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服务科学:基础、挑战和未来发展
14443200000010

第10章 服务科学的五个观点(2)

(3)服务转型科学关注在传统服务研究中不被关注的重要经济过程。一方面,在面向产品的传统行业中,服务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公司产品的同质化现象严重,产品相关的服务质量决定了产品的优异性。即使是在实业公司中,服务对公司营业额的贡献要大过产品本身,尤其是在B2B市场中,很多公司都在努力成为具备卓越服务的“解决方案提供者”(Bitner和Brown,2006)。客户需求发生的变化给工业公司带来了巨大挑战,工业部门的“服务化”进程也将引发一些新的问题(Oliva和Kallenberg,2003;Rust和Miu,2006)。另一方面,在传统服务业的包围下,采用产业领域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的趋势仍然很强。很多服务公司已经使用了标准化的流程管理和方法,使服务的产业化进程不断加速。外包业务及全新价值链随之出现,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采用服务加产品的混合模式,制造业和服务产业将有越来越多的结合点。着眼于该转变过程以及其间出现的挑战性,服务科学已有了一个清晰的研究重心。另外,创新性的、相关的和复杂的问题需要跨学科的分析。因此这个观点很有前景,值得注意的是,作为研究的对象不仅包括服务,而且还包括经济转型。由于当前的研究仅强调工业、关注产品、技术、效率和开销,服务研究中传统的面向客户的观点会带来许多问题,如为什么这种现象能证明新科学的制度化,这种新科学为什么要被命名为服务科学。

(4)服务主题科学。这里表达一个被广泛认可的观点,即服务科学需要处理特定的主题,如创新、技术、业务优化、标准化及信息集成(IBM研究院,2004;Ganz等,2002)。在这里,服务科学并不是根据对服务的理解来定义的,而是通过关注各种服务相关的管理问题的转型来定义的。该观点清晰地指出了研究目标,并且这里列出的主题都是创新的、相关的和复杂的,因而,似乎有必要采用跨学科的方法来进行研究。但是该观点也有和转型观点相同的问题:它们都不能清晰地理解服务在经济活动中的职责。更进一步说,似乎存在一种把传统的面向客户的思考方式替换为另一种思考方式的趋势,如面向产品或者技术的思考方式(Zysman,2006)。但现在还没有选择主题的基础标准,除此之外,一些变化的主题是否足以成为一个新科学的基础,仍存在不少争议。

(5)服务管理科学。它类似于服务管理研究,其概念基础是交互服务的特点,如在服务生产过程中,客户的参与是无形的,但实际上客户“是一个协同生产者”,他紧密地参与服务的定义、形成和集成过程(Chesbrough和Spohrer,2006)。服务研究主要关注这些特点带来的问题,它独立于提供服务的经济部门或行业。现在的服务研究仍然关注传统的热点问题:服务管理科学要处理客户和雇员的期望值、感知和行为,也要考虑客户和雇员间成功交互的前提条件。这些特定服务的方面说明了特定服务科学。没有参与和交互的环境是没有必要用到服务科学的,如一个不包含人的服务工厂仅使用产业研究方法就可以进行分析了。服务管理科学和现存的服务管理研究共享概念,但并不相同。只有当服务科学建立在传统方法之上,并且认同核心的科学需求时,尤其是要采用一个包含更多跨学科方法的视角来处理时,服务管理科学才能实现它的目标。

5.服务科学的挑战

不管是哪种观点,跨学科方法都对相关的参与者、大学及整个世界具有大量的需求(Katholische Universitat Eichstatt-Ingolstadt等,2005)。

公司必须接受服务的关联性这一特征,并重新调整它们的研究活动。为此,它们需要调整预算。它们还需要全面支持协同研究,包括对研究的经济投入和对大学研究的支持(通常是在技术领域)。协同研究不仅对研究者来说是一个挑战,对公司及其管理人员来说也是一个挑战。公司需要招募并培训员工,使其能够完成这种协作。而且,公司需要认识到服务科学不同于咨询,因此不能总是做到保证短期项目的成功。

