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药膳药酒百科大全
14469300000002

第2章 概论(1)

药酒

服用药酒的意义

在《汉书·食货志》中,称“酒为百药之长”。中医认为,酒本身就是药,也可以治病。酒为水谷之气,味辛、甘,性热,人心、肝经,具有畅通血脉、活血祛瘀、祛风散寒、消冷积、祛胃寒、养脾气、厚肠胃、促消化的作用。如果把药放入酒中,酒能引药上行,助药力,促进药效的发挥,成为一种有疗效和强身健体的药酒。药酒,在中医方剂学中又称为酒剂。所谓药酒,一般是把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和动物的全体或内脏以及某些矿物质成分按一定比例浸泡在低浓度白酒、黄酒、米酒或葡萄酒中,使药物的有效成分溶解于酒中,经过一定时间后,去除药渣而制成的。也有一些药酒是通过发酵等方法制成。因为酒有它本身的作用,所以酒与药材配伍,可以增强药力,是既能防病治病,又可用于病后的辅助治疗的一种酒剂。由于酒系谷类和曲酿制成的流质,其气剽悍、质清,具有强身治病的功效。而用于泡制药酒的中草药,一般系天然之品,其性味平和,毒副作用少。酒药配制的药酒,介于药食之间,有病可以医病,无病可以防病强身,因此,饮用药酒只要适量就少有副作用。

药酒除了能防治疾病外,还有延年益寿之功效,这一点在历代的医疗实践中已得到证实。宋元时期,药酒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用于补益强身的、可以延年益寿的保健药酒,有些药酒不但有治病养生的特点,而且口味纯正,成了宫廷御酒。到了清代的药酒,除了用于治病外,最大的特点就是养生保健药酒更为盛行,尤其是宫廷补益药酒空前兴旺发达。例如,乾隆皇帝经常饮用之益寿药酒方“松龄太平春酒”,对老年人诸虚百损、关节酸痛、纳食少味、夜寐不实等症均有治疗作用。又如,对老年人具有补益作用的寿星酒和补肾强阳、乌须黑发的回春酒等等。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列举了有69种不同功效的药酒,如五加皮酒可以“祛一切风湿痿痹,壮筋骨,填精髓”;当归酒“和血脉,壮筋骨,止诸痛,调经”;人参酒“补中益气,通治诸虚”;黄精酒“壮筋骨,益精髓”等。

药酒的作用,包含有“酒的作用和药物功效”双重作用。由于每种药酒都配入了不同的中药材,因此药酒的作用也随之而异。就其总体而言,药酒的作用非常广泛,既有补益人体之阴、阳、气、血偏虚的补性药酒,也有祛邪治病的药性药酒。如以补虚强壮为主的养生保健美容药酒,主要作用有滋补气血、温肾壮阳、养胃生精、强心安神、抗老防衰、延年益寿;以治病为主的药性药酒,主要作用有祛风散寒、止咳平喘、清热解毒、养血活血、舒经通络等。

药酒是由酒与药物配制而成的。然而药物的配入,是有针对性和选择性的,都是按特定要求加入的,因此配入酒中的药物不同,其药酒的作用也不同。如药性药酒,是以防治疾病为主的药酒,在配方上都有严格细致的要求,是专为疾病而设的;补性药酒,虽然对某些疾病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主要还是对人体起滋补增益作用,促进人体健康,精力充沛,预防病邪袭人,但也有一定要求,是专门为补虚纠偏,调整阴阳而设的。因此,每一种药酒的具体作用,都因药材的不同性质而不同。

由此可见,药酒的作用是多种多样的。其另一主要作用是,酒入药中,可以缓和苦寒药物的药性,免除了平时服药的苦涩,人们很乐意接受。如有很多善于饮酒的人,用日常的食品配制药酒,既有医疗作用,又有滋补保健作用,乃一举两得之功,真可谓善饮也。

药酒疗法的优点

在封建时代,制造药酒的技术仅被少数人掌握,制作的量少,制作周期长。物以稀为贵,所以药酒只有宫廷贵族和达官贵人才享用得起。现在,随着保健知识的日益普及,服用药酒的人群也不断地在增多。药酒的长处越来越显现出来。

