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环境科学知识
14499700000007

第7章 气象知识锦集(4)

由于工厂、交通运输工具以及千家万户大量烧煤、石油、天然气等,不断给大气增添人为造成的二氧化碳。据统计,每年化石燃料燃烧所致的二氧化碳达150亿吨之多,并且这个数字年年都在增加,这就造成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着。有人估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1860年为295ppm,1958年为313ppm,1971年为328ppm,20世纪末增到375ppm。二氧化碳能透过太阳短波辐射,使之达到地面增温,但它却能吸收地球的长波辐射,这样,地面的长波辐射绝大部分被截留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内,不再逸入宇宙空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由于吸收了地面的长波辐射后温度升高,再以逆辐射射向地面,使地面温度升高,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温室效应”。20世纪末,世界地表平均温度升高了04~05℃。

另一个对气候影响比较大的污染物是粉尘。粉尘主要由于工厂、交通运输工具、家庭炉灶、焚烧垃圾等排放出来。据1970年估计,全球人为增加的粉尘量,每年平均约为53亿吨,占全球大气粉尘量的1/3。一般认为,粉尘能把太阳辐射反回宇宙,起遮阳伞的作用,因而也称“阳伞效应”。另外,粉尘也可作为凝结核心,促使周围水汽在它上面凝结,从而使云和雾相应增多,致使太阳光到达地面的热辐射减少,使地面温度下降。所以,粉尘和二氧化碳对气候的影响作用正好相反。

工业革命以来,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城市的高度集中、工业的畸形发展、交通运输的现代化……正当人们为从自然界索取大量自然资源变为物质财富而感到沾沾自喜的时候,殊不知,与此同时,数以亿万吨计的废物,却正倾入我们生活的大气中。

20世纪50年代前,城市大气污染主要是由于烧煤所产生的烟尘及SO2所引起的。50年代以后,石油燃料的生产和消费急剧增加,仅60年代的10年内,国外石油产量就从10亿吨增至21亿吨。燃油和燃煤产生排入大气的SO2量,每年超过1亿吨。近30年,发达国家汽车倍增,汽车的尾气引起光化学烟雾。空气污染的速度超过了大气本身自然净化的能力,温顺的大气开始向人类报复。

伦敦烟雾事件

伦敦是一座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大城市,地处泰晤士河流域开阔的河谷地区。1952年12月5—8日,正值隆冬季节,伦敦受反气旋气候影响,浓雾覆盖,温度骤降。空气静止、浓雾不散、黑云压城,整个伦敦市淹没在浓重的烟雾之中。与此同时,工厂和住家成千上万个烟囱照样向天空排放着大量的黑烟。它们在天空中集聚,无法扩散,使空气中污染物浓度不断增加。烟尘浓度最高达到每立方米446毫克,为平时的10倍;二氧化硫最高浓度达到134ppm,为平时的6倍。伦敦市大街小巷都充满了煤烟、硫黄的气味,交通警察不得不戴上了防毒面具,来往行人则边走边用手帕捂鼻子、擦眼泪。

悲剧终于发生了。一群准备在交易会上展出的得奖牛,它们呼吸困难、舌头吐露,其中一头当场死去,12头奄奄待毙,160头相继倒地抽搐,急需治疗。接踵而至的是,市民也难逃厄运,几千人感觉胸口闷得发慌,并伴有咳嗽、咽喉疼痛和呕吐。随之,老人、婴幼儿、病患的死亡数增加,到第三四天情况更趋严重,发病率、死亡率急剧上升,4天中共死亡4千人。

据统计,45岁以上者死亡最多,约为平时的3倍;一岁以下的死亡者,约为平时的2倍。另据统计,发生事件的一周中,因支气管发炎死亡的为704人,是前周的93倍;冠心病患者死亡281人,是前周的24倍;心脏衰竭者死亡244人,是前周的28倍;肺结核患者死亡77人,是前周的55倍;肺炎、肺癌、流感及其他呼吸道患者的死亡率也都是成倍地增长。就是在事件过后的两个月内,还陆续死亡了8千人。这就是震惊一时的伦敦烟雾事件。直到12月10日,一股轻快的西风吹来了北大西洋的新鲜空气,才驱散了弥漫在伦敦上空的毒雾,使人们重见天日,解除痛苦。

