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小验方,大疗效
14497500000020

第20章 风湿性疾病(2)

【配方】蚂蚁50克,人参1克,黄芪7.5克,当归4克,鸡血藤7.5克,淫羊藿5克,巴戟天5克,菟丝子20克,丹参7.5克,制川乌2.5克,威灵仙5克,蜈蚣2.5克,牛膝2.5克。

【用法】上药碾碎过筛,炼蜜调和为丸,每丸重12克。每日服用1丸,服药时将核桃1个(去皮隔),红枣1枚(去核),药1丸切极碎,盛人碗中,打人鸡蛋1个搅匀,蒸成蛋糕状,用白开水或小米粥(浮在上面的汤油更好)空腹送服。急性发作活动期适当配合西药或中药汤剂。3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根据病情继续服第2、第3疗程。

【功效】补肾强筋,祛风通络。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五藤汤

【配方】青风藤15克,雷公藤(去皮,先煎)6~9克,忍冬藤15克,海风藤15克,络石藤15克,蕲蛇10克,蜈蚣3克,淫羊藿12克,当归30克,白芥子10克,鸡血藤30克,生黄芪3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饭后半小时服。1个月为1个疗程。

【功效】通经活络。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方药解析】雷公藤生药应取其木质部,其皮质部毒性强,所以务必仔细去皮。

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侵犯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西医应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冲击疗法,对缓解和稳定病情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毒副作用很大,停药后易出现“反跳”现象。据报道,西药明显的不良反应及其所致免疫抑制状态下的感染已跃居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第一死因。

古代文献无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名,但根据临床特点,当属“鬼脸疮”、“阴阳毒”、“痹证”等范畴。

轻、中型可单用中医药治疗,能够较好地消除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改善实验指标,中、重型中医药可与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同用,中西医结合可以提高疗效,并可大大减少西药的不良反应及合并症,减少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的用量和维持量,巩固疗效,防止“反跳”。在稳定期应用中医药治疗可提高身体质量,恢复劳动能力,延长寿命。

临床常用验方如下:

滋肾养阴益气方

【配方】生地黄15克,山茱萸12克,山药30克,茯苓25克,泽泻30克,牡丹皮10克,女贞子12克,墨旱莲12克,太子参25克,麦冬15克,五味子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2周为1个疗程。共治1~4个疗程。

【功效】益气滋阴,清热凉血。主治系统性红斑狼疮,以发热,关节酸楚或肿痛,颜面蝶形红斑或甲周红斑、蛋白尿或浮肿等为主症。

【随症加减】风热毒盛型(颜面蝶形红斑或散在斑丘痒疹,或肢端红斑,色鲜红,皮损脱屑,咽干痛或咳,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滑)加水牛角30克,赤芍药15克,荆芥12克,防风12克,连翘30克。

阴虚内热型(颧颊蝶形红斑或其他部位多形红斑,色黯红,手足心烦热,自汗,盗汗,乏力,懒言,关节痛楚,腰酸,脱发,舌红少苔,脉细数)加知母10克,焦黄柏10克,焦栀子15克,淡豆豉10克。

肝肾阴虚型(偶有低热,局部斑疹黯褐或色素沉着,腰酸痛,关节酸楚,脱发,月经不调或闭经,或头晕目眩,少寐,咽干口燥,便干溲黄,肢肿,舌红少津,苔薄黄,脉细)加制何首乌30克,酸枣仁30克,桑寄生25克,续断15克。

风湿热痹型(全身大小关节游走性疼痛,肌肉酸痛不适,或关节肿胀灼热,或伴低热,口苦咽干,舌红或淡红,苔黄燥,脉滑)去五味子加桑枝30克,薏苡仁30克,苍术15克,焦黄柏15克,怀牛膝12克。

肝郁脾虚型(胁腹胀痛不适,纳呆,便溏不爽,月经不调,局部皮肤色素沉着,舌淡苔白或腻,脉弦细去生地黄、牡丹皮,加柴胡12克,白芍药15克,枳实12克,白术15克,陈皮10克,法半夏15克。

