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通史
14544300000020

第20章 统一大业的兴衰(3)

另外,灵渠渠道穿行于丘陵地带,坡度很大,水流湍急,行船是很困难的。当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意的将河道开凿的弯弯曲曲,迂回曲折,以便延伸流程,减小比降,杀缓流速,为船行的顺畅平稳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为进一步解决这个问题,每隔一段路程,设置一个“陡门”,又叫“斗门”,就是简单的船闸。在渠道两岸,各用巨石垒成一个基座,是半圆弧形,弧顶两两相对,中间形成口门。陡门一般宽五米左右,仅容一船出入,可用箔篦堵塞,便于临时启闭。这样,就可以分段拦蓄渠流,使船只可以逐段抬升或降下,节节前进,安然过山。宋人《岭外代答》描写灵渠时说:“渠内置斗门三十有六,每舟入一斗门,则复闸(塞)之,俟水积,而舟以渐进,故能循崖而上,建瓴而下,以通南北之舟楫。”说得很清楚,也很真实。实际上,这就是现代的梯级船闸的设计方法。但我们的灵渠,比美国所修的巴拿马梯级运河要早两千多年。由此很可看出灵渠设计者的匠心和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才能。正因灵渠有了这一巧妙的装置,才能飞舟过岭,打通了南北航路。

灵渠修成后,在历史上起过重大的作用。秦始皇就在渠成的当年(公元前二一四年),平服岭南,设立桂林、象郡、南海三郡,完成了统一岭南地区的事业。秦亡以后,中原混乱,赵佗、吕嘉先后在岭南发动叛乱割据。汉武帝在平叛过程中,也曾利用这条交通线,为南北统一又做出了贡献。灵渠的畅通,还为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促进了两广地区的开发。例如,近年在两广发掘的汉墓,有大量铁制生产工具出现,就反映了这种情况。两千年来,灵渠一直作为南北水路重要通道,起着很大作用。所以,直到明清时代,灵渠之上还是“巨船鳞次”,“舳舻相望”,十分繁忙。解放以后,由于铁路、公路的畅通,灵渠失去了原有的交通枢纽作用。但在党的领导下,灵渠已被改造成新型的水利工程体系,沿岸兴建许多灌渠、水库、小水电站,灌溉面积达三万多亩。灵渠,这个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杰作,又重新放出耀目的光彩。

陈胜、吴广起义的经过及意义

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年——206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这次农民大起义发生在秦朝末年。起义的爆发和发展到全国规模,绝不是偶然的。

秦始皇建立秦朝以后,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即在不断地发展。到秦始皇后期,阶级矛盾已到十分尖锐的程度。

秦朝加在农民头上的封建剥削压迫是非常重的。史载当时:田租、口赋等封建负担,“二十倍于古。”特别是,农民感到负担最重的,还是兵役、徭役。按照政府规定,一个成年男子,每年要为政府服徭役一个月,一生要在本郡服兵役一年,又要到京师或边疆戍守一年。此外,秦始皇经常发动全国人力,大兴土木,四处征伐,如修造阿房宫、骊山墓、筑长城、修驰道、戍五岭、击匈奴等。因而各种徭役非常繁重。当时全国约二千万人口之中,往往有二百多万人被征发去服苦役。这就造成了广大农民不堪忍受的重负。同时,秦法苛酷,稍有触犯就要受到重罚,每年被苛法虐害的百姓成千上万,以致造成“赭衣(穿罪服的)塞路,囹圄(牢狱)成市”的惨象。

秦二世掌权后,对人民的压迫变本加厉,“赋敛愈重,戍徭无已,”阶级矛盾更加激化了。统治阶级拚命压制人民反抗,刑罚越来越严酷,“(受)刑者相半于道,而死人日成积于市”。人民忍无可忍,“欲为乱者,十室而五,”决心起而反抗,革命形势已到一触即发的程度。

同时,秦二世是用阴谋手段取得帝位的,深怕人们不服,先后杀死扶苏、蒙恬、蒙毅、李斯等宗室大臣几十人。结果,“群臣人人自危,欲叛者众,”引起统治阶级内部的大混乱。到这时,不但人民已经无法生活下去,统治阶级也不能照旧统治下去了,农民起义爆发的条件完全成熟。

