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关注成长:漫谈青少年教育
14526600000016

第16章 解读青少年各阶段的心理及行为特征(1)

(第一节)解读青少年心理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青少年的心理变化有自身的特殊性。根据学生各方面的变化规律,以及学生的成长特点,我们可以将学生在初中三年的成长划分为四个阶段,在不同阶段里,结合学生的不同心理需求,制订出不同阶段的教育重点,实施不同的教育内容,从而达到因人施教。

学生在初中三年期间的成长状况、心理发展,大致可划分为以下四个转化阶段:

第一阶段:初一第一学期,为新生适应阶段,这个阶段应该以培养良好的习惯为主要教育内容。

第二阶段:初一第二学期至初二第一学期,是儿童心理向青少年心理转变的时期,这个阶段应该以排除心理干扰为主要教育内容。

第三阶段:初二第二学期至初三第一学期,是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意识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应该以培养科学辩证的观点认识事物为主要教育内容。

第四阶段:初三第二学期,是青少年形成精神体验的关键时期,应该以培养永不放弃的精神为主要教育内容。

只有针对不同阶段的心理变化,有效地实施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才能真正地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为将来健康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解读初一第一学期的学生

对于初一第一学期的学生而言,他们仍具有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行为表现,这一时期是小学生过渡到初中生的关键时期,通常情况下,新生的适应期一般需要一个学期。

(一)主要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

这个阶段虽然只有一个学期,却是形成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认识这个阶段学生的成长特征,才能有助于学生顺利地向初中生活过渡。这个阶段的青少年主要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在依赖老师和家长的同时,开始尝试自主行为

初一第一学期的学生,仍然具有小学生的言行举止,在学习、日常生活、对事情的选择上都明显表现出对家长和老师的依赖。当老师和家长帮他们做出决定后,他们又不能完全执行,开始悄悄地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处理面临的问题。

2.在展示自己的同时表现谨慎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约近95%的新生对新环境产生恐慌,使他们做事小心谨慎,有意识地收敛自己的行为。同时他们期望给老师留下好的印象,在同学中有威信。基于此,他们会担心小学曾有过的不良表现会被现在的老师和同学知道,因此,在日常行为活动中表现得非常谨慎。

3.由于独立思考能力很弱,学习活动仍以模仿为主

进入初中后,由于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都仍保持小学水平,缺乏灵活的思维能力,对老师的一句话、一个指令、一个要求的理解常常不准确或不到位,虽然进入了初中,但是模仿式学习仍然是主要的学习方法。

4.自我意识的萌发

对于大部分新生来说,有一个明显不同于小学阶段的心理,就是认为自己长大了,如果不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特别是班主任的委任,会认为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他们喜欢老师给自己安排任务,觉得又新鲜、又好玩,这不仅在自尊心上得到满足,而且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了自信,他们因此在同学或家长面前炫耀自己的能力,但很少考虑任务完成的质量如何,只在这个过程中确认自己被老师、同学、家长重视的程度。他们最担心老师对自己另眼相看,希望得到重视,希望为老师做更多的事,希望得到同学羡慕的眼光。因此,在这个时期,不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应该以表扬、鼓励、帮助、指导为主要形式,引导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

(二)明确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

虽然新生的适应阶段只有一个学期,但是对于他们形成良好的习惯却是非常重要的。习惯可以塑造和培养人,良好的习惯使人受益一生,不良的习惯害人一生。所以,在这个阶段中,家长、老师有责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认识观,为青少年顺利地接受初中教育做好准备工作。

1.学会倾听才能顺利地接受教育

在这个时期学生开始变得自主,渐渐地出现了不愿听家长、老师话的表现。其实,学会听老师、家长的话,会受益一生。因为在注重老师、家长对自己评价的过程中,会不断纠正自己成长中的偏差;在希望得到老师较高的评价中,会主动地给自己提出较高要求;在观察老师言行举止的过程中,会不断地学会适应新环境。一个会倾听别人讲话的学生,才有可能顺利地接受良好的教育。因此,对一个学生而言,不论何时何地,学会倾听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

2.有意识地培养良好的习惯

良好的习惯对一个人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人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等都受到习惯的影响。由于这个时期是学生自主行为形成的初期,也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机。因此,初一第一学期的学生在控制自己行为的同时应尽量学会展示自己的优势,对小学阶段出现的毛病要尽力克服、收敛,尽力学会服从老师、家长的管理。这种“尽力”,一方面体现了个人进步的愿望,另一方面在服从的过程中获得健康的成长。

