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
1458300000021

第21章 孩子的强大超出想象(5)

小亦池酷爱大自然,满月以后每天睁开眼睛,就挣扎着要奔向户外。那时候我们经常在清早六七点钟就到了水果湖儿童公园。好吧,既然我的孩子最早表现出来的就是对大自然的好奇和渴望,那么我们就首先与大自然交好,就让我从大自然铺设一条孩子的求知之路吧。

平常好天气,我们都在户外活动。我们在公园、在动物园、在长江边、在湖畔,在草地山坡树林。我们划船。亦池面对老虎、面对大象,她可以耐心地守候到与它们目光交接。我们任由小亦池指手画脚地与动物说话聊天。沿着季节变化,我陪小亦池看蚂蚁搬家,看蚯蚓钻地,听各种鸟儿鸣唱,闻各种花朵的芬芳。蜘蛛的故事,种子与苗芽的故事,风穿越建筑物的声音,雨落在皮肤上的感觉,风的漫长旅行,清晨阳光的美景与黄昏落日的瑰丽,我都带着小亦池一一领略。

亦池再长大一点,我们便一起养蚕宝宝。一起在窗台上种盆花。一起偷偷观察蝴蝶在我们家的橘子树上产卵,然后每天观察它们化蛹为蝶的过程。我要请大自然这位老师开启这个小人儿的感官世界,要她的眼睛、鼻子、耳朵和指尖都开放而敏感,善于感知和接受周围的事物;激发她对未知事物的探索;让她通过自己的感悟获得丰富的知识,慢慢懂得并且学会愉悦、敬畏、喜爱、同情、怜悯、赞赏与爱。

以我自己幼年的记忆和对先哲圣贤们传记与著作的阅读,我相信,一个小孩子对大自然的印象和情感是智慧种子发芽的沃土。这样的学习,获得知识的丰厚难以估计,而且这样获得的知识,对一个人具有更加持久的影响力。对于孩子来说,智慧的重要远远超过课本知识。拥有智慧的孩子,课本知识的学习会变得非常容易理解和掌握。而缺乏智慧的孩子,课本知识即便强迫死记硬背也是无法消化的苦果。亦池三年幼儿园的经历,极大鼓舞了我们。我们更加大胆自信地——怎么更加通俗地说呢:玩。疯玩。到外头去玩。

第三条是古老的常识的做法:为孩子讲故事和阅读。

讲故事和阅读,这是我的拿手好戏了。本来我自己每天都要阅读,只是我要把我自己一个人的阅读,变成两个人的阅读。把我儿时向往却又被“□□”的熊熊烈火烧毁的许多童话,借女儿的东风让我自己重返童年时光。《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以及《西游记》等等,我们百读不厌。当然,已经有电视机了。我们也看电视,主要是看动画片《米老鼠和唐老鸭》、《聪明的一休》等等。

事实上,这就是我们的日常生活,其实没有谁老在想教育问题。日复一日,岁岁流年度,有人先富起来了,有人有钱了,有人买大屋买小车了,有人把家里装修得金碧辉煌。为了赚钱,为了金碧辉煌的大房子,为了豪华小车,有人忙得完全没有时间管孩子,有人的孩子上幼儿园了上学了都是继续由老人接送,继续奔各种培优班、补习班,据说是为了孩子将来的幸福。我们毫不动心,坚决坚持为孩子现时的幸福。现时的我们家,依然别无长物,清水白墙,自行车接送孩子。只是书籍在日益增多,多得占满了两个房间还不止。最好的是改革开放的到来,图书出版量越来越大,我们可以买到许多我们心仪已久的书籍,包括漫画。尤其是国外那些优秀漫画家的作品,比如德国漫画家卜劳恩的漫画《父与子》,每一册我们都会抢着买回家。自然还有丰子恺的漫画。我们和亦池一起看、一起笑、一起乐,十分开心。我们家书房就是小亦池的游戏室,书籍就是她的玩具。坐拥书城的家庭环境和充满书香的家庭空气,在我看来,人在这种空间里,可以宁静致远心驰神往,是很惬意的。小亦池果然就是十分惬意,一个岁把两岁的小小孩儿,走路都还不够稳当,却最是喜欢大部头书籍。从书柜里搬出她的大部头书籍,一屁股坐地上,胡乱地又认真地翻阅,有时候还作口中念念有词状,真是叫人忍俊不禁。

正是在这样玩耍一般的翻阅之中,小亦池自然就认识了许多字并十分自然就触类旁通了。后来一上学,不仅幼儿园的课本对亦池易如反掌,小学六年,亦池也没有遇到多大困难。我们并没有费什么力耗什么神,我们就是始终和孩子在一起。不离开她,自己去打麻将去打牌,一玩玩一天;不把她丢在爷爷奶奶家里,自己一出差一个月乃至几个月;不离开她,据说是为了她的将来去做做不完的生意赚不完的钱;不离开她,据说是自己也必须有事业,去读这个班那个班拿这种文凭那种文凭;尤其是妈妈,小孩子离不开妈妈,妈妈不离开孩子,任何理由都不是理由。就这样,和她在一起,发现她的能力,惊叹,表扬,鼓励,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