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特色萝卜
14453000000011

第11章 特色萝卜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1)

病虫害是获得萝卜优质、高产的主要威胁,特别是病害的威胁尤为严重。虽然在不同年份、不同地区发生的病虫害种类及其危害程度有所不同,但对病虫害的防治,在任何时候都是丝毫不可粗心大意的。研究解决萝卜病虫害的防治问题,应该把促进萝卜的健壮生长,与抵抗不良气象灾害和进行病虫害的防治,看作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所采取的措施,必须以农业综合防治措施为主,以药剂防治为辅,这是解决萝卜病虫害防治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特色萝卜的主要病害及防治技术

1.萝卜霜霉病

(1)症状苗期至采种期均可发生,从植株下部向上扩展,叶面初现不规则褪绿黄斑,后浙扩大为多角形黄褐色病斑,大小3~7毫米。湿度大时,叶背或叶两面长出白霉,即病原菌繁殖体。严重的病斑连片致叶片干枯。茎部染病,现黑色不规则斑点。种株染病,种荚多受害,病部呈淡褐色不规则斑,上生白色霉状物。

萝卜被害的症状,是叶片背面产生白色霉层,正面产生淡绿色斑点,逐渐扩大成黄绿色至黄褐色病斑,病斑受叶面限制而呈多角形,严重时病斑连接成片,使病叶枯死。同时,萝卜的肉质根也发育不良。春夏季萝卜的采种株也可能发生霜霉病,使叶片、花薹和种荚受到危害。病斑呈绿白色,表面长出一层白霉。随着病害的发展,导致花梗畸形,种荚瘦小,结实不良或不能结实。

(2)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北方寒冷和海拔高的地区,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在病残体或土壤中,或以菌丝体在采种母根或窖贮白菜上越冬。翌年卵孢子萌发产出芽管,从幼苗胚茎处侵入,菌丝体向上蔓延至第一片真叶,并在幼茎和叶片上产出孢子囊形成有限的系统侵染。经风雨传播蔓延。此外,病菌还可以附着在种子上越冬,播种带菌种子直接侵染幼苗,引起苗期发病。病菌在菜株病部越冬的,越冬后产生孢子囊,孢子囊成熟后脱落,借气流传播,在寄主表面产生芽管,由气孔或从细胞间隙处侵入,经3~5天潜育又在病部产生孢子囊进行再侵染。如此经多次再侵染,直到秋末冬初条件恶劣时,才在寄主组织内产出卵孢子越冬,经1~2月休眠后,已可萌发,成为下年初侵染源。

温暖地区,特别是南方终年种植各种十字花科蔬菜的地区,病菌以孢子囊及游动孢子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致该病周而复始,终年不断,不存在越冬问题。

发病条件各地基本相同,平均温度16益左右,相对湿度高70%,有连续5天以上的连阴雨天气1次或多1次,有感病品种和菌源,该病即能迅速蔓延。我国各地气候条件不同,发生期差别较大,华南、华中及长江流域多发生春、秋两季,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云南省7~8月间发生,华北一带多发生4~5月及8~9月间。

(3)无公害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

适期播种,不宜早播。

精选种子及种子消毒。无病株留种,或播种前用种子重量0.3%的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拌种。

栽培防病。实行2年以上轮作。前茬收获后清除病叶及时深翻,南方提倡深沟窄厢高畦栽培,一般畦沟深18厘米,腰沟深24~30厘米,围沟深36厘米,有利排水防旱。北方推行带状种植法,防止表土温度过高或干燥,以避免灼伤幼根,也方便后期管理。

适时追肥,定期喷施增产菌每亩30毫升,兑水75升。

在中短期测报基础上,掌握在发现中心病株后开始喷洒抗生素2507液体发酵产生菌丝体提取的油状物,稀释1500倍液,或选用70%锰锌·乙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锰锌·霜脲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9%锰锌·烯酰(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0%氟吗·锰锌(灭克)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52.5%抑快净水分散粒剂2000倍液、70%丙森锌(安泰生)可湿性粉剂700倍液之一,每亩喷兑好的药液70升,隔7~10天1次,连防2~3次。

2.萝卜黑斑病

(1)症状主要危害叶片,叶面初生黑褐色至黑色稍隆起小圆斑,后扩大,边缘呈苍白色,中心部淡褐色至灰褐色病斑,直径3~6毫米,同心轮纹不明显;湿度大时病斑上生淡黑色霉状物,即病原菌分生孢子。病部发脆易破碎,发病重的,病斑汇合致叶片局部枯死。采种株叶、茎、荚均可发病,茎及花梗上病斑多为黑褐色椭圆形斑块。

(2)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叶上存活,是全年发病的初侵染源。此外,带病的萝卜种子的胚叶组织内也有菌丝体潜伏,借种子发芽时侵入根部。该病发病适温为25益,最高40益,最低15益。

