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护理诊断
1.体温过高。与病毒感染或继发细菌感染,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失调有关。
2.活动无耐力。与发热、毒血症有关。
3.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与呼吸急促、出汗多有关。
4.有传播感染的危险。与流感病毒传播速度快、传染性强有关。
5.潜在并发症:气体交换受损。与并发症肺炎导致通、换气功能障碍有关。
三、护理目标
1.体温恢复正常。
2.患者出院时症状消失、身心舒适。
3.无并发症发生。
四、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1.隔离。进行呼吸道和接触隔离。患者应隔离至主要症状消失或隔离至起病后一周。
2.消毒。流行期间应减少大型集体活动。居住室应注意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进行简易蒸发法空气消毒(每立方米空间用食醋5ml蒸发消毒)。
3.饮食。鼓励患者多吃水果,多饮水,进食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如患者食入过少或出汗过多,应遵医嘱给予静脉补液。
4.休息。发热期应卧床休息,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保持环境安静、温湿度适宜。
5.心理护理。讲解流感的相关知识,如流感的病因、诱因、治疗、预防,指导患者休息、饮食及生活护理。介绍发热、流涕、鼻塞等症状的处理方法和注意事项,消除患者顾虑。针对患者的心理变化采用交谈、倾听、支持等方法,及时解除患者的心理负担,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二)用药护理
1.治疗原则。目前尚无确切有效的抗病毒药物。主要为对症治疗,包括解热、镇咳止痛。
2.常用药物。
(1)对症治疗。发热、头痛与肌痛较重者给予解热镇痛药物。
(2)防止继发性细菌感染。对继发细菌感染、有风湿病史者或抵抗力差的幼儿、老人,尤其是慢性心、肺疾病患者可考虑应用磺胺与抗生素。
(3)抗病毒治疗。金刚烷胺和甲基金刚烷胺对甲型流感病毒有效。三氮唑核苷(病毒唑)对各型流感均有疗效,用药治疗24 h有73%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副作用少。以0.5%溶液滴鼻,同时口含2mg片剂,每2h1次,退热后减至每天4次,连续2d。
3.注意事项。儿童患者应避免使用阿司匹林,以免诱发致命的Reye综合征。肾功能不全者慎用金刚烷胺和甲基金刚烷胺,孕妇及有癫痫史者禁用,老年患者应减半剂量。金刚烷胺的不良反应有眩晕、共济失调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应注意观察,甲基金刚烷胺的不良反应较轻。
(三)病情观察与对症护理
1.主要观察内容。流行性感冒患者主要观察生命体征,尤其是体温变化;肺炎型流感或继发细菌性肺炎患者注意观察有无胸闷、咳嗽、气急、咳血痰、紫绀等症状。
2.对症护理。
(1)降温。体温超过39℃者应行降温处理,可用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
(2)防止并发症发生: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如有咳嗽、咳痰、呼吸费力、口唇发绀,提示气体交换受损,应指导患者咳嗽排痰,痰液黏稠者可给予超声雾化;呼吸费力者,应取半卧位,及时输氧;出现发绀要报告医生,遵医嘱给予进一步处理。
(3)鼻咽部护理:鼻塞者给予局部热敷或******滴鼻液滴鼻;咽痛、声嘶患者可含服西瓜霜、喉宝等护咽剂。
(四)健康宣教
1.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营养、易消化、清淡饮食,应鼓励患者多饮水以减轻中毒症状、缩短病程和防止并发症。
2.流感疫苗预防接种的宣传。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和控制流感的主要措施之一。在流感流行季节之前对人群进行流感疫苗预防接种,可以减少接种者感染流感的机会或者减轻流感症状,可以降低因流感流行引起的人群超额住院率和超额死亡率,减少流感流行造成的危害,减轻流感的疾病负担。
3.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在流行季节或流行区,避免受凉和过度劳累,注意保暖,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阳光充足。尽可能避免人群集聚,少去人群集中的公共场所,对公共场所定期进行空气消毒,患者及健康人群外出均应戴口罩进行防护。
