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外科临床处方手册(第3版)
14599000000046

第46章 骨科(10)

前臂旋前,拇指的掌侧外展、对掌、对指、指间关节屈曲,其余四指的近侧指间关节屈曲,示、中指的远侧指间关节屈曲。拇、示两指尖不能相对或相对不能成圆圈,腕屈曲伴尺偏。相应的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掌长肌、指浅屈肌、示指和中指指深屈肌、拇长屈肌、拇短展肌、拇对掌肌等的肌张力降低,肌力减弱或丧失。

(3)手掌面桡侧半和桡侧三个半手指掌面,特别是示指与中指的远端一节半的皮肤感觉减退、消失或过敏,部分病例有烧伤或冻伤瘢痕。

(4)上述区域的皮肤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5)神经干叩击试验(Tinel征)阳性。

4.辅助检查

(1)电生理学检查(肌电图和神经传导速度等)结果提示有正中神经损伤。

(2)部分病例X线平片等检查显示正中神经行径附近有骨折或关节脱位,或其他骨性异常。

5.排除有类似临床表现的其他疾病,例如臂丛神经损伤、颈椎病、脊髓空洞症、运动神经元病、脊髓灰质炎后遗症、脑瘫后遗症、麻风、癔病性瘫痪等。

R.治疗程序

1.一般处理和药物处理详见“七、桡神经损伤”。

2.手术治疗神经手术详见“七、桡神经损伤”。

功能重建术:适用于严重、广泛而无法修复的或修复后1—2年仍无功能恢复的,或伤后病程达2年以上的正中神经损伤。术式因损伤平面的不同而不同。

(1)正中神经高位损伤时,手术需分两次进行。第一期手术目的是重建前臂旋前、屈指屈拇功能,方法是肌腱移位术。术式是:尺侧腕伸肌腱移位至桡骨下端(重建前臂旋前功能);环、小指指深屈肌腱(不切断)移位至示、中指指深屈肌腱;桡侧腕长伸肌腱移位至拇长屈肌腱。

(2)正中神经高位损伤的第二期功能重建手术和正中神经低位损伤的功能重建术的目的相同,即重建拇指对掌功能,方法与术式有:

肌腱移位术:适用于第一腕掌关节被动活动良好,有可利用的动力肌者。术式有:(1)以小指固有伸肌为动力肌,适用于正中神经高位损伤且无任何前臂屈肌肌力恢复达4级者;(2)以掌长肌或环指的指浅屈肌为动力肌,适用于正中神经低位损伤者及高位损伤且前臂屈肌肌力恢复达4级者;(3)以桡侧腕屈肌或尺侧腕屈肌为动力肌,适应证同(2)。

肌肉移位术:适应证同“肌腱移位术”。术式是小指展肌移位。

掌骨间植骨术:适用于无条件进行肌腱移位或肌肉移位者,例如第一腕掌关节僵硬者。

R.警示

1.利用肌腱移位术重建拇指对掌功能注意事项(1)移位肌腱的方向(即其穿行的皮下“隧道”的方向)应尽量和拇短展肌方向一致,即朝着拇指掌指关节桡侧的方向。

(2)移位肌腱的止点:移位肌腱远端应先和拇短展肌腱缝合,在拇指指间关节伸直位时再缝合到拇长伸肌腱之尺侧。

(3)术中应检查移位肌腱的方向、止点和张力是否合适。即在屈腕位,先将移位肌腱和拇短展肌腱缝合2针,然后伸腕,若方向、止点和张力合适,拇指应呈现掌侧外展位,否则即方向、止点和张力不合适,需重新调整。

(4)掌长肌腱移位时,需连带部分掌腱膜一并切取、游离至腕管的近端。

(5)环指的指浅屈肌腱移位时,需先将肌腱游离至前臂远端后再移位,而不能仅游离至腕管的远端在掌部移位。

(6)桡侧腕屈肌腱或尺侧腕屈肌腱移位时,由于肌腱较短,需要用拇短伸肌腱作为牵引腱。

(7)术毕采用石膏托将腕关节制动于腕掌屈30°、拇指掌侧外展位,固定3—4周。

2.利用掌骨间植骨术重建拇指对掌功能的注意事项植骨块两端需修剪成榫头状,以便插入第一、二掌骨相对面的骨孔内。该骨孔应位于两掌骨的近中1/3处,且略偏掌侧,使植骨后拇指处于掌侧外展位。术毕采用石膏托将腕关节制动于功能位、拇指掌侧外展位,固定期限至骨愈合(8—10周)。

