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大产品
14535600000024

第24章 大产品的破坏力(6)

现在的情形是,玩家已经足够多,接下来就看怎么玩。所有的虚拟运营商被分成了四种类型:一类是特定行业、细分市场,如公交传媒运营商巴士在线、游戏公司蜗牛科技;第二类是商业零售类,如苏宁、国美、乐语;第三类是手机代理类,如迪信通、爱施德;第四类是互联网类,如京东、阿里巴巴。

外界对于虚拟运营商的一大质疑是,从国外经验看,绝大多数虚拟运营商的市场份额都不超过10%,市场空间有限。但质疑者忽略了一个重要的背景:国外虚拟运营起步于2G语音时代,虚拟运营商赚取批发和零售的差价,手法简单。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虚拟运营,则势必在商业模式上有更多的排列组合。

在虚拟运营商阵营里,“互联网系”被认为是富有“想象力”的,虚拟运营真正的产品/服务甚至模式创新极有可能来自互联网。

在阿里巴巴的官方招聘页面上,赫然可见阿里巴巴对于通信和运营人才的渴求。据悉,阿里巴巴内部已组建了专门的电信业务团队阿里通信,团队位于杭州淘宝城内。阿里巴巴公关总监顾建兵表示,阿里巴巴即将开展相关业务,具体的产品在加速开发中。他们不仅仅是做转售,希望通过创新的方式来满足用户需求。

虽然阿里巴巴没有给出具体的说明,但阿里系移动互联网的产品布局基本成形——手机操作系统云OS、来往、移动支付、高德地图……至此,包括终端手机厂商、运营商、硬件厂商、应用开发组成的阿里移动互联网生态体系浮出水面。

接下来阿里巴巴会怎么做,想象空间很大。一个足够充分的理由是,阿里巴巴手握了最为庞大的消费者数据,也手握了最为庞大的在线商铺渠道,单这两点就让竞争对手难以望其项背。

一个有意思的细节是,在虚拟运营牌照发放前,很多人都在猜测腾讯会不会拿牌,结果腾讯压根不在前三批名单里。

有人调侃说,腾讯已经是最大的虚拟运营商了,还要牌照干吗?!

·注释·

[1]OTT:“OverTheTop”的缩写,“过顶传球”之意,是指通过互联网向用户提供各种应用服务。这种应用和目前电信运营商所提供的通信业务不同,它仅利用运营商的网络,而服务由运营商之外的第三方提供。不少OTT服务商越过运营商,直接面向用户提供应用和服务,使运营商沦为单纯的“传输管道”。目前,典型的OTT业务有互联网电视业务、苹果应用商店等。

[2]“马奇诺防线”:作为传统意义下技术驱动的“高进入门槛”的行业,电信运营商凭借技术的复杂性和密集性,以及电信网络建设庞大的资金需求,构建了一条针对其他行业竞争者和挑战者的“马奇诺防线”。多年来,凭借这道防线,电信运营商们形成了事实上的垄断地位,与此相对应地,电信运营商们构建了颇具电信特色的管理架构和制度。

[3]南北拆分:2001年10月,中国电信南北拆分的方案出台。拆分重组后形成新的5+1格局,包括了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铁通以及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

[4]六合三:2008年5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联合发布了《三部委关于深化电信体制改革的通告》,公告指出,基于电信行业现状,为实现改革目标,鼓励中国电信收购中国联通CDMA网(包括资产和用户),中国联通与中国网通合并,中国卫通的基础电信业务并入中国电信,中国铁通并入中国移动。

被推倒的教育围墙

在电线杆子上刷小广告,学生从数十人到成百上千乃至现在每年数百万,整个机构遍布中国大江南北并且产业化,乃至赴美上市。电影《中国合伙人》虽然有很多纯属虚构的成分,却也勾勒了新东方发展的大致轮廓。

这家中国最大的民营教育集团,曾是中国当代教育发展史的一大标杆,它见证了外来力量如何冲击壁垒森严的体制内教育体系。

现在,当年的革命者正在经历“被革命”的阵痛。与互联网对几乎所有传统行业的渗透乃至颠覆一样,在线教育的异军突起,也正在改写着教育培训行业的市场格局。

新东方已经站在了十字路口。它只是众多在路口徘徊者的缩影。互联网思维的玩法是,通过免费聚集人气和流量,推出超出用户预期的产品,把用户体验做到极致,然后再通过增值服务收费、获得利润。这样的商业模式,是“互联网思维的在线教育”(比如YY“100教育”[1])与传统在线教育(比如新东方在线)最大的不同。

2014年开年以来,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俞敏洪给外界的印象有些矛盾:一边是在北京的两会政协会议上提案国家应鼓励在线教育,建议通过移动互联网把优质教育资源引到边远地区;一边在微博上就在线教育问题与YY“100教育”口水战,指责后者鼓吹利用互联网思维,称其推进免费在线教育是“抄袭”新东方创业模式,是夸张“宣传口号”。