【方药解析】六味地黄丸以滋肾阴为主而兼补肝脾之阴,补而不腻;二至丸滋补肝肾之阴;生脉饮气阴双补,以益心脾之气,补心肺之阴为主,三方合用,共奏滋阴养阴益气之最佳功效。现代药理研究结果证实,六味地黄丸、生脉饮、二至丸均有显著的免疫增强活性,能调节机体免疫系统功能,其中生脉饮能兴奋肾上腺皮质功能,六味地黄丸能增强机体非特异性抵抗力,并有一定保护肾脏功能的效果,且养阴药生地黄、知母等有显著减少激素副作用的功效,故运用益气药物治疗本病过程中,可渐减激素用量又不使治疗效果降低。有关研究也证实,肾虚与免疫功能低下(包括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密切相关,故滋补肾阴、补肺益脾法能调节机体阴阳气血的平衡,有效阻断疾病变化发展,从而使症状得以减轻或缓解,病情得以控制。

益气养阴汤

【配方】麦冬10~15克,五味子10克,太子参15克,生黄芪30克,当归6~10克,山萸肉10克,山药10克,黄精15克,熟地20~30克,蚕沙20克,秦艽10克,海桐木10克,半枝莲10~15克,灵芝草15克。

【用法】急性进展期治疗用地塞米松每天10毫克(相当于泼尼松66.7毫克)静脉滴注,病情控制后渐减量至缓解,改为泼尼松每天40毫克口服时,加益气养阴汤,每天1剂水煎服,以后视情况,泼尼松每1~2周减2.5~5毫克,减至每天15毫克时全面复查有关实验指标,疗程3~6月。

【功效】补气益阴。适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缓解期。

【随症加减】阴虚低热烦躁甚加石斛、知母、青蒿;肝脾湿毒(肝功能受损)加茵陈、白术、柴胡;脾肾湿毒(肾功能受损)加土茯苓、益母草、车前子;心气亏损(心功能受损)重用生脉饮加甘草、丹参;气滞络阻(皮肤血管炎)加首乌藤、鸡血藤、茜草;阴虚营卫不和(雷诺征)加仙茅、淫羊藿、鹿角霜、桂枝、甘草等。

【方药解析】现代研究证明,常用益气药如黄芪、党参、白术、甘草等有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作用,养阴药如生地、熟地、玄参、麦冬、白芍等能减轻机体免疫抑制剂引起的副作用,还能抑制免疫功能亢进。系统性红斑狼疮急性进展期应用激素控制病情后,由于病变损伤及消耗使机体内环境紊乱,抵抗力下降,出现气阴两伤证,这时中医药治疗上升到主导地位,以补虚扶正为主要治疗手段。益气养阴汤能扶正固本,改善体质,调节机体免疫功能,配合逐渐撤减激素,从而减少激素的毒副作用及合并症,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祛风温阳通络方

【配方】川桂枝3克,制川乌(先煎2小时)、制草乌(先煎2小时)、炒荆芥、炒防风、淫羊藿、伸筋草各9克,玄参9~12克,甘草3~4.5克。

【用法】水煎服。6个月为1个疗程,疗效不显者再续1个疗程,两疗程之间间隔不超过14天。

【功效】散寒除湿,祛风温阳,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

【随症加减】痹损肌肤,雷诺症明显者,去玄参,选加熟附子3~9克,羌活、秦艽、晚蚕沙(包)、丹参、漏芦各9克;皮肤顽厚,麻木不仁者,加生黄芪9~12克,当归9克,郁金9~24克,威灵仙9~12克;关节红肿热痛者,选加桑枝、贯众各9克,石膏(先煎)9~15克等。

痹损及肾,有浮肿、蛋白尿者,加黄芪9~12克,白术12克,玉米须、薏苡仁、黑豆各18克,龙骨、牡蛎各15克,汉防己9~12克;尿素氮高者,加宣木瓜、牛膝各9克;腰膝酸软,浮肿,怕冷,舌淡,脉沉细迟者,去玄参,加牛膝、杜仲、熟附子各9克,有耳鸣,健忘,脉细数,舌红者,加生地黄9克。

