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烟雨红颜
14407800000043

第43章 谢道韫——炮制一场人气的盛宴

很多人对这位谢道韫才女的认识大都和我一样,是因为那个著名的“咏絮”事件。

那是在谢道韫七八岁时,遇上了某某年的第一场雪,一代名将谢安,也就是她的叔叔忽然在大家聚会时兴致盎然地吟出一句诗:“白雪纷纷何所似?”让家里的小朋友们来接下句,有个孩子想象力很差还要抢答,说,就像撒盐一样耶!随后,谢姑娘不慌不忙开口了:“未若柳絮因风起。”

有了前面小孩的对比,谢姑娘因这句诗简直被她的谢安叔叔和同僚好友们视为天才儿童啦。

如果是一个出身平凡的女孩,假使她能吟出比“咏絮”更好的诗歌来,也未必有人会知道,可谢姑娘偏偏出身不凡啊。当时政界流行一个说法,叫“谢安不肯出,将如苍生何”,就是说,你谢安要是不肯当官,让老百姓怎么活啊?而且他的影响还不只是在政界,在文艺界哲学界说起他同样如雷贯耳,他就那样轻描淡写地在自己各色的圈子里将自己小侄女的才气天分巧妙地宣传了出去,现在网络上什么第一车模兽兽,凤姐之类的策划算什么,人家都用剩了的东西,若是要提炒作的鼻祖那就是谢老先生啦。

更何况,够得上跟谢安来往的,都是一些牛人,他们几乎引导着舆论走向,占有着传播资源,他们激动地让“咏絮”事件在圈子里蹿来蹿去,一传十十传百,就这样“咏絮”成了全国皆知的秘密,谢道韫就这么成名了。类似成功例子还可参见孔融让梨,若不是孔融身为孔子的后世子孙,若孔融的父亲不是什么太尉,一个小孩让个梨的小事怎么可能扬名天下呢?

扯远了,话说回来。大约是应了“盛名之下,其实难副”那句老话,究其一生,谢道韫似乎并没能真正以诗成名,她留给后世之诗,也实在太少了。

我有点小人的揣测,谢姑娘的那些诗未必都是些珠圆玉润之作,至少它们不会高出“咏絮”的水准,否则,以她家的名望和人气怎么也得有一些佳作流传于世的。

最后说说谢姑娘的归宿。还是那句话“之子于归,门当户对”,谢道韫的婆家自然不差,公公是王羲之——他的简历就不用我介绍了吧?小叔子们跟她的兄弟们有一拼,算起来也就谢道韫的老公弱一点,但人家也算是个钻石男了,长得不错,品行端正,官也做得不小,几个元素加起来,谢姑娘也算嫁得不错的。

只是谢道韫不是那些没见过世面的小户人家的女子,她的参照物是娘家那一堆牛人,以及声名在外的公公小叔子,想想自己的老公,真觉得自己嫁得太差啦,于是她在某次回娘家时就委屈地抱怨:不意天壤之中,竟有王郎!那意思,王郎就是该死该扔的货色!

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谢姑娘大抵是个心态不平和不大度的姑娘,也可以刻薄地说年幼时人为炮制的一场人气盛宴给了她莫名的优越感,她在娘家人面前说自己的老公不好就是没有智慧的表现,这样的才女大概嫁给谁都不会有快乐的人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