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特色花生
14439500000006

第6章 花生各器官的特征特性(2)

(3)叶色及其变化不同类型的花生品种叶色常有显着差异。一般说来,珍珠豆型品种叶色较浅,常为黄绿色,龙生型品种叶色较深,常为灰绿色。同一品种内,叶色深浅常因外界条件及内部营养状况改变而发生变化,因此,花生叶色变化可作为水、肥状况和植株内部营养状况的一项诊断指标。但叶色变化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土壤水分过多,缺氮,或植株生长旺盛而叶绿素的合成一时赶不上生长的速度时,都能使叶色变黄变淡,因此,以叶色变化作为营养诊断指标时必须与其他方面的诊断相结合。

有些珍珠豆型品种在一生的不同生育时期中,叶色深浅表现规律性变化,苗期叶色较深,到始花前叶色开始转淡变黄,盛花、结荚期叶色又转深,进入饱果期又逐渐变黄。饱果期叶色正常转黄,有利荚果发育,如果饱果期叶色始终浓绿,则荚果不易饱满,秕果多。

(4)叶片的光合性能花生叶片的光合潜能很高。据测定,幼苗期花生的光合生产率可达每平方米叶面积每小时同化40~51克二氧化碳,接近玉米和超过大豆的净光合生产率。但是在实际生产上,花生的光合能力变化很大,它受许多内外因素的制约。

在田间群体条件下,花生的净光合强度在很大程度上受群体大小的制约,叶面积愈大,即光合面积愈大,在一定范围内,光合总量随之提高,但由叶片互相遮阴,群体内每一叶片受光强度降低,尤其中下部叶片受光强度下降更大,因此,其平均光合强度因叶面积增加而降低。当群体叶面积大到一定程度时,群体光合总量即已不再进一步增长,这时的叶面积称为最适叶面积。最适叶面积的大小与群体中叶层分布、叶片姿态、品种耐阴程度以及各地气候条件都有一定关系。

在群体条件下,花生一生中净光合生产率的消长具有一定规律。据测定,一般在苗期或始花期净光合生产率最高,但由叶面积小,群体光合产物总积累量很低。生育中期,随着植株长大,群体变大,群体光合产物总积累量迅速增加,但净光合生产率却逐渐下降。生育后期,光合产物总积累量和净光合生产率同时急剧下降。在生长中期净光合生产率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叶面积不断扩大,群体内光照减弱。但生育后期光合生产率下降却常和叶面积下降同时发生。这种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花生荚果和种子形成后,有相当多的光合产物运向种子,而花生种子含油多,油脂所含的能量和所含的碳的比例,都比一般碳水化合物高,所以花生的初级光合产物或茎叶所含的碳水化合物转化成荚果或种子的干物质时,其重量势必有所降低。另外还要加上在转化过程中的呼吸消耗。二是花生生育后期,由叶片中叶绿素浓度降低以及根系衰老、叶斑病严重等原因,叶片的光合能力迅速衰退。花生生育后期是产量形成的主要时期,如何提高后期叶片的光合性能,同时又使光合产物大量运向荚果,对花生高产具有重大意义。

(5)叶片的感性运动花生每一真叶相对的4片小叶,每到日落后或阴天就会闭合,叶柄下垂,至第2天早晨或天气转晴时又重新开放,这种昼开夜闭的现象称为“感夜运动”或“睡眠运动”,是感性运动的一种。引起“感夜运动”的外因是光线强弱的变化,而对光线刺激产生反应的部位是叶枕。叶枕上半部和下半部薄壁细胞内的膨压随光线的强弱产生相应的变化,光线弱时膨压降低,小叶闭合,叶柄下垂。

除“感夜运动”外,花生叶片还表现相当明显的“向阳运动”,早晚阳光斜照时,植株上部叶片常竖立起来,以其正面朝向太阳,并随着太阳辐射角的变化,不断变换其位置,以便尽可能正面对着太阳。而在夏季中午高温烈日直射时,顶部叶片又上举竖立,以避免过强的阳光直射。

5.花序和花

(1)花序和花器

花序:花序是一个着生花的变态枝,有时也称为生殖枝或花枝。花序轴上一般只有苞叶而不生真叶。

花生的花序属总状花序,在花序轴的每一节上的苞叶叶腋中着生1朵花,有的花序轴很短,只着生1~2朵或3朵花,近似簇生,称为短花序;有的花序轴明显伸长,可着生4~7朵花,偶尔着生10朵以上,称为长花序。有的品种在花序上部又出现羽状复叶,不再着生花朵,从而使花序又转变为营养枝,有人称为生殖营养枝或混合花序。

