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通史
14544300000052

第52章 大帝的重建与分裂(16)

1121年(宣和三年)正月,北宋王朝派童贯率领官军镇压方腊起义。在农民军的奋勇抗击下,官军“相距累月,不能少挫其锋”。但由于农民军的力量分散,只是夺取州县城池,没有建立稳固的根据地。北宋政府集中十五万大军分两路进兵,以重点兵力袭击分散的农民军。由于在战场上力量对比悬殊,使农民军遭到损失。宋徽宗几次施展政治欺骗手段,阴谋“招安”,都被方腊严正拒绝。这一年(1121年)的四月,方腊和他的家属及将领们三十多人被俘。北宋官军在刽子手童贯的指使下,对当地人民进行了血腥的屠杀。方腊等被押送到汴京,英勇就义。分散在各地的方腊余部,继续战斗了近一年之久,一直到1122年(宣和四年),这次农民起义才最后失败。

1121年四月方腊被俘牺牲后,宋徽宗就在同年五月,亲自下令给镇压方腊起义班师的折可存,要他带领部队继续去捕捉宋江。陕西省府谷县出土的折可存墓志中,明白地写着。折可存接到宋徽宗“御笔捕草寇宋江”的命令之后,“不逾月继获。”这说明宋江是继方腊之后被宋朝政府逮捕镇压的。

历史上的宋江,是同长篇小说《水浒》里的宋江迥然不同的。《水浒》的作者结合元末明初的阶级斗争特点,根据他的地主阶级历史观和民间传说,把宋江塑造成为投降派。因此,不能把历史上的宋江和《水浒》中的宋江混为一谈。

女真族建立金政权

女真族是我国东北地区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之一,生活在黑龙江、松花江流域和长白山一带。一直到隋、唐时期,他们还是过着以渔猎为主的氏族部落生活,称为“靺鞨”。靺鞨族分成几十个部,各部都很分散。居住在黑龙江流域下游两岸的,历史上称为“黑水靺鞨”。唐朝政府在黑水靺鞨地区设置黑水都督府,建立了行政机构。五代以后的女真族就是从黑水靺鞨发展而来的。

公元十世纪,女真族是在辽朝的统治之下。契丹统治者为了分而治之,把他们中间力量较强的一些部落,迁移到东京辽阳府(今辽宁辽阳)以南,并编入辽朝的户籍,直接加以控制。这一部分女真人后来就和汉族、契丹族融合在一起。还有大部分留在原来地区的女真部落,在十世纪中叶以后,社会生产力有了发展。特别是其中的完颜部,迁到按出虎水(今黑龙江省阿什河)一带,开始建造房屋,“耕垦树艺”,摆脱了随水草迁徙的穴居野处生活。完颜部还学会了烧炭和炼铁。铁器的使用有效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剩余产品和阶级分化。完颜部对外掠夺奴隶和财富的战争也逐渐增多了。大约在十一世纪初,辽朝给完颜部首领石鲁以“惕隐”的官职,完颜部的势力已扩大到苏滨河(绥芬河)、耶懒河(雅兰河)一带。到十一世纪中叶,石鲁的儿子乌古乃为部落首领时,完颜部势力逐渐强大,附近各部落纷纷归附。从长白山、图们江、雅兰河到黑龙江下游一带的部落,都听从乌古乃的号令。到十一世纪末,完颜部统一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的广大地区,为反抗辽朝的奴役和建立奴隶制国家奠定了基础。

1113年,乌古乃的孙子阿骨打继承了完颜部的首领。当时正是辽朝天祚帝耶律延禧统治时期(1101~1125年),契丹统治集团正处于内外交困、分崩离析的残破政治局面。天祚帝进行灭亡前的疯狂挣扎,对各族人民实行更加凶恶的统治,强迫女真族每年贡献大量马匹、貂皮、珍珠、海东青(捕捉天鹅的猎鹰)等,并且在市场上低价抢购女真人的人参、生金、珍珠、蜜腊、麻布等土特产,引起了女真族和各族人民的切齿痛恨。阿骨打是女真族的一位杰出领袖。为了使女真族人民摆脱契丹统治者的奴役,他“力农积谷,练兵牧马”,联合女真各部,于公元1114年起发动抗辽斗争。这是女真族人民争取自身解放的正义斗争。由于人心的向背,阿骨打终于以少胜多,先在宁江州(今吉林五家站)打败辽兵,又在出河店(今吉林扶余境内)打败了貌似强大的十万辽军。大批战俘变成了女真各部首领的奴隶。