(3)无公害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

大面积轮作,收获后及时翻晒土地,清洁田园,减少田间菌源。

增施腐熟有机肥,加强管理,提高萝卜抗病力和耐病性。

种子消毒,用种子重量0.4%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或75%达科宁可湿性粉剂、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拌种。

药剂防治。对交链孢菌引起的黑斑病有效的杀菌剂有:75%达科宁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4% 霜·锰锌(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防治该病最好在发病前开始用药,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3~4次。

3.萝卜白斑病

(1)症状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叶片散生灰白色圆形斑,后扩大成浅灰色圆形至近圆形,直径2~6毫米,斑周围有浓绿色晕圈,但叶背病斑周缘晕圈有时不明显。严重时病斑连成片,致叶片枯死,病斑不易穿孔,生育后期病斑背面长出灰色霉状物,即病菌的菌丝体。

(2)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主要以分生孢子梗梗基部的菌丝或菌丝块附着在地表的病叶上生存或以分生孢子黏附在种子上越冬,翌年借雨水飞溅传播到萝卜叶片上,孢子发芽后从气孔侵入,引致初侵染。病斑形成后又可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此病对温度要求不大严格,5~28益均可发病,适温为11~23益。旬均温23益,相对湿度高62%,降雨16毫米以上,雨后12~16天开始发病,此为越冬病菌的初侵染,病情不重;当气温降低,旬均温11~20益,最低5益,温差大12益,遇雨或暴雨,旬均相对湿度60%以上时,经过再侵染,病害会扩展开来,连续降雨可促进病害流行。白斑病流行的气温偏低,属低温型病害。在北方菜区,本病盛发8~10月,长江中下游及湖泊附近菜区,春、秋两季均可发病,尤以多雨的秋季发病重。此外,还与品种、播期、连作年限、地势等因素有关,一般播种早、连作年限长、下水头、缺少氮肥或基肥不足,植株长势弱的发病重。

(3)无公害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

实行3年以上轮作,注意平整土地,减少田间积水。

适期播种,增施腐熟有机肥或酵素菌沤制的堆肥,中熟品种以适期早播为宜。

发病初期喷洒4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或50%多·霉威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5%甲硫·霉威(多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多菌灵磺酸盐(溶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锰锌·乙铝(菜霉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亩喷兑好的药液50~60升,隔15天左右1次,连防2~3次。

4.萝卜白锈病

(1)症状仅见叶两面受害,发病初期叶片两面现边缘不明显的淡黄色斑,后病斑现白色稍隆起的小疱,大小1~5毫米。成熟后表皮破裂,散出白色粉状物,即病原菌的孢子囊。病斑多时,病叶枯黄。种株的花梗染病,花轴肿大,歪曲畸形。

(2)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以菌丝体在种株或病残组织中越冬,也可以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冬或越夏,卵孢子萌发长出芽管或孢子囊及游动孢子,侵入寄主引致初侵染,后病部又产生孢子囊和游动孢子,通过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使病害蔓延扩大。后期病菌在病变组织内产生卵孢子越冬。

白锈菌在0~25益均可萌发,以10益为最适。该病多在纬度、海拔高的低温地区、低温年份或雨后发病重,如内蒙古、云南此病有上升之势,一年中以春、秋两季发生多。

(3)无公害防治

与非十字花科蔬菜进行隔年轮作。

前茬收获后,清除田间病残体,以减少田间菌源。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开始喷洒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5.萝卜炭疽病

(1)症状病斑发生在叶、茎或荚上。初呈针尖大小的水渍状小点,后扩大为2~3毫米大小的褐色小斑,多个小斑可融合成不规则形深褐色较大病斑,严重时叶片病斑开裂或穿孔,致叶片黄枯。茎或荚上病斑近圆形或梭形,稍凹陷。湿度大时,病部产生淡红色黏质物,即病菌分生孢子。

(2)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种子或病残体上越冬,翌年,分生孢子通过雨水冲刷或雨滴溅射传播蔓延,并进行重复侵染。秋季高温、多雨发病重。

(3)无公害防治

种子消毒。用50益温水浸种20分钟后移入冷水中冷却,晾干后播种。

适期早播。

发病初期喷洒25%咪鲜胺(使百克)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咪鲜胺锰盐(施保功)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2%抗菌素120水剂150倍液,或2%武夷菌素(BO鄄10)150~200倍液,隔7~8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6.萝卜根肿病

(1)症状发病初期,地上部看不出异常,病害扩展后,根部形成肿瘤,并逐渐膨大致地上部生长变缓、矮小或叶片中午打蔫,时间长了植株变黄枯萎而死。肿瘤形状不定,主要生在侧根上,主根不变形,但体形较小。

(2)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在土中可存活5~6年,由土壤、肥料、农具或种子传播。土壤偏酸(pH值5.4~6.5)、土壤含水率70%~90%,气温19~25益有利发病,9益以下、30益以上很少发病。在适宜条件下,经18小时,病菌即可完成侵入。低畦及水改旱菜地,发病常较重。

