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木阁楼情人
14482200000006

第6章

入夜。

税务所四楼。

叶保的住房里弥漫着陶罐烧中药的药香。虽然他不懂得中药,但闻着一阵阵扑鼻而来的药香,还是能从中识别出里面有当归、川芎这两味药。他闻着这药香走到窗台前,眼望着窗外。外面已是灯火点点。而在他住房对面的桃阳圩老街也已经是灯火通明了。

叶保感到自己有点好笑,来税务所正式上班已近一个月了,从来那天起,就住在这个有四十多平米的小套房里,自己却没发现税务所的楼房原来是建在半斜的山坡间,自己竟然忽视了河对岸桃阳老街和整个楼群,原来都被自己住的楼房“踩在脚下”,自己居然是凸立在这些楼群的头顶之上。叶保双眼凝视着脚下的老街圩集那幢被商人称为“金角银边”的木阁楼——他下午邂逅谭蕾的门面。当然那儿现在早已关门,只有二楼的木窗透出幽昏半亮的灯光。

桃阳老街的门面沿河面建。从街头到街尾有一千多米长。街面一律是用光滑而圆溜的磊石铺就。街面窄小而逼仄,最宽处也不过十米。那最少也是六十年前建造的店铺一式是木头结构,一式上下两层。下层的门面既高又宽,且都是深间,深度有十二米,宽度有七八米。顶层则矮,不够二米二高。应该说顶层是阁楼,当年的建造者是设计用来供守店人临时居住的。不过这些老式的门面建筑都是选用桃阳本地取之不尽的上等杉木。从店面到楼上,门、窗、楼梯、围栏、走廊、屋顶、屋檐、楼板都是清一色的杉木。由于建造年代久远,历经风吹雨淋日晒,远远看去,杉木都呈现出赤褐相间的颜色,给人一种斑驳老旧的印象。而这条木式建筑的老街最奇特的一点是,别处的铺面大都是人们惯常所见的那种店铺与店铺对面相望的双排向,而它这里却是店铺独立一排的单排向。而且,这种单排向的铺面从街头一直鱼贯到街尾。这就成了这样一个格局:坐南朝北的店铺,中间是石磊铺就的街面,街面之外是桃口小河的河滩和河坝。街面和河滩河坝在集日人多时,就成为集市的赶圩场地,也就是集市。为什么不把店铺建成双排向呢?据说,很早以前桃阳墟也是双排向的店铺。但是,由于桃阳圩街尾是桃阳河,流经桃阳圩街外的桃口小河的出口,就是在桃阳河交汇。桃口小河实质上是桃阳河的一条支流。春季雨汛期,桃阳河上游流经四个乡镇山野平川、众多村庄沟壑的河水都聚涌到桃阳河,而桃口小河虽然小,但两岸从高山峻岭而来的河水也汇到桃阳河,那汹涌的河水经常要暴涨,淹没了桃阳的大半个镇子,而首当其冲的就是先冲垮那像一条护河堤的圩街铺面,据说百年来已冲垮铺面数十次。所以那沿河而建的外面那一排店铺大水一来就被冲垮,建了等于白建。后来有一位识地理的风水先生来看后说,桃阳圩不宜建对面相视的双排向铺面,靠河那一排必须拆除,只留下北向的店铺。乡人采纳了风水先生的建议,改双向店铺为单排向。说来真怪,经这样一改后,大水来汛,再也没把桃阳镇淹没过。说怪也不怪,道理很简单,原来南向的店铺一拆除,没了对桃阳河和桃口小河交汇处的阻拦,出水口的河床变得比原来宽阔,洪水可直泄到桃阳河,顺畅向下游河段流去,洪患就自然解除了。这样,单排向的店铺就再也被洪水冲垮过,并且沿袭至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桃阳圩的集市是建在桃阳河床上,即洪水来时,圩集街道可作为洪水的河床,洪水退去,河床仍恢复做买卖赶集的场所,而正是这样一条奇特景观的桃阳老街,长期以来,却是青佛县西北部最为重要、也是最大的农贸圩集。

桃阳镇是个古镇,明朝时这里就开始设“里”,里即相当于现代的乡级设置。该乡地理位置在青佛县的西北部,亦是青佛江最上游。上游的河段就是桃阳河。桃阳河一直往东南方向流出八十里地,在一个叫“江濑口”的汇流处,把河水注入青佛江。青佛江也因注入了流经八个乡镇,数百平方公里广袤地域的桃阳河水,才真正能叫作青佛江,可以说,桃阳河是青佛江的源头之河。青佛县有内外青佛之称,大抵也是从桃阳河水注入的“江濑口”来划分的。