在侧枝各节上花序着生的方式有2种,一种是侧枝的每一节上均着生花序,称连续开花型或连续分枝型;另一种是在侧枝的基部1~3节或1~2节上只长营养枝,不长花序,其后的几节着生花序不长营养枝,然后又有几个节不长花序,如此交替地着生营养枝和花序,称交替开花型或交替分枝型。交替开花型的花生品种在主茎上均不着生花序。连续开花型的花生品种则可在主茎上着生花序,实际上这种花序多数也是着生在一个营养枝的基部,由这个营养枝未能伸出所致。

花器:花生的整个花器由苞叶、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组成。

开花后能够受精结实的花统称为有效花。由某些外界条件的影响或者因形态或生理的原因而未能受精和不结实的花称为无效花。有效花和无效花在形态结构上不一定有多大差别。着生在植株中下部节位上的花有效花较多,着生在植株上部节位的花多属无效花。

有些花着生在茎的基部,且为土壤所覆盖,这些花,花型较小,花色较淡,花萼管短,花瓣始终不展开,一般称为地下花或闭花。这些花在连续开花型品种中常可见到,如伏花生的地下花就很多,它们也能受精结实。

(2)花芽分化花生植株上的第1个花芽开始分化的时间很早。据山东、广东有关科研单位观察研究,连续开花型品种在成熟种子中或出苗前,交替开花型品种在出苗时,即可形成花芽原基。连续开花型品种,主茎展开叶5~6片,交替开花型品种主茎展开叶6~7片,花生花芽分化进入雌、雄性生殖细胞形成期,花萼迅速伸长形成筒状,花粉母细胞进入减数分裂期。连续开花型品种主茎展开叶7~8片,交替开花型品种主茎展开叶8~9片,第1朵花开放。一朵花芽全部分化过程(从萼片分化到开花)所需时间,受各年气温影响很大,气温高,分化快,反之亦然。土壤中氮肥水平高低对花芽分化数有很大影响,但对花芽分化的快慢并无多大影响。土壤水分不足则能显着延迟花芽分化进程,减少花芽数。

(3)开花和受精过程花生在开花前,幼蕾膨大,从叶腋及苞叶中长出,一般在开花前一天傍晚,花瓣开始膨大,撑破萼片,微露花瓣,至夜间,花萼管迅速伸长,花柱亦同时相应伸长,次日清晨开放。据观察,开花时间多在早晨5~7点之间,6月份5点半左右,7~8月份6点左右,9月份开花时间较晚,阴雨天开花时间延迟。开花受精后,当天下午花瓣萎蔫,花萼管亦逐渐干枯。

花瓣开放前,长花药即已开裂散粉,圆花药散粉较晚。有的花被埋入土内,花冠并不开放,亦能完成授粉和受精。

从授粉到受精完成通常需要10~18小时。气温过高或过低均不利花粉发芽和花粉管伸长,低18益或高35益都不能受精。

(4)开花动态花生植株各分枝、各节以及各花序上的花,大体按由内向外、由下向上的顺序依次开放。整个植株(或整个群体)开花期延续时间,在一般栽培条件下,珍珠豆型品种从始花到终花需50~70天,普通型品种需60~120天。如果气候适宜,有的品种在收获时还能见到零星花开放。

在整个花期内每天开花数变化很大,如果以若干天(比如5天)内的开花总数来统计,则大体上表现为由少到多,又由多到少的总趋势。开花最多的一段时间称盛花期,习惯上常称单株盛花期。连续开花型品种在始花后10~20天即可达盛花期,交替开花型品种在始花后20~30天或30天后才能达盛花期,有些晚熟的蔓生品种盛花期不明显,常出现好几个开花高峰。

栽培密度、降雨量、气温、光照等条件对花生在整个生育期内花量的分布都有一定影响,因而对盛花期早晚亦有一定影响。栽培密度加大对单株前期花量影响较小,对中后期花量影响较大,因而常使盛花期有所提前。初花期遇短期干旱、低温或长日照亦能使盛花期推迟。因此,盛花期并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时期。但盛花期早晚大体可指示成熟期的早晚,也是进入营养生长盛期的一个标志。

(5)花量及其影响因素花生单株开花量变异幅度很大。在稀植而生长期长的条件下,如果不断摘花使其不能结果,则可使营养体长期保持旺盛生长,并不断开花,单株开花数可达上千朵甚至近万朵。长江流域春播花生在大田条件下单株开花数一般为50~150朵。交替开花型品种显着多连续开花型品种,晚熟品种多早熟品种。同一品种单株花量受植株营养生长状况、群体大小和环境条件的影响很大。低温使花芽分化过程延迟,从而使盛花期、终花期都向后推移。

