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新编临床护理1000问
14442000000047

第47章 中医护理

974.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答:中医学的基本特点可概括为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两个方面。①整体观念: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器官和组织之间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上是相互协调、相互利用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而且无论人体的生理功能还是病理变化,都无时无刻不受到自然界的制约和影响。人与自然界存在着既交叉又统一的关系,人体不断地进行自身调节以适应自然界的变化。这种机体自身整体性、适应性和内外环境统一性的思想,称为整体观念;②辨证论治:所谓“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症状和体征的资料(如舌象、脉象),加以分析、综合、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论治”又叫“施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辨证是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两者是不可分割的。975.何谓“五行”?

答:“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类物质的运动变化。

976.何谓“五脏六腑”?

答:五脏,是心、肝、脾、肺、肾的合称。六腑,即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的合称。

977.何谓“奇恒之腑”?

答:奇恒之腑,即脑、髓、骨、脉、胆、女子包六种器官组织。奇,异也;恒,常也。其形态似腑,为中空性器官,功能似脏,能储藏精气,似脏非脏,似腑非腑,故名奇恒之腑。

978.五脏与六腑的生理特点主要有哪些?

答:五脏的共同生理特点是生化和储藏精、气、血、津液、神。六腑的共同生理特点是受纳和腐熟水谷、传化和排泄糟粕。

979.何谓“后天之本”?

答:人出生之后,生命活动的继续和精、气、血、津液的化生和充实,均依赖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故称脾胃为“后天之本”。

980.何谓“先天之本”?

答:由于肾藏先天之精,主生殖,为人体生命之本原,故称肾为“先天之本”。

981.何谓“奇经八脉”?

答:奇经八脉:奇,异也。指有异于十二正经的八条经脉,即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合称“奇经八脉”。

982.何谓“得气”?

答:是指对经穴作针灸或推拿等刺激时,受者局部或沿经络循行部位有酸、麻、胀、重及触电等感觉,而施行者也同时有针下沉、紧或吸针等感觉,表示经气已至,治疗有效,故曰“得气”。

983.经络的主要生理功能有哪些?

答:①沟通表里上下,联络脏腑器官;②通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③感应传导及调节人体各部分机能等。

984.何谓“六淫”?

答: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热)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985.何谓“七情”?

答: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是机体的精神状态。

986.七情的致病特点有哪些?

答:①直接伤及内脏;②影响脏腑气机;③情志异常波动,可使病情加重,或迅速恶化。

987.何谓“正气”?

答:正气是指人体的机能活动(包括脏腑、经络、气血等功能)和抗病、调节、康复能力,简称为“正”。

988.何谓“邪气”?

答:邪气泛指各种致病因素(如:六淫、疠气、痰饮、瘀血、七情等),简称为“邪”。

989.何谓“四气、五味”?

答:四气、五味是指中药的性和味。四气即寒、热、温、凉四种药性,温次于热,凉次于寒。五味即辛、甘、酸、苦、咸五种滋味。990.望神的内容有哪些?

答:望神包括了两方面内容:一是观察精神意识活动;二是观察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

991.何谓舌诊?

答:是指通过对舌质的颜色、形态,舌苔的苔色、苔质等变化的观察,来判断正气的盛衰、分辨病位的深浅、区别病邪的性质、推断病势进退的一种诊断方法。

992.何谓闻诊?

答: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两方面。

993.闻诊的内容有哪些?

答:听声音,主要是听病人语言气息的高低、强弱、清浊、缓急等的变化,以及呃逆、嗳气、喘哮、叹息等音响的异常;嗅气味,主要是嗅病人的病气、分泌物与排泄物的异常气味。二者均可帮助分析病位所在及病情的虚、实、寒、热。

994.何谓“八纲辨证”?

答:通过对四诊所取的材料进行综合分析,进而用阴、阳、寒、热、表、里、虚、实这八类证侯归纳,以说明病变的部位、性质以及病变过程中正邪双方力量对比等情况的一种辨证方法,称为八纲辨证。

995.大黄和番泻叶的功用有哪些?

