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五千多年以前,中华大地上就已经有了姓氏。勤劳智慧的华夏儿女正是通过姓氏这一独特的方式,牢记自己的起源,延续自己的宗族。《百家姓》是中华悠久绵长的姓氏文化的精练凝聚,传播时间长,影响深远。
《百家姓》成书于北宋初期,最初是由钱塘(今杭州)的一个书生将其作为幼儿的启蒙读物而编纂的。他将常见的姓氏编排成四字一句的韵文,像一首四言长诗,虽没有文理,但句句押韵,读来顺口,听来悦耳,易学好记。《百家姓》与《三字经》、《千字文》相得益彰,并称为“三百千”,是中国古代幼儿启蒙养生的最佳读物。
《百家姓》最初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目前见之于文献的姓氏有5660个,其中单姓3484个,复姓2030个,三字姓146个。还有四字姓、五字姓以及明清时移居中原的蒙族、满族人译改的姓。
《百家姓》以“赵”姓打头,并非因为“赵”为天下第一大姓,而是因为宋代的皇帝是赵氏,“赵”自然成为“天下第一姓”,不排在首位,就有“欺君之罪”,会惹祸上身。“钱”是五代十国中吴越国王的姓氏,他的后裔居浙江,所以,“钱”姓便排列第二,钱的妃子姓孙,借钱氏之威势,“孙”又排在第三。“李”姓排在第四,大约是因为南唐皇族为李氏之故。
《百家姓》具有广泛的实用性。我国古代农村以家庭式自然经济为主体,宗法观念极重,因此对姓氏十分重视。农村族姓观念较深,立家谱、族谱相当普遍,非常需要了解本族本姓的谱系,也需要了解其他族姓的谱系。建立或查考族谱、家谱成为重要的维系族姓的社会活动内容。本书以草体书写《百家姓》,每姓配以“姓氏起源”和“历代名人”内容,在欣赏书法的同时,还可以了解中国的姓氏文化,使《百家姓》一书更具有观赏性、可读性、实用性及收藏性。愿我们能够在阅读中聆听先哲的教诲,得到智慧的启迪!
本书在创作和出版过程中得到了来自各方面朋友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中国作协会员、大同市作协副主席房光为我的书稿撰写了序文,农委的何志刚、刘文波、刘胜平、李志刚、王光亮、周晓梓、张淑芳等同志为书稿拍照、录入、校对付出了辛勤劳动,在此一并致谢。
李栋琦
2010年12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