每天开花数与前2~3天的气温呈显着正相关,短期低温2~3天后开花数即表现减低。据研究,开花期间气温低21益就能使开花数量显着减少,气温23~28益时开花最多,气温高30益,开花数亦会减少。土壤干旱会延迟花芽分化进程,但土壤水分过多,开花数量亦会减少。有试验表明,开花期空气湿度低也会使开花数减少。光照强度能影响花生的开花数,如果遮阴程度轻,时间短,则所受影响较小,短时间内即能恢复或得到补偿。日照时间的长短对花生的开花过程有明显的影响,短日照处理能使盛花期提前,总花数略有减少趋势,但24小时连续光照处理的开花数反而减少。

氮、磷、钾、钙等各种营养元素不足都会阻碍花芽分化,影响营养生长,从而影响开花数。在一定范围内营养生长好则开花数多,但营养生长过旺也会影响开花数。

6.果针

(1)果针的形态及其伸长花生开花受精后,子房基部的分生细胞迅速分裂,大约在开花后3~6天,即形成肉眼可见的子房柄。子房柄连同位其先端的子房合称果针。果针尖端的表皮细胞木质化,形成帽状物,以保护子房入土。子房柄的分生区域一般是在尖端后1.5~3.0毫米处,其后为伸长区。子房柄具有与根类似的吸收性和向地生长的特点,子房的生长最初略呈水平,不久即弯曲向地。

果针入土深度有一定范围,珍珠豆型品种入土深度较浅,一般为3~5厘米,普通型品种一般为4~7厘米,龙生型中有的品种入土可达7~10厘米,在沙土中入土较深,粘性土则入土较浅。果针入土达到一定深度后,子房柄停止伸长,子房横卧发育成荚果。

在果针形成和伸长的同时,受精卵和胚乳核亦开始发育。

授粉后5~6天,形成至少具有5~6个细胞的球形原胚,但以后在果针迅速生长期间和入土初期,胚细胞和胚乳核基本上停止分裂,到果针入土停止伸长后,才又恢复分裂活动。

在同一子房内,位前端的胚发育慢位基部的胚,并且有许多败育,这是形成单室果的重要原因之一。

(2)影响果针形成和入土的因素花生所开的花有相当大一部分未能形成果针,其数量约占总花量的30%~60%。

不同时期所开的花成针的百分率差异很大。影响果针形成的因素有以下几个:一是由花器发育不良,这种花只占少数,且多在开花后期或异常气候条件下发生;二是开花时气温过高或过低,花粉粒不能发芽或花粉管伸长迟缓,以致不能受精;三是开花时空气湿度过低,特别是夜间相对湿度过低。此外,密度提高时,成针率有所下降,施肥情况和日照长短差异对成针率也有影响。

果针伸长速度受空气湿度的影响。据观察,在空气相对湿度100%时,果针平均每天伸长0.62厘米;湿度为77%时,伸长速度为0.32厘米;湿度为57%时,伸长速度仅为0.02厘米,几乎停止。

至果针能否入土,主要取决果针穿透能力、土壤阻力以及果针着生位置高低。在田间状态下,果针的穿透力与果针长度和果针的软硬有关,果针离地愈高,果针愈长、愈软,入土能力愈弱。土壤的阻力与土壤干湿和紧密度有很大关系,所以,保持土壤湿润疏松,有利果针入土。

7.荚果

(1)荚果的形态

荚果的形态:花生果实为荚果,果壳坚硬,成熟后不开裂,各室间无横隔,有或深或浅的缩缢,称果腰。果形因品种而异,大体上可分为以下类型。

普通形:荚果多具2粒种子,果腰较浅。

斧头形:荚果多具2粒种子,前端平,后室与前室成一拐角。

葫芦形:荚果多具2粒种子,果腰深,果形似葫芦。其中有一类果腰较深、果形稍细长似细腰蜂的称蜂腰形。

茧形:荚果多具2粒种子,果腰极浅,果嘴不明显。

曲棍形:每荚种子多在3粒以上,各室间有果腰,果壳的腹缝面形成几个突起,先端一室稍向内弯曲,似拐棍,果嘴突出如喙。

串珠形:每荚种子多在3粒以上,排列似一串珠,各室间果腰不明显,果嘴不太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