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他们在一起并没有多久就开始争吵。女孩受不了男孩的自以为是,不考虑现实,不顾及别人,也受不了男孩乱扔东西,出门不打扮。男孩受不了女孩做事想东想西一点都不干脆,也受不了女孩的死板不知道变通。他们都想把对方改变成自己的样子,却谁都改变不了谁。
很奇怪的事情,他们都没有变。开始吸引彼此而喜欢的,在一起后却成了相互受不了而争吵的导火索。
在情感关系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我们因为相互吸引而在一起,但是在一起后却发现当初吸引我们的那些地方我们自己受不了。
习惯讨好的人会与习惯指责的人相互吸引,讨好的人喜欢指责的人敢于坚定地要自己想要的东西,指责的人则喜欢讨好的人可以轻易照顾到别人的感受。规条过多的人喜欢随心所欲的人,他们可以轻松地活出自己,后者也会喜欢前者的懂事。过于谨慎的人会喜欢冒进的人,他们很勇敢,后者也会喜欢前者——他们做事很安全。我们也常常看到很多乖乖女喜欢调皮的孩子,让我们费解。性格相反的人会相互吸引,他们给对方展示了另外一片天,另外一种可能。
如果一个人不接纳现在自己的生活状态和习惯,就总会向往另外一种状态。他或许很想改变,却始终没有方向和动力去彻底改变,他会厌倦自己的生活,觉得不开心,很想换种活法却只止步于幻想。当另外一个和自己完全不同的人出现的时候,他们就会被吸引,因为另一个人代表了自己想做却做不到的理想中的自己,和他在一起的时候,就仿佛实现了自己一样,得到了一种满足感。
但是真的在一起后,却发现并非如此。他那种状态的另一面,恰恰是自己所无法接受的。讨好的人之所以要讨好,是因为他害怕别人生他气,一旦有人生他气了,就会激发他的恐惧。过于谨慎的人之所以过于谨慎,是害怕犯错误,一旦冒进了,就会让他感觉会犯错误。乖乖女也是这样,从小听长辈的话,受社会标准所熏陶,一旦开始遵从自己的内心而违背社会标准的时候就开始焦虑。
当另一半还是作为他人而存在的时候,他们会被吸引。但是一旦建立感情关系,他们就把另外一半纳入自己的部分,和自己成为了一个整体。这时候另外一半就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的一部分了。当这种特质在自己的另一半身上出现时,自己就会看不下去了。他们开始不接纳另一半的这个特质,其实也是不接纳自己身上具有的这种特质,于是他们想把另一半改造成现在自己的样子,于是争吵。
到最后我们发现,其实他们不仅不接纳现在的自己,也不接纳另一半曾经吸引自己的这种特质。他们之所以将现在的生活状态维持着,就是因为另外一种状态是自己所不能接纳的。一个讨好的人不能接受自己的需求大于别人,一个谨慎的人不能接受自己去冒险,一个乖乖女不能接受自己调皮不听话。他们都不接纳自己的另外一种状态,所以拒绝改变,害怕改变。当他们尝试去做改变的时候,就会体验到焦虑与恐惧,因为那种状态是不被自己允许的。
既然害怕改变,又为什么不能接纳自己的状态?
不接纳自己的人,也接纳不了自己的生活状态,接纳不了自己的性格。他们看不到自己的好,看不到自己生活的优点,总觉得没有的那种状态才是好的,总是羡慕别人为什么可以过得那么好,而自己却不开心。我看到很多人都不喜欢自己的性格,想改又改不掉。在他们的世界里,很想逃离却逃离不了,他们如此生活着,却向往着另外一种生活。他们幻想着另外一半可以带自己过另外一种生活,当真正要过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对那样一种生活充满了恐惧和排斥。
所以在情感关系里,当你因为另一半的特质被吸引时,不要为你们的不同再吵架,那正是当时吸引你的地方。你可以做的,不是否定他,而是让你们完成成长。你可以试着向他学习,和他沟通你的想法,勇敢地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进行自我改变。你也可以接纳现在的自己,尊重你们的不同而不必再改变他,完成自我悦纳。
你们的不同,是用来成长自己的,而不是用来改变对方的。
04没有人可以给你生命的归属感,即使是最爱的恋人
总是莫名其妙地不想说话,总是忽然之间就不快乐。
明明眼前的人距自己很近,却总感觉到无比遥远。
明明知道自己很爱他,也知道他很爱自己,但是依然感觉没有连接。
似乎,在内心深处有个很大的空洞,黑黑的,任恋人怎么关心自己,都无法填补。
没有恋爱的时候,常常觉得内心空空,空得让人害怕,静得让人窒息,那时候很想有个人陪在身边,哪怕不说话静静地陪着也感觉很好。真的有了那么一个人,进入了恋爱关系。在恋爱之初,感觉很甜蜜。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发现依然无法填补内心的空洞。
