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诚实求信
14514200000014

第14章 李贽反虚伪

李贽,字卓吾,人称卓吾先生,是我国明代了不起的思想家。

李贽平生最恨的就是虚伪,最讨厌的就是那些表面上道貌岸然,实际上贪婪卑鄙的无耻文人。他一生爱好天真、自然,潜心研究佛家经典。正直、诚实的人们尊重他、仰慕他,都愿意同他交朋友。

有一次,一个人跑来拜访,想结交李贽,以李贽的鼎鼎大名来抬高自己的身价。

这人一见李贽,就凑到跟前,先生长,先生短地奉承了一阵,然后,又装模作样地说:“我做官做得真是毫无趣味,想跟随先生,请先生务必指教我一点修身之道。”李贽答道:“我只不过是个村野匹夫,没有什么‘道’可讲,你若诚心来问,我可以告诉你,我只有一个爱好,就是爱清洁,最恨那外面光,内里脏臭的人。”

这人一听,知道李贽又在嘲弄他,可还是硬着头皮陪着笑。李贽看他凑在自己的跟前,一副不知羞耻的虚伪样子,心里很反感,就起身换了个离他远点的座位。这人却不知趣,又跑到跟前来讨好。

这一下李贽火了,他猛地站起来,说道:“这屋子里怎么忽然变得臭秽不堪了?我最见不得脏臭,请原谅我告辞了!”

说完,李贽看也不看那人一眼,径自扬长而去。

又有一回,李贽正在湖北麻城的芝佛书院中研究学问。这天,他在街上散步,又被一个虚伪文人缠上了。李贽心里很厌烦,可一下子又甩不掉他。这时,恰巧有几个在书院里读书的书生走过来,身边还跟着几个歌舞伎。这几位书生一见是李贽,都有些不好意思,怕李贽嘲笑他们贪恋女色,不勤奋读书,正想转身溜走时,却被李贽叫住了。

李贽微笑着问他们:“几位玩得很开心吧?”那几个书生都红了脸,连连否认,说他们只是偶然碰到歌舞伎,随便说几句话罢了。

没想到李贽却说:“这有什么不好意思的。与三两个美色女子饮酒吟诗,总比同那些装腔作势的道学先生在一起要强得多啊!我倒是想和你们一起去痛快一番呢!”

李贽又转过脸来,对那个文人说:“参议大人可否也愿同去?”

那个虚伪的家伙哪里敢在光天化日之下,同歌舞伎在一起玩乐呢。他结结巴巴地推辞地说有事,说完转身就溜掉了。李贽看着他狼狈而去的身影,不禁开怀大笑起来。

由于李贽毫不留情地揭露正统文人的虚伪和官场的黑暗,因此招来了统治阶级的怨恨。他们一再迫害李贽,最后终于将这位杰出的思想家害死在狱中。

临入狱前,李贽的身体已经十分虚弱。他预感到自己将长辞人世,怕自己死后,朋友们会为他大办丧事,搞一些毫无意义的浮夸排场。

于是,他预先写了篇遗言。他说:“我李卓吾清净纯真而来,还要清净纯真而去。决不沾一丝一毫虚伪、浮夸的俗气。”

后来,这位一生追求真诚,反对虚伪的李贽就这样被安葬了。

李贽虽有“狂放”的一面,但他不仅不受礼教的束缚,而且常常主动地、积极地与虚伪的礼教做斗争。李贽这种与虚伪做斗争的勇气,很值得我们学习。

名师点评:

正“杨花飞入囚人眼,始觉冥司亦有春。”这是明代杰出的法家思想家李贽写于狱中的慷慨激愤的诗句。它抒发了这位法家战士不怕坐牢、不怕杀头、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洋溢着追求真理,向往光明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今天,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李贽反封建思想的特点,总结李贽批孔反儒和当时阶级斗争的历史经验,对于我们深刻认识封建社会晚期儒法斗争的实质,更好地开展批林批孔斗争,是有一定现实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