3.提高模仿学习的准确度

模仿学习是各种学习活动的基础,也是初中阶段主要的学习方式,只有提高了模仿的准确度,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由于学习内容不断增多,在模仿的过程中,注意的焦点增多,同时还有部分创新性的学习。因此,从这个时期开始,在每个学习环节中注意提高模仿式学习的准确度是非常重要的。要耐心接受适应阶段中各种变化的考验,细致地体会这个阶段的学习方法,逐渐提高自学能力。

二、解读初一第二学期至初二第一学期的学生

这个阶段是初中生成长的第二个转折期。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近90%的学生心理困惑剧增,小学的知识、认识能力已不适应目前的行为活动,而且随着成长过程中频频出现的心理困惑、生理困惑,导致不能顺利地接受学校教育。了解这个阶段青少年的心理特征,有助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顺利进行。

(一)主要的心理及行为表现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初一第二学期至初二第一学期阶段是学生心理活动最复杂、最剧烈的时期,也是小学生心理向青少年心理转轨的关键时期。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由于认知范围不断地扩大,心理困惑明显增加

在这个时期,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基本达到了50%,能通过自己的眼睛、耳朵、肢体认识外部世界,能简单地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能用自己的大脑思考一些简单的问题,能进行简单的逻辑思维活动。这个时期的学生由于认知范围不断扩大,表现出“聪明能干”“考虑问题多”“爱思考身边事和人”“善言巧辩”等现象。这些现象导致心理活动范围扩大,随之出现了想知道的事情最多、想问的问题最多、心理困惑最多、心理矛盾最多、情绪波动最大的成长特点。

2.由于生理上的巨大变化,使心理发展不断受阻

这个阶段不仅是学生心理的转轨期,也是生理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这种巨大的变化大约持续到初三第一学期结束,身体和心理的发展才将处于暂时的稳定状态。因此这个时期的学生常常会处于不明的心烦气躁与焦虑状态中。这是一个人从儿童向青少年过渡时的必然现象,老师、家长和同学之间都应该对此现象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并及时给予帮助。

3.由于认识的片面性,缺乏准确的判断能力

这个阶段与第一阶段明显的不同是学生的认识能力有所提高,所以常常表现出固执己见,喜欢与人争辩,常感到不安、焦虑、害怕、对事情极度敏感……情绪表现得亢奋,或焦躁、消沉,从而难于对事情做出准确判断。由于缺乏准确的判断能力,所以随之出现了轻度的人格异常,如自卑、虚伪、怯懦、孤僻、依赖、敏感、多疑、敌对、嫉妒、退缩、消极等,从而影响了青少年心理的健康发展。

4.由于不良的心理干扰,对学习的意义缺乏正确的认识

这个阶段学生的接受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学习态度端正的学生有能力进行文化课的学习,并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但是,由于各种心理干扰,大约有80%的学生,学习兴趣减弱,学习成绩远不如小学优秀,而是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改善心理困惑和调整各种认识的活动上,从而忽视了课堂学习,认为学习仅仅是写作业、听课、考试。

5.由于家庭教育滞后,使学生与家庭的矛盾激化

大约有90%的家庭,在这个阶段感到家庭教育难施行,这是一种正常现象。家长基于有限的精力,没有时间耐心地帮助自己的孩子。另外,随着学习内容越来越难,很多家长没有能力在学业上辅导孩子。最关键的原因是很多的家长还没有意识到青少年的教育需要科学的方法,需要不断地与学校配合,以帮助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二)明确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这个阶段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最艰难的时期,也是最关键的时期。有什么样的心理,就会产生与其相匹配的认识,然后映射出相应的言行举止。拥有良好的心态,就会使学生顺利地接受各种教育。因此,不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使每个青少年拥有健康的心理,才能为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保证。

1.建立和谐的成长氛围

青少年成长的氛围,主要是家庭氛围和学校氛围,营造氛围的人主要是家长和老师。

不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里,和谐的氛围不仅能开发每个人的内在潜力,还能给予一个人平稳的心态,特别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老师的关心、父母的体贴可以使烦恼烟消云散。当然这种关心和体贴是指广义上的关心、体贴,即不仅是生活上的关心、体贴,更重要的是青少年需要得到成年人的理解、宽容,需要一个属于他们的自由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他们可以犯错误,也可以自由地反省自己的错误、品尝自己的成功、保留个人的秘密等等,只有在这种状态下,才能获得有助于学生成长的和谐环境。