1.酒剂所含的有效成分多

酒是一种良好的有机溶媒,易于进入药材内部,可把中药里大部分水溶性成分,以及水不能溶解的需非极性溶媒溶解的有机物质溶解出来,最大限度地保留药物中的生物活性物质。药物中的有效成分溶解在酒中的要比溶解在水中的多得多,故而在同样的疗效下,使用药酒对药材的消耗量要少一些,从而有利于节约药材,降低成本。

2.酒助药力

某些药物经酒制之后,治疗作用显著增强。如王好古所云,药“有宜酒浸以助其乐”,“阻塞之气味,假酒力而行气血也”。像菟丝子、生地黄、淫羊藿、红蓝花、莪术、白头翁等药物,俗称“得酒良”,其含义正在于此。

3.酒剂起效迅速

中医认为酒是人血分的,酒一旦进入体内,可以直接透过消化道黏膜,进入血液,扩散到全身。而其他口服药如药片、药丸、药汤之类,都要经过消化道的消化吸收方能到达血液。所以酒剂起效较快,尤其适合于急需用药的人,服用后可借酒的宣行走窜之性,促进对药物中有效成分迅速地最大限度地吸收,在较短的时间内发挥治疗作用。

酒剂与其他剂型一样,用于治疗疾病的种类遍及内、外、妇、儿、五官各科,其中,尤以关节疼痛、腰腿疼痛、风湿痹痛、肢体麻木拘挛、中风缓弱不遂等病症用之为多。这与酒行药势,通行血脉,走窜经络的作用密切相关,它与祛风除湿、活血化瘀和蠲痹止痛之药相合有相得益彰之效。

4.酒有引经作用

酒的引经作用,是指用酒引导诸药,选择性治疗某经病变的功能。如“大黄酒浸入太阳经,酒洗入阳明经”(《汤液本草》)、香附子“酒浸炒则引经络”(《本草纲目》),皆属此类。所以中医中药的引经理论,其实就是引导药物直达病所,使病灶的药力更加集中,也是一种选择性的治疗。

5.酒剂防治并举

酒剂在中医临床方面的应用广泛。中药保健侧重养生预防之用,此类药酒具有补益气血、补益脾胃、滋补肝肾、温肾壮阳、强筋壮骨、养心安神、补虚扶赢、健脑益智、延年益寿、强身健体、平补阴阳等功能。如八珍酒、人参酒、仙灵固精酒、万寿药酒等。这些保健药酒,无病时服用可以养生,调理脏腑、气血、阴阳之偏,有病用之亦可祛疾,只要有针对性地选用,均可取得良好的养生保健作用。

祖国医学以预防促保健的思想在药酒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在我国历史上流传最广、使用时间最长的屠苏酒,即用桂心、防风、菝葜、川椒、桔梗、大黄、乌头、赤小豆等酒制而成。大年初一至初三,阖家男女老幼依次饮服,拜贺,旨在辟疫疠(指各种传染病)及一切不正之气,以图全家人年中太平。在宋代,这一习俗曾是春节期间三大民俗活动之一。著名的北宋政治家王安石有诗为证:“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早把新桃换旧符。”此外,《本草纲目》中的椒柏酒(由川椒和侧柏叶以酒制成)亦属辟疫防病之剂。

6.酒可矫味杀毒

一些动物药,如白花蛇、乌梢蛇等,经酒制后可消除或掩盖其不良气味,并减缓其毒性。另如,常山“若酒浸炒过,则气稍缓”(《本经逢源》):大黄酒制,则峻下之势锐减。因此,可根据酒的这些作用调剂药物,祛除药物的异味与毒性,缓和其峻烈之性,更好地发挥养生祛病的功能。

7.酒可防腐,便于贮存

药酒中含有乙醇,可延缓许多药物的水解,增强药剂的稳定性,并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故而酒剂可长期存放,不易腐败变质。这样,可以随时饮用,十分方便。对于花、叶和质地松软的中药材来说,尤为适用。此外,酒里的微生物会抑制腐败微生物的生长,这样就延长了药物的保存期。旅游、出差、出国时带上药酒,就不会中断治疗了。

