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要获得成功,必须具备细腻而敏锐的观察力,以恒心为友,以经验为顾问,以耐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守护者。
光有胆量是不够的,还要有细心导航
华佗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他医术高超,不仅因为他聪明,更重要的是他能够细心学习、刻苦钻研。
东汉末年的时候,战争频繁,民不聊生,又碰上瘟疫流行,百姓死伤无数。华佗住的村子很多人都被瘟疫感染,可是没有一个医生能够医治,小华佗被父母送到山上才免于被感染,但是他的父母却失去了生命。看着自己的父母被瘟疫夺去生命,华佗非常伤心。他痛恨那些官僚没有一个来关心民生疾苦,也很气恼没有一个医生能治好那些得瘟疫的人。因此,他立志要做一名好医生,为天下的贫苦百姓治病。
华佗7岁那年,听说有一个姓蔡的名医医术非常高超,他决定前去拜师。他背起行囊,昼夜兼程,找到蔡医生。但是,蔡医生收徒很严格,不仅要有学医的志向,还要聪慧。因此,他每次都会出一些题考那些来拜师的人。
华佗先在蔡大夫的村里住了几天,等拜师的人多了,一起前去参加蔡大夫的面试。那天,蔡大夫指着门前的一棵大树说:“你们要拜师的话,先把树顶上的叶子取下来。不能用梯子,也不能爬树。”
那些来拜师的人听后,有的面面相觑,有的来回走动,还有的唉声叹气。只有华佗一人围着那棵树仔细观察。蔡大夫看见华佗如此与众不同,走过去问道:“小兄弟,你想到什么办法了吗?”
华佗也不回答,只是在那里看着。突然他一拍脑门,叫了起来:“有了!”他向蔡大夫要来一根绳子,接着在墙角找了两块石头绑在绳子两端,抓住绳子的一端朝树顶的枝条猛抛上去,接着把绳子一收,树顶的枝叶就飞了下来。
蔡大夫见了,高兴地称赞:“好办法!”问明华佗学医的原因后,蔡大夫欣然收了这个徒弟。
蔡大夫收华佗为徒后,并没有立即教他医术,而是让他每天早上打扫院子,上午把草药碾成碎末,下午煎制药汤,一碗一碗给病人送去,一直忙到半夜才能入睡。别的徒弟都抱怨师傅不教他们医术只让他们干活,但华佗从来不抱怨,而是每天认真观察,从中学习。
过了两个月,蔡大夫把华佗叫进屋子,问他:“华佗,你来这里多久了?”
华佗恭敬地回答:“师父,徒儿来这里已经两个月了。”
蔡大夫又问:“那你这两个月学到什么了?”
华佗说:“虽然师父没有直接教我医术,但我每碾一次药,我都看这些药是什么,尝尝它们是什么味道,分辨药方是怎么搭配的。每次送药给病人,我也会观察这些病人的症状,分析什么程度的症状要吃多重的药。还会问他们的感觉,吃了药后有没有好转。”
蔡大夫听了大喜:“嗯,真是细心的孩子。看来你真是可造之才。从明天开始,你跟我一起出诊吧。”
从此,华佗一面帮师傅做一些基本工作,比如称药、送药,一面跟着师傅出诊。每次出诊他都认认真真地记录师傅的诊断过程,细心地观察病人的症状,分析师傅所开的药方、药量。
对那些需跟踪治疗的病人,华佗的观察更是仔细。不仅观察他们病情的变化,还看蔡大夫所开药方的变化。蔡大夫见华佗如此细心认真、勤奋好学,更加喜爱他了,他把自己所藏的医书全拿出来给华佗看,华佗一看有这么多医书,兴奋得心都快跳出来了。有了这些医书,华佗如鱼得水,白天他跟随师傅看病出诊,晚上就抱着医书认真研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他的医术突飞猛进。但是他并不满足,仍不断学习,亲自采药,细致地试验药性。
细心、好学、坚持,终于造就了一代神医——华佗。
一分钟感悟