答:大黄、番泻叶均为苦寒攻下药,泻热通便为其共同特点。大黄性猛力专、直达下焦、推陈致新、去陈垢而安五脏,为泻下药之“将军”,并能凉血止血、破瘀行血、清热解毒,用于肠胃积滞,大便秘结,血证,牙龈、咽喉肿痛,湿热黄疸,瘀血阻滞的多种证候;番泻叶入大肠,泻积热,通大便,利水消肿,用于热积便秘、脘腹胀痛等,临床多以单味用,开水泡服即可。

996.中药的常见剂型有哪些?

答:中药常见的剂型有汤剂(水煎剂)、散剂(粉剂)、丸剂、膏剂、酒剂、片剂、冲服剂、糖浆剂、药露、贴膏、针剂等。不同的剂型有不同的特点。

997.解表药的煎煮要求及服用方法如何?

答:解表药多为辛散轻扬之品,故浸泡时间不宜超过20分钟,不宜久煎,以免药性耗散,作用减弱。服用解表药时,应趁热服,同时服用热稀粥,服后避风寒,或覆被取暖,以助汗出,但解表取汗以遍身微汗为最佳。

998.服用中药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①服用中药煎剂,一般是每日一剂,一剂药物通常煎煮两次,将两次煎煮的药液完全混合后分2~3次服完,以使药力平均;特殊情况如急、重症病人,也可一日连服两剂或更多,以增强药力,维持药效;②不同的药物服药时间及方法亦有所区别:如清热药宜凉服;温里药宜温服;治疟药宜在发作前服;安神药宜在睡前服;补益药或养生抗衰老药物宜在饭前服;对胃肠道有刺激的药物宜在饭后服;病情紧急的宜顿服;呕吐或小儿病人宜少量多次频服;③慢性病服丸、散、膏剂者,应根据病情需要和医嘱而酌定剂量,定时服药;昏迷病人可制成汤剂鼻饲给药。

999.方剂的变化有哪些?

答:方剂的变化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①药味加减的变化:在主症不变的情况下,随症状的轻重和兼症的多少,适当增减药味,以改变适应范围;②药量加减的变化:在方剂药味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增减药物的用量,以改变原方的效能;③剂型的变化:在药味、药量均不变的情况下,剂型发生变化,从而发挥不同的治疗作用。

1000.使用逐水剂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①用枣汤送服;②从小量开始,以免量大伤正,如服后泻下过少,病证未除,次日加量;③服药于清晨饮食未进之际,使药力直接攻逐水饮;④得快利之后,糜粥自养,以防饮食伤脾。

1001.何谓“同病异治”?

答: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生在不同的病人身上,或处在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所形成的病理变化不同,所表现的证候不同,因而治法也不相同。

1002.何谓“异病同治”?

答: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若出现相同的病理变化,即形成相同的证候时,可以采取相同的治法。

1003.何谓“急则治其标”?

答:是指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如果出现了紧急危重的证候,影响到病人的安危时,就必须先行解决,而后再治疗其本的原则。1004.何谓“缓则治其本”?

答:是指在病情缓和的情况下,应从根本上治疗疾病,因为标病产生于本病,本病解决了,标病自然随之而解。

1005.何谓“夙根”?

答:指旧有的病根。以哮证为例,伏痰为其夙根。

1006.临床上如何鉴别哮证与喘证?

答:哮证和喘证都有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的表现。哮必兼喘,但喘未必兼哮。哮指声响而言,必见喉中哮鸣有声,有时亦伴有呼吸困难,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独立性疾病。喘指气息而言,为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张口抬肩,是多种急、慢性疾病的一个症状。

1007.何谓“真心痛”?

答:是胸痹心痛之重证,其疼痛剧烈,持续时间长达30分钟以上,休息或服药后仍然不能缓解,脉结代,伴有面色苍白,汗出,肢冷,甚则“旦发夕死,夕发旦死”。

1008.何谓“关格”?

