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通史
14544300000037

第37章 大帝的重建与分裂(1)

一、隋唐五代宋元历史概述

从公元581年隋朝建立开始,到1368年元朝灭亡为止,在我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史上,经历了隋、唐、五代十国、宋辽夏金、元等朝代,共787年。

581年,隋文帝杨坚夺取北周的政权,建立隋朝。589年灭陈,重新统一中国。

隋朝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同时,继续实行北魏以来的均田制度,农业生产有了发展,手工业和商业也发达起来,人口渐渐增加。大运河的开通,有助于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隋的统一,促进了边境同内地、台湾同大陆的联系。

隋炀帝奢侈腐化,大兴土木。还不断到江都(今扬州)等地巡游,不断发动对高丽的战争,弄得民穷财尽,终于爆发了隋末农民大起义。

隋末农民起义规模空前,最大的几支队伍有翟让、李密领导的瓦岗军,窦建德领导的河北起义军,杜伏威、辅公祏(shí石)领导的江淮起义军。隋末农民起义沉重地打击了地主阶级统治,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而产生了比汉帝国还强盛的唐帝国。

隋朝大官僚李渊父子,乘农民起义之机起兵,于618年建立唐朝。他们消灭了各地割据势力,夺取了隋末农民起义的胜利果实,重新统一全国。

唐太宗李世民(626~649年在位)即位以后,迅速恢复封建秩序,进一步推行均田制、租庸调制、府兵制和科举制,注意用人和纳谏,唐帝国在经济上逐步得到恢复,军事上也逐步强大起来,出现了所谓“贞观之治”。

从唐太宗、武则天到唐玄宗前期一百多年的时间里,经过农民的辛勤劳动,唐朝的农业出现了繁荣景象。

唐朝的手工业生产大大超过了以前各个朝代。在官府和私营的手工业作坊里,有许多技艺高超的工匠。著名的“唐三彩”、百鸟羽毛裙,是陶瓷和织造业的出色产品。此外,扬州的造船、制茶、五金,四川的织锦、煮盐、造纸,江西的瓷器,太原的铜器,也驰名全国。

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唐朝的交通也很发达。很多城市因商业的发展而繁荣起来。唐朝的首都长安,不仅是全国的政治中心,而且是亚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之一。

唐朝的疆域空前辽阔,东到大海,南及南海诸岛,西越巴尔喀什湖,东北到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一带。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逐步得到开发。唐朝初年,我国北方的突厥族严重威胁着唐朝的统治。唐太宗和唐高宗先后派军队击溃了东突厥和西突厥。唐太宗在高昌(今新疆吐鲁番)建立了安西都护府,管辖天山以南及帕米尔高原的辽阔地区。后来,武则天又在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设立了北庭都护府,管辖天山以北包括阿尔泰山和巴尔喀什湖以西的广大地区。这两个都护府的建立,对巩固边防、维护中西陆路交通和经济文化交流起了很大作用。

在我国东北地区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流域,居住着满族的祖先靺鞨(mòhé 莫何)族,唐朝在靺鞨地区先后设置渤海都督府和黑水都督府,任命靺鞨首领做都督、刺史。这样,东北地区同内地的联系加强了。

在我国青藏高原一带,居住着藏族祖先吐蕃(bō播)人。七世纪前期,吐蕃的赞普(王的称呼)松赞干布建立了强大的奴隶制政权。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从此汉藏两族人民的联系进一步加强了。

在我国北部色楞格河一带居住的回纥(hé何)人,是维吾尔族的祖先。八世纪中,回纥强大起来。唐与回纥经济文化的交流,密切了兄弟民族之间的友好关系。

在我国云南地区,居住着许多少数民族,唐朝在那里先后设置姚州(今云南姚安北)等都督府。少数民族中的南诏,在唐朝支持下,建立了南诏政权。南诏社会在内地先进文化的影响下迅速进步。

唐朝和亚洲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唐朝的商入走进了亚洲一些国家的市场。阿拉伯等国的商人通过“丝绸之路”,把中国的丝织品、工艺品等,大量运到西亚和欧洲的许多地方,也为我国运来了名马、异药等贵重用品。那时,中国同日本、朝鲜的经济文化交流也十分频繁。唐朝僧人玄奘去印度,促进了中国同印度半岛各国的文化交流。

唐玄宗继位后的开元时期(713~741年),是唐朝繁盛的顶点,出现了所谓“开元之治”。与此同时,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都发展到激化的程度。755年,镇守北方的胡族将领安禄山、史思明叛变,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严重地摧残了唐朝的社会经济,“均田”、“府兵”等制度遭到破坏。唐朝从此由强盛转向衰败。随着“安史之乱”而来的是藩镇割据,朋党倾轧,宦官专权。