如果你想要获得成功,必须具备细膩而敏锐的观察力,以恒心为友,以经验为顾问,以耐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守护者。
注重细节,才能铸就辉煌
日本的卡卡里昂公司是一家生产内衣的公司,设在神户中央区港岛时装街,在20世纪80年代初创时,连经理在内仅有3个人。
当时,在日本各百货商店和服装铺都设有试衣室,但试穿内衣先要脱外衣,如果试一件不合身接着再试时,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而且多少有些尴尬。
卡卡里昂公司经理注意到了这个细微之处,就想如果能在自己家里邀讲三五位邻居或女友,一起挑选公司送来的内衣,有中意的式样当场试穿,这种场合气氛亲切,最适宜妇女购买内衣。于是便决定采取这种方式来销售内衣,并配合这种销售方式做出了一些规定:凡是在家庭联欢会上一次购买1万日元以上的顾客,就能获得该公司“会员”资格,今后购买内衣可享受七五折的优惠;会员如在3个月内发起家庭联欢会20次以上,销售金额超过40万日元,就能成为本公司的特约店,可享受6折优惠;如果在6个月内举办家庭联欢会40次以上,销售金额超过300万日元,就能成为本公司的代理店,享受零售价一半的批购优惠。
采取这种销售方式以后,卡卡里昂公司获得了迅速的发展。
10年以后,卡卡里昂公司拥有员工200多名,代理店约800家,特约店2万多家,会员135万名,而且会员还以每月2万名的速度剧增,年销售额达200亿日元以上,成为日本内衣业的后起之秀,被舆论界称为“席卷内衣业的一股旋风”。
一分钟感悟
小事成就大事,细节决定成败。一件不起眼的小事情在常人看来或许不值一顾,但在具有卓越头脑的人看来都是改变处境的机遇。
明察秋毫,洞悉人间百态
某著名大公司招聘职业经理人,应者云集,其中不乏高学历、多证书、有相关工作经验的人。经过初试、笔试等4轮淘汰后,只剩下6个应聘者,但公司最终只选择一人作为经理。
所以,第5轮将由老板亲自面试。看来,接下来的角逐将会更加激烈。
可是当面试开始时,主考官却发现考场上多出了一个人,出现7个考生,于是就问道:“有不是来参加面试的人吗?”这时,坐在最后面的一个男子站起身说:“先生,我第一轮就被淘汰了,但我想参加一下面试。”
人们听到他这么讲,都笑了,就连站在门口为人们倒水的那个老头子也忍俊不禁。主考官也不以为然地问:“你连考试第一关都过不了,又有什么必要来参加这次面试呢?”这位男子说:“因为我掌握了别人没有的财富,我本人即是一大财富。”大家又一次哈哈大笑了,都认为这个人不是头脑有毛病,就是狂妄自大。
这个男子说:“我虽然只是本科毕业,只有中级职称,可是我却有着10年的工作经验,曾在12家公司任过职……”这时主考官马上插话说:“虽然你的学历和职称都不高,但是工作10年倒是很不错,不过你却先后跳槽12家公司,这可不是一种令人欣赏的行为。”
男子说:“先生,我没有跳槽,而是那12家公司先后倒闭了。”在场的人第三次笑了。一个考生说:“你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失败者!”男子也笑了:“不,这不是我的失败,而是那些公司的失败。这些失败积累成我自己的财富。”
这时,站在门口的老头子走上前,给主考官倒茶。男子继续说:“我很了解那12家公司,我曾与同事努力挽救它们,虽然不成功,但我知道错误与失败的每一个细节,并从中学到了许多东西,这是其他人所不具备的。很多人只是追求成功,而我,更有经验避免错误与失败!”
男子停顿了一会儿,接着说:“我深知,成功的经验大抵相似,容易模仿;而失败的原因各有不同。用10年学习成功经验,不如用同样的时间经历错误与失败,所学的东西更多、更深刻;别人的成功经历很难成为我们的财富,但别人的失败过程却是!”
