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团头鲂规模养殖关键技术
14446500000002

第2章 述概(1)

(一)团头鲂的历史再考

团头鲂俗称鳊鱼。实际上我国鳊鱼类分为2个属3个种,即鳊属和鲂属,分别为鳊属的长春鳊,鲂属的三角鲂和团头鲂。古时《本草纲目》中已有“鳊,扁也,鲂,方也”的记载,说明人们对“鳊”与“鲂”之别早已认识。因鳊与鲂的外形相仿,人们习惯上通称为鳊鱼。1955年我国分类学家易伯鲁,在总结渔民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分类学和形态学的比较研究,使团头鲂和三角鲂得以区分,定了新名。

鳊、鲂鱼早已盛名于三国时代,《诗经》中有“岂其食鱼,必河之鲂”的诗句,把其誉为上品。《湖北通志》载有“鳊鱼……产樊口者甲天下。”意思是产于樊口的鳊鱼,味更鲜美,胜于其他地方的鳊鱼,闻名天下。樊口位于湖北省鄂城县(今鄂州市)境内,系梁子湖通长江的水口,是个小镇。60万亩的梁子湖水草丰茂。40多千米长港两旁人口稠密。这里的水域适合鳊鱼、鲂鱼生长,所产鳊鱼、鲂鱼不仅个体大,而且膘肥。每年长江,通长江,鳊鱼、鲂鱼随之而来,落人大缘中捕鱼工具境一网可获5000千克以上以鳊鱼、鲂鱼为主的鱼类,一派丰收喜景。

樊口鳊鱼中,三角?个体大,肉味略粗,长春鳊同是国内广泛分布种类,而团头鲂生长快,主食水草,肉味鲜美,因而成为当地的特产。鄂城县古时称武昌,盛产鱼虾,又因毛泽东的诗词中提到“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所以团头鲂也就被称为“武昌鱼”了。

“武昌鱼”一词最早见于《三国志》“吴志、陆凯传”中,记述1700年前的三国时代,吴主孙皓由建邺(今南京)迁都武昌,陆凯上疏谏阻主当时民谣,“宁饮建邺水,不食武昌鱼。”—民谣中武昌,即现在湖北省的鄂城县(鄂州市),该地北临长江,正处云梦泽地区。境内湖泊、沼泽星罗棋布,盛产鱼虾。民谣中指的“武昌鱼”应理解为武昌的鱼,而不是对某一种鱼尤其是对团头鲂的记述。

团头鲂的研究工作始于1959年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梁子湖和花马湖工作站。团头鲂1975年在全国21省、市安家落户,得以推广。柯鸿文认为樊口出产的鳊鱼实际上包括长春鳊、三角鲂和团头鲂3种鄂我国著名鱼类学家伍献文所著的《中国经济动物志——淡水鱼类》中记述……“团头鲂目前仅湖41(梁子湖、东湖、花马湖)和江西(鄱阳湖)等地的湖泊中发现”。

团头鲂主食水草,生长快,能在静水中产卵孵化,抗病力强,经济价值高,具有相当大的利用价值。(1)农业部在鄂州市梁子湖建立了团头鲂原种场,鄂州市还成立了武昌鱼集团公司,使团头鲂的养殖生产进入新的时期,目前主体饲养亩产团头鲂500千克,一龄育成鱼种,二龄成鱼上市,缩短养殖周期1年,每尾重500克以上。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要使团头鲂养殖获得高产、优质、高效,应把它作为“环保鱼”来养,使之符合国家规定的无公害食品标准。

团头鲂属鲤形目,鲤科,鲂属。3种鳊鱼的检索表如下:(2)口端位,体侧扁,呈菱形,鳃耙14—20。自胸鳍基部至肛门间有明显腹棱,臀鳍分支鳍条27—35。

(三)团头鲂的外部形态特征

1.团头鲂的外部形态

团头鲂体高,侧扁,整体呈菱形。体长为体高的2—3倍。胸部平直。腹部自腹鳍至肛门具有腹棱,尾柄高与尾柄长度之比为1:0.8。头小,吻圆钝。口阔,端位;上下颌等长,其角度。眼适中,位于头侧,眼间距宽。下咽齿3行,齿端呈钩状。鱗圆形或稍带椭圆。侧线鱗5060。背鳍条3(不分支鳍条),(分支鳍条),其高度不及头长,具有强大光滑的硬棘。雌鱼胸鳍不达腹鳍,雄鱼可达到腹鳍基部,幼鱼则超过腹靖基部;腹鳍不达肛门,臀鳍条3(不分支鳍条)具7—32(分支鳍条),起点在背鳍基部的后下方,没有硬棘。鳔3室。

体灰黑色起面灰白,腹部浅灰白色;体侧每个鱗片基部灰黑色,边缘较淡,组成体侧若干黑条纹。

2.团头鲂与三角鲂的区别

三种鳊鱼都是鲤科鱼类,体形十分相似,特别是团头鲂与三角?更为相似。鳊与鲂以其腹棱(腹部的皮褶突起)的完全(胸靖基部至肛门)和不完全(腹鳍基部至肛门)加以区别,团—头鲂与三角鲂可根据如下几个方面比较识别。