4.对家庭护理者应指导家属对高热患者物理降温的方法和正确使用退热剂,空气、分泌物及用物的消毒方法。
5.平时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机体抵抗力,还应注意劳逸结合、戒烟等。
流行性感冒(influenza)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点为急起高热,全身酸痛、乏力,或伴轻度呼吸道症状。潜伏期短,传染性强,传播迅速。
一、病因
流感病毒是引起流行性感冒的原因。流行性感冒病毒属正黏病毒科是一种有包膜的RNA病毒,外观形态呈直径80~100 nm的球状或长达数千纳米的丝状。
二、发病机制与病理
1.发病机制。流感病毒经呼吸道吸入后,侵犯纤毛柱状上皮细胞,并在此复制繁殖,引起上呼吸道症状,并在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后排除较多量的病毒,随呼吸道分泌物排除引起传播流行。同时亦可向下侵犯气管、支气管,直至肺泡。
当病毒在呼吸道上皮增殖时,同时感染对之敏感的单核巨噬细胞。受感染细胞产生干扰素等多种细胞因子,引起机体对病毒的特异免疫反应,并与患者出现的全身中毒症状有关,而流感很少发生病毒血症。
2.病理。除上皮细胞坏死脱落外,黏膜下层有出血、水肿,镜下见白细胞浸润。肺泡有纤维蛋白渗出物,常有出血,可查见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为流感病毒性肺炎的病理特点。
三、流行病学
1.传染源。流感患者及隐性感染病毒携带者为主要传染源。动物亦可能为重要贮存宿主和中间宿主。
2.传播途径。经呼吸道空气飞沫传播。
3.人群易感性。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病后对同一抗原型有不同程度的免疫力,型与型之间无交叉免疫性。
4.流行特征。突然发生,迅速蔓延,发病率高和流行过程短是流感的流行特征。一般多发生于冬春季节,主要发生于学校、单位、工厂及公共娱乐场所人群聚集的地方。
四、临床特征
潜伏期为1~3 d。突然起病的高热、寒颤、头痛、肌痛、全身不适。上呼吸道卡他症状较轻或不明显,少数病例可有腹泻水样便,发热3~5 d后消退,但患者仍感明显乏力。
年老体弱者及幼儿流感患者,病情可较重,出现高热不退、全身衰竭、剧烈咳嗽、血性痰液、呼吸急促、紫绀等一系列肺炎表现。
五、辅助检查
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分类正常或相对淋巴细胞增多。如有显著白细胞增多,常说明继发细菌性感染。鼻黏膜印片检查,可在上皮细胞内查见包涵体,做荧光抗体染色阳性率达90%以上。血清学检查,取病后3d内和2~4周后双份血清做补体结合试验或血凝抑制试验,效价递升4倍或以上者,可以确诊。
流感大流行
早在公元前412年的古希腊时期,希波克拉底就已经记述了类似流感的疾病。而对流感大流行最早的详尽描述是1580年,自此以后,文献****记载了31次流感大流行。其中,1742—1743年由流行性感冒引起的流行曾涉及90%的东欧人,1889—1894年席卷西欧的“俄罗斯流感”,发病广泛,死亡率很高。1918—1920年,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严重流感大流行———“西班牙流感”,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2000万~4000万人死亡,大大多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所致的死亡人数(850万人)。1957年发生了由甲型流感病毒(H2N2)所致的“亚洲流感”。1968年出现了由甲型流感病毒(H3N2)所致的“香港流感”。1977年发生了由甲型流感病毒(H1N1)所致的“俄罗斯流感”。1978年1月,“俄罗斯流感”开始在美国在校学生及征募的新兵中爆发流行。至1978年冬,其他许多国家也纷纷出现感染。1999年11月—2000年4月,欧、美、亚三洲均发生了中度以上的流感爆发流行(H3N2亚型),其中最严重的是法国,流行高峰时发病率达0.861%。