男子离开座位,做出转身出门的样子,又忽然回过头说:“这10年经历的12家公司,培养、锻炼了我对人、对事、对未来的敏锐洞察力,举个小例子吧——真正的考官,不是您,而是这位倒茶的老人。”
在场所有人都感到惊愕,目光转而注视着倒茶的老头儿。那老头儿诧异之际,很快恢复了镇静,随后笑了:“很好!你被录取了,因为我想知道——你是如何知道这一切的。”
老头儿的言语表明他确实是这家大公司的老板。这次轮到这位考生一个人笑了。
一分钟感悟
《红楼梦》中有一句让贾宝玉讨厌的话,但却揭示了人们生存的道理:世事洞察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举手投足,足以让所有人认识你
莎拉是一个天性自由的人,最受不得约束和限制。她和莫娜是同一天来到一家著名广告公司应聘美编的,单从两个人的作品上看,技术水平不相上下。不过莎拉在思路方面略胜一筹,因为她在这个行当做过3年,经验相对于才出校门的莫娜自然要丰富一些。两个人一起被通知参加试用,而且结果很明确,只能留下一个。
莎拉上班时间从来都是一身T恤短裤的打扮,光脚踩一双凉拖鞋,也不顾电脑室的换鞋规定,屋里屋外就这一双鞋,还振振有词地说:“佛罗里达那儿上班的人都这样,再说我这不是穿着拖鞋吗?”不管是在工作台前画图,还是在电脑前操作,只要活儿干得顺手,她一高兴起来准把鞋踢飞。刚开始,同事们还把她的鞋藏起来,和她开玩笑,后来发现她根本不在乎,光着脚也到处乱跑。
相反,莫娜是第一次工作,多少有点拘谨,穿着也像她的为人一样——文静、雅致还带着少许灵气。她从来不通过怪发型、亮眼妆来标榜自己是搞艺术的,只是在小饰物上展示出不同于一般女孩子的审美观点,说话温温柔柔的,很可爱。
有一天中午,电脑室的空气中忽然飘出腥臭味道,弄得一班人互相用猜疑的目光观察对方的脚,想弄清到底谁是“发源地”。后来,大家发现窗台下面有“嗦嗦”的响声,原来那里放着一个黑色塑料袋,有胆子大的打开来一看,居然是一大袋海鲜。
众人的目光都不约而同地集中在莎拉身上,没想到她坦坦荡荡地说:“小题大做,原来你们是在找这个。嗨,这可怪不得我,这里的海鲜只能算是‘海臭’,一点都不新鲜。”
这时莫娜端过来一盆水:“莎拉姐,把海鲜放在水里吧,我帮你拿到走廊去,下班后你再装走。”
莎拉一边红着脸,一边把袋子拎走了。
结果呢,试用期才进行了两个月,莎拉就背包走人了。尽管她的方案比莫娜做得要好,但是老板不想因为留下这样一个太不修边幅的人而得罪其他一大批雇员。
临走的时候,老板对莎拉说:“你的才气和个性都不能成为你搅乱别人心情的原因,也许你更适合一个人在家里成立工作室,但要在大公司里与人相处,处世得体和合作精神是十分重要的。”
对个人而言,一个从开始就讲求纪律的人,才能让同事尊重,让上司赏识,赢得发展的机会,这也体现了一个职业人的优秀品质。反之,则只有失败。
一分钟感悟
人们习惯通过你的形象来认识你的品质、教养、社会地位、家庭背景、学历背景等。
个人材料都禁不起他人的擅自揣测,所以为了你的形象与前途,还是拘一点小节吧。
即使你是位大人物,细节也会使你魅力倍增
许多成功人士极其注重小事和琐事,并且特别喜好在细节上下工夫。在约翰·肯尼迪总统眼里,似乎任何细枝末节都肯定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在其就职典礼的检阅仪式中,肯尼迪注意到海岸警卫队士官生中没有一个黑人,便当场派人进行调查;他在就任总统后的第一个春天发现白宫的草坪上长出了蟋蟀草,便亲自告诉园丁把它除掉;他发现美国陆军特种部队取消了绿色贝雷帽,便下达命令予以恢复;尤其使人感到意外的是,肯尼迪在就任总统后不久举行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竟然胸有成竹地回答了关于美国从古巴进口糖的问题,而这件事只是在此前有关部门一份报告的末尾部分才第一次提到过。
身为总统,肯尼迪巨细都抓的风格非但没有被美国人指责,反倒更加丰满了自己的形象。