采用粗暴的教育方法,平时疏于管理,出了问题则横加指责,采用快刀斩乱麻等方式力求解决问题,都是导致初中生不能顺利接受各种教育的主要原因。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对待青少年出现的问题不仅需要耐心细致地说服教育,还需要耐心地等待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更需要耐心等待他们有能力进行自我管理。

2.学会做人,心正事才通

学知识,必须先学做人;学做人就必须先正心;心通了,才能做事;事做了才能有所发展。

其实,每个人的成长过程都是一个学习过程,在不同的成长阶段,学会调节自己的不良心理,学会改善自己的做事态度,在不断充实自己的过程中,拓展自己的识别能力,才能不被眼前的困惑蒙蔽心智。

教育是一个培养人的过程,更是一个使受教者拥有精神、知识财富的过程。教育的事情不是一个人,或一个阶段所能完成的事情,需要许多人、许多阶段、许多环节的共同合作才能完成。为了使青少年能够在一个快乐、上进、积极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必须帮助他们学会认识自己、理解他人、尊重他人、与他人合作,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的成长、学习环境,这才是非常重要的。

3.使学习成为人生的主题

无论面对多大的压力,人都不能放弃学习的机会。知识,不论对个人,还是对社会,都是必不可少的精神力量和物质财富。作为青少年,一切学习活动不仅是为了继续开发内在的潜力,更重要的是为了迎接未来的挑战,为社会的发展献出自己的聪明才智。所以,活到老,学到老,确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才是现代人的意识。

三、解读初二第二学期至初三第一学期的学生

这个阶段是初中生成长的第三个转折期。在研究中我们发现,近80%的学生在这个阶段表现出行为突变的特点。即由第一阶段的谨慎小心变为鲁莽、敢作敢为等。因此,更加耐心细致地帮助这个阶段的青少年是非常必要的。

(一)主要的心理及行为特征

分析初二第二学期至初三第一学期的学生心理及行为特点,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1.由于应变能力增强,亲身体验成为主要的行为特征

经过第一、二个阶段的学习和成长,儿童心理基本过渡到青少年心理,并在不断地完善,儿童式的认识方法和思维方式基本改变。这个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处于略为稳定的状态,男女生的性格特征开始有了明显的不同,男生显得勇敢,女生显得腼腆。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地形成了青少年的思维方式,他们常常处于“敢想敢做”或“不想就做”的状态中,很多的行为常常源于突发奇想,过后又后悔。还有些行为是为了迎接这些外来的压力和自身的心理冲击,采取亲身体验的方式“检验”自己,或者采取躲藏的方式保护自己。这些都是青少年行为的不稳定性和突变性的表现。

2.逐渐开始给自己定位

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有了明显的增强,有能力接受各方面的影响,所以这个时期的心理特点是由被动的困惑向主动的适应转化,表现出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克服不愉快的心理冲击,逐渐形成个人的主观意识。开始尝试用自己的观点说服他人,用行为征服他人,从而逐渐学会给自己定位。

3.由于性意识的觉醒,使青少年常常处于性幻想的状态中

在研究中发现,这个时期约有70%的男女生开始早恋,直接表达自己对异性的爱恋,有部分男女生交往过密。特别是男生对性问题更加关注,有关男男女女的读物都是他们的选择,他们常常玩着男孩子自己可以看懂的性游戏并自得其乐。面对异性,开始有意识地展示自己,很在意异性对自己的评价,在异性的关心中能获得平和的情绪。有些男生经过这个阶段会变得成熟,女生会变得文静。但也有很多的男生放任自己的言行,使自己误入歧途,这是应该注意的事情。

4.由于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活动变得更加艰难

初中阶段的学习方法不仅需要模仿,还需要探究性的学习,在主动分析、研究的过程中,获得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经过研究发现,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加,大约有70%的学生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约有30%的学生因此而失去了学习的热情,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的材料,文化课的学习与自己无缘,尝试放弃学习活动。因此,在这个时期出现了无法独立学习,不能主动完成学习任务,不能自发地调动自己的学习兴趣,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从而导致学习活动变得越来越艰难,学习压力越来越大,随之出现了很多不良的学习行为:初期表现为抄袭他人的作业、考试作弊、抄答案、让别人代写作业;中期表现为不写作业,考试睡觉,成绩好坏无所谓;晚期表现为放弃一切学习活动。

5.由于情绪不稳定,对事物缺乏理性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