公元前209年,终于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大起义。

陈胜,又名陈涉,阳城(今河南方城)人,雇农出身。吴广,又名吴叔,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也是贫苦农民。公元前209年7月,他们和九百个贫苦农民,在秦朝两个尉官监押之下,一起被征发去戍守渔阳(今北京密云县西南)。他们走到大泽乡(今安徽宿县北),遇上连日大雨,道路不通,无法按期到达渔阳。按照秦朝法律,失期当斩,死亡威胁着每一个人。陈胜便和吴广商议:现在逃亡是个死,起来造反也不过是个死,同样是死,为什么不拚死干出一番事业来呢?他们又分析了“天下苦秦久矣”的形势,认为只要敢于举起义旗,必能得到天下响应。于是,他们下定决心发动起义。

起义开始了。陈胜、吴广出面,夺了两个押队尉官的武器,把他们杀死。然后,陈胜集合全队,对大家说:咱们遇雨失期,依法当斩,即使不杀我们,戍边的人也要有十分之六、七被折磨死。壮士不死便罢,死就应该死的壮烈。“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贵种吗!)”经过陈胜的动员,九百个戍卒同声高呼:我们拥护你!服从你的命令!于是,大家便行动起来,“斩木为兵(器),揭竿为旗,”还一起袒露右臂,举行盟誓,正式宣布起义。陈胜、吴广被推为起义领袖。

农民起义军很快攻占大泽乡,接着又攻克蕲县(今安徽宿县南。蕲qí,其)。不久,起义军开始向外扩展。陈胜派出一支兵力攻略蕲县以东地区,自己则与吴广率领主力向西进军,连克铚(今安徽宿县西南)、郝(今河南永城)、谯(今安徽亳县)、苦(今河南鹿邑)、柘(今河南柘城)等地。进征途中,农民纷纷参加起义队伍,打到陈(今河南淮阳)时,陈胜已有兵车六、七百乘,骑兵千余人,步兵数万人,力量已很强大。陈胜攻占陈后,当地群众建议:“将军(亲)身被(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功宜为王,”要求建立以陈胜为首的农民政权。于是,在群众拥戴之下,陈胜遂称陈王,国号“张楚”。这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革命政权,便在革命烽火之中正式诞生了。

陈胜领导农民起义和“张楚”革命政权的建立,如一声春雷,震动了全国。于是,“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天下从之如流水,”各地纷纷起义,响应陈胜。其中重要的是:沛县亭长出身的刘邦和出身于楚国贵族的项梁、项羽所领导的两支起义军。这时,对秦灭六国心怀不满的六国贵族,如张耳、陈余等人,也乘时而起,打出了反秦的旗号。这种人加入起义,无非是想利用群众力量,乘机进行割据。

陈胜起义军明确提出“伐无道,诛暴秦”的战斗目标,打击矛头直接指向秦王朝。起义军在陈地建立政权后,便兵分三路,立即向秦的都城咸阳进军。一路由吴广率领,准备夺取秦的军事重镇和最大粮仓所在地荥阳(今河南荥阳县西北)。一路由周文统率,是起义军的主力部队,正面攻夺函谷关(今河南灵宝县西南),准备直取咸阳。另一路则攻南阳、叩武关,以从侧翼迂回进攻咸阳。同时,陈胜又分遣诸将,四出攻略,以扩展革命政权的影响。他派武臣、张耳北征旧赵地;派邓宗南取九江郡(今安徽、江西);派周市(fú福)经略魏地(今河南东部)。秦朝在关东的地方政权,纷纷动摇和瓦解。

周文大军西进途中,不断吸收农民参加起义队伍,进抵函谷关时,已形成拥有兵车于乘战士数十万人的强大队伍。这支队伍,一路拔城破关,锐不可挡。九月,他们一直打到离咸阳只有百十里路的戏(今陕西临潼东北),给秦王朝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消息传来,秦二世集团大为惊慌,急忙赦免在骊山修墓的几十万“刑徒”和“奴产子”(奴隶之子),仓促组成一支军队,派少府(官名)章邯率领,向农民军反扑。周文的这支起义军虽然作战英勇,但由于发展太快,孤军深入,而且缺乏训练和战斗经验,经过几次苦战,被迫撤出函谷关。最后在渑池(今河南渑池县)一战,再次失利,周文兵败自杀。