唐朝后期,土地兼并剧烈,赋税征收繁苛,迫使广大农民失去土地,纷纷破产。加上山东、河南一带发生旱灾,他们除了武装反抗,再没有生路。一场全国规模的农民大起义爆发了。

874年,王仙芝在河南发动起义。同年七月黄巢在山东起义响应。后来,王仙芝战死,黄巢率领农民军,于880年底打进长安,在长安建立了大齐农民政权,长达两年多。农民军在唐朝军队与沙陀军队的联合进攻之下,退出长安。884年,黄巢战败自杀,农民军失败了。但是,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唐朝的统治也因之而瓦解。

907年,投降唐朝的农民军叛将朱温灭唐建立梁朝,历上叫后梁。此后的半个世纪里,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相继而起,占据黄河流域,史称五代。同时还有十个较小的封建割据政权,历史上叫作十国。另外,兴起于东北辽河流域的契丹族,建立了契丹国。五代十国时期,中国陷于分裂之中。

隋唐时期,我国南北统一,疆域广阔,经济发达,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在这基础上,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

这一时期,科学技术有很大的发展。

隋朝工匠李春领导营建的赵州桥,在中外桥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隋唐之际,劳动人民发明的雕版印刷术,是我国劳动人民对世界文化发展的伟大贡献。天文学家僧一行领导了世界上第一次对子午线的测量。唐代杰出的医学家孙思邈写的《千金方》,发展和丰富了历代医学家的药物知识。

唐代的诗歌,在我国古代的诗歌艺术中发展到了光辉的新高峰。其中最杰出的诗人有李白、杜甫和白居易。唐代的散文也有很大成就。韩愈和柳宗元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唐代的史学也有比较重大的发展。史学家刘知几写的《史通》,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史学评论专著。史学家杜佑写的《通典》,是我国第一部专门论述典章制度的通史。

唐代的艺术达到了很高的成就,不论在绘画和雕塑方面,都出现了许多优秀作品。阎立本的人物故事画,吴道子的人物画,王维的山水画,还有敦煌石窟中保存着的大量壁画,都是中国艺术史上的名作。敦煌莫高窟中的雕像塑像,更是世界雕塑宝库中的珍品。此外如书法、音乐、舞蹈,唐代也有突出的成就。

隋唐五代时候,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不仅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而且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艺术。这就使得唐朝不仅成为我国封建社会中最为强大的王朝,而且成为当时世界上最为富强繁荣的封建国家之一。在政治舞台上,尽管大都是统治阶级的代表人物在扮演各种活动家的角色,但是,只要把历史的那一层薄薄的幕布揭开,我们就会看到,创造隋唐五代历史的主人,正是默默无闻的广大劳动人民群众。这就是历史的真象。

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取了后周的政权,建立了宋朝,历史上称为北宋。

宋王朝建立后,加强了中央集权,并采取“先南后北”的方针,完成了中原和南方的统一。当时除了北宋王朝以外,在我国边区,还有契丹贵族建立的辽政权(从916年到1125年,共210年),党项贵族建立的西夏政权(从1038年到1227年,共190年)等几个少数民族的地方政权。这些政权对于维护局部地区的统一,加速这些少数民族的封建化,都起了一定的作用。

由于唐末五代以来农民战争的推动,北宋初期的生产关系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农民在斗争中争得较多的人身自由,他们的户籍不再依附于地主名下而成为封建国家的编户。地主对农民的剥削方式,变为以出租土地榨取实物地租为主。这种地主和农民通过契约建立的封建租佃关系,在宋代得到了普遍的发展。封建生产关系的这些变化,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也带来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北宋时期,耕地面积不断扩大,一些地区的农田水利也得到兴修,农业生产技术和农具有较大的改进,出现了适合于深耕的圆头、尖头犁铧。北方的小麦等农作物传到南方,南方的许多优良稻种也传到了北方。劳动人民在山坡上开出了梯田,在江海岸边沙淤地上开出了沙田。南方还开辟了大量的圩田。北宋前期的六十多年间,全国耕地大约扩大了一倍。

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手工业生产也有显著进步,铁的年产量大大增加了,煤炭也大量开采了,造船业也很兴盛。宋代的造船技术,在当时,居于世界的前列。瓷器业的生产技术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景德镇成为全国著名的造瓷中心。宋代瓷器远销到朝鲜、日本、南洋和中亚、西亚及非洲一些国家。至于纺织、造纸、印刷等,都是宋代兴盛的手工业部门。

在商业贸易方面,都城汴京有一百六十多行,入行的商户有六千四百多家。宋代都市的商业活动,已经打破唐代的坊市界限,店铺可以随处开设,营业时间有所延长,甚至出现“夜市”。农村的集市贸易也较前发展。商业的繁盛,促进货币使用量的增多,于是出现了“交子”等纸币。这是世界上发行最早的纸币。由于城市的发展,城市人民欣赏的说唱文学发展起来了。宋代的“话本”,实际上就是白话小说。