在桃阳河最上游这个流域区,周围还有四个乡镇,即舟口、向福、丰河和北坑。四个乡镇各有一条支流河水汇入桃阳河。四个乡镇就像四颗卫星围绕着桃阳古镇。五个乡镇有人口近三十万。旧时交通不发达,人们的货流商贸来往主要是靠水路运输,桃阳下通青佛江,上通这四个乡镇,因此便成为青佛县北部的货流中心。外青佛的盐巴、布匹、煤油等日用百货品用舟楫溯河而上,运到桃阳码头卸下,再从桃阳装运五个乡镇的粮农山货顺河而下,运往青佛江下游的出海口,运到很远很远的世界各地。桃阳周边地区盛产有米酒、茶叶、毛竹、木材,历来就是个物产丰富的富庶之地。桃阳地处山区,四面环山,却是山区中的平原乡镇,故气候温暖,四季如春,因此也盛产仙桃、香梨、杨梅、板栗等四时水果。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特殊的生活环境,也造就了特殊的桃阳古镇和桃阳古圩集。在桃阳河与桃口小河两河交汇处,在那靠舟楫物流的时代,上下穿梭而来的船只就是停泊在这里。古时的桃阳人把它叫做“双汇码头”。来往的商人、船工、装卸工,就都在这里谈商论价,歇脚待货,千米桃阳集客商云集,好不热闹。据说,桃阳集最盛时,光金银铺号就有十二家,青楼妓院就有二十多家,各种酒馆、饭馆、旅馆那就难于计数了。为什么古时的桃阳人宁愿冒着店铺被洪水冲垮淹没的风险,而把圩集建在一个让人心惊胆战的河床上,其理由就是靠近货运码头那商贸物流勃勃的人气和财源滚滚的商机。。

据载,最早的桃阳镇不叫桃阳,面叫“桃艳里”。那时的桃艳里尤以种植桃树著称。初春时节,满个桃艳里,桃花盛放,姹紫嫣红,艳若仙境。五月时节,桃果成熟,方圆几里,房前屋后,桃红鲜艳夺目,佳果飘香。此地明时出过一姓杨的进士,有诗为证:“桃艳家家映佳人,仙果处处似天庭”。由此得名“桃艳里”。如诗如画美景,又使此地人家出生多为女子。据说,刚出生的女婴连指甲都是桃红色,天生丽质,美色诱人。四乡八里经常为争夺桃艳里的美女而进行血拼,人死无数,惨不忍睹。故该乡又有阴盛阳衰之说。一直到清时本地又出一姓张的进士。该进士识风水,认为桃艳里长期阴盛阳衰,男丁不旺,除了与该地长期种植桃树有关之外,与乡里南面那座最高的山叫“趴龟山”也有关系。那趴龟山是自然天成的龟模样,一直趴到桃阳河,是只活龟。因为龟有水就活跃。而龟属于阴,龟山上又广植桃树。桃红也是女性之象征,也属阴。双阴结合,生女娃,出美女,几百年来为争美女血拼不止,男丁损死无数,是阴盛阳衰之根源,张氏进士改“趴龟山”为金龟山,并在金龟山砍桃树而种红豆树。豆为多子,改桃艳里乡名为“桃阳”。阳即为男,用阳字来补阴盛阳衰之缺陷。说来令人难于置信,桃艳改为桃阳地名之后,该地男丁兴旺,故两百多年来一直以“桃阳”为地名。现在桃阳张氏公祠还立有这个张氏进士的改乡联:“桃阳代代博英才,金龟年年占鳌头”。

除此美丽而奇异的传说之外,桃阳境内还盛产矿物,有煤、锰、铜、铁等矿山。最为出名的是离桃阳镇11公里的天口铁矿。该铁矿是露天采矿,是个含铁量很高的富矿。早在四十多年前就已经大规模开采;现在桃阳全镇19个行政村有8个村分布在铁矿山周围,靠这座露天铁矿为生。同时也是桃阳镇主要的经济命脉。桃阳镇也因此成为整个青佛县最富有的乡镇。处于铁矿中央地带的天口村,村民更是富得流油。他们到桃阳圩购物从来是不问价的,只是一个劲往车上搬商品,搬到车满后再与商家结账,然后“嘟”地一声把车开走。全村像这样的富户占三分之二,有私家小车、货车、运铁矿石大卡车,是桃阳镇的首富村。在青佛县十大富豪中,有六个富豪是桃阳镇人,其中有四人是在天口铁矿开矿的桃阳本地人。近年,镇里除了特意保留古镇圩集之外,还在外围兴建了新的楼群、商店、企业,又新建了六条大街,新铺上水泥路面,鼓励桃阳人到这些新开设的街市去经商做生意。然而,生意人和农人都不愿到这些现代化气息的新街去。人们都习惯到桃阳老街来。包括税务所在内的一些政府机关,像银行、邮局、粮站、卫生院、车站、货运站、超市等单位,也都是围绕着老街,或幅射,或扩展,或合围,都离不开以老街为中心开展商贸业往来。

