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特色花生
14439500000018

第18章 花生病虫草鼠害的防治(3)

注意事项:乙草胺的防效与土壤湿度和有机质含量关系较大,覆膜和沙土地药量应酌减,露地和肥沃粘壤土地药量可酌增;对黄瓜、水稻、菠菜、小麦、韭菜、谷子、高粱等粮菜作物敏感,切忌施用;对人畜和鱼类有一定毒性,施用时要远离饮水、河流、池塘及粮食饲料等,以防污染;对眼睛、皮肤有刺激性,应注意防护;有易燃性,贮存应避开高温和明火。

扑草净:上海红卫农药厂和吉林市农药厂生产的50%可湿性白色粉剂,对金属和纺织品无腐蚀性;遇无机酸、碱分解;对人畜和鱼类毒性很低。属内吸传导型选择性除草剂。

它能抑制杂草的光合作用,使其因生理饥饿而死。对杂草种子萌发影响很小,但可使萌发的幼苗很快死亡。施土壤后,能吸附在5厘米以内土层的土粒上。主要防除马唐、稗草、牛毛草、鸭舌草等一年生单子叶杂草和马齿苋等一年生双子叶恶性杂草。花生旱田杀草率为94%~99%。经试验,露地施用毒土后12天检查,对龙爪草、莎草、光头稗、马齿苋的防效为80.3%~100%;施后37天检查,防效为97.8%~100%;施后60天检查,防效为85.7%~100%。施用方法:每亩适宜用量为150~250克。可将每亩药量混入含水25%左右的过筛细沙土15~20千克,充分拌合后,花生播种后、出苗前均匀撒地面;也可将扑草净按亩用量兑水50~60升,花生播种后均匀喷垄面或畦面,随即覆盖地膜,每亩用量可酌减至150~200克。

注意事项:药量要准确,毒土要拌匀、撒匀,药液要喷匀,以免产生药害;夏播花生要减少药量或不用,因其气温高30益时易造成药害;喷药器械要反复冲洗干净,方能用喷施其他农药,以免发生药害;扑草净在土壤中移动渗透性很强,对沙土地花生慎用,以免污染地下水。

都尔:又名杜尔、异丙甲草胺。瑞士汽巴-嘉基有限公司生产的72%异丙甲草胺乳油,为覆膜花生大面积应用的一种芽前选择性除草剂。主要通过芽鞘或幼根进入株体,杂草出土不久就被杀死,一般杀草率为80%~90%。对马唐、稗草、野黍等一年生单子叶杂草防效达90.7%~99%。对荠菜、野苋菜、马齿苋等双子叶杂草,防效为66.5%~81.4%。

都尔在花生播前施用后的持效期为3个月。花生封垄后对行间的禾本科杂草仍有防效,3个月后药力活性自然消失,对后茬小麦等作物影响极小。施用方法:花生播种后、覆膜前地面喷施。每亩用量100~120毫升。沙土地用量酌减为100毫升;露栽或土质粘重地可用120毫升。每亩用量兑水50~60千克搅匀后均匀喷施。

注意事项:都尔易燃,贮存时温度不要过高;严格按推荐用量施药,以免造成药害;无专用解毒药剂,使用时注意安全。

(四)花生鼠害及防治

1.害鼠种类

(1)黑线姬鼠又称田姬鼠、黑线鼠、长尾黑线鼠,中型家鼠之一,分布广,几乎全国各地都有。体长在65~117毫米,背毛棕褐、棕红色,背中央有一条明显黑纹从耳间一直延伸至尾部。多栖息田埂、土堤上,也侵入到人们的住屋内作巢,因带有大量外寄生虫,为流行性出血热和钩端螺旋体病的重要宿主,传播的疾病多达17种,是一种主要的疫情兽,对人类身体健康危害极大。杂食性,主要在夜间活动,吃食各种农作物。

栖息环境较广泛,以向阳、潮湿、近水场所居多,在农田多背风向阳的田埂、堤边、河沿、土丘筑洞栖息。洞系较简单,分栖息洞和临时洞两种。栖息洞多为2~3个洞口,洞道长1~2米,内有岔道和盲道,窝巢用干草筑成,结构紧密坚实,不易脱落。临时洞简单,只有1个洞,无窝巢。无存粮习性,主要以夜间活动为主,尤以上半夜最为活跃,白天一般不活动。

不冬眠。繁殖力强,1年繁殖2~3胎,春夏季为繁殖盛期。

每胎产仔多为5~7只。

(2)褐家鼠又称沟鼠、大家鼠、大耗子,家栖鼠中较大的一种,广泛分布全国各地,凡是有人居住的地方,都有该鼠的存在,是广大农村和城镇的最主要害鼠,数量多,危害大。

体长150~250毫米,体重220~280克,尾明显短体长,被毛稀疏,环状鳞片清晰可见。耳短而厚,向前翻不到眼睛。后足较粗大。头部和背中央毛色较深,并杂有部分全黑色长毛,体侧毛颜色略浅,腹毛灰白色,与体侧毛色有明显的分界。

栖息场所广泛,为家、野两栖鼠种。以室内为主,主要在屋角、墙根、厨房、仓库、地下道、垃圾堆等杂乱无章的隐蔽处营穴。室外则在柴草垛、乱石堆、墙根、阴沟边、田埂、坟头等处打洞穴居。具有迁移习性,在室内食物缺乏,或密度过大时,迁移到农田建造临时洞穴活动危害。在农田除危害花生外,还危害甘薯、小麦、玉米、豆类、棉花等。在居民区主要盗食各种粮食和食物。褐家鼠属昼夜活动型,以夜间活动为主。