(四)团头鲂的食性

1.团头鲂在自然环境中的食性

团头翁成鱼主要吃食苦草、轮叶黑藻、聚草、菹草和马来眼子菜等。自4月份开始,大量摄食(平均水温16.2°C),一直延续到11月(平均水温14.8°C)。6—10月为摄食高峰,肠管充塞度常达80%,12月至翌年3月68%的肠管是空的,其余肠管中也只少量食物。

2.团头鲂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的食性

人工饲养团头鲍是指在池塘、网围和网箱养殖。多采用密集型的饲养方法,主要靠人工投喂陆生饲草,如黑麦草(宿根黑麦)、苏丹草、苦荬菜、象草、浮萍以及人工配合颗粒饲料。

(五)团头鲂的年龄和生长

根据团头鲂鱗片的年轮数目可确定年龄,也可从渔获中体平均长度测定年龄。当年鱼体长为12—23厘米,平均18厘米;二夏龄鱼体长为24—35厘米,平均29厘米;三龄鱼体长为38—40厘米,平均39厘米;四龄鱼体长为40—44厘米,平均42厘米,最大个体长可达46厘米。

年和第三年最理想。二龄鱼生长期18个月,体长由18厘米长到29.3厘米,增长11.3厘米,增长率为38.5%;三龄鱼生长期为30个月,体长由29.3厘米长到38.1厘米,增长8.8厘米,增长率为23%;四龄鱼生长期为42个月,体长由38.1厘米长到48.2厘米,增长10.1厘米,增长率为20.9%。因此二夏龄的团头鲂生长最快,且此时其性腺发育尚不成熟,营养价值高。

(六)团头鲂的生殖生理机制

团头鲂的生殖器官与其他鱼类同样比较简单,以生殖腺为主要组成部分。雄鱼的性腺为精巢,乳白色;雌鱼的性腺是卵巢,卵巢发育后满腹卵粒,青黄色。性腺成对,生在鱼鳔腹面两侧。未成熟的团头鲂的性腺线状呈肉红色,不易分辨精巢或卵巢。成熟了的精巢和卵巢都由一段短的输卵管或输精管,将精液、卵子排出体外,完成繁衍后代的行为。

1.团头鲂的产卵时期

团头鲂在自然环境下产卵期为每年的5—6月份,原产地梁子湖群集产卵时间在5月10日至6月20日前后,花马湖的群集产卵时间为5月15日前后二在产卵期中要求水温最低为21°C,最高为27°C。二般多在暴雨后1周左右,天气晴朗,或者接连几天晴天,气候闷热暴雨来临时产。产卵活动都在夜间进行。在这期间亲鱼不摄食,在港中涨水时溯水而上。这时捕获的亲鱼,雄鱼有精液流出,雌鱼也会自然流出粒。

2.团头鲂雌鱼的卵巢周年变化

按卵巢发育的成熟系数(卵巢重量/体重X100%)、卵细胞中卵黄球的沉积、卵细胞的大小及卵巢的颜色,把团头鲂的卵巢发育过程分成6期。

期体重100克以下,体长16厘米以下的一夏龄鱼种,性腺呈细线状,肉眼不能区分性别。

n期卵巢已能分辨,卵细胞不含卵黄球把在不同年龄的个体之间,成熟系数差别较大:(1)一夏龄的当年鱼和一冬龄鱼,卵巢扁而薄,粉红色,成熟系数为0.0期—0.412,卵细胞直径0.1—0.2毫米;—二夏龄鱼,成熟系数为0.139—1.321,卵巢肉红色,卵细胞直径0.12—0.31毫米已产卵的鱼,卵巢灰红色,成熟系数为1.495—2.436,卵径0.毫—0.36毫米。

m期卵细胞开始沉积卵黄。(1)第一次性成熟的鱼,成熟系数为0.49—1.857,卵巢呈浅灰色,卵细胞直径0.2—0.6毫米;已产过卵的鱼,卵巢灰色,成熟系数为1.毫—2.95,卵细胞直径0.3—0.5毫米。

W期卵细胞充满卵黄球。(1)第一次性成熟的鱼,成熟系数为1.343—6.8毫,卵巢灰黄色,卵细胞直径为0.32—1.09毫米;已产过卵的鱼,成熟系数为2.335—毫.毫2把巢灰黄色,卵细胞直径0.41—1.10毫米。汉期末的卵粒可被挤出生殖—L,但粘连一起,不能受精。

V期出现在5—6月份,为临产或正在产卵期内的卵巢。提鱼出水时卵粒自流,粒粒分散,遇水粘连。卵粒黄绿色,具光泽,略透明。初产卵雌鱼成熟系数为6.0毫—毫.814,经产卵雌鱼成熟系数为毫.毫5—毫.551,卵细胞直径1.03—1.12毫米。

见期卵巢松弛,有充血现象和退化卵细胞,形状不规则。卵巢中尚存有正常的含卵黄球的卵细胞。团头鲂可能分批产卵。

3.团头鲂的怀卵量

怀卵量依W期的卵巢计算,计算含有卵黄球的卵细胞,四龄鱼最高,三龄鱼次之,增长率三龄鱼最高。

(七)团头鲂的养殖优势及生产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