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被折腾的世界
1456300000027

第27章 失算的“鹰” (2)

第十六章 失算的“鹰” (2)

如同当年的越战一样,伊拉克战争的教训仍然在总结中,但奥巴马政府却不愿耽搁在伊拉克了。事实上,从上台伊始,奥巴马就一心要撇清与布什政府的政策瓜葛,伊拉克战争就是首先要甩掉的烂摊子。

应该说,奥巴马还是一个能够积极兑现自己承诺的政治家。入主白宫后,他就承诺会坚持从伊拉克撤军,并将美国的“工作重心”从伊拉克转向阿富汗。

也正是从那时起,伊拉克人就开始意识到,今后必须依靠自己来收拾烂摊子了。

但善后工作却并不容易。就在美军紧锣密鼓撤出的时候,伊拉克安全局势却急转直下,如同对奥巴马的撤军计划示威似的,连环自杀式爆炸袭击频繁发生。不仅如此,伊拉克在2010年3月7日议会选举后还陷入了政治僵局,新政府迟迟难以组成,使外界不得不对美军撤出后的伊拉克政治与安全前景感到忧虑。

尽管如此,2010年8月开始的伊拉克过渡阶段或者说后美军时代,终将成为一个里程碑式的标志,如美国媒体所言,其身后是一场持续了7年的漫长战争,是无休止的宗教和政治冲突。

这场莫须有的战争,看来也只能这样莫须有地结束了。

美军走得无奈而仓促。在走了漫长的弯路之后,美国人终于决定,放弃带给伊拉克民主、自由和繁荣的承诺,相应地,美国人在伊拉克的任务名称,也正式地从“伊拉克自由行动”变更为“新黎明行动”。

就这样,打开“潘多拉的盒子”的人走了,留在巴格达的,更多的则是战争的废墟,是伊拉克人心灵上的伤痕,以及美国日渐消瘦的软实力。

事实上,即便是一些伊拉克人,也觉得美国人离开得有些仓促和勉强。

有意思的是,关押中的伊拉克前副总理阿齐兹还对奥巴马政府提出一个多少有些令人惊讶的要求,就是希望美国对伊拉克的占领继续下去。

阿齐兹十分恳切地说,“不能就这样丢下我们,不能把伊拉克丢给豺狼,犯了错误就要改正错误,别任由伊拉克自生自灭”。

无独有偶。伊拉克评论家也希望美军能留到2020年,因为乐观地说,至少还要10年,伊拉克才能恢复正常。而美军在伊拉克很不正常的时候离开,显得十分不负责任,毕竟,这场战争是布什政府为了寻找不存在的东西而发起的,死去的是萨达姆,买单的是伊拉克人。

即便是在牢狱中,阿齐兹仍然通过电视关注伊拉克的发展。在他看来,相比萨达姆时代,现在的伊拉克更多疾病、更多饥饿,“人们不再去作礼拜,每天没有几百也有几十人被杀,我们都是美国和英国的受害者。他们毁了我们的国家。”阿齐兹说出了许多伊拉克人的心里话。

应该说,伊拉克人是欢迎美国人离开的,他们心里感觉别扭或者说难以接受的,是美国搞乱了伊拉克,却拍拍屁股走人了,留给伊拉克的是废墟和混乱。

在奥巴马政府大谈美军的伤亡与损失时,有媒体提醒说,与那几千人相比,不知有多出多少倍的伊拉克人已永远无法站立在自己的土地上了,这些生命的逝去使这场莫须有的战争显得荒诞不经而又充满悲苦。

普通百姓,永远是任何战乱中损失最大,也最为弱势的。在那些度日如年的日子里,成千上万的伊拉克人走出家门就再也没有回来。伊拉克的安全环境,也不是去伊拉克散步的弗里德曼们所能感受到的:从2003年3月起,谋杀、强奸和绑架案件飙升,许多伊拉克儿童都被迫辍学在家,妇女在夜晚不敢上街。

在缺乏最基本安全保障的占领状态下,伊拉克人民的正常生活遭到严重破坏,战争的心理影响也许要许多年都无法抹去。

战争的经济代价也十分惊人。无休止的暴力冲突,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物质损毁,也影响了正常的经济建设,还使得伊拉克社会面临严重的失业问题。

而反对占领的暴力活动也使得伊拉克无法充分、有效地利用其石油财产,石油经济受到很大影响。

让伊拉克人难以接受的,还有国外企业的战争投机行为。在许多伊拉克人看来,伊拉克大部分重建工作不是被经验丰富的伊拉克公司而是被美国公司所承包,这其中,与布什时期的副总统切尼关系密切的顶级承包商哈利伯顿公司就获利颇丰。在哈利伯顿接受的一项调查中,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它曾收取1.6亿美元餐费,但它却从未向部队提供过这些食物。

