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必知的科技大家
14551200000037

第37章 G·E·斯塔尔

整个18世纪,在理论方面的突破首先表现在化学上。化学革命的完成和燃素说有关,最终到拉瓦锡止。

燃烧是很古老的现象,人们在原始社会就会利用天然火,后来学会人工取火。火这种燃烧现象使人类由愚昧走向文明。

火和燃烧现象最受化学家关注,因为许多化学过程中均有燃烧现象。人们冶炼金属,需要燃烧;人们做熟食物,也需要燃烧。在18世纪以前,人们崇拜火,认为火是圣物。

17世纪,化学家们大都发现了空气对燃烧的必要性。在这以前,很多人都注意到木柴烧成灰后重量比原来减轻了,由此人们推测燃烧时有某种东西不在了,逃离了。而人们又看到烧后的灰烬不易燃烧,于是很容易认为逃离的东西就是易燃的东西。

当时人们有一种解释惯例,对物质的重量、磁性、光度、热量、弹性等等用某种性质的素解释,由于有了这些素而有了这些性质。比如说重量是重素起作用,磁性是磁素的作用,弹性是弹素作用,热性是热素起作用,等等。

但谁也没见过这些素,于是人们认为这些素是看不见摸不着、穿透力极其强的东西。这种解释是由于人们的思想单纯造成的。波义尔受这种思想影响,提出“火素”说,他认为火是一种实实在在的东西,是由具有重量的“火微粒”构成。

燃素说最早可以追溯到波义尔的同时代人德国化学家贝歇尔。

贝歇尔于1635年出生,1669年他发表了《地下物理学》一书,提出了三种土元素:玻璃状土、油状土、充质土。一切能燃烧的物体里都有油状土。贝歇尔的三种划分恰好对应古希腊的三元素说,并没有多少独创性,但他提出了油状土逸出的观点,认为燃烧使得油状土逃离,只有玻璃状土留下来。

这个说法在贝歇尔的学生那里系统发展,提出了燃素说。他就是斯塔尔。

斯塔尔1660年出生,是普鲁士国王的御医。他认为燃素到处都有,如果在大自然界,便引发雷鸣电闪;如果存在于活的生命体之中,就构成生物的活力因素。受万物有灵的影响,斯塔尔认为,燃素存在于矿物之中,使矿物燃烧,而且使矿物具有成为它自身的性质,有了燃素,每种东西才是自己;失去了燃素,就是灰烬,灰烬是死的。如果灰烬得到燃素,就可以再成为矿物。

“燃素”一词,来自希腊文,意思是“从火开始”。这个词早就出现了,在斯塔尔那里成为术语流传开来。

燃素说之所以影响很大,主要是因为当时人们的大多数化学反应都可以用它来解释。比如斯塔尔认为,化学变化就是物体释放与吸收燃素的过程。凡是氧化过程,斯塔尔均认为是燃素逃离的过程。斯塔尔还认为,金属生锈与木材燃烧是同一类化学过程,都是失去燃素的过程。

硫磺的燃烧也是释放燃素的过程,之后硫磺变成了硫酸,而硫酸放入松节油加热的过程就是重新获得燃素的过程,硫酸还原成硫磺。

燃素说基本没有科学价值。但是直到18世纪末拉瓦锡发现了氧气之后,燃素说才被推翻。这种错误的观点竟然能流传百年,表明在科学发展的历程中,化学发展的缓慢和不易。而燃素说中所表现出来的人们在习惯思维限制下做出的种种错上加错的行为,为世人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