8.药酒不用每天煎药

有了药酒就不用天天煎药,方便了工作或学习紧张的人,使之仍然能每天服药。慢性病、体质差需要长期服药的人,也适合服用药酒。

药酒的渊源

本书所讲的药酒在中药方剂学上又称之为酒剂。所谓药酒一般是把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和动物的全体或内脏以及某些矿物质成分按一定比例浸泡在低浓度食用酒精、白酒、黄酒或葡萄酒中,使药物的有效成分溶解于酒中,经过一定时间后去除渣滓而制成的,也有一些药酒是通过发酵等方法制得的。因为酒有通血脉、行药势、温肠胃、御风寒等作用,所以酒和药配伍可以增强药力,既能防治疾病,又可用于病后的辅助治疗。

古时医字从酉(酒),可见酒与药的关系密切,而药酒的产生更是我国医药发展史上的重要创举。药酒的起源与酒的产生是分不开的,我国现存的最早的药酒方见于1973年马王堆出土的帛书《养生方》和《杂疗方》中,虽多已不完整,但仍可辨认出药酒配方、酿制工艺等记述,由此可见,我国的药酒在先秦时期就已有了一定的发展。先秦时期的医学代表作《黄帝内经》也对酒在医学上的贡献作了专门论述,其中,《素问·汤液醪醴篇》论述了醪醴与防病治病的关系,在其他篇中还提及了治膨胀的“鸡矢醪”,治经络不通、病生不仁的“醪药”等,这些均是较早的药酒记载。

至汉代,随着中药方剂的发展,药酒逐渐成为中药方剂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针对性和疗效也有了很大提高。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有“其在肠胃,酒醪之所及也”的记载,表明了扁鹊认为可用酒醪治疗肠胃疾病的看法。这篇著作中还收载了西汉名医淳于意的25个医案。东汉·张仲景的《伤寒病杂论》中记载:“妇人六十二种风,腹中血气刺痛,红蓝花酒主之”,该书还收载了许多以酒煎药或服药的方例。

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对药酒的酿造方法,特别是对浸药专用酒的制作做了较为详细的说明。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记载了海藻酒、桃仁酒、金牙酒、猪胰酒等药酒的治病方法。梁·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提出“酒可行药势”,尤其是对药酒的浸制方法论述较详,并指出有71种药物不宜浸酒。

唐·孙思邈的《千金方》中共有药酒方80余首,涉及补益强身、内科、外科、妇科等方面,并对酒与药酒的毒副作用已有一定认识,针对当时一些人因嗜酒纵欲所引起的种种病症,研制了一些相应的解酒方剂。《千金翼方》还对药酒的服法提出了要求:“凡服药酒,饮得使酒气相接,无得断绝,绝则不达药力,多少皆以知为度,不可全醉及吐,则大损人也。”唐·王焘《外台秘要》卷三十一“古今诸家酒方”一节中共收载了药酒11方。

宋元时期的药酒有了很大发展,药酒的种类和应用范围均有明显的扩展。仅《太平圣惠方》中就设有药酒专节达6篇之多,加上《圣济总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三因方》、《本事方》、《济生方》等书中的药酒方,计有药酒数百种。运用药酒治病的范围也已涉及到内、外、妇、五官等多科疾病,对于药酒的主要功效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药酒的制法上已开始采取隔水加热的方法,这样可以提高药物有效成分的浸出率,增强药酒的功效。这一时期药酒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用于养生的药酒渐多,有些药酒不但具有治病养生的特点,而且口味纯正,成了宫廷御酒。除了上述大型方书所记载的药酒外,宋·陈直《养老奉亲书》和元·忽思慧《饮膳正要》、《御药院方》等书中也收载了许多适合老年人服用的养生保健药酒。

