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诚实求信
14514200000002

第2章 季札挂剑还心愿

春秋时,吴王寿梦有四个儿子。最小的儿子季札是位天资聪颖、仁爱有德的公子,吴国的上自百官,下至百姓,没有不敬重他的。

吴王寿梦非常喜欢季札,临死前很想把王位传给季札,可季札说:“我上面有三位哥哥,他们都是有才有德的人。怎么能够废弃年长而贤明的哥哥,立年幼而无才的弟弟呢?”

季札虽不愿继承王位,但他十分关心国家的事情。他一生没有做官,总是云游四方,到各国去结交朋友,每次外出常常带着国家的使命,拜访各国的君王和大臣,商议有关的国家大事。

有一回,季札出使经过徐国。徐国的国君与季札谈得十分投机,他们在庭院一边饮酒,一边谈论天下大事。

饮酒中,季札请徐君舞剑,徐君也不推辞,站起来,就从肋下抽出宝剑舞了起来。舞后,季札拍手叫好,徐君连忙说:“献丑了!

我早听说公子不仅剑术精妙,而且有一柄神剑,是贵国的传世之宝,今日是否也让我见识一下呢?”

季札从腰间解下宝剑,递给徐君说:“就是此剑,此剑极为锋利坚韧。它还有一样奇绝之处,就是能够把最柔软无力的东西一刀两段。”

说着,季札让随从爬到树上,从上面扔下一块丝绢,季札呼地跃起到空中,寒光三道之后,季札又落回到桌旁坐下。再看那块丝绢已经变成四片,刚好也飘落到地上。

大家愣了一会,才高声叫起来,徐君连声称赞道:“真是神剑、神剑啊!”

接下来的几天,季札发现徐君无论谈论什么,都有点心不在焉,目光老是不由自主地落在自己腰间的那柄宝剑上。他当然知道,徐君爱剑如命,见到一柄好剑,自然是非常想得到。季札是个豪爽仗义的人,要是别的东西,他早就拱手相送了,可这柄剑是自己作为国家使节的一件信物。现在出使的任务还没有完成,怎么能拿出来送人呢?

徐君心里也明白这一点,所以尽管他对这柄剑爱得不得了,还是没有好意思开口。

几天之后,季札要上路了。徐君依依不舍,再三嘱咐季札要保重,还把许多宝物送给他。两人挥泪而别。季札回首看着徐君的身影,心里默默地说:“徐君,请放心。出使回来,我一定来看你,那时我会把宝剑双手奉送给你。”

数月之后,季札出使归来,又经过徐国。没想到,徐君已意外地去世了。季札赶到墓前,痛哭起来。按照礼节,季札在墓前祭祀了3天3夜。

第4天一早,季札离开徐国回吴国。临走时,他郑重地解下宝剑,轻轻地挂在墓前的松树上,并嘱咐守墓的人看好宝剑。

一位随从对他说:“公子,这剑是稀世之宝,把它挂在墓前未免可惜了啊!再说,我们也从没听您许诺要把它送给徐君呀。”

季札登上马车,头也不回地说:“这剑早就该送给他,当初虽没有奉送,可我心里早已许下了诺言。如果因为朋友去世了,就违背诺言,那我季札还能算个诚实的人吗?”

季札把友谊建立在诚实互敬、信守诺言的基础之上,这样的友谊才是真正可贵的友谊啊!

名师点评:

孔子曾经说过:“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司马迁赞美季札是一位“见微而知清浊”的仁德之人。贤者的谦恭礼让、非凡气宇和远见卓知,一直在中国历史的长空中,闪耀不绝。在这个“季札让国”历史故事的背后,还有一个溯源主题余韵不尽。中原地区与句吴一带的人们,都是同祖共宗的兄弟。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上,千百年来,人们本就同根同源,同体相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