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小验方,大疗效
14497500000007

第7章 消化系统疾病(3)

胆囊消炎方

【配方】金钱草40克,黄芩10克,槟榔15克,大黄15克,青皮10克,陈皮10克,枳壳10克,木香10克,苏梗10克,川芎6克,郁金15克,川楝子12克,元胡12克,炒薏苡仁40克,罂粟壳6克,炒白芍15克,炙甘草8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3次,分2次早晚温服。

【功效】清热利湿,行气活血。治疗急慢性胆囊炎。

加减大柴胡汤

【配方】柴胡12~18克,大黄9~18克,白芍10~30克,枳实9克,黄芩10克,半夏10克,郁金10克,木香10克,元胡15克,生姜12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7天为1个疗程。

【功效】疏肝利胆,通腑泄热。治疗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

【随症加减】湿热重加茵陈、龙胆草;热毒重加金银花、蒲公英;兼瘀血加赤芍、川芎。

【方药解析】大黄泻下通腑,使湿热毒邪有出路,对消除疼痛与及早恢复消化道功能具有明显的效果;柴胡、枳实、木香等有明显的利胆作用;黄芩清热,半夏降逆,白芍、元胡止痛。全方共奏清泄胆腑湿热,疏肝理气止痛之效。在急性单纯性胆囊炎的治疗上,可及早控制和缓解病情,抑制炎症反应;在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的治疗上,配合西药治疗可控制炎症,避免手术痛苦。

加减丹栀逍遥散

【配方】丹皮10克,栀子15克,柴胡10克,白芍20克,当归20克,茯苓15克,白术10克,川楝子10克,延胡索12克,甘草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疏肝行气,清热利胆。治疗胆囊炎、胆石症,以疼痛为主要表现,排除有严重梗阻胆道感染,心、肝、肺、肾等重要器官合并症的病例。

【随症加减】便秘、口苦、心烦加枳实、大黄、玄明粉;身黄、目黄加茵陈、金钱草。

消炎利胆汤

【配方】茵陈30克,厚朴15克,香附12克,白芍12克,延胡索10克,甘草6克,黄柏12克,栀子10克,郁金10克,柴胡12克,生大黄12克,金钱草30克,金银花15克,延胡索粉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功效】清热利胆,泻火解毒。主治胆囊炎。

【随症加减】急性期加茯苓12克,车前子24克;慢性期去厚朴,加川楝子12克,青皮12克;慢性期急性发作加车前子(包)12克,茯苓12克。

【方药解析】本方是茵陈蒿汤、栀子柏皮汤、柴胡疏肝汤的大复方。

胆黄散

【配方】鲜猪胆20个,鲜绿豆500克,大黄50克,甘草20克。

【用法】切开猪胆颈部,将绿豆装入猪胆中,用线缝紧,悬吊于干燥通风处,等胆汁浸透绿豆后,洗净胆外污物,连同大黄、甘草放入温箱中烤干研末、过筛后约450克,每天早、中、晚各服10克,15天为1个疗程。

【功效】利胆清热,主治慢性胆囊炎。

利胆排石饮

【配方】柴胡、生大黄、枳壳、金铃子、黄芩、广郁金各9克,金钱草45克,红藤30克。

【用法】上药(除大黄外)加适量水煎煮2次,取汁混合,加入生大黄浓缩至处方量,稍静置后,过滤,滤液加入适量苯甲酸钠(0.2%)、甜叶菊苷浸膏(1%),加水调整至全量,分装于500毫升盐水瓶内,100%:30分钟灭菌,备用,临床用灭菌棉花、纱布过滤,分装于20毫升塑料安瓿中,日服3次,每次1支。

【功效】疏肝行气,利胆化石。治疗慢性胆囊炎,胆石症。

【方药解析】实验研究表明,利胆排石饮有显著促进大鼠胆汁分泌、加速小鼠胆囊排空的功效,并有抗炎作用。

胆石症

胆石症是指胆道系统任何部位发生结石的病症。主要是由于胆汁分泌失调所致。其中,一是胆汁中胆汁酸的含量明显降低,二是胆汁酸中的甘氨胆酸和胆红素不能被很好地溶解,从而发生沉淀,于是形成了人类的两种结石——胆固醇结石和胆色素结石。

本病属中医学“胁痛”、“胆胀”等范畴。

胆石症主要病理变化为肝气郁滞,湿热蕴阻,以致肝失疏泄,胆失通降,胆汁郁积,久积成石。治疗总以疏肝利胆,清热利湿,化石排石为基本法则。

临床常用验方如下:

益气消石汤

【配方】西党参、生白术各15克,磁石(醋煅先煎)30克,广金钱草20克,枳实、制香附、郁金、生鸡内金、小青皮各10克,生大黄(后下)3克,生甘草9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上下午各温服1次,每次20毫升。2个月为1个疗程,最多治疗3个疗程。