外界看到的新东方,在对待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态度上,也有些进退维谷,一方面表示要热烈拥抱之,一方面又顾虑重重,因为新东方的“地面”力量是如此强大,如果把所有业务全部搬到线上无异于自杀。所以,当“坏小子”YY的“100教育”跳出来叫阵时,新东方和俞敏洪多少都有些失了淡定。

2014年年初,欢聚时代(Nasdaq:YY,简称“YY”)发布独立教育品牌“100教育”,随后打出两张“王牌”,免费、挖角,招招直戳新东方的胸口:

先是宣称要推出永久免费的托福、雅思强化班,要知道托福、雅思相关的留学培训是新东方的看家本领,留学培训给新东方集团贡献了近60%的营收,是其最赚钱的业务;不仅如此,YY“100教育”又推出免费四六级强化班课程,随之而来的还有豪言,“年内要挖2000个新东方老师加盟100教育”。

俞敏洪急了。

YY“100教育”上线后的第4天,他在微信朋友圈里发声,“YY用的路数我在20年前就用过了”,他意指这种“免费”方法跟过去用免费课程吸引学员后做付费转化如出一辙,相较于YY,新东方做这样的事情更有优势,因为其不仅能够提供线上免费,并且能够用线下承接转化的付费学员。

其实,俞敏洪和新东方比外界更深知变革的必然和紧迫:越来越多的课程在网上可以免费获得,不少老师把托福GRE考研4A级课程免费放到网上,这导致新东方的收费课程事实上收不来费用,外部环境正在形成倒逼机制,新东方必须要改变原有的商业模式,否则就会落后。

真正让俞敏洪和新东方紧张的是,“互联网思维的在线教育”具有破坏性的商业模式,虽然二者在技术平台上或许有相似性。

接下来,外界看到的是新东方的一系列还击:潜行十年的“新东方在线”发展提速,比如与以考试与测评服务为主营业务的纳斯达克上市中国公司ATA[2]合资,试水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在职教育,推出基于游戏的移动学习应用“多纳”等等。对于外部的互联网势力,新东方一方面是拉拢,比如加强与BAT的合作;一方面是对像YY这样的搅局者,防守反攻,让新东方一些产品线上免费运营。为了进一步打通线上线下,新东方还计划以少数股权投资那些商业模式和技术与新东方在线教育战略相容的公司。

如今的传统教育培训就像是之前家电业的苏宁国美,而在线教育就像刚开始的电商一样,逐步影响着传统市场。又是一场打通“线上线下”的持久战。若想取胜,需要的不仅是变革的勇气和魄力,更需要智慧。正如传统教育培训机构的从业者所担忧的,面对线上线下业务的左右互搏,传统机构目前并没有非常明确的转型思路。如果把线下的老师和资源都放到线上去了,线下的业务和大批的人员又该如何安置?

现在来看,在教育培训领域的新旧势力,完全对立未必是最佳选择,如何新旧融合、线上线下优势资源整合,似乎才是更好的出路。

2013年被称为中国在线教育元年:

平均每天新增在线教育机构2.6家,全年新增的在线教育机构近千家;除了以“破旧立新”姿态杀入的YY,以百度、阿里和腾讯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们,也已开始展露其在教育领域的野心,2014年加码投入。阿里从“淘宝同学”到欲与真人英语在线教育平台TutorABC共同开发在线教室,以及低调推出家校沟通互动的即时通信产品“阿里师生”;百度上线课程平台百度教育,百度收购传课网,将“度学堂”和传课网合并,启用新品牌“百度传课”;腾讯推出QQ教育、腾讯大学;网易、新浪、360等也瞄准在线教育推出了各自的产品。互联网巨头的做法,更倾向于搭建平台。

新东方与腾讯的战略合作,在传闻飘了将近半年后落定。

2014年7月底,新东方正式公布了和腾讯成立合资公司的详情:共同成立了北京微学明日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新东方在线副总裁潘欣出任CEO,董事长俞敏洪、董事汤道生、董事林璟烨、董事兼总经理孙畅。外界留意到,汤道生是腾讯社交网络事业群总裁、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林璟烨则是腾讯企业发展事业群战略发展部总经理。

在此之前,新东方与腾讯方面的合作大体是:基于QQ群的在线教育授课工具以及在线教育课程交易平台“腾讯课堂”都归属腾讯社交网络事业群,腾讯课堂已经和新东方在线展开了合作,现阶段的合作形式是,将新东方在线的课程放到腾讯平台上销售。而新东方线下和腾讯课堂则有广告方面的合作。

从公开资料来看,微学明日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将主要通过独立应用,从英语方面切入,对用户进行移动领域方面的教学。该合资公司的首款产品将在2014年年末发布,并通过腾讯的线上资源和新东方的线下资源进行推广。

腾讯一是有“腾讯课堂”这个在线教育平台,即流量,也是潜在生源,二是有QQ群授课工具,即教室;而新东方则拥有难以超越的优质教师资源,所以有观察人士猜测,这次联手可能产生的化学效应是:新东方借助老师资源和腾讯产生合作,形式可能会是直播大班授课或者是一对一私教、答疑的形式。