女真族部落联盟的原来组织叫做“猛安谋克”。“猛安”是部落单位,“谋克”是氏族单位。每一猛安包括八到十个谋克,首领都叫“勃极烈”。这种带有血缘关系的组织形式,已不能适应新的历史发展形势。阿骨打在保留原有组织形式的基础上,重新规定以三百户为一谋克,十谋克为一猛安,其中也包括新归附的部落。谋克的首领称“百夫长”,猛安的首领称“千夫长”。尽管仍然由部落中的大小首领担任百夫长和千夫长,但性质已经起了变化,变为以“户”为单位的军事组织和地方行政组织。各户壮丁,平时从事农业和渔猎,战时应征出兵。猛安谋克组织成为阿骨打对内实行奴隶制统治,对外进行战争的工具。由于阿骨打抗辽战争的胜利,辽河以东原属辽政权统治下的大片地区,都归入完颜部的势力范围。这些新占领的地区,主要是汉人和契丹人从事封建农业生产的先进地区。在这种客观条件影响下,阿骨打于儿15年在按出虎水附近的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县白城)建立起奴隶制政权,国号为“金”。这是由按出虎水而得名的,女真语“按出虎”就是“金”的意思。阿骨打就是历史上的金太祖。

公元1123年,金太祖阿骨打病死,由其弟吴乞买继位,就是金太宗,本名完颜晟(shènɡ胜)。他继续进行对辽的战争。1125年,辽天祚帝被俘,辽政权覆灭。

抗辽斗争的最后胜利,使女真族从原来被压迫的民族转变为统治东北和华北广大地区的民族。金太宗吴乞买在灭辽之后,为了发展奴隶制和扩大对奴隶和财富的占有,立即发动对北宋的非正义的掠夺战争。

公元1125年冬,金兵分两路第一次南下。西路完颜宗翰(粘罕)率领的金兵在太原遭到当地军民的反击,东路完颜宗望(斡离不)的军队长驱直入,于次年初渡过黄河,包围开封。北宋王朝是一个腐朽不堪的封建王朝,丝毫没有抗金准备。宋徽宗为了保命,把皇帝让给他的儿子赵桓(即宋钦宗),自己伙同蔡京、童贯小集团,以“烧香”为名,逃出汴京,一直逃到镇江。在民族矛盾一时间突出的情况下,广大人民奋起抗金。北宋王朝内部也分化为抵抗和投降两派。在人民群众和士兵的支持下,抵抗派将领李纲才得以主持汴京的防务。一时间,士气旺盛,多次打退金兵的进攻。从各地前来援救的宋军也纷纷抵达京城,共二十多万人。而金兵孤军深入,兵力不过六万,粮草又不能持久。宋钦宗一伙无视有利的抗金形势,为了保全皇位,宁愿放弃抵抗,派大臣向金乞降。完颜宗望要挟黄金五百万两、白银五千万两、牛马万匹、衣缎一百万匹。还要宋朝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镇,并以亲王、宰相作人质,才允许谈和。北宋王朝的投降派李邦彦、张邦昌之流,主张全盘接受。宋钦宗派康王赵构和宰相张邦昌出使金营,接着又罢免了抵抗派李纲。北宋王朝的这种倒行逆施,激起了汴京人民的不满和反对,数万群众包围皇宫,其中有陈东等带头的一批太学生。他们上书说:“李纲勇不顾身,是社稷之臣;李邦彦、张邦昌等不顾国家,是社稷之贼。”愤怒的群众当场就击毙了几十名宦官。

由于人民群众的反抗,方使女真贵族没有等待勒索的金银足数,就匆匆北撤。这一次战争既暴露了女真奴隶主贵族的贪暴本性,也暴露了北宋王朝的极端腐败。金兵一退,宋徽宗又悄悄地返回汴京,过他的腐朽糜烂生活。