行动敏捷,嗅觉与触觉都很灵敏,记忆力强,警惕性高,多沿墙根、壁角行走,行动小心谨慎,对环境的改变十分敏感,遇见异物即起疑心,遇到干扰立即隐蔽,但视力差。全年均可繁殖,以5~9月为繁殖盛期,一般每年可产6~8胎,孕期3周左右,每胎产仔8~10只,最多可达16只。

(3)小家鼠又称鼷鼠、小鼠、小耗子、米鼠仔,为鼠科中的小型鼠,分布广,遍及全国各地,是家栖鼠中发生量仅次褐家鼠的一种优势鼠种。种群数量大,破坏性强。体长60~90毫米,体重7~20克,尾与体长相当或略短体长。头较小,吻短,耳圆形,明显地露出被毛外。上门齿后缘有一极显着的月形缺刻,为其主要特征。毛色随季节与栖息环境而异。

体背呈现棕灰色、灰褐色或暗褐色,毛基部黑色。腹面毛白色、灰白色或灰黄色。尾两色,背面为黑褐色,腹面为沙黄色。

四足的背面呈暗色或污白色。

栖息环境非常广泛,凡是有人居住的地方,都有小家鼠的踪迹。住房、厨房、仓库等各种建筑物,以及衣箱、橱柜、打谷场、荒地、草原等都是小家鼠的栖息处。小家鼠具有迁移习性,每年春播时,从住房、库房等处迁往农田,秋季集中作物成熟的农田中。作物收获后,它们随之也转移到打谷场、粮草垛下,后又随粮食入库而进入住房和仓库。最喜食各种粮食和油料种子,初春也啃食麦苗、树皮、蔬菜等。昼夜活动,以夜间为主,尤其在晨昏活动最频繁。繁殖力很强,一年四季都能繁殖,以春、秋两季繁殖率较高,冬季低。孕期20天左右,1年可产仔6~8胎,每胎4~7只。初生鼠当年可达到性成熟并参与繁殖。小家鼠危害所有农作物,盗食粮食。主要危害期为作物收获季节。危害时一般不咬断植株,只盗食谷穗,受害株很少倒伏。

2.防治方法

在掌握害鼠生活习性和活动规律的基础上,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并针对其流动性大、迁移危害性强的特点,生产上可以乡(镇)或农场、全村组为单位,实施大面积统一行动,统一防治,从而提高防治效果。

(1)农业防治主要是通过耕作等方法,创造不利害鼠发生和生存的环境,达到防鼠减灾的目的,具有良好的生态效应和经济效应。

科学调整作物布局,连片种植,减少食源,以利统一防治。

搞好村庄及家庭环境卫生,加强农田硬质沟渠建设,以压缩和干扰鼠类栖息场所,减少害鼠藏身之处。

彻底清除田间、地头、渠旁杂草杂物,消灭荒地,以便发现鼠洞和用药。

采取深耕和精耕细作,加强田间管理,以避免和降低害鼠。

灌水灭鼠。旱地在雨季集雨灌洞,水浇地进行适当冬灌,可有效降低本田害鼠基数。

(2)物理防治采用一些简易的机械工具,具有较好的灭鼠效果。

鼠夹。在鼠洞边放置并固定鼠夹,上面放新鲜饵料,在乏食季节效果很好。田间的鼠夹一般放置田埂、渠道、沟边、地角、路旁、荒地,夹距为10米伊20米,鼠夹应与道路方向垂直;农户的鼠夹放置猪圈旁、后屋檐、厨房等,放在洞口、鼠道上。使用时应小心并避免误捕家禽,用过的鼠夹必须用开水烫洗干净,除去异味。

鼠笼。常用农舍、农田灭鼠和科研捕鼠,鼠笼应放在害鼠经常活动的地方,顺鼠道布放,笼门朝鼠洞方向,位置要与洞口有一定距离,鼠笼内放上鼠类喜爱吃的新鲜诱饵。

粘鼠板。粘鼠板尺寸一般为10厘米伊15厘米大小,布放在鼠道和害鼠经常活动的地方,在粘鼠板中央放上诱饵。

(3)生物防治养殖家猫,保护蛇类、猫头鹰等食鼠动物,可有效地降低家鼠及田鼠种群数量,控制鼠害。

(4)药剂防治在采用上述防治方法的基础上,可突击进行化学药剂防治,能达到高效、迅速灭鼠的效果。

毒饵诱杀。选择田间食源稀缺的冬春季节,用0.1%敌鼠钠盐毒饵或0.05%溴敌隆毒饵,以小麦、大米或玉米(小颗粒)作诱饵,采取大面积、大范围统一投饵,防效较好。

熏蒸。早春季节,用小锹挖出有新土的鼠洞,塞入磷化铝1片,再用泥土堵紧踩实,1周后复查复治,防效达90%以上。

采用药剂防治,必须重点保障人、畜、家禽安全,特别注意如下事项:一是严格按灭鼠毒饵配制操作规程,集中配制毒饵,专人统一投放,严禁小孩和老人接触毒铒。二是田间投饵前,及时收听气象预报,避免雨天放药。三是投饵期间,关养好家禽家畜,以防中毒事故发生。一旦发现中毒,可注射维生素K1并及时送医院诊治。四是清理残余毒饵,收集鼠尸深埋,防止污染环境。五是大面积防治以后,应做好防治效果复查,当害鼠密度仍超过防治指标时,还需做好补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