同肯尼迪相比,美国的许多位总统似乎都不逊色。其中,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是凭借惊人的记忆力来记住诸多细枝末节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一条船在苏格兰附近突然沉没,沉没的原因是鱼雷袭击还是触礁,一直没有结论。罗斯福则认为触礁的可能性更大,为了支持这种立论,他滔滔不绝地背诵出当地海岸涨潮的具体高度以及礁石在水下的确切深度和位置。这一手令许多人暗中折服。罗斯福更拿手的绝活是进行这样一种表演:他叫客人在一张只有符号标志而没有说明文字的美国地图上随意画一条线,他都能够按顺序说出这条线上有哪几个县。
林顿·约翰逊总统也曾在细枝末节上做过出色的表演。有一次,约翰逊刚刚在国会参议两院联席会上致词完毕,一位参议员便跑上去向他表示祝贺。约翰逊说:“对,大家鼓了80次掌。”这位参议员立刻跑去核对。会议记录,竟然查实总统丝毫没有说错。显然,约翰逊在讲演的同时,必定在仔细数着会场上鼓掌的次数。
一分钟感悟
成千上万的小事落在我们的手心里,机会每天发生,它都留给我们自由运用或是滥用的权力,而结果却是截然不同。
天才与常人的最大差别在于,天才更擅长细节分析
1493年,哥伦布在美洲的海地岛发现,当地儿童都喜欢把天然生橡胶捏成弹力球。哥伦布觉得这种玩具很有趣,就带了几个球回欧洲,并引种了这种树木。但是,这种生橡胶的性能不太好,受热易变形,发黏,受冷又易发脆。因此,它的功能受到了局限。后来美国的一个发明家在橡胶里加入了硫黄,这使橡胶的熔点、牢固度大大增强,后来又有人在橡胶中加入了炭黑,使之更加耐磨,橡胶的用途也日益增加。
苏格兰有一家用橡胶生产橡皮擦的工厂,厂里有一位像法拉第那样梦想成为科学家的工人,名叫马辛托斯。一天,马辛托斯端起一大盆橡胶汁往模型里倒,一不小心,脚被绊了一下,橡胶汁淌了出来,浇到了马辛托斯的衣服上。下班后,马辛托斯穿着这件被橡胶汁涂满了一大块的衣服回家,正巧路上遇到了大雨。回家换衣服时,马辛托斯惊奇地发现,被橡胶汁浇过的地方,竟没有渗入半点雨水。善于联想的马辛托斯立即想到,如果把衣服全部浇上橡胶汁,那不就变成了一件防雨衣吗?雨衣也就应运而生。
后来苏格兰的一位医生骑自行车在石子路上行驶,当时的自行车没有充气的轮胎,因此颠簸得很厉害,这个医生就用橡胶管子圈在车轮上,充上气,这样骑车就又快又不颠簸。从此,橡胶的用途越来越广,它既可以做轮胎、鞋,也是很好的绝缘材料,还可以做成各式各样的体育用品。
由于天然橡胶产量有限,人们又通过对橡胶成分的研究,生产出了各种各样的合成橡胶,这种橡胶为高分子合成,它具有耐腐耐磨、耐高温、耐氧等特点,通过人们不断努力,橡胶终于从孩子手中的弹力球发展成为一种具有广泛用途的高分子材料。目前,全球橡胶制品在5万种以上,一个国家的橡胶消耗量和生产水平,成了衡量国民经济发展,特别是化工技术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由弹力球到雨衣,到车轮胎、鞋等,人们的联想一环套一环,犹如步步登高,把人们引入更高的创造境界。
一分钟感悟
这世上有数不尽的发明创造都来源于生活的小细节,就好比牛顿因为苹果而思考得出万有引力一样,财富、机遇也是隐藏在小事物之中,需要有心人的耐心观察。
精明人从小处着手,愚笨者对着人事幻想
哈同是旧中国闻名于上海滩的“大班”,控制着大上海一半以上的房地产,财富难以计数。但是,这个闻名一时、富甲一方的犹太大亨,刚到中国时却一文不名。
当时,年仅24岁的犹太人哈同尾随嘴咬雪茄的洋商与身带枪炮的洋鬼子,流浪到了旧中国的大上海。当时,他一贫如洗,靠他父亲在上海的老朋友介绍,才勉强到沙逊洋行混了个看门的差事,住在又脏又臭的勤杂工宿舍。
看门本是一个不能发财的下等差事,可哈同一干上就不一样了。虽说只干了几天,但他已对洋行上下了如指掌,特别是他还熟知,那些来洋行办事的,大多是来谈烟土等黑货生意的,于是他脑袋一晃,就想出了一个发财的鬼点子。
这之前,前来办事的只需和门卫打个招呼就被放进去,这回哈同的工作方法改变了。他在门口放了一本登记簿,来客一律要先登记,然后坐在门口的长凳上等候,按顺序进门。这下可把那些烟土商急坏了,因为他们急于将黑货出手。有些机灵的商人,猜透了哈同的用意,便拿出1元钱,轻轻塞入哈同手中,恳求道:“我有急事,能不能通融一下?”