答:此为阴阳离决,开合之机已废的表现,因阳竭于上则水谷不入,阴竭于下则二便不通,故称关格。

1009.何谓“五更泄”?

答:因肾阳虚衰,泄泻多发生在黎明前后,五更时分,阴寒正盛而阳气未复,致肾阳更衰,釜底无薪,不能温煦腐熟水谷而泻,称五更泄。

1010.泄泻与痢疾如何鉴别?

答:两者多发于夏秋季节,病变在胃肠,均为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的病证。泄泻以大便次数增加,粪质稀溏,甚则如水样,或完谷不化为主症,大便不带脓血,也无里急后重,或无腹痛。而痢疾以腹痛、里急后重、便下赤白脓血为特征。

1011.何谓“中风”?

答:中风是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利为主症的病症。病轻者可无昏仆而仅见半身不遂及口眼歪斜等症状。

1012.中风病“阳闭”的症状有哪些?

答:中风病“阳闭”的症状是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大小便闭、肢体强痉、面赤身热、气粗口臭、躁扰不宁、苔黄腻、脉弦滑而数。

1013.中风病“阳闭”的病机有哪些?

答:病机为肝阳暴张,阳亢风动,痰火壅盛,气血上逆,神窍闭阻。

1014.中风病“阳闭”的治法及代表方有哪些?

答:治疗应熄风清火,豁痰开窍。代表方选羚角钩藤汤加减,另可服至宝丹或安宫牛黄丸以清心开窍。亦可用醒脑静或清开灵注射液等静脉滴注。

1015.何谓“癃闭”?

答:癃闭是小便量少,排尿困难,甚则小便闭塞不通为主症的一种病证。其中又以小便不畅,点滴而短少,病势较缓者称为“癃”;小便闭塞,点滴不通,病势较急者称为“闭”。

1016.何谓“消渴”?

答:消渴是指多饮、多食、多尿、乏力、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渴而多饮为上消,消谷善饥为中消,渴而便数有膏为下消。

1017.消渴病的辨证要点有哪些?

答:①辨病位,根据“三多”症状侧重的不同,而有上、中、下三消的不同,即多饮为主者在肺,多食为主者在胃,多尿为主者在肾;②辨标本,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两者互为因果;③辨本症与并发症,消渴病的并发症较多,如:痈疽、眼疾、心脑病证等,个别病人消渴病的本症不明显,而是以其并发症为线索进而诊断本病。1018.何谓“虚劳”?

答:又称虚损,是以脏腑亏损,气血阴阳虚衰,久虚不复成劳为主要病机,以五脏虚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多种慢性虚弱性证候的总称。

1019.何谓“水肿”?

答:水肿是指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表现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则全身水肿为特征的一类病证。

1020.阳水的临床特征有哪些?

答:阳水的临床特征是发病较急,肿多由面目开始,自上而下,继及全身,肿处皮肤绷急光亮,按之凹陷即起,兼有寒热等表证,属表、属实。

1021.阳水的治疗原则有哪些?

答:阳水的治疗原则是阳水以祛邪为主,应予发汗、利水(尿)或攻逐,同时配合清热解毒、理气化湿等法。

1022.如何区别咳血与吐血?

答:咳血与吐血的区别是:咳血,血自肺来,血色鲜红,常混有痰涎,咳血之前多有咳嗽、胸闷、喉痒等症状,大量咳血后,可见痰中带血数日,大便一般不呈黑色。而吐血,血自胃来,经呕吐而出,血色紫暗,常夹有食物残渣,吐血之前多有胃脘不适或胃痛、恶心等症状,吐血之后无痰中带血,但大便多呈黑色。

1023.何谓“疮疡”?

答:疮疡是各种致病因素侵袭人体后引起的体表化脓性疾患。包括急性和慢性两大类。

1024.外科疾病的致病因素有哪些?