(3)无公害防治

目前根肿病虽在许多省、市发现,但我国大部分地区尚未发现,因此要严格检疫。

实行6年以上轮作。

改良土壤酸度,整地时每亩施入石灰100千克或更多,将土壤调到微碱性。

选择无病地育苗,移栽或定植时要汰除病苗。

加强田间管理,低洼地及时排除积水,施用生物有机肥或腐熟的有机肥。

药剂防治。病区播前用种子重量0.3%的35%福·甲(立枯净)可湿性粉剂拌种,也可用50%氯溴异氰脲酸可溶性粉剂,每亩3~4千克,对细干土40~50千克,播种时将药土撒在播种沟或定植穴中。如苗床或大田采用增施石灰加立枯净处理土壤,则效果更好。必要时也可用上述杀菌剂800倍液灌淋根部,每株灌兑好的药液0.4~0.5升,也有较好效果。

7.萝卜黑腐病

(1)症状主要危害叶和根。叶片染病,叶缘呈现出“V”字形病斑,叶脉变黑,叶缘变黄,后扩及全叶。根部染病导管变黑,内部组织干腐,外观往往看不出明显症状,但髓部多成黑色干腐状,后形成空洞。田间多并发软腐病,终成腐烂状。

(2)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在种子或土壤里及病残体上越冬。播种带菌种子,病株在地下即染病,致幼苗不能出土;有的虽能出土,但出苗不久即死亡。在田间通过灌溉水、雨水及虫伤或农事操作造成的伤口传播蔓延。病菌从叶缘处水孔或叶面伤口侵入,先侵害少数薄壁细胞,后进入维管束向上下扩展,形成系统侵染。在发病的种株上,病菌从果柄维管束侵入,使种子表面带菌;也可从种脐侵入,使种皮带菌。带菌种子成为此病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适温25~30益、高温多雨、连作或早播、地势低洼、灌水过量、排水不良、肥料少或未腐熟及人为伤口和虫伤多发病重。

(3)无公害防治

轮作倒茬,采取配方施肥技术。

适时播种,不宜过早。

选用耐病品种。

种子处理。50益温水浸种30分钟或60益干热灭菌。

或用种子重量0.4%的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拌种,用清水冲洗后晾干播种;也可用种子重量0.2%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或50%甲霜灵拌种剂拌种。

处理土壤。播种前每亩穴施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750克。方法是取上述杀菌剂750克,兑水10升,拌入100千克细土后撒入播种穴中。

加强管理,苗期小水勤浇,降低土温,及时间苗、定苗。

舆发病初期开始喷洒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倍液,或47%春·王铜(加瑞农)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12%松脂酸铜乳油6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3000倍液,或丰灵200倍液、农抗七五一80倍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3~4次。

8.萝卜软腐病

(1)症状主要危害根茎、叶柄或叶片。根部染病常始根尖,初呈褐色水渍状软腐,后逐渐向上蔓延,使心部软腐溃烂成一团。叶柄或叶片染病,亦先呈水渍状软腐。遇干旱后停止扩展,根头簇生新叶。病健部界限分明,常有褐色汁液渗出,整个植株变褐软腐。采种株染病,外表趋正常,但心髓部溃烂或仅剩空壳。

(2)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原细菌主要在土壤中生存,经伤口侵入发病。该病菌发育温度范围为2~41益,适温为25~30益,50益经10分钟致死,耐酸碱度范围pH值5.3~9.2,适宜pH值7.2。

(3)无公害防治

选择无病地种植,与非十字花科蔬菜进行3年以上轮作,提倡垄作或采用高厢深沟栽植法。

用农抗七五一按种子重量的1%~1.5%拌种,也可在播种时,将丰灵置萝卜种子周围,使其在根部围成群落,拮抗软腐病菌。方法:每亩用丰灵1包(每包重50克,每克含菌量15亿以上)与先浸湿的种子拌匀,晾干后播种。

用农抗七五一或丰灵喷淋。苗期用农抗七五一150毫克/千克喷淋或浇灌2~3次;或用丰灵50克,兑水50升,沿根侧挖穴灌入或喷淋。

发病初期开始喷洒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倍液,或12%松脂酸铜乳油600倍液,或20%噻菌酮(龙克菌)悬浮剂5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防治1次或2次。

9.萝卜病毒病

(1)症状萝卜幼苗期最易感病。苗期发病症状是心叶出现明脉,并沿叶脉褪绿,使叶片产生浓淡相间的绿色斑驳,形成花叶和皱缩。到成株期,轻病株有轻微的花叶和皱缩症状,矮化不明显;重病株叶片皱缩成团,叶片卷曲;严重病株出现畸形矮化,根部不发育或发育不良。春夏季萝卜的采种株也极易感病,其轻病株花薹抽出晚,结实不良,果荚瘦小弯曲,籽粒不饱满;严重病株花薹未抽出即死亡。

花叶型多整株发病,叶片出现叶绿素不均,深绿和浅绿相间,有时发生畸形,有的沿叶脉产生耳状突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