哈利伯顿牛到什么程度呢?据说,大多数外国石油公司在雇用美国工程师时,都会优先考虑来自哈利伯顿公司的工程师。哈利伯顿公司驻伊拉克的负责人也曾洋洋得意地说:“所有的大型石油公司都在寻求哈利伯顿的帮助,以进行石油的开采、加工、运输。”

伊拉克的安全问题也影响到外国投资。在马圭尔能源研究所主任马克?巴克斯特尔看来,在安全风险之外,政治风险也是一大问题。他说:“政治风险可能是除了安全问题之外的最大风险。现在企业不知道伊拉克最终会实行什么样的法律,你的投资究竟是否会得到保障,如果你和伊拉克政府签约会得到什么样的保护等。”

伊拉克人的生存环境也颇为令人沮丧。在经历了十几年受制裁的状况之后,伊拉克的卫生设施在战争中以及在战后的劫掠中受到进一步打击,医院的供应持续短缺,而患者人数却大大增加。另一方面,由于战争摧毁了伊拉克的供水和排水系统,也摧毁了该国脆弱的沙漠生态系统。战事使油井着火,石油燃烧产生的浓烟弥漫全国,战争遗留的军械继续危害着伊拉克的人民和环境。

就连美国媒体都看不下去了。在美军撤离之际,《纽约时报》用很大篇幅讲了一个令人沮丧的故事,非常贴切地说明了美国及其盟军是如何失败:十年前的巴格达,电力系统是他们最好的部分之一,可是现在他们已经提供不了简单而又必需的体面的供给,而在灼热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电力是必不可少的……

更加危险的是,伊拉克民众对现政府的耐心也在不断减少中。接踵而至的血腥和暴力,至少是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一些伊拉克人对伊拉克现政府的不信任,也折射出现政府对国内形势缺乏控制力和足够的影响力。

这也更加使人担心,如果伊拉克中央政府一旦失去美国的支持,能否继续维持下去。更多的人则担心,伊拉克能否分裂成三部分,即已经事实上存在的库尔德国家、由德黑兰控制的什叶派地区,以及有可能变成塔利班统治时期的阿富汗的逊尼派地区。

不过,也有一些人表示乐观,在他们看来,伊拉克人往往在从政治到文学甚至到一种美味烤鱼的最佳烹饪方法等许多事情上都无法达成一致,但在一件事上,他们几乎总是表现出团结:伊拉克是一个国家,他们首先是伊拉克人,其次才是逊尼派或是什叶派穆斯林。

也许,最能团结人的,还是希望。

在美军离去后的混乱形势下,如果说还有什么可以凝聚人们力量的话,那也许就是人们依然怀抱的对和平景象的渴望:他们希望不再需要运尸袋,他们希望不再每天面对代价高昂、令人发狂的暴力事件。至少是在这一点上,美国人、伊拉克人和可能会因伊拉克内战而受牵连的周边国家的目标可以达成一致。

这也使得联合国际社会尤其是伊拉克周边国家的力量成为一种迫切的需要。在美国的伊拉克问题研究小组看来,让伊拉克所有邻国都参加到对话中来以支持伊拉克的政治和解进程,不仅具有可能性,更具有必要性。这也使得吸纳伊朗和叙利亚等国参与到伊拉克重建中来格外引人注目。

耐人寻味的是,由叙利亚和伊朗组成的与美国对抗的国家其实很希望美国留下来。它们认为,只要美国继续陷在伊拉克的泥潭中,美国就很难在伊拉克附近发动一场类似的冒险行动。

政治上如此,军事上也是如此。政治上,这个泥潭是个明显的提醒,表明美国出兵失败;军事上,只要占领下去,美国的军事能力就会继续紧张。

这也是奥巴马谨慎对待利比亚战争的原因所在。

魔术左右了魔术师。事实上,沙特、埃及和约旦等主要温和派阿拉伯国家也都担心美国撤军将使民众趋于激进、伊拉克出现与伊朗联盟的什叶派政权以及伊拉克分裂。

尽管这个世界在伊拉克战争问题上出现分化,但重建工作却有机会在一定程度上充当一张促使国际社会重新坐到一起的会议桌,就连反对这场战争的欧洲国家也已经对重建工作发出了声援。

其实,伊拉克最需要的,还是尊重,尊重发展道路的选择,尊重其对资源的自由支配,尊重民众的权利,尊重这个国家的文化和信仰。

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有句重要的论述:“甚至整个战争的总的结局,也并不永远是绝对的,战败国往往把失败只看成是在将来的政治关系中还可以得到补救的暂时的不幸。很显然,这种情况也必然会大大缓和紧张程度和力量使用的激烈程度。”这一点已经被“二战”后德国和日本的崛起所验证。

从某种程度上说,那些在战争中失败的国家,之所以能够从废墟中崛起,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在战败之后仍能得到必要的尊重,他们的未来仍然充满希望,他们重新融入国际社会的愿望能够得到充分的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