时间过去不到半年,金兵又于1126年八月发动第二次南攻。金兵渡过了黄河,包围北宋都城。1127年,金兵进入汴京,大肆搜刮金银绢帛,并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和亲王、后妃、百工、技艺、内侍、僧道、妇女、医卜等等,充当奴隶;又抢劫宫廷内的仪仗、天下州府图、文籍、天文仪器、乐器、祭器以及各种珍宝古器。维持了一百六十八年的北宋封建王朝,至此灭亡。

南宋时期北方人民的抗金斗争

1127年的二月,北宋王朝灭亡。五月,金兵北撤,宋徽宗第九个儿子、康王赵构到了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邱县),登上皇帝的宝座,改用“建炎”年号。历史上称宋高宗赵构以后的宋朝为“南宋”。人们又把“北宋”和“南宋”合称为“两宋”。

南宋王朝所采取的方针政策同北宋并没有两样,对女真贵族甘心妥协求降,对人民群众进行残酷的压迫。赵构匆促登上皇位,由于大敌当前,人心未定,为了欺骗人民以保住自己的统治,表面上不得不装出“抗金”的姿态,起用抵抗派中声望最高的李纲为宰相,后来又任用李纲推荐的老将宗泽为东京留守兼开封府尹。实际上,南宋王朝从建立的一天起,就形成以宋高宗、汪伯彦、黄潜善为代表的投降派集团。

李纲上任以后,积极布置抗金,提出十条建议,反对割地求和。他主张惩办奸贼张邦昌,改革军制,整顿纪律,募兵买马,以加强军事防御力量。李纲还颁布新军令二十一条,明确了赏罚制度。宗泽也提出“条画四事”,特别强调要积极从事抗金军事部署。抵抗派人物的这些积极的、有力的建议,在完全没有抗金勇气和决心的宋高宗一伙看来,当然是不能采纳的。

李纲为了扩大抗金的力量,坚决主张支持两河军民的抗金斗争。他派遣在北方人民中素有声望的将领张所和傅亮二人,分别到河北、河东地区组织和联络各地抗金武装,并拨出三百万缗钱钞,购置兵器,招募民兵。宗泽也在加强防守汴京的同时,派人分头联络两河一带军民,以及陕西、京东、京西各路军队,互相呼应。

两河地区的广大军民,为了痛歼到处掳掠的金兵,早就自动建立山寨水寨,活动于各个山区。张所和傅亮到了北方以后,两河人民的抗金声势更加壮大。各地人民纷纷组织起来,掀起了抗金斗争的高潮。当时参加战斗的各阶层人民,主要力量是劳动农民,也有士兵、小商人、小手工业者、僧徒以及下级军官。规模较大的抗金武装有以下几支:

太行山八字军:八字军是王彦领导的抗金武装。王彦原为张所部下的一员都统制(普通军官)。1127年九月间,他带领张翼、白安山、岳飞等十一人及所部七千人,渡过黄河,打击金兵。由于众寡不敌,王彦突围转战到共城(今河南辉县)的西山,继续战斗。他的部下为了表示决心跟金兵战斗到底,甚至在脸上刺了“赤心报国,誓杀金贼”八个字,因此被誉为锐不可当的“八字军”。王彦平常爱护士卒,能同甘共苦,两河人民纷起响应,武装队伍扩大到万人。太行山区傅选、孟德、焦文通、刘泽等人领导的人民武装,也都愿意接受王彦的指挥。于是,太行山区数百里之内,建立了几十万人的强大抗金根据地。八字军和金兵大小数百战,战果累累,救出了无数被俘的各族人民,牵制了金兵的南下。女真统治者把八字军看作是他们的“心腹之患”。他们带着恐惧的心理,承认王彦的山寨坚如铁石,是无法攻破的。金兵大小头目,十分害怕与八字军作战。

