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特色甘薯
14430900000011

第11章 甘薯育苗与产业化栽培技术(3)

半机械化收获:在丘陵地区,土垡较坚硬,较普遍的做法是,用12~14匹手扶拖拉机,卸去犁耳,仅用犁头,将薯垄破开,露出薯块,再人工收薯。这种方法较灵活,效率也大大高人工收获,适合收获苏薯8号、心香、南京0304等短纺锤形或团块形薯块,但对宁紫薯1号等长条形薯块,常会出现连片“腰斩”的情况。对长条形或长筒形薯块,可以采用另一种方式,即在薯垄两侧各犁去小半,留下结薯部分人工刨收。但由结薯不会完全集中,会有一定量的薯块划伤或“腰斩”。为了减少损伤,应培养熟练的操作工。

人工收获:人工收获虽然费时,但有些情况下却是必须的。一般人工收获要注意的地方是:割蔓后让甘薯地晾晒半天,这时土壤松软,效率最高。但2~3天后,土垡会变坚硬,收获困难。所以,要有计划地割蔓,有步骤地收获。同时,要使用合适的收获工具,尽量减少薯块破损。

(4)分拣薯块去除土块和薯拐,保留尾根,将断伤、带病、受冻、受涝以及虫孔较多或伤皮严重的薯块分开摆放,根据不同用途进行装筐、装袋、运输和贮藏。在田间过夜的薯块,要用薯蔓或稻草覆盖防霜冻。作为种用的薯块应不受冻、无病虫害,大小合适、品质纯正。

(三)迷你薯与产业化栽培技术

迷你薯是指单个薯块重量50~150克,质地细腻,风味优良的小型食用甘薯。迷你薯只是用商业化生产的特殊规格的薯块,一般生长速度快、口感细腻的食用甘薯品种都可以用来生产迷你薯。通常情况下,迷你薯生育期80~100天,早期上市的薯块多呈两头尖的长纺锤形或细长条形,在韩国、日本称为“手指甘薯”。在杭州、上海等地超市,1袋500克的迷你薯多达5~7块,售价为3~5元,为普通食用甘薯的2~3倍。

迷你薯主要用城市家庭食用消费,尤其受老年人及儿童喜欢。目前,迷你薯在浙江、上海已为消费者接受,在苏南地区也开始种植。

1.迷你薯品种选择

由迷你薯商业化生产技术最早由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甘薯专家研究并推广,因而生产上使用的品种主要为浙江省农业科学院选育及引进的优质食用品种(详见品种介绍)。其中,心香和浙薯132等已经申请了品种保护,生产者在涉及商业化应用,尤其是销售之前应先与品种权拥有者签订相关协议,避免产生相关的经济纠纷。目前在浙江应用的品种主要为心香和浙薯132,金玉、良缘等品种引种后容易出现以下情况:

(1)产量偏低迷你薯产量仅为原产地一半左右,商品率较低,一般为40%~60%。

(2)抗病性不强在生长期和贮藏期较易腐烂。浙薯6025具有特殊的香味,产量中等,一般为每亩1吨左右,秋天不宜迟收。心香和浙薯132品质优良,产量与原产地相比会有20%的减产幅度,但仍可作为江苏省产业化生产品种使用。

笔者近年来用本地品种进行迷你薯栽培时发现,苏薯8号、红香蕉、宁紫薯1号等高产、高水分品种都可以用来进行迷你薯生产。苏薯8号、红香蕉栽后75~85天,宁紫薯1号栽后95天左右,鲜薯每亩产量达500~700千克,商品率达70%左右,这些品种薯块在8~9月较为干面,苏薯8号、红香蕉蒸煮食用时口感细腻,面中带沙性,风味优;宁紫薯1号口感细腻,较面较黏质,风味较正常收获期更好,而且作为紫心迷你薯,特点明显,竞争力强,只是迷你薯生产是一种薯苗“高消耗”模式,紫心品种种薯紧张,苗价较高,宁紫薯1号为0.2~0.5元/株,苏薯8号用脱毒种苗,价格为0.15~0.2元/株(脱毒后薯块整齐,表皮光滑,商品性提高),红香蕉则在江苏还没有普遍种植,种苗受到一定的限制,生产成本较高。随着种苗供应规模扩大,苗价下降,使用这些品种生产迷你薯,不仅品质上可以与浙系产品相当,而且将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2.迷你薯栽培

在适宜种植的土壤条件、育苗、整地和生产的田间管理上,迷你薯栽培与常规食用甘薯栽培方法基本一致,不同点在栽苗方法、收获期和运输贮藏方面。此外,在施肥量上略低常规栽培;如果需要提早上市,则应在育苗上进行加温催苗,大田进行地膜覆盖。

(1)育苗早熟品种宜采用大棚+小拱棚+地膜3层保温育苗的方法。一般在3月10日前后排种,有条件可以在苗床下填埋秸秆、有机肥或采用地热线加温。采用电加温的排种时间可提前到春节前,起初15天夜间用25~29益催芽,出苗后夜间用15益保苗。其他育苗措施见前文“排种育苗技术”。