【功效】疏肝健脾,行气清热,利胆排石。主治老年胆石症。气滞郁热型。右上腹胀痛,不时放射至右肩部,无发热,口干咽燥,食欲不振,神疲乏力,小溲黄赤,大便秘结。舌质偏红,苔薄黄糙,脉弦细。

【随症加减】舌苔厚腻加炒莱菔子、姜半夏各10克;舌质红加川石斛(先煎)30克,知母10克。

【方药解析】老年患者脾胃功能减退,肝胆之生理功能薄弱。方中党参、生白术益气健脾;小青皮、制香附、郁金、枳实疏肝解郁,使肝气得以条达。磁石一药,性平味辛、咸,辛能散结泄毒,咸能润下软坚,配以小剂量大黄,使行气活血、除湿利胆、清热通便散结之力更强。

胆石消汤

【配方】炙鳖甲(先煎)30克,首乌20克,熟地20克,枸杞子15克,山茱萸15克,石斛15克,太子参30克,黄芪30克,山药15克,生地12克,姜黄10克,金钱草30克,炙甘草3克,芒硝(分2次冲服)6克。

【用法】先煎鳖甲约20分钟,余药除芒硝外加清水1000毫升浸泡30分钟,与煎后的炙鳖甲混合。首煎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煎煮并滤汁350毫升,二煎加清水1000毫升,文火煎煮并取汁250毫升,两药汁混合,分别于早晚饭前加芒硝3克,温服,每日1剂。3个月为1个疗程。

【功效】滋阴益气,柔肝化石。主治中老年胆石症,证见胁痛隐隐,头晕眼花,口干欲饮,腰酸不适,舌干红少苔或舌中有裂纹,脉弦细。

【随症加减】有湿邪者加茯苓10克;腹痛甚加郁金20克,杭白芍15克;腹胀甚加佛手10克,香附10克;有热象者加黄芩10克,山栀10克;便秘者加大黄10克。

【注意】服药期间停服其他治疗胆石症的药物,采用低脂、低胆固醇饮食,禁酒,忌辛、辣。并多做上肢运动及右胁肋部的按摩及热敷。

【方药解析】实验研究表明,养阴柔肝药通过调节肝质膜ATP酶活性,改善肝细胞代谢,稳定肝细胞内环境,从肝细胞这一成石环节阻断致石性病理胆汁的形成与分泌;同时通过调整肝细胞功能状态以及肝胆关系,促进胆汁的正常分泌和排泄。

化瘀排石汤

【配方】元胡、郁金、柴胡、枳实各12~15克,鸡内金30克,金钱草30~60克,皂角刺、三棱、三七各10克。

【用法】每天1剂,水煎服,每剂2煎,分早晚空腹服,7天为1个疗程,间歇5~7天再开始第2个疗程。6周后判定疗效。

【功效】疏肝利胆,化瘀排石。主治胆石症。

【随症加减】气滞血瘀型加川楝子、姜黄、木香各10克;肝胆湿热型加茵陈20克,金银花30克,连翘20克,黄柏15克;肝郁脾虚型加茯苓15克,焦三仙各15克,炒白术、砂仁各10克。间歇期间口服扶正排石汤(党参、黄芪、茯苓各15克,炒白术、砂仁、元胡、甘草各10克,鸡内金、金钱草各30克)。

【方药解析】方中元胡、皂角刺、三棱活血化瘀促进结石排出,三七化瘀散结、清热消炎,消除胆道炎症以助化石排石。

茵陈胆道汤

【配方】金钱草30克,茵陈30克,栀子16克,黄芩16克,柴胡16克,枳壳16克,广木香16克,大黄1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功效】清热,利胆,排石。主治胆道结石,胆道感染。

【方药解析】金钱草、茵陈利胆排石、清利湿热;栀子清热利胆;柴胡、黄芩疏肝解郁,解表清热;木香,枳壳行气解痉、止痛;大黄泄浊泻火。临床药理研究表明,本方能明显增加胆汁流量,缓解肝胰壶腹括约肌痉挛,并起到消炎、排石的作用。

四金化石汤

【配方】金钱草30克,海金沙、鸡内金、郁金各20克,香附、广木香、延胡索、大黄各15克,茵陈、黄芩、枳壳各10克,柴胡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3次,每次用药汁冲服琥珀3克(研细)。30天为1个疗程。

【功效】清热利湿,行气消石,破结化石。主治胆石症,证见阵发性或持续性右上腹及剑突下疼痛,呈绞痛或隐痛,痛可放射至右胸、肩背。其他症状有脘闷噫气,腹胀,恶心呕吐,口苦咽干,渴不欲饮,食欲不佳,大便失常,发热或不发热,黄疸,苔黄腻,脉弦等。

【随症加减】口干舌红少津者加乌梅、石斛;合并黄疸加栀子,重用茵陈;伴有胆囊炎、胰腺炎加金银花、蒲公英;气虚者加黄芪、白术;阴虚火旺者加知母、黄柏;胁痛甚者加川楝子。

