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概要-仁爱篇
14425800000026

第26章 康熙善待臣民

康熙对待臣民很重视仁爱,譬如说他蠲免赋税,规定“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后来雍正又规定了“摊丁入地”。就是说中国几千年的人头税到这时候取消了。康熙对臣民的仁爱表现在很多个方面,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惩治贪官、表彰清官。

康熙通过清官树立榜样,让他们去体现仁和爱,因为他们直接接触臣民。康熙表彰的清官有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于成龙。于成龙中了进士之后,分配他到广西罗城县做知县,广西罗城县经过明末清初的战乱,人民很贫穷,一片荒凉,就是县的衙门,只是三间草房,这个县城只有六户人家。于成龙做知县的时候,和老百姓亲如一家,据记载说“如同家人,亲如父子”。

他鼓励百姓垦荒种田,招集流民,在外面逃荒的人,回到家乡来安居乐业。经过七年的努力,这个县的情况大有改观,因为于成龙作出了很重要的政绩就有人推荐他,推荐到朝廷,就给他升官,升到一个知州。于成龙离任走的时候,县民百姓痛哭流涕,拦着马不让他走,他说:“朝廷任命我走,还是要走啊。”他往前走一步,跪在路旁的百姓,痛哭失声。一个县官做到这种地步,可以说是的的确确的清官。这时候有一个瞎子不走,就是跟着于成龙的后头,于成龙说:“你为什么还不走啊?跟着我走一出程了。”这个瞎子说:“你离开罗城县上任的时候,你没有钱,你走到半路没有饭钱怎么办呢?”他说:“我是个瞎子,我也帮不了你的忙,但是我会算命,你没有饭吃的时候我就给人算命,得来点算命钱,咱们就解决饭钱的问题了。”于成龙很感动,说:“那你就跟着我走吧。”果然走到半路上,于成龙就没有饭钱了。这个瞎子就给别人算命,得的这点算命钱,解决途中的吃饭问题。

于成龙做到知州很有成绩,受到康熙的表彰,做知州官升了,仍然一分钱不贪。后来官又升,升到两江总督,就是江南江西总督、封疆大吏。这时候于成龙有一个绰号叫“于青菜”。就是于成龙做了这么大的官,穿素衣,吃素食,经年不知道肉味是什么,只吃青菜。不是一天两天,也不是一顿两顿,常年吃粗米青菜,所以当地百姓把他称作“于青菜”。他亲自访贫问苦,惩治贪官豪强,累死在官任上。

于成龙死了之后,市民罢市,沿街聚哭,追悼于成龙。在治理丧事的时候,将军、都统、提督、各种大小官员到于成龙住的地方,发现家无一件余物,所有在场的官员感动地流下热泪。康熙表彰说:“于成龙是当今清官第一。”于成龙对百姓的仁爱的精神,就是康熙仁爱精神的体现,康熙表彰于成龙就是宣扬他对臣民要仁爱。

有一个清官叫彭鹏,这个人做官很清廉,康熙表彰了他,让他做了顺天府府尹。这个时候他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顺天府乡试考试的时候,有作弊的情形:主考官和副考官串通豪强作弊。他就上书说明这个情况。但是主考官和副主考官、主持考试的人,有一个很严密的关系网,朝廷会议讨论说:“查无此事没有作弊,彭鹏诬告。”彭鹏上书说:“如臣妄言,请劈臣头,把我的头劈两半,半悬国门,另外一半悬挂在顺天府府学。”朝廷会议又讨论说:“是彭鹏这个话呀,太不恭敬了,大不敬,要撤他的官、免他的职。”康熙说:“把那个主考官、副主考官、相关的人让他们退休回家,彭鹏的官照做。”根据康熙的史料,如康熙的实录、康熙的起居注记载,康熙从来没有过微服私访,他不可能微服私访,因为圣驾一出驾的时候,必然惊动地方,没有可能微服私访。他也没有必要微服私访,康熙了解民情的渠道、了解官员政绩的渠道很多,其中一个渠道就是奏折制度,也叫密折制度,康熙在全国各地分布了很多的人,可以秘密的写上奏折,不经过任何的中间渠道,装到一个密折匣里面,直接送到康熙手里,所以这个官是贪、是廉、是勤、还是懒,可以说康熙一清二楚。

康熙对顺天府的府尹彭鹏这件事情,他是清清楚楚的,那个主考官他们连同作弊,康熙通过密折制度,通过其它制度已经掌握了情况,所以,康熙就力排众议,断然作出决定,贪污作弊的人免职,清廉谨慎的官员表彰升官,表彰彭鹏这位清官。清官是康熙的一面镜子,体现了他对臣民仁爱的思想,所以表彰他,借着他们层层的清官,从总督、巡抚、知州、知县层层的清官来推行他仁爱的理念,实现他的政治抱负。

康熙有一次出外巡察,在巡察的路上有一个人卧倒在路旁。按照正常情况下,他挡了圣驾,要严加处理。康熙说不要,说问一问怎么回事。躺在路边的那个人被他的侍卫给推醒了,“你叫什么名字啊?”他说:“我叫王四海。”“你怎么回事啊?”他说:“我是佣工,我回家路上因为饥饿晕倒了,躺在路边。”康熙说:“不要惊吓了他,你们马上热粥喂他,来救他。”于是就把粥热好了,喂这个王四海,王四海喝了热粥之后就苏醒过来了。康熙了解了情况,这个人的确是很困难,家境也很困难,康熙说:“给他盘缠,让他回老家。”这样就把这个王四海送走了。从这件小事上可以看出,康熙身为皇帝,天下之主,的的确确是有一种仁爱的精神。

言行导航

一个国家是由无数臣民组成的,他的臣民就像是水,而他的统治者就是舟。一旦统治者的措施失当,就将引起他的臣民不满,继而引起社会的动荡,最后引发内乱,甚至导致王朝的覆灭。

康熙皇帝爱民如子,善待百姓,治国安邦的策略,处处体现了“仁慈”、“宽恕”的原则,做到了“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为百姓所想,急百姓所急,所以得到了人民的爱戴和拥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