明代的医药学家在整理继承前人经验的同时,又创制出许许多多新的药酒方。在明代医书中,如《普济方》、方贤的《奇效良方》、陈梦雷的《医学全录》、王肯堂的《证治准绳》、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收载了大量的药酒配方,既有前人的传世经典之作,又有当代人的创新之举。仅《本草纲目》就辑录了各类药酒配方200余种,《普济方》通卷收载的药酒达300余方。明代的民间作坊已有药酒出售,如薏仁酒、羊羔酒等,而老百姓自饮自酿的酒中也有不少药酒,如端午的菖蒲酒、中秋的桂花酒、重阳的菊花酒等。

清代的医药学家同样也创制出许多新的药酒方。这一时期的医药学著作中,如汪昂的’《医方集解》、王士雄的《随息居饮食谱》、吴谦的《医宗金鉴》、孙伟的《良朋汇集经验神方》、项友清的《同寿录》等,均收载了明清时期新创制的药酒配方。清代的药酒除了用于治病外,最大的特点就是养生保健药酒较为盛行,尤其是宫廷补益药酒空前兴旺发达。例如,乾隆皇帝经常饮用的益寿药酒“松龄太平春酒”对老年人诸虚百损、关节酸软、纳食少味、夜寐不实诸症均有治疗作用。“夜合枝酒”也是清官御制的一大药酒,组方中除了夜合枝外,还有柏枝、槐枝、桑枝、石榴枝、糯米、黑豆和细曲等,可治中风挛缩之症。

民国时期,战乱不断,百业不兴,药酒也难逃厄运,没有多少进展。

新中国成立后,中医中药事业得到了空前的大发展,作为中药方剂之一药酒不仅继承了传统的制作经验,而且采取了现代科学技术的方法,严格卫生与质量标准,使药酒的生产逐步走向标准化和工业化,药酒质量也大大提高。医药学家还对许多传统药酒方的功效、配方进行了实验研究和临床验证,为药酒的应用和提高疗效提供了宝贵依据。此外,药酒规范已被收进我国的药典,由此可见国家对药酒的重视。

药酒的选用

选用药酒很重要,一要熟悉药酒的种类和性质;二要针对病情,适合治疗疾病的需要;三要考虑自己的身体状况;四要了解药酒的使用方法。

具体如何选用药酒呢?一般可以请教中医师,也可以参考本书对症选用。现举例如下:

(1)气血双亏者可选用龙凤酒、山鸡大补酒、益寿补酒、八珍酒、十全大补酒等。

(2)脾气虚弱者可选用人参酒、当归北芪酒、长寿补酒、参桂营养酒等。

(3)肝肾阴虚者可选用当归酒、枸杞子酒、蛤蚁酒、枸圆酒等。

(4)肾阳亏损者可选用羊羔补酒、龟龄集酒、参茸酒、三鞭酒等。

(5)风寒湿痹、中风后遗症等病症可选用驰名中外的史国公酒、冯了性药酒和其他药酒。

(6)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或风湿所致的肌肉酸痛者可选用风湿药酒、追风药酒、风湿性骨痛酒、五加皮酒等。如果风湿症状较轻者可选用药性温和的木瓜酒、养血愈风酒等;如风湿多年,肢体麻木,半身不遂者则可选用药性较猛的蟒蛇药酒、三蛇酒、五蛇酒等。

(7)骨骼损伤者可选用跌打损伤酒、跌打药酒等。

(8)阳痿者可选用多鞭壮阳酒、助阳酒、淫羊藿酒、青松龄药酒、海狗肾酒等。

(9)神经衰弱者可选用五味子酒、宁心酒、合欢皮酒等。

(10)月经病者可选用妇女调经酒、当归酒等。

凡此种种,这里不一一列举。药酒所治疾病甚多,一般可参考本书所列病症之药酒方,随证选用。

在预防疾病上,古人和民间也早有实践,如重阳节饮用菊花酒,可抗老防衰;夏季饮用杨梅酒,可预防中暑;常饮山楂酒,可防止高血脂的形成,减少动脉硬化的产生;长期服用五加皮酒、人参酒则可健骨强筋、补益气血、扶正防病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