伦敦的烟雾事件由来已久。1873年、1880年和1891年就相继发生过三次由于燃煤而造成的毒雾事件,死亡人数共计约1800名。之后还发生过多次。当局对此不闻不问,以致问题越来越严重。1952年的事件再次发生后,英国社会哗然,纷纷要求政府当局对受害情况进行调查。但是,未能查清原因,也未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导致后来又相继发生几起烟雾事件。如1962年的一起,气候变化与1952年相似,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浓度比1952年还高,只是烟尘浓度仅及1952年的一半,才使死亡率比1952年低80%。英国当局再次在人民的压力下不得不进行深入研究,终于找到了伦敦烟雾事件的原因是:煤中含有三氧化二铁,它能促进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氧化,生成硫酸液末,附着在烟尘上或凝聚在雾核上,进入人的呼吸系统,使人发病或加速慢性病患者的死亡。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洛杉矶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部太平洋沿岸的滨海城市,常年阳光明媚、气候温和、风景优美,是人们的游览胜地。著名的电影中心好莱坞在它的西北郊。随着该地区石油工业的开发,飞机制造等军事工业的迅速发展,人口激增,洛杉矶已成为美国西部地区工商业重镇和著名海港。它从此也就失去了往昔的优美和宁静。目前有人口700多万,汽车数百万辆,每天耗费汽油600多万加仑,是世界上交通最繁忙的地方之一。

1943年以来,美国洛杉矶首次出现光化学烟雾。这是一种浅蓝色的刺激性烟雾,滞留在市内几天不散,大气可见度大为下降,许多居民眼红、鼻痛、喉头发炎,还伴有咳嗽和不同程度的头痛和胸痛、呼吸衰弱,不少老人经受不住折磨而死亡;同时,家畜患病、植物遭殃、橡胶制品老化、材料与建筑物受损。

对洛杉矶型烟雾的来源、形成的调查,可说是颇费周折,前后经过七八年时间。起初认为是二氧化硫造成的,因此当局采取措施,控制各有关工业部门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但是烟雾并未减少。后来发现石油挥发物(碳氢化合物)同二氧化氮或空气中的其他成分一起,在太阳光作用下,产生一种浅蓝色的烟雾,它不同于一般煤尘的烟雾,是光化学烟雾。当局为此禁止石油精炼厂储油罐挥发物排入大气,结果仍未使烟雾减少。最后从汽车排放物中找到了构成光化学烟雾的原因。当时洛杉矶有汽车250万辆,每天耗费汽油1600万升,因汽车汽化器的汽化效率低下,每天有一千多吨碳氢化合物排入大气中,在太阳光的作用下形成光化学烟雾。

洛杉矶型烟雾所以能形成,还有与其地理环境和气象条件有关。洛杉矶市区面临大洋,三面环山,形成一个直径约50千米的盆地。由于东南北三面山脉的阻碍,只有西面刮来海风,一年约有300天从西海岸到夏威夷群岛的北太平洋上空出现逆温层,如同盖子压在洛杉矶的上空,烟雾难以扩散。当逆温层高度为450米时,大气可见度下降,当逆温层高度为180米时,光化学烟雾就带到地面,扩散不开,形成污染。为此,每年5~10月期间,阳光强烈,烟雾就比较严重。汽车尾气多、盆地式地形、无风天气多,这就使洛杉矶很容易发生光化学烟雾。因它每年有60天烟雾尤为严重,故被称为美国的“烟雾城”。

对于光化学烟雾污染,美国目前还无法防治,洛杉矶的居民仍深受其害。再加上美国的生活方式,决定了各地的汽车有增无减,因此,几乎每座城市或轻或重地都受到洛杉矶型光化学烟雾的困扰。

日本四日市气喘病事件

日本的大气污染由来已久。“二战”前,随着日本工业的发展,人们逐渐向城市集中。在城市中由于生产和生活的燃料主要是煤炭,因而单位时间内排入大气的煤烟量相应地增多,城市常年笼罩在烟雾之中,大气被严重污染。“二战”后,大量廉价石油的应用,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污染更为突出。大气污染给日本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人们长年累月吸入大气中的有毒成分,容易得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多种呼吸道疾病,它使幼儿体弱、老人命短,危害极大。据1972年3月统计,日本城市居民中因大气污染生病接受政府救济者高达6376人,其中主要受害者是儿童和老人。据1971年统计,患者中4岁以下的占1/3,9岁以下的占1/2;因病死亡者中60岁以上老人占80%。

