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药膳药酒百科大全
14469300000006

第6章 概论(5)

(1)主要用于日常生活的食物:如属糖油类的粳米、糯米、大麦、小麦、高粱、马铃薯、荞麦、粟米、玉米、花生、豆油、菜油、麻油、花生油等;属豆类的绿豆、绿豆芽、菜豆、豌豆、蚕豆、黑豆、黄豆芽、豆腐浆、豆腐、豆腐皮等;属蔬菜类的芹菜、大白菜、卷心菜、菠菜、黄花菜、韭菜、芥菜、茄子、西红柿、白萝卜、胡萝卜、竹笋、莴苣、辣椒、大蒜、木耳、银耳、蘑菇等;属水果、干果类的苹果、香蕉、柿子、李子、柚子、橘子、杨梅、梨、葡萄、桃子、橄榄、栗子、葵花瓜子、甘蔗等;属瓜类的西瓜、丝瓜、冬瓜、黄瓜、苦瓜、南瓜等;属调料、饮料类的白糖、红糖、食盐、酱油、醋、茶叶、牛奶、羊奶、马奶、井水、泉水、矿泉水等;属肉类的鸡、鸭、鹅、猪、牛、羊、鱼等。这一大类,占药膳原料的绝大多数,充分体现了食疗以食物为主的特色。

(2)既是常用食物,也是常用药物:如山药、薏苡仁、黑芝麻、赤小豆、扁豆、海带、白果、荔枝、胡桃肉、龙眼肉、山楂、大枣、石榴、芡实、桑葚、槟榔、生姜、饴糖、酒、丁香、茴香、桂皮、蜂蜜、乌贼、龟等。这一大类表明,食物和药物是相通的,不能截然分开,人类的饮食本来就具有养生治病的作用,药膳有着天然的生命力。

(3)常用药材:如人参、贝母、三七、天麻、丹参、白术、白芍、附子、甘草、沙参、玉竹、当归、肉苁蓉、百合、何首乌、党参、黄芪、黄精、杜仲、马齿苋、生地、石斛、荷叶、银花、五味子、菊花、枸杞、冬虫夏草、茯苓等。这一大类在药膳原料中虽然所占比重较小,但强化了药膳的功效,突出了防治针对性,明确了药膳与普通饮食的区别。

药膳,以食物为主,食药相兼,药助食力,食借药威,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合食物、药物的营养强身作用与治疗作用于一体,具有菜肴与中药的两重性。这一特性,既显示了药膳与药物治疗、普通饮食的不同,也是药膳深受欢迎的关键所在。

6.药膳以传统烹饪技术为手段

药膳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能食用,既要可口,又要有保健作用。因此,按中餐的烹饪技术进行料理,融药物作用和食物美味于一体,可采用多种制作手段和方法,如炒、蒸、煨、煮、炖、烧、卤等。如元代《饮膳正要》载的鲫鱼羹,就是将鲫鱼去鳞、洗净,鱼腹内放入陈皮、砂仁、荜茇、大蒜、胡椒、泡辣椒、葱、盐、酱油,先将鱼置锅内煎熟,再加入适量水,炖煮成羹而成,此药膳适宜于老年人因脾胃虚寒所致慢性腹泻、慢性痢疾。

制作药膳时,向来注重其色香味形,这有利于调动胃口,增进食欲。

7.以祛病强身为目的

食用一般膳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消除饥饿、维持生存和获得一种物质享受,服用一般药物的目的是为了治疗疾病。而食用药膳,除上述两个目的兼而有之外,其最主要的目的还是使体弱者得以增进健康,健康者得以更加强壮。

中国传统医药理论认为:药膳最宜扶正固本,因为它所用药物和食物多系补品,如人参、黄芪、当归、阿胶、枸杞、山药、大枣、鸡、鸭、猪肉、羊肉等,这些都能起到滋身体、补气血、壮阴阳的作用。它既不同于一般食品,又不同于药品。它形是食品,性是药品。这是取药之性,用食物之味,共同配伍,相辅相成,起到食借药力,药助食功的协同作用,收到药物治疗与食物营养的双重效应。药膳食品的剂型为菜肴、饮料、糕点、罐头等,这不同于膏、丹、丸、散,但发挥其所长,在防治疾病上,和其他剂型可收异曲同工之效。良药不苦口,食之味美,观之形美,效在饱腹之后,益在享乐之中。