哈同马上到里面跑一趟,出来说:“请进吧。”
当排在前面的人提出质问时,他就会用刚学的中国话说:“他的生意比你们的紧急。”
久而久之,其他的商人也看出窍门来了,于是也在登记时塞给他1元钱。有个别的生意较大,需“货”较急的,还多加两元钱,要求“插号”。
这一看门方式的改变,不仅使哈同一天能多收入几十元的外快,而且还给营业部管事留下一个聪明能干的好印象。因为,以前这位管事的办公室里,从早到晚总是挤满了客户,他们争先恐后地谈生意,吵得管事头晕目眩。忽然从某一天起,客商们秩序井然地有进有出,而且几乎所有大买卖都排在前头。管事起初颇感纳闷,特意抽空去门口侦察了一番,才知“原来如此”,不觉对哈同另眼相看:“这个犹太青年聪明能干,让他做看门人,岂不是大材小用!”
不久,营业部管事就找哈同谈话,表扬他工作认真、聪明能干,并问哈同对洋行业务有何高见。哈同怎肯放过这个在上司面前表现的机会,忙说:“我看,用抵押的办法可以扩大营业额。”这话一下就说到了管事的心坎上。用抵押、用期票,不仅可以增大营业额,而且大有发挥的余地。
就这样,哈同很快就得到了上司的赏识,并像坐直升机般被提拔为业务管事、领班及行务员,直到最后成为旧上海首屈一指的富豪。
一分钟感悟
同样的一件事,在不同人做起来会有天壤之别,其中是否勤于思考、具备敏锐的观察力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记住他人的名字,这是与人拉近距离的开始
安德鲁·卡内基被称为钢铁大王,其实他自己对钢铁的制造懂得很少。他手下有好几百个人,都比他了解钢铁。但是他知道怎样为人处世,这就是他能以一个门外汉的身份创造奇迹的原因。
他小时候,就表现出组织和领导的天才。在他10岁的时候,他发现人们对自己的姓名看得惊人的重要。于是就他利用这项发现,去赢得别人的合作。
那是在苏格兰的时候,他有一次抓到一只母兔。他很快发现了一整窝的小兔子,但没有东西喂它们。可是他有一个很妙的想法。他对附近的那些孩子们说,如果他们找到足够的苜蓿和蒲公英,喂饱那些兔子,他就以他们的名字来替那些兔子命名。这个方法太灵验了,卡内基一直忘不了。
成年之后,他在商业界利用这个秘密赚了好几百万元。例如,当卡内基和乔治·普尔门为卧车生意而竞争的时候,这位钢铁大王又想起了那个兔子的经验。
卡内基控制的中央交通公司,正在跟普尔门所控制的那家公司争生意。双方都拼命想得到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的生意,你争我夺,大杀其价。卡内基和普尔门都到纽约去见联合太平洋的董事会。有一天晚上,在圣尼可斯饭店碰头了,卡内基说:“晚安,普尔门先生,我们岂不是在出自己的洋相吗?”
“你这句话怎么讲?”普尔门想知道。
于是卡内基把他心中的话说出来——把他们两家公司合并起来。他把合作而不互相竞争的好处说得天花乱坠。普尔门注意地倾听着,但是他并没有完全接受。最后他问:“这个新公司要叫什么呢?”卡内基立即说:“普尔门皇宫卧车公司,当然。”
普尔门的目光一亮。“到我的房间来,”他说,“我们来讨论一番。”这次讨论改写了一页工业史。
一分钟感悟
一个人的历史最终要以他的名字来叙述。名字并不仅仅是一个符号,它甚至是一个人的化身。记住他人的名字就是对别人的一份尊重与重视,这也是与人拉近距离的重要手段。
生活小细节,人生大成败
13在西方一向被认为是一个不吉祥的数字。然而,作为英国皇家卫队队长哈特菲尔德的墓志铭,却只有赫赫醒目的一个数字:13.
原来,在20世纪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时期的一个13号星期五晚上,白金汉宫的卫兵哈特菲尔德被指控在夜间值勤时睡着了。几经渲染,这就成了一个不严惩不足以振军纪的大问题。不然,女王的安全就将受到威胁。就这样,哈特菲尔德被军事法庭判了死刑。
就在处决的前夕,哈特菲尔德终于想起了一个细节:“我那天夜里没有睡觉,我听见议会大厦的钟声在午夜响了13下!”这实在是一个足以轰动朝野以确定能否定罪的证据。于是,法官决定暂缓执行死刑,并命令进行一次补充调查。调查发现,那天夜里确实有不少人听见议会大厦的钟声在深夜响了13下。而且,他们都表示愿意出庭作证。一位专家检查了议会大厦的钟后宣布,那天夜里,钟里的一根发条出现过异常,表示凌晨1点的那下钟声确实是在子夜刚敲过12下以后就立即响了起来,所以听者无疑就会认为是钟声响了13下。
哈特菲尔德重新被带进了军事法庭。这一次,他被宣布无罪释放。
不久以后,哈特菲尔德成了皇家卫队队长,而且一直活到了100多岁。按照他的遗嘱,人们在他的墓碑上刻下了一个醒目的数字:13.