(2)整垄、施肥及打药与普通甘薯栽培类似,由迷你薯生长期较短,产量较低,肥料用量可略低常规栽培。不建议使用有机肥,主要有3个原因:一是节省劳力及机械运力,从而降低成本;二是有机肥常会导致蛴螬等地下害虫孳生、聚集,降低商品薯率,加大防治成本;三是迷你薯生长期较短,有机肥肥效缓慢,而且以氮肥为主,对当季薯类作物作用没有对其他作物明显。整垄规格可以与常规栽培相当或小常规栽培,一般为80厘米垄宽,30~35厘米垄高,黏土、水稻田垄高可整得高一点,沙土、岗坡地可矮一点。

(3)栽插夜间最低气温稳定在9~10益,薯苗长度达20~23厘米时,可剪苗栽插大田。江苏中南部最早4月中旬可以栽插,由前期气温较低(4月中旬~5月上旬),可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栽插时,将4个节位水平插或斜插入土中,干旱时将两叶一心露出地面,其余叶片埋入土中,以利薯苗成活和结薯分散均匀,提高结薯个数和产量。每亩栽插4000株,株距20厘米。为了尽可能早上市,迷你薯也采用直插法,结薯少而早。

(4)田间管理见前文“食用甘薯产业化栽培技术”。

在甘薯生长中期,人工除草1~2次,不必翻藤。

(5)收获甘薯没有明显的成熟期,确定收获时间要通过田间取样,连续挖10株,测定产量和商品薯率,当商品率达到65%~70%时即可收获。心香在栽种后90~95天可以收获,最早收获期在7月下旬。各地可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和市场需求来确定收获期。最迟在降霜之前收完。收获时要轻挖、轻装、轻运、轻卸,防止薯皮和薯块碰伤,收获后按品种分开存放。收获过程中若气温达到32益,甘薯则应在2小时之内送进屋内,以免表皮灼伤,影响外观和耐贮性。

(6)运输、贮存使用塑料周转箱运送仓库。短途运输要防止日晒、雨淋,长途运输要防冻保温或降温。甘薯最适贮藏温度为10~15益,相对湿度为85%~90%。

(7)销售鲜薯销售存在着一定的市场风险,产品在常态下不能长时间存放,容易变质烂坏。一般事先与超市、配送中心等订好合同,按时分批送货。根据销量大小,调整送货量及送货时间。

3.经济效益

外形“迷你”的农产品现已成为时尚。市场意识较强的浙江甘薯专家开发了这种特殊的甘薯商品,迎合了现代人追求新奇和口味品质的食用习惯和喜好,同时通过优质优价,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在临近江西、安徽的浙江西部地区,迷你薯生产形成了一定规模,据介绍,目前向杭州、上海等市的日供应量为10~15吨,主要有红宝宝、天目香薯等品牌。

迷你薯亩产量一般为500~750千克,有的生产者利用地膜覆盖生产迷你薯,最早在6月下旬就能上市,亩产量仅为250千克,由早期价格每千克达10元以上,生产者栽1季每亩收益可达2500元。一般一年可栽2季。但后期在市场普通食用优质甘薯的竞争中,迷你薯市场销售价格在6元/千克左右,对一般的迷你薯生产者来说,批发价平均为4元/千克左右,亩产值为2000元左右。

(四)菜用甘薯与产业化栽培技术

1.菜用甘薯的生长规律

菜用甘薯收获的是茎尖,取自植株腋芽不断形成的分枝,分枝越多,生长越快,产量越高。

笔者通过对菜用甘薯品种台农71的分枝生长进行调查统计,总结了该品种在不断采摘茎尖的生产条件下的分枝发生规律,在生产中,根据分枝发生规律对株型进行相应修整,经济产量有明显提高(图4.1)。

调查还发现,台农71栽插后1~2个月,进入茎尖高产期时,中上部三级分枝出现萎缩现象,尤其是植株顶端三级分枝生长减缓或停滞。而薯苗栽插时埋入土中的茎节长出的分枝,中后期生长旺盛,产量超过中上部分枝。可能原因是近地分枝具有营养吸收的距离优势,从而导致生长中后期植株顶端生长优势不能体现,但在近地分枝上,顶端生长优势依然存在。因此,从生产角度上,应适当去除那些过了生长旺盛期的上部分枝。

2.商业化栽培技术

江苏省菜用甘薯商业化生产中,甘薯种苗一般5月栽插,7、8、9月进入盛产高峰期,茎尖产量每平方米每月可达到0.5~1千克,而这期间属伏缺期,蔬菜价格较高,菜用甘薯种植效益也较高,进入10月,一方面由气温下降、土层多种养分供应能力下降,菜用甘薯生长变得缓慢、产量明显下降,使用保护栽培,成本增大;另一方面,市场上茼蒿、青菜秧等品种较多,菜价低廉,生产效益下降,宜停止生产。

菜用甘薯生产上追求高温高肥高湿,精细管理,其生产模式与普通甘薯生产完全不同,以下作详细介绍:

(1)菜用甘薯用地准备选择肥力较好、排灌方便、土层深厚、疏松通气、富含有机质的土壤。结合犁耙施有机肥、尿素,均匀撒施,然后起平畦,畦宽1~1.2米,畦长自定。如果有条件,也可建立喷灌系统,一方面可以提高浇灌效率,另一方面有利产品嫩化,提高品质。

(2)栽插时间及密度每年4~8月均宜栽插,选用茎蔓粗壮、老嫩适度、节间较短、叶片肥厚、无气生根、无病虫害、带心叶的顶端苗,种植后发根快,且生长适温期较长,有利茎叶充分生长和产量提高。栽植株行距为30厘米伊20厘米。

每亩栽插1万~1.2万苗。如果进行机械化采收,则可以采用种韭菜方式条栽,株行距可为60厘米伊15厘米或80厘米伊10厘米。栽插后应浇水充分,保证活棵。栽插后1周,进行打顶,可用锋利剪刀剪去顶尖,打顶不可拉动薯苗,以免损伤幼根。

(3)田间管理

提供充足肥料:由菜用甘薯在生产周期中要进行长达数月的连续采摘,所以必须保证充足的肥料,栽插前以有机肥为基肥,如果没有有机肥,每亩则需施高效复合肥30~50千克,尿素10千克。进入生产高峰期后,每次采摘后每亩及时施用尿素5~8千克,间隔施粪水或发酵过的豆饼、菜籽饼肥,保证植株的氮素供应。

高温高湿:茎尖菜用甘薯生长最适温度为25~35益,在这范围内,温度越高,生长越快。夏季温度高35益,应在中午前后多次补水,有条件时以喷雾或喷淋水滴方式增加地面空气湿度。高温季节,在大棚上用30%遮阳网进行马甲式遮阴,可以替代喷淋灌溉起到降温增湿效果,但会明显降低产量。

病虫害防治:详见“六、甘薯病虫草害及防治”。要注意的是,茎尖菜用甘薯是一种特种蔬菜,防病治虫过程中一定要选用低毒农药,而且要保证安全间隔期(表4.1)。

(4)菜用甘薯茎尖采收甘薯茎叶菜用以幼嫩的茎叶为产品,组织柔嫩,含水分高,较易萎蔫脱水,同时又要求保持较高的产品档次。因此,必须及时收获,并尽量缩短和简化产品运输流通时间和环节。

栽插后8天进行打顶,栽插后15天可以进行少量采摘,在栽插后3周,进行第二次采摘,产量一般为每亩20~30千克,以后产量逐渐上升。为了提高手工采收效率,头几批采收尽量采尽,这样后面长出的茎尖比较一致,一次可以将80%~90%的苗尖采收。

采摘宜在早晨进行。采摘方法是用手指摘取嫩尖,长度一般为5~7厘米,如果手指摘取茎尖时阻力较大,则说明茎尖纤维化较重,长度应摘短一点;反之,则可以长一点。

菜用甘薯经过1.5~2个月生长,个体会变得较大,可以适当修剪,以增加群体间的通风透光性和适合机械收获。除了人工采摘外,中后期可以适当使用剪刀或相应收获机械采收茎尖。机械收获是用转动刀片切割上层茎尖,再人工收集到筐中。从目前来看,机械收获是一个趋势,但有待改进。一般在价格和品质要求都较高时宜采用人工采摘的方法收获茎尖,并适度包装,以便卖高价、卖得快。

3.菜用甘薯茎尖的贮藏和运输

甘薯菜用茎尖采收后应在阴凉室内摊放,摊放高度不要高25厘米,不可以洒水,如空气干燥可适当喷雾。新鲜茎尖尽可能当日供应市场。常温下贮藏不超过2天,冷藏下不超过3天。短途运输时可以将茎尖以10千克为单位装入塑料袋中,搬运较为方便;大量运输时可装入蔬菜网袋或塑料袋,再装入塑料周转箱中,避免重物挤压。

4.菜用甘薯茎尖的使用

菜用甘薯茎尖主要作为家庭绿叶蔬菜炒熟食用,也可以做汤或开水烫后凉拌,作沙拉生食等。

利用甘薯的嫩茎叶进行相关加工,主要有速冻甘薯茎叶、甘薯茎叶保健饮料、甘薯浓缩叶蛋白和甘薯茎尖罐头等。日本人还利用甘薯茎叶加工制成一种酸甜可口的保健滋补酒,在日本市场上十分畅销。

5.种苗越冬

11月中旬,气温降低,光照变弱,甘薯茎尖生长速度变慢,相应的生长周期和收获周期延长,茎尖纤维化程度增加,适口性变差,应停止采摘,修整植株,以备越冬。生长期较长的老壮苗,抗寒性较强。随着气温的不断下降,需在大棚间架设小棚,以薄膜和草帘覆盖保温。晴天需掀开薄膜和草帘透气,接受光照,阴雨天则无需打开。棚内放置1支温度计,随时掌握并控制温度,最低温度应确保在3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