有时候抱着一个人,或者听着一个人的鼾声,久久无法入眠,感觉眼前的人非常陌生,似乎不属于自己。自己知道很爱他,也知道他很爱自己,但是依然感觉没有连接,依然觉得形同陌路一样。有时候甚至害怕,自己在哪,自己在做什么。只感觉到空气在呼吸,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明明眼前的人距离自己很近,却感觉到无比遥远。
即使跟恋人在一起,也难以遏制内心的空洞和陌生感。
总是莫名其妙地不想说话,突然就不快乐。在内心深处有个很大的空洞,黑黑的,任恋人怎么关心自己,都无法填补。
有人说,越是亲密,越是感觉人生是一段孤独的行程。越是亲密,越感觉到自己根本无法和另外一个人融合。
那个空洞是生命源头的缺失。如果一个人无法连接到生命的源头,他就是一个漂泊的个体,他所能体验到的常常是无助与漂泊,感觉不到归属,也找不到归宿。白天,可以嬉笑开心,努力工作;晚上,可以与恋人共进晚餐,共话巴山。但是在静下来的时候,就会感觉到自己只是这个宇宙中渺小的一粒灰尘,找不到力量。虽然他给自己的爱很多,但是却感觉不到,只感觉自己随时会消失一样,无比恐惧。
没有人可以给你生命的归属感,即使是最爱的恋人。
除非你去找到你生命的源头,并且与它重新连接。感觉到自己深深扎根于这个宇宙,没有任何东西让你感觉到恐惧。即使失败与挫折,你也能相信自己带着力量和希望去面对。当你连接到生命源头,你也能给伴侣很多爱。如果你的心是满的,你的爱就会像源泉一样不断往外涌,你就会很有力量。
那个空缺的空洞,就是我们内心缺失的父母。我们生命的源头,就是父母。奥修曾说,你的一半来自父亲,一半来自母亲,没有他们就没有你。我们或许一直“知道”这个事实,却很少认真去感受这个事实,也很少去感受父母给予的力量。
心理学里常讲,父亲或母亲是我们的第一个异性,也是我们关于异性认识的原型,如果我们不能和父母处理好关系,我们就不能健康地走入亲密关系,所以我们看到很多和父母关系不好的人,没有办法走入亲密关系。一个人如何排斥父亲,就会如何排斥男人。因此要解决亲密关系的问题,必然首先要回到和父母的关系中去。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对他们作为父母这一角色的肯定还是否定。
我们在长大的过程中,很少肯定我们的父母,更多的是否定、批判甚至怨恨。为什么他们不富裕一点,这样我就不用这么辛苦;为什么他们不能像别的家长一样,给我那些想要的爱;为什么他们要对我苛求很多,让我失去自己。有的人在很小的时候就担起了拯救家庭的重担,为什么他们那么不争气,要我来照顾关心他们,为什么他们没有给我一个好的生活我还要早早地给他们好的生活。当你在心里无数次和父母较真的时候,其实你已经否定了他们。当你在否定他们的时候,你已经否定了自己生命的源头。
或许你会说,你没有那么否定他们,你依然很尊重他们。但是我要说的是,把父母的身份还给父母,并不是尊重就可以。你的否定里,他们很多事情做错了,这时候你已经把自己放到了比他们高的位置了,因为你想教育他们,告诉他们该怎么做。好像你变得比他们大,位置比他们高一样。
正确的对待父母的方式,就是尊重他们作为你的父母而存在。“父母是大的,孩子是小的。”这是宇宙运行的法则,你只有尊重这个法则,才可能把父母的身份还给父母。你可以否定他们的行为,对他们的行为不满,但是不要否定他们作为你父母的身份。或许他们没有养育好你,没有好好地爱你,这只是他们的行为没有做好。如果你因为他们的行为就否定他们作为你父母的身份,那么你无疑是把自己生命的源头切断了,像拴在岸上的小船漂入了大海一样,像天上的风筝断了线一样,进入了无限的空旷。在那里,你只有空虚和无助,任你怎么努力,都有难以填补的空洞。
如果你愿意,你可以看到他们已经给了你最珍贵的礼物。他们生下了你,给了你生命,这是最伟大的礼物。父母给你的最珍贵的礼物就是生命本身,这是任何人的任何爱都无法替代的,所以古人就说“父母恩重难报”,即是如此。
所以在内心里对他们说,我承认这个事实,你们是我的父母,你们是大的,我是小的。然后在心里给他们鞠躬,把父母的位置还给他们。然后说我不再要求你们完美,我感谢你们给了我生命。
当你开始感觉到生命的源头的时候,你才可能找回自己,真正地走入亲密关系。你是存在的,亲密关系才可能存在。
无论你是跟恋人在一起,还是跟自己在一起的时候,当你感觉到心里有个空洞,明明很熟悉却感觉到陌生的时候,去看看,在你的心里,有没有给父母留一个位置。
05你所有的努力,不过是希望他多爱你一点
你不知道你们之间到底怎么了,总会因为丁点大儿的小事争吵。
你问了自己很多遍,是不是不爱了,才会如此这般不善解人意。