因此,这对于科学界,特别是大学来说,是很大的挑战。大学必须把服务定义为主要的研究领域,还需要建立跨学科的机制,这样才可以通过跨部门的预算实现不同部门、院系以及大学之间的协作。这不仅包含了许多重大的变化,还有可能引起大的冲突。另外,还需要有愿意进行跨学科的研究或合作的新型专业人士,因此需要制订一套新的招募该类专业人才的制度。此外,大学还需要改变管理方式,以建立和科学界及其他机构之间的非政府合作。

这些障碍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很难想像它们是否会随着时间逐渐消减,尤其体现在大学中。在大学的规章制度和专家们的自主性发生冲突的情况下,由个人发起研究注定要失败。为了使服务科学机构化,需要企业界、大学及政治家发起合作,同时必须要有充分的财政支持,并能向世界证明大学正在进行必要的结构性转变。

服务科学的命运由企业界决定,这个观点来自于IBM的Chesbrough,他说:“最终,企业的支持是促生一个新领域的决定性力量”。

参考文献

Bitner,M.J.,Brown,S.W.(2006):The evolution and discovery of services science in business schools,communication of the ACM,49(7):73-78.

Bretthauer,K.M.(2004):Service management,Decision Science,35(3):325-332.

Chesbrough,H.(2005):Toward a new science of services,Harvard Business Review,83(2):43-44.

Chesbrough,H.,Spohrer,J.(2006):A research manifesto for services science,communication of the ACM,49(7):35-40.

Edvardsson,B.,Gustafsson,A.,Roos,I.(2005):Service portraits inservice research:a critical review,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rvice Industry Management,16(1):107-121.

Fisk,R.P.,Brown,S.W.,Bitner,M.J.(1993):Tracking the evolution ofthe services marketing literature,Journal of Retailing,69(1):61-103.

Ganz,W.,Hermann,S.,Tombeil,A.S.(2002):Results of the expert interviews,In:Service research today and tomorrow:Ganz,W.,Meiren,T.(eds.).Spotlight on international activities,Working Paper,Fraunhofer Institute for Industrial Engineering,Stuttgart,11-29.

Ganz,W.,Meiren,T.(eds.)(2002):Service research today and tomorrow.Spotlight on international activities,Working Paper,Fraunhofer Institutefor Industrial Engineering,Stuttgart.

Gronroos,C.(1994):From scientific management to service management.A management perspective for the age of service competi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rvice Industry Management,5(1):5-20.

Horn,P.(2005):The new discipline of services science,In:Business Week online,January 21 http://www.businessweek.com/technology/content/jan2005/tc200501218020.htm

Katholische Universitat Eichstatt-Ingolstadt,Roland Berger Strategy Consultants,Siemens Business Services,IBM on Demand InnovationServices(2005):Vernetztes dienstleistungsorientiertes wissen:servicesscience,positionspapier,Ingolstadt,Munich.

IBM Research(2004):Services science:A new academic discipline?WhitePaper.

Lemmink,J.(2005):The need for more multidisciplinary research,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rvice Industry Management,16(1):7-9.Kuhn,T.S.(1962):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Chicago.

Luhn,A.,Siegel,D.(2006):Services Science:konzept und umsetzung einer dienstleistungswissenschaft,In:Moderne Dienstleistungen,Streich,D.,Wahl,D.(eds.).Frankfurt am Main,539-543.

Meiren,T.,Nagele,R.(2002):The profile of service research ininternational journals,conferences and internet communities,In:Serviceresearch today and tomorrow.Spotlight on international activities,Working Paper,Fraunhofer Institute for Industrial Engineering,Ganz,W.,Meiren,T.(eds.).Stuttgart,30-40.

Oliva,R.,Kallenberg,R.(2003):Managing the transition from products to servic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rvice Industry Management,14(2):160-172.

Parasuraman,A.(2006):JSR's role as a flagship service journal continues,Journal of Service Research,8(4):291-292.

Rust,R.T.(2004):A call for a wider range of service research,Journal of Service Research,6(3):211.

Rust,R.T.,Miu,C.(2006):What academic research tells us about service,communication of the ACM,49(7):49-54.

Spohrer,J.(2006):Service innovations,employment and exports,In:Moderne Dienstleistungen,Streich,D.,Wahl,D.(eds.).Frankfurt am Main,27-33.

Zysman,J.(2006):The algorithmic revolution:the fourth service transformation,communication of the ACM,49(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