【方药解析】四金(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郁金)疏肝解郁,清热利湿排石,消石破结;香附、木香、延胡索、枳壳、柴胡疏肝理气,化瘀止痛,调理气机以利结石排出;茵陈、黄芩、大黄清热利胆,通腑化石,使邪从二便排出。

慢性结肠炎

慢性结肠炎以反复腹泻、黏液便和里急后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最常见的有非特异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小肠吸收不良等。

本病属中医的“泄泻”、“腹痛”、“肠风”、“便血”等范畴,具有病程长久,反复发作的特点。临床证型较多,但总以健脾祛湿、补肾涩肠为治疗关键。

临床常用验方如下:

加减真人养脏汤

【配方】黄芪12~15克,党参12~30克,土炒白术12~15克,当归9~12克,煨肉豆蔻9~15克,白芍9~15克,木香6~12克,肉桂(研末服)3克,炙甘草6~9克,赤石脂(包)15~30克,玄胡索9~15克,乌梅9~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30天为1个疗程。

【功效】益气补脾,温中涩肠。主治慢性结肠炎。

【注意】忌食油腻厚味。

固本益肠片

【配方】黄芪18克,党参15克,白术、山药、白芍、元胡各12克,赤石脂、地榆、炮姜、补骨脂、当归各9克,木香、儿茶、炙甘草各6克。

【用法】上药制成片剂,每片重0.5克,每次10片,每日服3次。20天为1个疗程,间隔7~10天,2~3疗程后行纤维结肠镜检查。

【功效】健脾温肾,和中涩肠。主治慢性结肠炎脾气虚、脾阳虚、脾肾阳虚型。

【方药解析】实验研究表明,本方具有健脾止泻之功效,对脾虚型慢性结肠炎疗效显著。主要是通过补益强壮,增强抗病能力,促进疾病痊愈。其治泻作用与拮抗乙酰胆碱M受体激动作用和直接缓解平滑肌痉挛有关,起到镇痛和抗凝血作用。这些作用与临床目的(健脾益气,改善胃肠机能,缓急止痛,消肿,止泻,消炎,止血等)相吻合,从而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温中实脾汤

【配方】熟附块(先煎)、白术炭、煨木香各10克,肉桂(后下)、黄连、炒枳壳、炮姜各5克,茯苓、山楂炭各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上下午分顿服,7天为1个疗程。

【功效】温中散寒,清热燥湿。治疗慢性结肠炎寒热夹杂证。

【随症加减】水样便者加煨肉豆蔻10克;黏冻便者加马齿苋30克。

【方药解析】慢性结肠炎多见寒热夹杂,故治疗常寒温并用,连姜汤与本方一样,既用苦寒之黄连清热燥湿,又用炮姜温中散寒止痢,配合白术等健脾化湿。本方较之连姜汤温阳散寒力量更强,适用于寒热错杂,脾肾阳虚突出者。

加味补中益气汤

【配方】黄芪30克,党参20克,当归15克,白术15克,陈皮15克,升麻10克,柴胡10克,蒲黄15克,五灵脂15克,地榆15克,黄连10克,白头翁15克,枳壳15克,甘草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早晚服。服用1个月后改服补中益气丸,每日2次,每次1丸,再用1个月为1个疗程。

【功效】益气升阳,清热利湿。治疗慢性结肠炎。

【方药解析】补中益气汤具有补气、升清、止泻的作用,本方加用地榆、黄连、白头翁以清热利湿,可明显增强全方的止泻止痢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连有抗炎、抗腹泻、抗溃疡,保护胃肠黏膜的作用;白头翁有抗菌、抗病毒、消炎、止痢的作用;地榆有抗菌、抗炎、止泻及抗溃疡作用。“久病多瘀”,方中用蒲黄、五灵脂以疏其血络,促进组织的修复与再生。

健脾理肠片

【配方】米炒黄芪15克,米炒潞党参10克,土炒当归6克,炮姜6克,土炒白芍15克,土炒白术6克,醋元胡10克,水飞赤石脂10克,儿茶3克,肉桂3克,乌梅9克,茅莓9克,升麻10克,蜜炙甘草3克。

【用法】元胡、赤石脂、儿茶、肉桂、白术、党参等6味粉碎成细粉,其余加水煎煮3次,合并滤液,浓缩成稠膏,加入元胡等粉末,混匀,制成片剂,每片含生药0.4克。每日3次,每次8片;轻症4片,饭后温开水送服。症状缓解后减至2~4片,20天为1个疗程,间隔7~10天,一般用药1~3个疗程。小儿药量酌减。

【功效】益气健脾,温中涩肠。治疗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

【方药解析】实验研究证实,本方能明显改善大黄所致的脾虚症状,减轻大黄、蓖麻油所致小鼠的腹泻程度,并有强壮、抗炎、镇痛及止血作用,本方还有抗溃疡及显著吸附蛋白酶、抑制胃液消化蛋白质的作用。

秦艽苍术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