打心眼里,你是不想争吵的,可是你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其实不是不爱了,只是爱得匮乏了。
你希望他主动打电话给你,不过是想得到他一点爱;你希望他回家做饭,不过是想得到他一点关心,你生气,你愤怒,你指责,不过是期待他多爱你一点;你所有的努力,都只是想得到一点爱。
吵架在亲密关系中再常见不过了,常见到我都难以找出一个典型的事例来,因为太多。
因为他不拖地而吵架,因为他不递给你水杯而吵架,因为他不打电话给你而吵架,因为太多太多原因你们吵架。你总是安慰自己说哪有不吵架的恋人,吵架是你们之间的调味剂之类的。可是每次吵的时候,你很少会这么幸福地吵,而是怒发冲冠,火上心头,恨不得把对方弄死都不解恨。难怪有人调侃说,在情侣间,他们每个月总有那么两三天想掐死对方。这一点也不夸张。
吵架是关系的调味剂,这个观点其实很片面。有的人吵着吵着更亲密了,然后吵闹着幸福了一辈子;也有人吵着吵着就绝望了,然后就散了。如果说吵架是关系的调味剂,就像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一样,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把吵架的反思及时转换为成长,才是关系的调味剂,促进关系。而吵架后不做处理,采用假装没发生过不再提这个话题而逃避,或者把这个事记在心里产生了怨恨,只会让关系日益衰减。
吵架本身不是问题,问题是如何应对吵架。
吵架只是一种行为,这种行为只与自己有关。如果我说吵架只是因为你生气而引起,你一定觉得无聊,可是事实就是如此。吵架,是因为你感到生气,感到愤怒,你有情绪,你感受很不好,你感到面红耳赤,血流加速,甚至身体发抖。这些感受是谁的呢?是你自己的。谁来为这些情绪和感受负责呢?如果你不愿意看到这些感受是自己的,那你还在归因于是对方引发,是对方调动了你的情绪,是对方让你生气,是对方的行为让你感到不满,那么恭喜你,你的感受由他的行为决定,他的行为已经能控制你的感受了,你被控制了,你败了。
为什么会生气,会愤怒?艾丽斯的认知ABC理论已经解释无数遍了,因为你有些非理性的认知。对于他的行为,你产生了自己的观点,产生了自己的判断,你用自己的经验对他的行为加了一个定义,然后生气。他没打电话给你,没主动安慰你,你很生气,因为你觉得“他应该主动打电话给你”,你有太多“他应该”,所以你生气。不要去说所有人都这样之类的话,那只是你的判断。所有人怎样与你无关,重要的是,你是怎样的而不是别人是怎样的。
你同时还发生了个心理过程叫作期待,也就是你希望他怎么做,你希望他怎么对你。当他没有那么做的时候,你就会生气,甚至很受伤。你希望他拖地板,希望他回家做饭,希望他照顾到你也很累,可是他没有,你很生气。你希望他做那么多,他有些做到了,你觉得理所当然,就“应该”这样,他没做到的,你就喜欢盯着不放。只是,谁来为这些期待负责呢?是他吗?作为你的伴侣,他就应该满足你的期待?你的要求他要全部答应且做到,不管有理无理的?
你希望他做到,这本身无可厚非。可是你是怎么去处理这些期待的呢?你是告诉他,还是自己憋着。情人节的时候,你希望他送你花,可是他只买回来两个西红柿,让你做饭,你很生气。
你不说,他怎么会知道你的期待?去表达,告诉他你的期待,这是你的一个选择。你希望他变得勤快一些,他可以天天拖地板,可他真的做不到。你是不是要放下这个期待呢?放下也是你的一个选择,你有太多选择去处理你的期待。
当他做不到的时候,当你生气的时候,你甚至有些怀疑:我们在一起这么久,他为什么不关心我了,是不是爱已经淡了,是不是他不爱我了。
是不是不爱了,也许你问了自己很多遍,也许你没有怀疑过。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你希望他多爱你一点。每当你生气,你都希望他多爱你一点。你希望他主动打电话给你,不过是想得到他一点爱;可能希望他回家做饭,不过是想得到他一点关心;你希望他拖地板,不过是想得到一点公平;你所有的努力,都只是想得到一点爱。你吵架;指责,他做的那么不对。但是我知道,如果你在感觉到他很多爱的时候,你是不会去指责,也不会去埋怨他不拖地板的。如果你能感觉到他很多的关心,让你做了所有家务,再苦再累你也愿意。
所有指责的背后,都是在渴望爱。
他们用指责的方式,去索要爱,他们认为吵架是可以得来爱的。他们不愿意看到自己的脆弱,表现得很强硬,其实他们已经被对方的行为控制了,他们只是在掩饰内心里的一句话:我希望你多爱我一点。回味一下你每次吵架的过程,哪次不是因为你内在的小孩一直在嘀咕这句话:我希望你多爱我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