痹损及心,心烦,夜寐不酣,脉细数,舌红者,加党参、麦冬各9克,五味子3克,夜交藤15克;心悸气促,唇绀,面色苍白,心绞痛,脉细结代,舌紫暗者,去玄参,加熟附子、丹参、泽兰各9克,地鳖虫6~9克;癫痫、抽搐,神识昏糊者,加蜣螂虫(去头足)4.5克,远志3克,石菖蒲9克。

痹损及肝,右胁疼痛,脘腹作胀者,加黄芩、丹皮、制香附各9克,大腹皮12克;肝功能异常或有肝脾肿大,肝硬化者,加党参、白术、生麦芽、炙鳖甲各9克,桃仁4.5~9克;头晕目花、头胀痛者,加白芍、钩藤各9克,菊花4.5克,石决明(先煎)30克,女贞子12克,旱莲草9克。

痹损及脾,纳呆,泄泻,舌淡苔润滑,脉细迟者,去玄参,加党参、白术各9克,炮姜炭4.5克,煨木香、黄芩炭、焦六曲各9克,山药9~12克;苔厚腻,加薏苡仁9~15克,苍术4.5~9克。

痹损及肺,恶寒,身热,舌淡苔薄,脉浮者,加黄芪、紫苏、贯众各9克;咳嗽,咽痒,胸闷者,加麻黄3~6克,前胡9克,桔梗4.5克;痰多加远志3克,葶苈子(包)9克;发热,胸膺闷塞,痰黄黏稠者,加桑叶、桑白皮各9克,冬瓜子、冬瓜皮各15克,丝瓜子、丝瓜络各15克。

【方药解析】临床上遇见伴有身热、烦躁、口渴等热象,或舌红少苔,口干咽燥,低热颧红等阴虚内热之证,仍宜用乌头、桂枝,仅对不同兼证酌加清热解毒或养阴生津之品;为防辛温药耗伤阴津,故用苦寒之玄参监制;为防川草乌的毒性,用甘平的甘草解毒。

加减磁石丸

【配方】磁石60克,牛膝、川芎、赤芍、海桐皮、萆薢、全蝎、秦艽、地龙、天麻、木瓜、白芷、白花蛇、白僵蚕、白附子、海风藤、白蒺藜、苦参各3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过100目筛,制成蜜丸,每丸10克。每次2丸,每天2次,连服60天。

【功效】祛风除痹,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

【方药解析】系统性红斑狼疮与中医的。“肾脏风毒”相类似。肾脏风毒为风邪客于肾经,久而不去遂成风毒之邪,风毒流注腰脚、四肢及肾脏所主筋脉,或作寒热、或为疼痛、或发疮疡。治疗肾脏风毒的代表方为磁石丸。方中主药磁石的使用独具匠心,《神农本草经》言其:“主周痹风湿,肢节中痛,不可持物”,以磁石驱散肾脏风毒,主治周痹风湿才是古方本意。白花蛇、白附子、白僵蚕、白蒺藜合称四白散,古方中常以治肾脏风毒攻注,四肢头面生疮,遍身瘙痒。牛膝、全蝎、地龙、川芎、赤芍活血祛瘀,配天麻祛风解痉;海桐皮、秦艽、萆薢、木瓜均有驱散风湿之毒、胜湿利水之功。白芷祛风止痒、散风除湿;苦参祛风杀虫,海风藤祛风通络。诸药合用驱解肾脏风毒、利湿止痒,兼顾系统性红斑狼疮之主要病变特点,纠正该病引起的皮损、关节炎症以及肾脏、心脏等系统的异常,故临床应用能取得较好疗效。

狼疮丸

【配方】金银花、连翘、丹参、赤芍、蒲公英各80克,白鲜皮40克,桃仁50克,红花30克,蜈蚣8条。

【用法】上药制成蜜丸,每丸重9克,每日2次,每次2丸,急性期每日3次,每次4丸,温开水送服,持续服用3~5年。

【功效】消热解毒,活血化瘀。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

【方药解析】实验证明:狼疮丸对不同原因引起的炎症,包括Ⅰ、Ⅲ、Ⅳ型变态反应,均有抑制作用,但对免疫反应的致敏和反应期均无作用。此外,能缩短优球蛋白溶解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