秦将章邯乘势东下,进迫正在围攻荥阳的农民军。吴广所部起义军久围荥阳不下,内部发生分裂。吴广被部将田臧假借陈王命令杀死。接着,田臧便率军西向迎战章邯。敖仓(今河南荥阳西)之战,田臧兵败被杀。这支起义军也失败了。

章邯又转过头来,驱兵向起义军中心据守的陈进攻。陈胜亲自指挥农民军,英勇抗击反动军队。但终因兵力单薄,又无外援,只好逐步后撤。十二月,退到下城父(今安徽涡阳县东南)时,陈胜不幸被叛徒庄贾杀害。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革命领袖壮烈牺牲了。

农民军主力虽已失败,陈胜、吴广也先后牺牲,但其余部则仍然坚持战斗。其中,由吕臣领导的“苍头军”(头裹黑巾得名),斗争更为英勇。他们曾收复秦军占夺的陈,惩杀了叛徒庄贾,给秦军以很大的打击。后来,吕臣领导“苍头军”,联合项梁、项羽农民军,继续坚持反秦斗争。

在陈胜、吴广农民军英勇战斗的推动之下,各地义军不断壮大起来。其中的刘邦、项羽两支队伍,发展尤为迅速,逐渐形成两支强大的主力部队。他们经过艰苦激烈的战斗,歼灭了章邯、王离等秦军主力,攻入关中,终于推翻了秦朝的统治。史学家司马迁曾评论说:“陈涉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由(陈)涉首(先起)事也。”确实,在这场推翻秦朝的农民起义中,陈胜、吴广的首义之功,是应该充分肯定的。

秦末农民战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大起义。陈胜是中国农民革命史上第一位农民革命领袖。“张楚”政权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出现的第一个农民革命政权。因此,秦末农民起义体现了农民阶级的革命首创精神,并为此后历代的农民革命斗争树立了光辉榜样。同时,陈胜、吴广从起事到失败,不过六个月,也反映了农民起义不可避免的一些弱点。

秦末农民起义经过艰巨的斗争,在历史上第一次推翻了一个强大的王朝——秦朝。这件事证明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真理。正因如此,这次起义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影响。汉代的统治者即曾一再议论,像陈胜这样的“瓮牖绳枢(破盆当窗,绳子当门枢,形容贫户)之子”,竟然“以戍卒散乱之民数百,奋臂大呼,”得到天下响应,灭亡强秦。他们也认为这是很值得注意的历史教训。

总之,陈胜、吴广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揭开了我国古代农民战争史上壮丽的序幕,具有极其伟大的历史意义。

刘邦封王的前因后果

西汉时期,中央政府与封国之间的斗争,延续了很长时间。它的根子就来源于刘邦的封王。

秦朝灭亡之后,各地出现过一些项羽分封的诸侯王。楚汉战争初期,一些诸侯王被刘邦所消灭。但由于楚强汉弱,形势于刘邦不利。刘邦便很注意争取其他诸侯王的支持,于是,先后封了张耳为赵王,英布为淮南王,吴芮为长沙王,臧荼继续为燕王。

