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谚语中有一些关于用天象等谚语来识天气的描述。
“无端星月照湿土,依旧山川生雨云。”这是宋代诗人范成大在《石湖诗》中记述他在旅途中遇到的天气情况。那天晚上,天气转晴,月亮也出来了。可是到了早晨,又下了大雨,上漏下湿,不堪其忧。
“干星照湿土,来日依旧雨。”北宋姚宽的《西溪丛语》中也说到这个农谚。它流传了1000多年,经过许多次的验证,在久雨的情况下,一般都是应验的。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在连绵阴雨的日子,满天阴云,到了夜晚,云顶冷却,空气往往向下沉,天空有时出现短时少云现象。由于云底和云顶吸热、散热不同,云层形成下暖上冷,发生对流现象。成层的云体变成积状云体,星星透过云隙照耀大地,那时绵雨初停,泥土还湿漉漉的,这真是“干星照湿土”的画像。但是,云层下沉或由层状转变为积状的现象,只是在夜间云面辐射和地面辐射冷却时形成的,是暂时的。一旦第二天早晨太阳出来了,经过照射、蒸发,水汽上升形成新的云层,把积状云连接成为层状云,来日将再度下雨。
“中午太阳暗,天气还要晴。”这是说,如果晴朗天,空气中水汽较多,中午云量变多,把阳光挡住,天还是晴好的。谚语又说:“午时落雨两头空。”“两头空”是上午、下午都晴好的意思。这是因为在天气晴好的时候,中午时分,太阳热力作用较强,空气上下对流,形成积状云,把太阳遮掩。这些积状云有时会发展成为积雨云,落下雨来。但是当下午气温下降,对流减弱,这些云又会消散,雨也就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