红巾军:这是战斗在今河北、山西、陕西一带的人民武装,头上以红巾为标志,故名“红巾军”。他们在泽、潞(今山西晋城县、长治县)一带袭击金兵大营的一次战斗中,几乎就要捉住金兵主帅宗翰。大批在金兵蹂躏下逃亡出来的穷苦人民,红巾军总是设法供给他们口粮,并护送难民们安全出境。

五马山军:这是马扩等领导的河北地区的人民抗金武装,以五马山(今河北赞皇县)为根据地,总数十多万人。这支武装一度发展到几十万人,给金兵以致命的打击。为了阻击金兵,他们一直战斗到陕西地区。

梁山泊水军:北宋时期梁山农民起义失败以后,当地人民一直以梁山泊为据点,进行顽强的斗争。到了南宋初,以张荣为首的梁山泊水军十分活跃,成为一支强劲的抗金力量。1129年金兵攻打扬州,张荣从清河南下,队伍扩大到一万多人。1131年又转移到缩头河(今江苏兴化县东),金将完颜昌(达懒)从泰州率战船来攻水寨,张荣弃舟登陆,围攻金兵,斩俘五千余人,迫使金兵北退。

除了以上几支著名的人民抗金武装外,黄河南北广大群众,依山靠水,纷纷结寨,痛击金兵。中条山区有邵兴领导的武装,吕梁山区和太岳山区有李宋臣领导的武装。北方人民的抗金队伍,总数不下六、七十万人。

李纲和宗泽主动联络黄河两岸及陕西等地的抗金武装,更加鼓舞了人民的斗志。他们主动听从宗泽的指挥,使宗泽在短期内拥兵百万,军粮可以维持半年。宗泽领导军民多次挫败了金兵再攻汴京的企图。

但是宋高宗和汪、黄一伙,一心一意要放弃北方,向南逃奔,过苟延残喘的偏安生活。李纲只做了七十五天的宰相,于1127年(建炎元年)八月十八日被迫辞职。太学生陈东、欧阳彻等人要求贬汪、黄而留用李纲,也遭到惨杀。同年十月,宋高宗从南京逃到扬州。

李纲罢职以后,宗泽继续坚持守卫开封,主张北上抗金。在留守开封的一年内,宗泽二十四次上书,要求宋高宗还都汴京。但是宋高宗一伙置两河的土地和人民于度外。两河军民坚守的一些州郡,由于得不到政府的支持,在内无兵器粮草、外无援兵的困境下相继失陷。两河人民的抗金斗争遭到了严重破坏。

建炎二年(1128年)二月,金兵又一次进犯开封,宗泽派统制官李景良、阎中立和统领郭俊民率领万余战士,前往郑州方面抗击金兵。李景良战败只身逃跑。当他被抓回来时,宗泽不顾部下说情,为了严肃军纪,斩了李景良。郭俊民战败投敌,竟然带着几百名金兵来到开封,准备递交宗翰给宗泽的劝降信,妄图诱劝宗泽投降。郭俊民一伙当场被擒获,宗泽极端气愤地痛斥说:“郭俊民,吾统兵官也……今尔全躯苟活,反为敌人持书以胁中原,有何面目见人乎?”当即下令把他斩首。

依靠军民捍卫开封的宗泽,虽然以最大的努力作了军事部署,准备渡河北上。可是逃往扬州的南宋投降集团竟诬蔑宗泽渡河反攻的计划是“发疯”;诬蔑北方人民的抗金组织是“寇贼”,要勒令解散。年满七十的抗金老将宗泽,终于忧愤成疾。1128年(建炎二年)七月,他在病逝之前,还念着唐朝杜甫的诗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八字军领袖王彦曾亲自跑到扬州,向赵构力陈两河人民摩拳擦掌的抗金意志,要求官军北伐,互相配合,也遭到了排斥和打击。宗泽一死,如火如荼的北方人民抗金武装,由于南宋王朝的破坏而瓦解。1128年秋,五马山军被金兵各个击破,太行山王彦和中条山邵兴的武装也被迫转移到黄河以南继续抗金。

南宋王朝的抗金将领韩世忠、岳飞、吴玢

领导人民抗金斗争南宋王朝建立以后,金朝统治者深知宋高宗集团的软弱无能。金兵接连不断地南下,大肆劫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