药膳具有扶正固本、抗老延衰的作用。其选用的药物一般均是补虚强壮药,如当归、人参、杜仲、莲子,选用的食物也大多滋补作用好、快,如羊肉、鸡、鸭、海参。实验研究证明,具有强壮作用的人参、黄芪能增强机体生理功能,改善细胞的新陈代谢和营养,增强免疫功能,增强吞噬细胞的功能,延缓细胞衰老而抗老延年。

在选择药膳时,需把握以增进健康为目的,虽然食物均有营养价值,但因个体差异不可一概而论,补的方法很多,老年人以缓补为宜,徐徐图治,身体自会强健。

食疗药膳的配伍

一般情况下许多食物和部分中药可以单独食用或饮用,但是为了增强它们的可食性和功能,需要把多种不同的食物配合起来或与某些中药配合起来应用,这种互相配合的关系称为配伍。这种配伍的结果,食物之间或食物与中药之间,其功能可能由于互相影响而使原有的功能有所改变。这些改变,有的是食疗需要的,有的则是食疗不需要的。现分述如下:

1.协同增效的配伍

指两种功能相似或某一方面相似的食物或中药互相配伍后,能够不同程度地增强原有共同或相互有关的功能。如均具有补脾利水功能的鲤鱼、赤小豆,相互配伍后补脾利水的功能大为增强,同时两者所含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B族等营养素也可起到互补作用。又如清热解毒、利咽的橄榄与清泻肺胃之热的鲜萝卜配伍,能增强清热解毒、利咽的功能;温补气血的羊肉与补血益肝的当归配伍,能增强补血益肝的功能;补益肺气的人参与补肺肾、定喘的蛤蚧配伍,能增强补气定喘的功能;宁心安神的茯苓与养心安神的酸枣仁配伍,能增强养心安神的功能;清热生津的芦根与养阴生津的麦冬配伍,能增强补肝明目的功能;补脾益气的党参与补肝养血的熟地黄配伍,能增强补血的功能。在这些配伍中,有的虽然两者之间的功能不完全相同或有较大的差异,但其间却有密切的联系,相互配伍均能协同增效。

古代把上述两者功能相似而能增效的配伍称为“相须”,把两者功能不完全相似而能增效的配伍称为“相使”,把它们一并称协同增效的配伍。这一些配伍关系是食疗所需要的,应充分加以利用。

2.相互减效的配伍

指两种功能相反或功能又有对抗关系的食物或中药互相配伍后,能够不同程度地减弱原有各自的功能。如温里散寒的红辣椒配伍清热的蕺菜,或配伍清热平肝的芹菜,或配伍滋阴补肾的海参等,若红辣椒的用量较大(饮食有明显的辛辣味),则可一定程度地减弱双方的功能。在实际生活中,由于红辣椒主要是用来调味的,故主要是减弱了后者的功能。在食疗膳食中,这种明显不协调的配伍同时出现在一种膳食中的情况较为少见,但在一餐中先后进食性质相反的膳食却并不少见。如进食温补的炖羊肉、辣子鸡丁、麻辣的水煮牛肉这类食物的同时或稍后,又进食多量性质寒凉的西瓜、冷饮等。至少上述膳食的温热功能会因此减弱,同时也会影响它们的补益功能,如欲用后者清热生津、止渴,上述温补的作用也同时被削弱。

古人把上述配伍关系称为“相恶”。这种配伍关系不利于膳食功能的正常发挥,故配制膳食时应当加以避免。

3.其他关系的配伍

其他关系的配伍不如上述关系的配伍重要和普遍。它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配伍:

其一是当两种食物同用时,一种食物的毒性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食物降低或消除。前人把这种配伍关系称为“相畏、相杀”。在这种关系中,前者对后者来说是相畏,而后者对前者来说是相杀。因此,相畏、相杀是食物相互作用的不同提法。经验上以橄榄解河豚、鱼、蟹引起的轻微中毒或肠胃不适,以绿豆或大蒜防治毒蘑菇中毒等均属于这种配伍关系。这种配伍关系对使用有毒副作用的食物或中药自然是有利的,但是,比较确切的很少,有的尚待证实。

其二即当两种食物同用时,能产生毒性或明显的副作用。前人把这种配伍关系称为“相反”。古代中药书的记载中,有蜂蜜反生葱、柿反蟹等。若药食合用,尚有海藻反甘草等问题。但均有待进一步证实。从人民群众长期的饮食经验来看,这种情况极为少见。但由于食疗原料种类很多,相互配伍应用的情况更是多样化,这种可能性仍不宜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