3.有“虎口”挛缩者,在做拇指对掌功能重建术前应先做或同时做“虎口”成形术。其术式有Z字形成形术、游离皮片移植术、局部皮瓣(带或不带血管蒂)转移术、远处皮瓣转移术、吻合血管的皮瓣移植术等多种。应根据“虎口”挛缩程度、局部皮肤和软组织的条件、供区和受区的血管条件、患者的年龄与要求等来选择。

4.其余详见“七、桡神经损伤”。

九、尺神经损伤

尺神经损伤是指任何创伤导致的尺神经传导功能障碍,是常见的周围神经损伤。

R.诊断要点

1.病史常有以下一项:

(1)患肢尺神经行径附近的开放性损伤史或其他创伤史。

(2)患肢有肱骨髁上骨折、肱骨内髁骨折、前臂骨折、腕部骨折等病史。

2.症状(1)腕屈曲、环指和小指屈曲无力,环指、小指完全伸直困难,手指完成精细动作困难。

(2)手掌面尺侧半和尺侧一个半手指掌面的皮肤知觉迟钝、麻木或疼痛,手指发凉。

3.体征

(1)病程长者有环指和小指(部分病例还有中指和示指)的爪形指畸形。

(2)小鱼际肌、骨间肌萎缩。环指和小指的远侧指间关节屈曲、拇指的内收、其余4指的内收和外展等主动活动受限或不能。拇、小两指的指腹不能对捏或对捏后不能成菱形,腕屈曲伴桡偏。相应的尺侧腕屈肌、环指和小指的指深屈肌、小指展肌、骨间肌、拇收肌等的肌张力降低、肌力减弱或丧失。

(3)手掌尺侧半的掌面和背面、尺侧一个半手指,特别是小指远侧两节半的皮肤感觉减退、消失或过敏,部分病例有烧伤或冻伤瘢痕。

(4)上述区域皮肤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5)神经干叩击试验(Tinel征)、拇指夹物试验(Froment征)、手指夹纸试验等阳性。

4.辅助检查

(1)电生理学检查(肌电图和神经传导速度等)结果提示有尺神经损伤。

(2)部分病例X线平片等检查显示尺神经行径附近有骨折或关节脱位,或其他骨性异常。

5.排除有类似临床表现的其他疾病,例如臂丛神经损伤、颈椎病、脊髓空洞症、运动神经元病、脑瘫后遗症、脊髓灰质炎后遗症、麻风、癔病性瘫痪等。

R.治疗程序和处方

1.一般处理和药物处理详见“七、桡神经损伤”。

2.手术治疗神经手术详见“七、桡神经损伤”。

功能重建术:适用于严重、广泛而无法修复的,或修复后1—2年仍无功能恢复的,或伤后2年以上的尺神经损伤。手术目的是矫正爪形指畸形、重建骨间肌屈第二至第五掌指关节、伸指间关节的功能。方法为肌腱移位术。术式有:

(1)以指浅屈肌为动力肌:(1)若环指的指深屈肌功能正常,选用环指的指浅屈肌(若示指和中指也有爪形指,则需再选用中指的指浅屈肌);(2)若环指的指深屈肌肌力不足4级,则选用中指的指浅屈肌(若示指和中指也有爪形指,则需再选用示指的指浅屈肌)。

(2)以桡侧腕短伸肌为动力肌:适用于指浅屈肌肌力不足4级者、各种原因导致不能利用指浅屈肌作动力肌者。

R.警示

1.肌腱移位术的注意事项(1)利用指浅屈肌腱移位者,每一肌腱需纵向分成两股,环指者(或中指者)移位至环指与小指,中指者(或示指者)移位至示、中指。

(2)每一腱条需通过各指桡侧的蚓状肌管。在腕关节功能位、掌指关节屈曲、指间关节伸直位时,各腱条和伸指肌腱帽桡侧的侧腱束缝合。并由助手维持该体位直至术毕石膏固定定型。

(3)利用桡侧腕短伸肌者,由于肌腱较短,需另外切取2条或4条伸趾肌腱作为牵引腱,从手背经蚓状肌管后和伸指肌腱帽的侧腱束缝合。缝合时的体位及术毕石膏固定同上。

2.余详见“七、桡神经损伤”。

十、腋神经损伤

腋神经损伤是指任何创伤导致的腋神经传导功能障碍,临床上少见。

R.诊断要点

1.病史常有以下一项:

(1)患肢腋神经行径附近有开放性损伤史、手术史、肩后部撞击伤或打击伤史。

(2)患肢有肩关节前脱位或后脱位、肱骨外科颈骨折、肩胛骨骨折等病史。

2.症状

(1)上肢外展和高举无力或不能。

(2)肩部皮肤知觉迟钝、麻木。

3.体征

(1)三角肌萎缩,肌张力降低,肌力减弱或丧失。肩关节主动外展受限或不能。

(2)肩部三角肌区皮肤感觉减退、消失或过敏。

(3)神经干叩击试验(Tinel征)阳性。

(4)病程长者有麻痹性肩关节半脱位。

4.辅助检查

(1)电生理学检查(肌电图和神经传导速度等)结果提示有腋神经损伤。

(2)X线平片等检查显示腋神经行径附近有骨折或关节脱位,或其他骨性异常。

5.排除有类似临床表现的其他疾病,例如臂丛神经损伤、脊髓空洞症、运动神经元病、脑瘫后遗症、脊髓灰质炎后遗症、颈椎病、麻风、癔病性瘫痪。

R.治疗程序和处方

1.一般处理和药物处理详见“七、桡神经损伤”。

2.手术治疗神经手术详见“七、桡神经损伤”。

功能重建术:适用于严重而无法修复者、修复后1—2年仍无功能恢复者、伤后病程达2年以上者。手术目的是重建肩外展功能,术式为斜方肌移位术。

R.警示

1.斜方肌移位术注意事项(1)游离斜方肌前应先在肩胛冈外侧端截骨,使肩峰连同斜方肌一并游离。

(2)锁骨外侧端应截除2cm左右,但勿损伤喙锁韧带。

(3)斜方肌移位固定时,需将肩关节外展90°,助手需将该体位保持至手术结束肩外展石膏固定定型为止。

2.余详见“七、桡神经损伤”。

十一、肌皮神经损伤

肌皮神经损伤是指任何创伤导致的肌皮神经传导功能障碍,临床上单独损伤者十分少见。

R.诊断要点

1.病史常有以下一项:

(1)患肢肌皮神经行径附近有开放性损伤史、手术史或其他创伤史。

(2)患肢有肩关节前脱位、肱骨外科颈骨折等病史。

2.症状

(1)上肢屈肘力减弱。

(2)前臂外侧皮肤知觉异常。

3.体征

(1)上臂屈肌萎缩、肱二头肌张力降低、肌力减弱或丧失。

(2)前臂外侧皮肤感觉减退、消失或过敏。

(3)神经干叩击试验(Tinel征)阳性。

4.辅助检查

(1)电生理学检查(肌电图和神经传导速度等)结果提示有肌皮神经损伤。

(2)X线平片等检查显示肌皮神经行径附近有骨折或关节脱位,或其他骨性异常。

5.排除有类似临床表现的其他疾病,例如臂丛神经损伤、脊髓空洞症、运动神经元病、脑瘫后遗症、脊髓灰质炎后遗症、颈椎病、麻风、癔病性瘫痪。

R.治疗程序和处方

1.一般处理和药物处理详见“七、桡神经损伤”。

2.手术治疗神经手术详见“七、桡神经损伤”。

R.警示

1.肘关节的屈肌包括肌皮神经支配的肱二头肌和肱肌及桡神经支配的肱桡肌。因此单纯肌皮神经损伤时,仍能主动屈曲肘关节(但力量较弱,且屈曲不充分)。临床诊断时应进一步检查肱二头肌的肌力和前臂外侧皮肤的感觉,绝不要因其能主动屈肘而否定肌皮神经损伤。

2.检查肱二头肌肌力时应在上肢下垂后置前臂于旋后位。若其肌力不足3级,可外展肩关节90°,使肘关节屈曲轴线与地面垂直后,置前臂于旋后位再检查。

3.单纯肌皮神经损伤时,由于桡神经支配的肱桡肌正常,仍能主动屈肘,因此不必施行屈肘功能重建术。十二、臂丛神经损伤臂丛神经损伤是指任何创伤导致的臂丛神经传导功能障碍,是一种严重的创伤。

R.诊断要点

1.病史常有以下一项:

(1)受到使头部与肩部相分离的暴力损伤。

(2)上肢受到持续性的牵拉伤。

(3)难产分娩的儿童。

(4)臂丛神经附近有开放性损伤史、手术史。

2.有下列临床表现之一:

