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军统特务实录
1457600000086

第86章 军统逼迫张学良前往台湾2

张学良被转移到刘育乡后,军统局便对开阳加紧了控制,由军统特务李毓桢担任开阳县县长,军统特务廖文钦担任刘育乡乡长,由国民党75团驻守刘育乡。

1944年冬,日军进犯黔南,贵阳告急。戴笠迅速将张学良一行从开阳刘育乡转至贵州北部桐梓县的天门洞。

1946年11月2日,张学良又被军统特务们从桐梓县转移至重庆的戴公馆。不久,就被转移到了台湾新竹的井上温泉。

1959年,蒋介石明令解除对张学良的“管束”,安排蒋经国做其“知心朋友”。然而所谓的解除“管束”,并不意味着允许张学良自由生活,蒋介石仍派出保卫人员,监视其行动。

1961年8月初,张学良迁入自己出资在台北市市郊北投复兴岗修建的一栋二层楼房居住。

1990年6月1日,台湾各界人士在台北市园山大饭店为张学良90寿辰举行了隆重的祝寿活动。这标志着张学良恢复了全面的自由。

张学良后来移居美国,终生没有回过大陆。2001年,张学良在美国夏威夷逝世。

这里,还要说说当年一直监管张学良的军统特务刘乙光。

刘乙光是湖南人,黄埔军校四期毕业,曾参加过北伐战争,后调到军统局工作。他曾担任过蒋介石的侍从室警卫队队长以及军统局特务队队长等职。刘乙光外表斯文,对人却非常苛刻,外号“希特勒”、“德国人”。

在监管张学良的整个过程中,戴笠一直派他直接负责张学良的看守工作。

刘乙光对张学良的监管可谓严格,他命令特务们:院内的特务们,白天必须站在距离张学良的住处不超过十丈的地方,晚上必须站在张学良卧室的窗外和门口;院外的特务们,白天在远处站岗,夜晚必须站在白天院内特务所在的位置放哨。

刘乙光还严格限制张学良的自由活动区域,说起来张学良被软禁的这些年,还是非常不自由的。白天,张学良自由活动的范围不能超过200米,到了黄昏以后,就连屋门都不允许出了。

刘乙光的规矩,从大陆一直沿袭到台湾,所以张学良被软禁的数十年,一直生活在军统特务刘乙光的视线里。

而且,在1947年台湾“二?二八”事件后,刘乙光还秘密命令所有看守张学良的特务,如果张学良预谋逃跑或有台湾民众来劫持张学良,就将张学良和赵四小姐当场击毙。

以至于在1947年10月,张治中偕妻子和儿女到台湾井上温泉看望张学良时,张学良提出的要求,除了恢复自由,就是要求刘乙光搬出他的房子。

后来,刘乙光因为数年来监管张学良有功,在1949年,还接受了蒋介石的接见,并因此被军统局授予其以及其所领导的特务队奖金1万元,当时的1万元,相当于300两黄金。

一直到1962年,刘乙光才调回了台湾安全局。张学良在为刘乙光“饯别”时,这样评价刘乙光:“刘乙光是我的仇人,也是恩人。说是仇人,因为他严格看管我;说是恩人,因为他曾救过我的命。”可见张学良痛恨刘乙光严格执行军统局的命令,软禁自己数十年,可又对当年自己在贵州桐梓突发盲肠炎时,刘乙光未经请示获准,就自作主张将他送到贵阳中央医院急救开刀,心怀感恩。刘乙光于1982年去世于台湾,时年8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