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军统特务实录
1457600000089

第89章 军统特工密谋暗杀李宗仁未遂

1949年1月1日,面对国民党在内战战场上节节败退,蒋介石无奈发表“求和声明”。1949年1月21日,内外交困的蒋介石被迫宣布引退,由李宗仁出任南京国民政府“代总统”。1月25日,李宗仁就发布了第一号总统令,宣布即日起着手释放张学良、杨虎城和一切在押的政治犯……并且李宗仁声称,为了响应国共两党和谈的诚意,他将派专机前往张、杨二人的囚禁地,迎接二人共商国事。

引退后的蒋介石,回了老家浙江奉化溪口镇,虽然蒋介石辞去了一切职务,但实际上,国民政府的军政大权还是牢牢地掌握在他的手中。

针对李宗仁发布的第一号总统令,蒋介石十分恼火。他先是指使国民党行政院院长孙科,将行政院搬到了广州,拒不执行李宗仁颁发的政令;接着,他又命令自己的嫡系爱将汤恩伯,将中央银行的金银外汇全部都运到了台湾;最后,蒋介石命令成立了京沪杭警备司令部,有汤恩伯的45万人马撑腰,蒋介石随时可以武力解决李宗仁。

此时的李宗仁,外表看起来十分光鲜,但实际上,不管是从经济上,还是从军事上,都没有太多的权力可言。自他上任代总统后,手中可以调动的人力、物力都寥寥无几。虽然李宗仁是新桂系的魁首,然而他根本调不动新桂系的军队。白崇禧将新桂系武装带到了中南,完全控制了新桂系的武装。就连李宗仁带到南京来的警卫团,也是跟白崇禧再三沟通,才从桂系调来的一个团。至于第一号总统令,更是废纸一张,军统局的局长毛人凤,根本就不听他的,别说释放张学良和杨虎城了,就连李宗仁本人要求军统派出特务负责保卫代总统的安全,毛人凤都置之不理。所以当时的李宗仁,其实只是一块空头招牌而已。

然而,李宗仁的第一号总统令,却诱发了蒋介石内心的杀机。

在第一号总统令发布之后,蒋介石迅速召见了军统局局长毛人凤。

早在蒋介石正式宣告引退之前,毛人凤就已经将军统的全部财物、机要、档案、人事及指挥机构等,移往了台北。李宗仁的第一号总统令颁布后,毛人凤受到了蒋介石的召见。蒋介石要求毛人凤拟订出一个详细的名单,对那些“心存异志、危害党国的危险分子,要用非常手段加以肃清,内惩内奸,外惩国贼”。

于是,一张列有87名志士仁人姓名的暗杀名单出炉了。

这是军统局在中国大陆的最后一份暗杀名单,也是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最后一份暗杀名单,毛人凤几乎将曾经与蒋介石为敌的所有人都写了进去,名单如下:

李宗仁、龙云、白崇禧、黄绍竑、刘斐、李济深、梁漱溟、柳亚子、彭泽民、邓初民、马寅初、洪深、翦伯赞、孙起孟、傅作义、邓宝珊、董其武、卫立煌、张澜、罗隆基、章乃器、章伯钧、史良、沙千里、黄炎培、张东荪、王造时、储安平、程潜……

毛人凤制订的这份名单,本来只有84人,然而在蒋介石审核后,又亲笔添上了宋庆龄、张学良、杨虎城3人的名字。

随后,毛人凤召集军统的重要人物,上海警察局局长毛森、军统少将沈醉、军统行动处处长叶翔之、局长办公室主任潘其武四人,在毛人凤的命令下,秘密制订了刺杀李宗仁的三套方案。

第一套方案名为“公馆设伏”。由沈醉提出,具体地点选定在李宗仁居住地傅厚岗官邸。刺杀特务是双手能开枪的神枪手沈醉,一向担任军统暗杀任务的神枪手秦景川,能以手枪击落空中飞鸟的神枪手东北王,因为此人是东北人,姓王,所以人称东北王。此三人计划秘密潜入李宗仁府内,或者在李宗仁的府邸附近伏击,随机进行暗杀。

这套方案的优点是省时、简单。缺点是李宗仁的护卫皆是精心挑选的警卫,不仅对其忠心不二,并且受过特殊训练,所以潜入李宗仁的府邸,难度很大。而李宗仁的府邸地处南京城内的闹市区,潜伏不易,行动起来也目标明显。

第二套方案名是“沿途拦击”。计划在李宗仁坐车出行时,让刺杀特务以车胁迫李宗仁的座车停下,然后再行狙击。

这套方案的优点是方便,狙击结束后容易逃离。缺点是难度较大,因为李宗仁的出行方式不定,极难把握,并且李宗仁出行时车辆众多,很难判断到底哪辆车上坐的是李宗仁。

第三套方案名是“制造空难”。这是最不易被人怀疑,事后也最难查找线索的方案。缺点是李宗仁什么时候乘坐飞机,乘坐什么飞机,难以随时获知情报,及时制造飞机故障。

在申报蒋介石之后,蒋介石认为,第三套方案最为稳妥,但是,如何让李宗仁登上飞机呢?

在等待李宗仁乘坐飞机的同时,沈醉紧锣密鼓地开始了第一套和第二套刺杀方案的实施。

沈醉先在南京火车站附近设了个香烟摊,一旦李宗仁出行,立即跟踪,沿途进行狙击。可惜李宗仁几乎很少出行,只是偶尔去杭州散心。于是沈醉又在汤山附近的公路上开了一家小饭馆,一旦李宗仁去杭州散心,即用毛人凤特别拨给刺杀李宗仁特别行动组的两辆高速汽车追击,在南京到杭州沿途进行狙击。

后来,毛人凤又招了两个在南京电灯公司的特务,协助特别行动组执行暗杀任务,同时行动组还做好了爬墙进入李宗仁府邸进行狙击的任务。行动组还给所有的刺杀人员配发了弹头内装有毒药的子弹,这种子弹一旦射中人体,即会引起中弹者中毒身亡。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李宗仁的长兄在李宗仁的老家桂林病逝的消息传来,毛人凤精神大振,他以为,李宗仁一定会乘飞机回家奔丧,军统的第三套方案终于可以实施了。

连蒋介石听闻此讯,也高兴了起来,还给李宗仁发了一封电报,让李宗仁以国家为重,节哀顺变。

然而,谁也没有料到,李宗仁竟然没有回桂林奔丧。

至于李宗仁为什么不回老家奔丧,原因不得而知。

不过接下来的事情,倒也让蒋介石纠结已久的内心,略微宽慰了一些,那就是,桂系内部李宗仁、白崇禧不和。

这个消息,是何应钦亲自到溪口来汇报给蒋介石的,这是李宗仁和白崇禧第一次发生公开分歧。

桂系的内部矛盾,让蒋介石决定放弃刺杀李宗仁,蒋介石权衡利弊,决定从军事上拉拢白崇禧,在政治上除掉李宗仁,这是更为稳妥和隐蔽的除掉李宗仁的绝好办法。

就这样,军统特工秘密杀害李宗仁的计划就此中止。

这里再说一句,李宗仁虽然阴差阳错地躲过了蒋介石的谋杀,但最终却被逼得流亡美国,据说李宗仁在美国过得很是落魄。后来,蒋介石多次要求李宗仁离美返台,但都被李宗仁予以坚拒。直到1965年,在中国共产党的多方争取下,李宗仁才由美国回了大陆。1968年,李宗仁在北京病逝,终年7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