宋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火药兵器的出现,罗盘针在航海上的使用,活字印刷的新创造,都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它对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但是,北宋统治者对于功臣宿将和各级官吏,竭力优容,宠以厚禄,因而官僚地主阶级势力不断膨胀。他们兼并土地,鱼肉人民,使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和压迫,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增加。这就必然地使阶级对抗逐步加深。在北宋王朝建立后仅仅三十多年,四川就爆发了王小波、李顺领导的农民起义,提出了“均贫富”的口号,要求打破地主与农民之间贫富不均的现象。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到了宋代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比较明确地涉及地主土地占有制问题,反对土地兼并,反对贫富不均。

除了阶级矛盾之外,宋与辽的矛盾也在发展。契丹贵族的侵扰,引起了中原人民的反抗。杨家将的故事,反映了人民群众反对民族压迫的正义斗争。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加速了北宋王朝的内部危机,于是出现了范仲淹、王安石的变法。王安石变法作为地主阶级内部的一次自救运动,虽然集中地反映了下层地主阶级改革的愿望,企图抑制官僚地主的兼并,缓和阶级矛盾,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是它不可能挽救北宋封建专制主义的腐朽统治,其结果必然遭到失败。

王安石变法失败之后,北宋末相继发生了宋江和方腊领导的农民起义。女真贵族的骑兵,利用北宋王朝内部的深刻危机,于1127年进入汴京,北宋王朝遭到覆灭。

从此以后,我国出现了南北对立的宋、金两个政权。金朝从1115年到1234年,维持了120年。

由于我国北方是在女真贵族的金政权统治之下,使民族矛盾相对地突出了。北方人民掀起了抗金斗争,出现了八字军、五马山军等人民的武装组织。他们结成山寨、水寨,与金朝统治者进行顽强的斗争。南方人民同样要求抗金。在这样的历史趋势下,南宋王朝内部出现了抵抗和主和两派。南宋王朝的抗金将领李纲、宗泽、岳飞等人,在人民的支持下,为抗金斗争的正义事业作出了贡献。

但是南宋王朝的实权操纵在主和派手中。他们不顾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但愿保持现状,偏安江南。从南宋初钟相、杨么起义开始,农民的反抗没有间断。南宋统治者对内镇压农民起义;对金朝的侵扰采取屈辱求和的方针。

宋、金的对峙,并没有也不可能阻止各族人民之间,特别是汉族和各少数民族之间的经济和文化联系,使历史上早已形成的民族融合继续得到发展。我国边疆地区进一步得到开发。

南北人民的抗金斗争,抵挡了金兵的南下,使南方社会经济得到继续发展。在农业生产工具方面,南宋时期已使用畜力转动的翻车。在四川、湖南一带,还使用水转筒车。在南方的粮食作物中,水稻已占第一位。

南宋的手工业生产,继承了北宋的传统有所提高。当时最为突出的新兴手工业生产,有火药武器的制造和棉布的纺织。南宋政府设立了许多官营的兵器作坊,制造各式火药武器。棉布的纺织和推广,是南宋时期我国手工业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棉布的出现,对改善我国人民的生活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南宋时期,对外贸易也有较大进展。到1160年时,市舶司的收入年达二百万贯,为北宋时的三倍。泉州是国际大商港;明州是对朝鲜和日本贸易的重要港口。当时全世界有五十多个国家同我国建立友好关系。

金朝统一北方以后,加强了对东北地区的管理,加速了女真族的封建化,使北方地区的经济趋向恢复和发展。金朝中期以后,黄河南北的农业生产有了新的进展。山西南部是北方造纸业和印刷业的中心。耀州的造瓷工业相当进步,窑炉用耐火砖砌成,涂上耐火泥,用煤作燃料。

随着女真贵族封建化程度的加深,金朝统治者大肆掠夺土地。因此北方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在金朝后期发展到高峰。1214年,杨安儿在山东发动声势浩大的“红袄军”起义。

南宋王朝于1279年灭亡。两宋共维持320年。

两宋时期,由于各族人民进行艰苦的斗争实践(包括阶级斗争、生产斗争),推动了科学文化的发展。在这三百多年间,出现了一批对科学文化有贡献的著名人物。毕升、喻浩、高超、卫朴等人都是平民出身的科学家。两宋时期的思想家有张载、王安石、朱熹、陈亮、叶适等;史学家有司马光、郑樵、袁枢、李焘等;著名文学家有欧阳修、范仲淹、苏轼、陆游、辛弃疾、李清照等,书画家有蔡襄、黄庭坚、李公麟、米芾、郭熙、张择端等;著名的科学家还有贾宪、杨辉、苏颂、沈括、秦九韶、李诫等;医学家有王维德、宋慈等。他们通过毕生的努力,为中华民族科学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正当中原地区出现宋金对峙、纷争不已的时候,我国北方的蒙古族开始崛起于漠北高原。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政权。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后,就开始了西征和统一全国的活动。成吉思汗和他的继承者,先后灭了西辽、高昌、西夏、金、大理、吐蕃等少数民族的政权。而灭亡南宋、统一全国,那是忽必烈最后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