(1)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腋神经、肌皮神经等5条主要神经中任何2条的联合损伤(非臂丛以下切割伤)。

(2)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中任何1条损伤合并肩关节或肘关节功能障碍(被动活动正常)。

(3)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中任何1条损伤合并前臂内侧皮神经损伤(非切割伤)。

3.辅助检查

(1)电生理学检查(肌电图和神经传导速度等)结果提示有臂丛神经损伤。

(2)X线检查等显示臂丛神经附近有骨折或关节脱位,或其他骨性异常。

4.排除有类似临床表现的其他疾病,例如脊髓空洞症、运动神经元病、脑瘫后遗症、脊髓灰质炎后遗症、颈椎病、麻风、癔病性瘫痪等。

5.排除因肱骨下段骨折、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卡压等原因引起的正中神经和尺神经合并损伤。

R.治疗程序

1.一般处理适用于闭合性损伤者和不能耐受手术者。

(1)观察臂丛神经功能恢复的情况,观察时间一般在3个月左右。

在此期间进行下述非手术治疗。

(2)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采用电刺激、超短波、红外线、按摩、推拿等疗法,并进行关节功能锻炼(特别是关节的被动活动)。

(3)防治肢体肿胀:用三角巾悬吊肢体,经常进行关节功能锻炼、理疗、按摩、推拿、抬高肢体等。

(4)预防手部烧伤、冻伤或其他创伤:戴防护手套、搽油脂性护肤霜、培养先用健手试探物体温度的习惯等。

(5)灼性痛的物理疗法:用超短波、碘离子透入、激光等疗法。

2.药物处理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缓解疼痛。

3.手术治疗

(1)神经移位术:适用于具备以下条件者:(1)无法用一般手术方法修复的椎间孔处的臂丛神经根部节前或节后损伤;(2)病程在2年内,受损神经支配的肌肉萎缩不十分严重,临床检查尚可扪及肌腹;(3)用于移位的神经功能健全,并在手术中用电生理学检查证实。用于移位的神经有膈神经、副神经、颈丛运动支、肋间神经、健侧或同侧颈7神经根(或臂丛中干的前股或后股)。

(2)其他神经手术:详见“七、桡神经损伤”。

(3)功能重建术:适用于:(1)臂丛神经部分性损伤严重而无法修复者,或病程2年以上者;(2)经各种治疗(包括神经移位术)后功能未完全恢复者(以上两种情况中,上肢尚保留有一组或多组肌肉功能,可通过手术将功能价值较小的一组肌肉移位,重建上肢重要功能);(3)臂丛神经完全性损伤病程2年以上者、虽病程不足2年但肌肉萎缩严重者、经各种治疗(包括神经移位术)而3年以上无任何功能恢复者,需采用吻合血管、神经的肌皮瓣移植术。

R.处方

R.警示

1.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

(1)双氯芬酸(扶他林)禁用于胃或肠道溃疡者、已知对双氯芬酸或其他非甾体消炎镇痛药物过敏者。有胃肠道疾病;哮喘;肝、肾或心功能不全或病史者;卟啉症、妊娠和哺乳、老年人、细胞外液减少者需慎用。长期用药时,应定期监测肝功能和血细胞计数。

(2)布洛芬缓释胶囊(芬必得)禁用于活动期消化道溃疡者、对本药过敏者、因服用阿司匹林和其他非甾体消炎镇痛药诱发哮喘、鼻炎或荨麻疹者。有支气管哮喘史、心功能不全、妊娠和哺乳者应慎用。并用抗凝剂者应监测凝血酶原时间。

(3)盐酸曲马多缓释片禁用于乙醇、安眠药、镇痛剂或其他中枢作用药物急性中毒者。妊娠和哺乳、对阿片类药物高敏者、有惊厥史者慎用。

(4)唑吡坦(思诺思)禁用于15岁以下儿童、妊娠和哺乳者。有肾脏病、肝脏病、呼吸困难及肌肉病症者、老年人、驾驶员、机器操作者应慎用。

2.神经阻滞疗法的禁忌证

(1)穿刺部位的皮肤和深层组织有感染病灶者。

(2)有出血倾向或正在进行抗凝治疗者。

(3)对所用药物过敏者(若仅对普鲁卡因有过敏史,可改用0.5%利多卡因)。

(4)不合作者,包括精神失常者。

(5)低血容量者不宜进行星状神经节阻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