我们看到,一方面互联网巨头都在尝试在线教育,另一方面这部分在它们整体的业务里占比不高。一是它们没有教师、学生资源,这些资源还是掌握在传统教育手里;二是目前在线教育还没有找到好的盈利模式,主要还是课程直播和历史课程播放。相较于传统教学,互动确实很重要,直播虽然做到互动,但人多了效果不太好。此外,教育最重要的资源之一课程和试卷,还集中于传统教育培训机构中。所以从上述种种来看,互联网势力同样有强烈的冲动与新东方这样的拥有强大线下教育资源的传统教育培训机构合作。

在线教育使得“人人为师”成为可能——那些在某个行业里拥有丰富理论和实践资源的专业人士,可以像在淘宝开店一样,逐级贩卖他们的知识和经验,而学习者们的选择和学习过程,更接近在电商平台的购物体验。

有了“破坏性”的商业模式,YY们对新东方这类传统教育培训机构的真正威胁,在于吸引其教师创业,甚至是吸引很多专业细分领域里的“草根”、非传统意义上的老师,投身教师行业的创业。

比如“超级老师”邢帅的逆袭。他的成功故事,在外人看来,就像一个神话:因为报名学软件导致没钱交学费,大二时被迫辍学;成立平面设计工作室的同时,年仅20岁的他,开始在QQ群里教网友学Photoshop软件;一开始就坚持“收费”模式,尽管每人培训费只有10元钱,但在没人看好网络培训的年代,习惯“互联网免费”的年代,他的做法被人“看不懂”也“看不起”,甚至有人说他是“搞传销”“骗钱”;后来,他和搭档成立了“邢帅网络学院”,借助YY的平台,这个在线技能培训的草根团队不断壮大,以至于到2013年年底时,全年营收将过亿元。也正是在这一年7月,邢帅教育(原名“邢帅网络学院”)获得多玩YY的A轮1500万元融资。借由纳斯达克上市公司的背书,这个草根团队也得以正名。

用传统的眼光看,邢帅是最不可能成为老师的一类人。但事实却是,邢帅以自己亲历创业的痛与苦,很清楚地认识到,互联网思维的在线教育规则与线下“很不一样”。

至今他都清晰地记得自己第一天在YY讲课的情形:10个学员有9个骂娘,有的甚至直接在公屏上喊“滚”。这让邢帅备受打击,也让他开始反思,互联网的老师应该是怎样的。

“在互联网上大家都是网民,披个马甲就可以直接开骂,如果你还像传统意义上的老师,很清高地、高高在上地讲课,很可能引起学员的反感。相反,你得换成服务的心态,从神坛上走下来,服务学员。学员渴望的是跟他们一样阶层的人教他们怎么逆转命运。”正是基于此,邢帅从不聘请,也不迷信来自传统机构的明星老师。

也正是因为在师资选择和培养上,坚持这一点,而不是随大流地用所谓的“专家”“教授”“名师”,才使得“邢帅教育”的在线服务在学员/用户中形成了口碑效应,因而也有了付费的基础。

事实上,要扭转根深蒂固的对老师的传统认识,相当不容易。邢帅他们先是试图通过培训的方式,来说服学院的老师接受新观念,但被认为是“洗脑”,最后决定“不说服不教育,完全自然淘汰”,“学员说了算,如果他不满意这个老师,就会用脚投票”。这种完全市场化的“动态淘汰”机制,使得邢帅学院的老师一直是99%的淘汰率。

不仅如此,与传统培训“躺着赚钱”不同,老师一次备课能用几年,导致学员所学知识事后的使用率不到10%,邢帅他们则要求自己的老师“实时备课”,每天备课,软件版本一有更新,讲课内容也得同期跟进。邢帅曾这样描述他们老师的工作状态,“一个小时讲课,得备课4个小时,每天接近16~18小时的工作时间”。邢帅他们的老师在线解答的时间,是越来越长。之前是每天早上10点到晚上8点轮番在线答疑,后来是12小时,现在是16小时,这样的服务时长,已经让同行“吃不消”,他们甚至还在酝酿“更变态”的计划——24小时在线解答,这会是“把同行逼死”“把自己逼疯”的节奏。

在邢帅他们看来,互联网思维的教育是,以学员/用户为中心,本质是服务。学习的过程,将由“以老师为中心”转向“以学员为中心”,老师是根据学员/用户的需求,来提供个性化、持续的学习服务。这完全颠覆了传统意义所谓的“老师”——清高的,高高在上、权威的。

而YY这样的在线教育平台,也给像邢帅这样的“非职业老师”提供了“教师创业”的可能,进而诞生了一大批邢帅这样“另类”的老师:做SEO[3]培训的蒋晖成立了“利为汇”,其老师均来源于自己的学员;教人英语口语的“英语警察”里的老师五花八门,有某时尚品牌的国际推广经理、埃森哲的员工、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老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