为此,前首相田中角荣在他的《日本列岛改造论》一书中也惊呼“再过几年东京的樱花也许看不到了”“呼吸道疾病已是不可避免,不久还将导致死亡率上升的恶果”。

日本大气污染的一个著名事件就是四日市气喘病事件。四日市是日本东部海岸伊势湾一个小城市,原有人口仅25万,主要从事纺织业和陶瓷业,曾因每隔4天有一次集市而得名为四日市。日本是个缺少资源、能源的岛国,为发展经济,执行的是贸易立国方针。而四日市临河近海,交通相当方便,又是京滨工业区的门户,被日本垄断财阀看成是发展石油工业的好地方。四日市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环境污染也随之发展。当它成为占日本石油工业1/4的“石油联合企业城”之时,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公害严重城市:噪声震耳欲聋,臭水横流四溢,一片乌烟瘴气。其中最突出的是大气污染。四日市工厂每年排出的粉尘、二氧化硫总量达到13万吨,大气中二氧化硫浓度超过人体允许限度的五六倍,使整座城市终年烟雾弥漫。在500米厚的烟雾中漂浮着各种各样有毒的气体和重金属粉尘。一次从四日市盐滨小学房顶上采取的烟灰中,经分析有几十种化合物和金属微粒。这些物质演变成硫酸烟雾的混合体进入人体血液,可能导致癌症;进入人体肺部,对呼吸器官伤害很大,使肺部排污能力减弱,易得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肺癌等多种呼吸道疾病,这些病也被统称为四日气喘病。

1961年日本四日市因大气污染而使气喘病大发作,在患者当中,慢性支气管炎占25%,支气管哮喘占30%,哮喘性支气管炎占40%,肺气肿等其他呼吸道疾病将近5%。这就是四日市气喘病事件。1964年日本四日市连续3天烟雾不散,气喘病患者开始死亡。人民迫使市府当局组成调查团,调查污染受害情况,并建立了公害对策室。1967年一些气喘病患者不堪忍受痛苦而自杀;1970年该市气喘病患者达到500多人,其中的十多人被气喘病折磨致死。目前,因高硫重油的继续燃烧,四日气喘病已蔓延至日本全国,千叶、川崎、横滨、大阪、尼崎等地的气喘病在迅速扩展,病根就是二氧化硫白烟。

博帕尔的毒气悲剧

进入20世纪70年代,为适应科技革命发展的需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正在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技术的新兴工业,改造传统的“夕阳工业”,把一部分耗能大、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去。这种工业转移客观上还来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人民反污染的压力。因为,一些重化工业企业造成的污染激起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居民的强烈反对。这些国家不得不制定了环境保护法。垄断企业为解脱环境保护法束缚,就转向发展中国家投资。在它们输出资本的同时,也就输出了环境污染,给发展中国家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这种例子举不胜举,其中最突出的是发生在1984年12月3日印度中部博帕尔的毒气渗漏事故,这是一起化学工业史上最大的悲剧,也是印度历史上最严重的工业事故之一。

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为回避本国限制生产有害物质的法律规定,为节约大量环保费用以增加利润,于1977年在印度中部博帕尔创建了印度联合碳化物公司,这是其拥有全部产权的一家子公司。另一家子公司在本国西弗吉尼亚州。它们生产一种叫甲基异氰酸盐的气体,是制造农药西维因和涕灭威的原料。根据英国化学工业协会主席的声明,英国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停止生产和贮存大量的甲基异氰酸盐了。博帕尔工厂却继续在生产这些化学剂。而且,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采用“双重安全标准”,即在博帕尔工厂和在本国西弗吉尼亚州的相同的联合碳化物公司,安全和监督有毒物的系统大不相同。该公司为了追逐暴利,在博帕尔工厂的设计方面没有采用美国公司同类企业中安装的应急预警计算机系统和储存化学毒剂的安全可靠场所。因此,博帕尔工厂是在既无预防措施,又无安全原则的条件下,生产着剧毒的甲基异氰酸盐。

据说,1978年博帕尔工厂已有6个人死于毒气,但由于厂方的利欲熏心,没有引起重视,终于在1984年12月3日酿成悲剧。

1984年12月3日凌晨两点半钟,博帕尔工厂的地下储气罐内的压力突然增大,一个阀门破裂,从中漏出45吨左右的毒气。本来它是以液化的形式储存在罐内的,但在21℃时就成了气体。从储气罐中渗出的毒气通常会通过一个氢氧化钠涤气器进行中和成为无害气体,但压力增加的速度如此之快,以至于涤气器来不及中和这些跑出来的毒气。当这些致命毒气开始渗出时,人们正在熟睡中,毒气噎得人们难受得摇摇晃晃从床上起来,想要跑出这毒雾笼罩的地方,引起了一片惊慌。当场就使该城的350多人因窒息而死亡,死者大多是儿童和老人,12000多人被送进医院。最终造成两千余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