇寓于挑战,动力源于压力。石嘴山市发展低碳经济在面临巨大压力和挑战的同时,也蕴藏着经济转型的发展机遇。

机遇之一:较好的煤电能源工业基础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石嘴山市市煤炭资源累计探明储量为24.63亿吨,保有储量为19.45亿吨,2008年,人均产煤19.24吨,位居全区第一,高于2007年第一位的山西人均产煤16.8吨的平均值。人均发电量24100度,远高出2007年第一位的内蒙7714度/人。潜力巨大的低碳资源和煤电能源工业基础比较优势,有利于发挥综合优势,形成发展的动力源和支撑点。因此,发展低碳经济为石嘴山市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变,优化经济结构,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经济实力提供了历史性机遇。据统计资料显示仅2008年全市工业能耗占全社会能耗的80%左右,万元GDP能耗下降9%左右,节能降耗取得明显成效。

机遇之二:国家的一系列优惠政策逐步得到贯彻落实。2007年,石嘴山市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围绕建设山水园林新型工业城市目标,全市紧抓循环经济试点有利时机,重点围绕节能降耗、综合利用、清洁生产和环保产业四个方面,先后组织实施了225个节能重点项目,改造节能技术。2008年3月,石嘴山市又被列为全国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同时国家关于西部大开发和东部地区产业梯次转移的一系列优惠政策逐步得到贯彻和落实,先后争取到国家资源型城市转型政策性资金8900万元,申报了经济转型项目183个,已审批项目68个,争取资金5.15亿元。

以节能降耗和新材料接续产业发展已逐步形成共识,这些都为石嘴山市可持续低碳经济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机遇之三:产业转型已初步取得成效,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先机。紧紧抓住国家循环经济试点有利机遇,重点围绕节能降耗、综合利用、清洁生产和环保产业四个方面,培育发展非煤接续产业,逐步降低对煤炭资源的依赖性。这些新型产业集群的培育,最终目的仍然是减少碳源,增加碳汇。先后组织实施了225个节能重点项目,争取国家、自治区节能减排专项资金1.6亿元,改造节能技术,取得了良好效果。2008年,全市六大高耗能行业即传统煤化工行业产值达257.2亿元,占全行业的64.6%,比重同比下降14.9个百分点。传统行业比重的下降,标志着石嘴山市工业产业结构正在调整和经济转行之中,节能高效行业正在成长壮大,卓有成效的试点工作,为发展低碳经济积累了宝贵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