一个小小的“13”挽救了一个人的一生,并不是生活捉弄我们,也不是偶然嘲讽我们,而是这一切看似充满戏剧性的事件都包容在一个必然的法则中——生命的质量,取决于对细节的尊重。也许细节挽救生命这样的事例确属罕见,但细节有时却能让人在生存的竞争中分出雌雄。因为有的时候,世界上最伟大的壮举还不如生活中一个真实的细节有意义。
一分钟感悟
人不是为了大事而生,人的一生多半是在小事、小冲突中度过。人们评价一个人的时候也会不自觉地以细节观人,所以,我们切不可忽视生活中的小事。
事业从点滴努力开始,成功源自一份坚持
10年后,大学同班同学聚会。
当年一个个在课堂里听讲的学子,如今却有了很大的差别:有的当了处长、局长,有的成了博士、教授、作家,或公司老总;也有的下岗分流,给私人小老板打工;还有的赔本欠债。
有些人不服气,感叹这世道太不公平。于是,有几个人就去请教当年的班主任。
老师只是一笑,然后出了一道题:10减9等于几?
老师见学生一个个直眉瞪眼的,便问:“你们会打保龄球吗?保龄球的规矩是,每一局10个球,每一个球得分是从。到100这10分和9分的差别可不是1分。因为打满分的要加下一个球的得分,如果下一个球也是10分,加上就成了20分。20与9的差别是多少?如果每一个球都打满分,一局就是300分。当然,300太难,但高手打270、280却是常有的。假如你每一个球都差一点,都是9分,一局最多才90分。这270、280与90的差距是多少?”
老师继续说:“你们当初毕业的时候,差距也就是10分与9分,不大。但是,这以后,有的人继续十分的努力,毫不松懈,10年下来,他得取得多大的成绩!如果你还是8分、9分地干,甚至4分、5分地混,10年下来,你得拉下多大距离?”
几个学生恍然大悟,羞愧难当。
一分钟感悟
只有付出十分的努力,并且能够一直坚持到底的人,才能比别人优秀,才能先于别人取得成功;而那些马马虎虎、混混沌沌,甚至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人注定要被时代淘汰。
金钱乃身外之物,诚信是做人之本
马克·吐温是美国家喻户晓的小说家,他一生写作的收入高达数百万美元,当时美国还没有几个人靠一支笔赚得这么多钱。马克·吐温虽然名声颇大,但他有一个坏习惯:借钱不按时归还,有时甚至赖账。
马克·吐温做记者时,有一天他接到一个电话,说在某条大街发生了一件重大事件,他立即意识到这是一个重要新闻线索,必须马上到达现场采访,掌握第一手资料。但一摸口袋分文皆无,就向同事借了50美元,这几乎相当于该同事一周的工资。一个月过去了,借钱的同事见马克·吐温仍没有偿还的意思,便向他要账:“先生,您应该还给我50美元。”
马克·吐温一愣:“您说什么?难道我向您借过钱吗?”
“是的,您忘了,您去采访一个重大事件?”
“我每天采访的都是重大事件。”
同事没有办法,只得找来马克·吐温采访后发表稿件的报纸让他回忆。最后同事觉得他是很不情愿地拿出50美元给了自己。
还有一次一个裁缝师傅来报社找他,拿出一个账单让他付钱:“马克·吐温先生,这是您两个月前定做衣服的账单。”
马克·吐温接过账单看也没看就扔到了纸篓里,裁缝师傅以为他马上要付钱给他,但等了半天也没动静,就说:“先生,请您付钱。”
马克·吐温满脸奇怪的神色:“什么?难道我定做衣服会没有付钱吗?”
“是的,您还没有付钱。”
“不可能,这绝不可能,谁能证明我没付钱?”
一分钟感悟
人最可怕的是失掉信誉,信誉一旦被摧毁将很难重建。所以,请珍爱你的名声吧,从每一桩小事上开始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