答:①外感六淫之邪:风、寒、暑、湿、燥、火;②感受特殊之毒:虫毒、蛇毒、疯犬毒、漆毒、药毒、食物毒和疫疠之毒;③外来伤害:跌扑损伤、水火烫伤、寒冻等;④情志内伤:七情过极或不及;⑤饮食不节:恣食高粱厚味,醇酒炙"或辛辣刺激之品;⑥房事损伤:早婚、房劳过度与妇女生育过多等。

1025.火肿、寒肿、虚肿、实肿;虚痛、实痛、寒痛、热痛是如何区别的?

答:①火肿:其肿色红,皮薄光泽,烘热疼痛;②寒肿:肿而木硬,伴有酸痛,皮色不泽,不红不热;③虚肿:肿势平坦,根盘散漫;④实肿:肿势高起,根盘收束;⑤虚痛:喜按,按则痛减;⑥实痛:拒按,按则痛剧;⑦寒痛:皮色不变,痛处固定,痛而不热,得温痛减;⑧热痛:皮色焮红,灼热疼痛,得凉则舒。

1026.外科内治法原则有哪些?

答:①消法:运用不同的具体治疗方法和方药,使初起的肿疡得到消散,是一切肿疡初起的治法总则。②托法:用补益气血和透脓的方法,扶助正气,托毒外出,以免毒邪内陷。此法适用于外疡中期,正虚毒盛,不能托毒外达之虚证。③补法:用补养的药物,恢复其正气,助养其新生,使疮口早日愈合。此法适用于溃疡的后期。

1027.何谓“疔疮走黄”?

答:凡生“疔疮”,出现疔毒走散,毒入血分,内攻脏腑之急性危重证候者,称为“疔疮走黄”。

1028.如何预防“疔疮走黄”?

答:不可妄加挤压,避免碰撞局部;不可过早切开;忌灸、忌针挑;忌服发散药;忌烟酒、辛辣、鱼肉;忌房事及愤怒。

1029.如何预防乳痈?

答:①产后可用橘核30g煎水服,防止乳汁郁滞;②妊娠后期,常用温水洗乳头,乳头内陷者,洗后轻揉按摩牵拉;③养成定时哺乳的习惯,注意乳头清洁,产妇乳汁过多、哺乳后尚未排尽者,可用吸乳器或用手挤压按摩,使乳汁排出,防止淤积。

1030.毒蛇咬伤的急救处理有哪些?

答:①缚扎:咬伤后,就地取材,于伤口的近心端缚扎,以阻止静脉血回流而不妨碍动脉血流为原则;②排毒:扩创法(沿牙痕作“十字”切口或纵形切口,挤压伤口周围,同时用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反复冲洗)、吮吸法(可用口吮、拔火罐、吸引器等将伤口毒血吸出)、针刺法(用三棱针刺“八邪”、“八风”穴);③解毒:使用中西药解除体内蛇毒;④使用有效蛇药:采用辨证施治方法,辨证用药。

1031.“缠腰火丹”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答:缠腰火丹,又叫“蛇串疮”、“蛇丹”,西医称为“带状疱疹”。多因情志不遂或肝胆火盛,内蕴湿热,外感毒邪而诱发。

1032.如何辨脓之有无?

答:①有脓:按之灼热痛甚,以指端重按一处,其痛最甚者,肿块已软,指起即复,脉来数者,为脓已成;②无脓:按之微热,痛势不甚,肿块仍硬,指起不复,脉不数者,为脓未成。

1033.疮疡与脏腑的关系如何?

答:①由于人体是一个完整统一的有机体,因此脏腑功能失调,可导致疮疡的发生。如肝气郁结,脾胃湿热等均可发生疮疡;②体表疮疡的病变也可影响到脏腑而发生病变。如头痛、颜面疔疮等可因毒热炽盛,或因气血不足而使毒邪走散,内攻脏腑,出现走黄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