桃阳税务所之所以建在斜山坡上,就是它的楼对面是桃阳旧街,税务所坐北朝南,与旧街遥遥相望,民国时期,税务所现在的地点原为镇公所所在地,旧粮铺、税务征稽所都在这里,是镇公所征集乡财、钱粮的地方,解放后初期,桃阳镇政府还在这里办公,一直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才搬迁到现在的办公地点——王氏地主宅。之后,粮铺改为粮站,也在这里经营了数十年,一直到前几年在金龟山脚下建了新粮站才搬走。原有的镇公所整座建筑就留给税务所。前两年,税务所拆除旧房改建成现在前后两幢大楼。前幢为办公楼,后幢为家属住楼。税务所原来的大门口有一座木式结构的风雨桥,直通对面的旧街。后来有一年涨特大洪水,便把这座直跨过桃口小河的风雨桥冲毁了。由于在前头二百米处,早就建有一座公路石拱桥,人们和车辆往来都能从石拱桥通过。风雨桥冲毁了也就冲毁了,也没谁想再去重修这种已经过时,只能做古董纪念的风雨桥。

这座石拱桥的公路叫“青桃县际公路”。是柏油马路。顾名思义,它是青佛县进入桃阳镇的唯一通道,素有咽喉要塞之称。翻建后的税务所办公大楼呈“T”字型。叶保住的这边面向桃阳老街,中间隔着百米宽的桃口小河。楼正面是对着这条县际公路。如果站在五楼的楼顶,正好和这条公路是一个平衡点。车水马龙的车辆仿佛从楼顶上经过。从县际公路到税务所大门口要下一道坡。那道坡有点陡,是铺设水泥的。税务所大门口有两棵古柳杉,树高均在二十八米以上,胸围有三米多,据说树龄在六百年以上。也许,正是它们才可以见证桃阳古镇的远古历史,见证桃阳老街曾有过的繁荣昌盛,和现在舟去楫归,水浅河疏的日渐衰落的景象;也将见证我们故事主人公要在这里上演的又一幕爱情悲喜剧。

时已深夜。

叶保抽去了大半包烟。楼下面谭蕾的木阁楼的灯光终于熄灭了。眼前只留下老街那一闪一闪的路灯。路灯的倒影映在桃口小河里像一柱光线,河水波动时,又变幻成粼粼点点的光波,使古镇的深夜更显静谧和幽深。叶保根本没想到,白天与谭蕾在店面的见面和长谈,竟会使他陷入这种一见钟情的精神煎熬里。

叶保生性风流。他出生在县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叶维谋是旧时大学生,是县实验中学的语文教师,后来是中学教导,退休时是该校的校长。父亲由于接受的是老式教育,满腹的诗文词赋,满口的之乎者也,旧书卷味十足。叶保的母亲马标英曾是县医院妇产科的护士长,温柔贤惠。他们家有二女一男三个小孩。叶保的前头是姐姐,后头是妹妹,叶保居中,属于家里的老二。叶保11岁那年,母亲在一次值夜班的归途,被一辆酒后驾车的面包车撞倒,不幸身亡。悲痛不已的父亲丧偶后一直没再婚娶。原因当然是家里有他们仨个小孩。但父亲暗地里仍与一位在县银行任职、也是中年丧偶的白领丽人叫洪三敏长期保持着情人关系。三个子女嘴上不说,但心里都像明镜似地清楚,那个女人一进他们家就与父亲关上房门,俩人在里面是在干什么勾当。

1976年,早熟的叶保16岁。这年他初中毕业,没再上学,也没去上山下乡。吃饱了就在大街小巷晃来晃去,人称“街头警察”。就在那年年底,粉碎“四人帮”。接着是各行各业百废待兴。不久就迎来了返城知青和留城待业青年的大招工。父亲凭着执教多年,在教育界的影响力,有多名学生是在县政府任要职的关系,终于将叶保招进人人眼馋的县税务局工作。上班一年后转正。不久,县税务局就把只有初中文化的他送到省财经学校税务中专班培训学习。学期两年,国家承认中专学历。那时很多单位都是这样的。在1977年能有这样的美事,当然是令许多人羡慕的。要知道中专文凭在那个时候还是很吃香的。

在省财校税务班学习期间,担任他们班的班主任是个24岁的女教师,名叫范艳彬。人如其名,范艳彬长得白净而艳丽,脸上总是红艳艳的,脖颈却很洁白。她中等身材,大致1、63左右,带一副近视眼镜,文绉绉的。范艳彬家住省城近郊,不过她是工农兵学员的大学生,她读的是省商贸学院。毕业后安排在省财校任教。财校开设税务班后,便由她担任班主任。范艳彬找的丈夫也是工农兵学员的大学生,他读的是水产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在省外一艘远洋轮上工作,实际上是当海员。夫妻两地分居,常年过着牛郎织女的生活,一年到头聚在一起时间不到两个月。为此,年轻貌美,又追求新生活的范艳彬颇有怨言。婚后,范艳彬生有一女。女儿已两岁,放在范艳彬娘家由范母带。不过,从范艳彬外貌看,只要不说,你很难看出她是结婚生子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