与此同时,刘邦对于自己部下直接带兵的大将,也不得不采用封王的办法,加以拉拢。公元前203年,刘邦的大将韩信攻下齐地(今山东东部)后,便派使者来见刘邦,对他说:“齐伪诈多变,是个好反复的国家,它的南边就是项羽的楚国。请封我为‘假(代)齐王,’替你镇守齐国吧!”刘邦听后,很生气,骂道:“我正与项羽军相持,天天盼望你发兵来支援我,你却光想着要自立为王!”这时,在刘邦身旁的张良、陈平赶忙踢刘邦的脚,小声对他说:“现在汉军正处于不利形势,你能禁止得住韩信自己称王吗?!倒不如借着这个机会就立他为王,好好安抚他,使他在齐地牵制项羽。不然,变乱就会发生。”刘邦立时醒悟过来,改变口吻对使者骂道:“大丈夫要做就做真王,何必做假王!”随即派张良带着王印去齐,封韩信为齐王,并乘机征调韩信的兵击楚。刘邦的另一员战将彭越,原是秦末一支农民起义军的首领。楚汉相争中,他率领兵士三万人归随刘邦,并帮助刘邦攻占了梁地(原魏国之地),立有战功。公元前202年,刘邦追项羽至固陵,约彭越和韩信率兵前来会师,与项羽决战。到了约定时间,韩信和彭越都不来,结果刘邦被项羽打败。后来,刘邦采纳张良的建议,答应封彭越为梁王,约定打败项羽后,把睢阳以北到谷城的地方都封给彭越,把陈以东至海的地方封给韩信。这样一来,韩信和彭越果然都引兵来了。终于在这年十二月,几路军马汇合,围楚军于垓下,逼项羽自杀,赢得了楚汉战争的最后胜利。第二年正月,刘邦只好封彭越为梁王,改封韩信为楚王。

此外,公元前205年,刘邦曾派韩国贵族信去攻略韩地,之后就封信为韩王。

这样,在楚汉战争过程中,刘邦先后封了七个异姓王。在当时,这一措施确实起到了笼络部下,争取支持,分化敌方,孤立项羽,最后打败项羽的作用。可是,随着楚汉战争的结束,握有重兵的异姓王的存在,逐渐成了汉王朝中央政权的巨大威胁。刘邦和异姓王之间的矛盾,经过一段酝酿,终于爆发。

公元前201年正月,刘邦即皇帝位,建立西汉。七月,便发生了燕王臧荼的叛乱。汉高祖刘邦亲自率军讨伐,九月浮虏臧荼,随即把太尉卢绾封为燕王。

第二年十月,有人上书密告楚王韩信谋反。刘邦用陈平计,以巡游云梦为名,通知诸侯在陈聚会。然后,乘韩信前来拜谒,把他捉住,带回长安,将韩信王号取消,贬为“淮阴侯”。公元前196年九月,阳夏侯陈豨反叛。陈豨本是刘邦的宠信大臣,被刘邦以相国身份派去守代,任务是监赵、代等地边军。陈豨的叛乱,得到已降匈奴的韩王信的支持。刘邦亲率大军征讨,才平定了陈豨叛变。

参与叛变阴谋的韩信,也被吕后用萧何计谋杀死。公元前195年,还发生了淮南王英布的叛乱。淮南王英布在得知韩信谋反被杀后,就惶恐不安。不久,刘邦又杀了梁王彭越,并以彭越之醢(hǎi海,肉酱),遍赐诸侯王。英布见到彭越的肉酱后,大恐,疑祸及身,便聚集兵马,发动了武装反叛。结果,也被刘邦率兵平定,英布被杀。就在刘邦出征那一年(公元前195年),燕王卢绾曾经与陈豨有过秘密勾结的事暴露了。刘邦派樊哙、周勃将兵击卢绾。卢绾只带了几千人逃入匈奴。

另外,赵王张耳死于公元前202年。张耳死后,由儿子张敖嗣立为王,并娶了刘邦的女儿为妻,后因赵相贯高谋反,受到牵连,被贬为宣平侯。

至此,异姓诸侯王中就只剩下了长沙王吴芮。他的封国内只有二万五千户,地少力弱,与汉中央政权的矛盾尚不尖锐。刘邦专门下了道诏令,说吴芮忠于汉朝,著定为王。长沙王一直传位五世,到汉文帝时,才因没有子孙可传,被除国。

刘邦先后用了七年时间,削平了主要异姓王国,解除了汉初分裂割据势力的祸患,巩固了西汉的统一。可是在消灭了异姓王之后,刘邦又大封同姓王,把全国大约五十四个郡中的三十九个郡的土地,分封给九个刘姓子弟,直接由西汉王朝中央统治的只有十五个郡。这又是为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