2009年3月,墨西哥爆发大规模的猪流感,随后美国及其他许多国家也纷纷发生人感染猪流感病毒,为A型流感病毒,属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毒株,该毒株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断,是一种新型猪流感病毒,可以人传染人。截至目前,这种病毒只攻击人类,并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在猪等动物身上尚未发现。在墨西哥,一些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也受到感染,他们与动物并没有直接接触,这再次说明病毒不是从动物直接传播到人身上的。世卫组织因此表明,虽然这种新型病毒是由猪流感病毒演变而来,但到目前为止这种病毒只是使人患病,还没有发现猪被感染的病例。从4月30日起,开始使用“A(H1N1)型流感”而非“猪流感”来指代当前疫情。人感染猪流感后的临床早期症状与流感类似,有发烧、咳嗽、疲劳、食欲不振等,还可以出现腹泻或呕吐等症状。病情可迅速进展,突然高热、肺炎,重者可以出现呼吸衰竭、多器官损伤,导致死亡。人感染猪流感的预后与感染的病毒亚型有关,大多预后良好;而感染H1N1者预后较差,病死率约为6%。在预防方面,现阶段没必要扎堆去接种人流感疫苗,因为预防季节性流感疫苗对预防猪流感并无效果。正确的做法是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证充足睡眠、勤于锻炼、减少压力、足够营养;勤洗手,尤其是接触过公共物品后要先洗手再触摸自己的眼睛、鼻子和嘴巴;打喷嚏和咳嗽的时候应该用纸巾捂住口鼻;室内保持通风等。
截止2009年10月18日全球甲型H1N1流感死亡病例逼近5000人,且疫情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能力训练
吕某,女,37岁,干部,在丽水地区保险公司上班。畏寒、发热1周。体温在38.5~39℃,无鼻塞,偶有流鼻涕,无咳嗽,无咳痰,体温高时伴头痛,无呕吐,血液检查:WBC3.1×109/L,HB112 g/L,PLT60×109/L,经用氯霉素、青霉素及补液体温不退,昨体温达39.4℃,今血常规WBC3.0×109/L,PLT62×109/L。分析以上病史回答以下问题:
1.该患者入院时最可能的临床诊断是()
A.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B.流行性感冒
C.钩端螺旋体病
D.人禽流感
E.恙虫病
2.该患者入院时最主要的护理诊断是()
A.体液不足
B.疼痛:头痛
C.营养失调
D.焦虑
E.体温过高
3.该患者所患疾病属于()
A.消化道传染病
B.呼吸道传染病
C.虫媒传染病
D.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E.接触性传染病
(潘桂叶、练正梅)
任务8流行性乙型脑炎护理
●知识要求
1.掌握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特征。
2.熟悉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治疗和预防。
●能力要求
1.能够进行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情观察及对症护理。
2.能正确使用对症治疗药物,并能观察其副作用。
3.能正确进行流行性乙型脑炎预防的健康宣教,科学指导预防接种。
任务描述
患儿,男,4岁,浙江苍南县龙港镇人。因发热4d,抽搐伴意识障碍1d来院就诊,门诊查血常规检查结果:WBC19.2×109/L,N80%L20%。脑脊液检查结果:蛋白轻度升高,糖和氯化物正常。拟诊流行性乙型脑炎收住入,院。患者入院目的是治愈出院,能恢复正常生活,无后遗症。护士接待了该患者,请问她该如何正确对该患者实施整体护理,使其尽快出院?
过程
一、护理评估
该患者为流行性乙型脑炎,安置在有防蚊设备和灭蚊措施的隔离病房,患者被安置进入病房后,护士应该立即对患者进行护理评估,同时通知医生。
1.健康史及相关因素。详细询问患儿本次症状发生及变化情况,就诊、检查、诊断及用药情况,同时询问其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接触史和预防接种史等。通过询问了解到患儿4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39.8℃无畏寒、寒战,无咳嗽、咳痰,无皮疹,无恶心、呕吐,经当地诊所治疗无明显好转。1 d前患儿出,现呕吐,非喷射性,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呕吐不伴腹泻。20 h前出现抽搐,为四肢抽动,持续时间约2~3 min,共2次,抽搐时伴双眼凝视、大小便失禁,抽搐后呼之不应。患儿为第一胎第一产,足月顺产,产时无产伤和窒息史,生长发育好,一直住在乡下,夏天蚊子多,未患“乙脑”,也未接种“乙脑”疫苗。本次发病以来曾在当地卫生院输过液体,具体药物不详,期间未作实验室检查,治疗效果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