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许多公司都是家族企业的运作模式。在这些组织里,老板的亲戚往往占据公司关键位置,更有甚者,一些能力有限的“皇亲国戚”手握大权。作为公司最高决策者,如果不注意对他们进行约束和管制,将会对公司发展带来严重危害。
某公司的销售主任是公司老总的姐夫。说实话,大家都清楚这人没什么真水平,如果说有特长,大概就是擅长做表面工夫了。平时工作拖拖沓沓,但是老板一来,马上摇身一变,一副十劲十足的样子。而且,他自认仰仗着和老板的亲密关系,好像拥有了某些特权,经常对员工指手画脚,而且说不到点子上。大家私下里对此极其反感、厌恶。
有一次,这位销售主任一时兴起,对财务部门一位职员的工作横加干涉,甚至恶语相向。恰巧老板经过,这位职员就当着老板的面指出了那位“姐夫”的诸多错误。接着,老板把“姐夫”带到了办公室密谈。没想到,第二天那位职员就被炒“鱿鱼”了。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位职员后来在另一家企业发展得很不错,据说那儿的老总特别欣赏他的敢于直言。其他看不惯那位“姐夫”嘴脸的人,也都开始考虑另谋高就。其实,真正该走的应是那位“姐夫”,可惜老板太相信自己的亲戚了,结果公司经营状况一直走下坡路。
中国人重视家族血统观念,对自己的亲戚常常另眼相看。本来无可厚非,但是,经营一家公司,领导人就不能用远近亲疏待人处事了。道理很简单,工作中必须按规律办事,不能因为是自己人就乱了章法,否则任何事情都难以开展下去。
私营公司里,一些老板觉得亲戚是“自己人”,好办事,会格外恩恤,给予利益而不觉肉痛,放任大权而不加约束。不可否认,亲属当中也有很多德才兼备的人,但是那些不自爱的亲属,仗着和老板的亲密关系破坏公司的秩序和制度,不好好地办事,问题就严重了。领导人如果对他们过于重用,亲戚感情高过公司制度,甚至超过了公司的利益,就可能会带来麻烦,令公司身陷险境。对家族企业来说,领导人应该首先管好自己的亲属,“教戒为先”特别重要。
13.利益驱动,散财成事
攘攘熙熙,皆为利来,熙熙攘攘,皆为利往。——司马迁《史记》
经商的同的是为了赚钱,获取利润。一个浅显道理是,“将欲取之,必先予之”,只有先投资,才能有收益。购买设备、支付工资等都是投资中的成本部分。一些老板做生意时,舍不得花钱,该花的钱不花,结果很难办成大事。
20世纪60年代,旅日韩裔企业家重光武雄在创办“东天”门香糖厂的时候,只有6名工人,很不景气。为了把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发展壮大,重光武雄在广告宣传上舍得仡大钱,在散财的同时赚取了更多利润。
当时,法国影星阿兰·德龙名声大噪,走红影坛,在世界拥有数以亿计的影迷。重光武雄想,如果能够让阿兰·德龙为“东天”口香糖做一次广告,一定会获得良好的效果。但是,阿兰·德龙是大名鼎鼎的影星,怎么愿意为一家不知名的小公司做广告呢?不是重光武雄思想保守,这是当时许多人的想法。
但是,重光武雄相信,只要满足阿兰·德龙足量的要求,一定能为我所用。打定主意,重光武雄立即付诸实施。他通过各种关系,多次登门拜访阿兰·德龙,请他参观自己的工厂,并且提出了许多优厚条件。阿兰·德龙终于被对方打动,于是慨然应允到“东天”口香糖厂参观。参观那天,重光武雄派出丫最为豪华的车队,场面极其壮观。借助这次宏大的气势,“东天”公司赢得了无数忠实的消费者。
经商获利,必须懂得“散财”与“聚财”的辩证关系,才能赚大钱、成大事。“追求利益”驱动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也引导着人们的各种活动。懂得适时散财,才能让别人给自己帮忙、办事,从而获取更大的利益。
14.永不树敌,只求恒利
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丘吉尔
在商言商,商业世界中是以追求利益为终极目标的。一方面,要多交朋友,发展合作关系;另一方面,不要四面树敌,而应以“利益”为重。现实世界复杂多变,今天还是竞争对手,明天就可能成为合作伙伴,利益才是商业合作中不变的真实基础。
2005年6月21日上午,美国总统布什在白宫与应邀来访的越南总理潘文凯举行厂会谈。会谈结束后,两位领导人在轻松的气氛中召开记者招待会,随后发表了一项联合声明。从交战对手到合作伙伴,再次印证了国际关系巾的著名论断——“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商业世界中,竞争固然必不可免,但是随着全球化趋势加剧,“与对手合作”越来越司空见惯。2003年8月底,飞利浦CFO柯慈雷宣布,公司重整旗鼓的支柱之一就是加强与竞争对手摩托罗拉的合作。2003年10月底,索尼董事长兼CEO出井伸之宣布新的重组计划,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将与三星组建生产液晶显示器的合资企业。
研究表明:近几年,70%以上的跨国企业合作都是水平型的,即发生在直接的竞争对手之间。显然,与竞争对手合作不是偶然的现象,追求最大利益、共同利益成为合作的基石。
从事商业活动,就是要与客户、消费者发生关系。与大家交朋友,而不是树敌,才能赢得众人的认同、信赖、支持,才能赚取利润。那种不善于与人合作、只会到处得罪人的做法,是一种愚蠢的行为,只能让我们的财源枯竭,山穷水尽。学会与对手合作,这是从事经商活动、管理企业的人应该掌握的一个基本做事方法。目前,中国企业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合作共赢的案例屈指可数。其实,与人合作不仅能获取最终利益,还能获得对方拥有而自己没有的资源,避免重复投资:还能预防未来潜在的风险,提高生存几率。
15.办事靠脚,经商靠脑
善于少走弯路的人,总是一个用头脑驾御自己人生每一步的聪明人。——比尔·盖茨
一位富翁被抢劫,他面无惧色,对强盗们说:“你们可以抢走我的一切,只要留下我的脑袋。用不了多久,你们还足一贫如洗,我还会拥有被你们抢走的一切。”为什么呢?因为富翁有智慧,智慧可以让他重新拥有一切。
对此,一位经济学家做了更透彻的分析:“人的体力差别和脑力差别不是在一个数量级,这是生理决定的。一个跑得最快的人,和一个只有平均速度的人相比,不会超过一倍;但是~个最聪明的人和一个有着平均智力的人相比,差别就会有十倍,甚至几十倍。”
1974年,美国政府清理自由女神像,翻新扔下来的废料成了令人头疼的问题。后来,政府向全社会广泛招标,希望有人把这堆讨厌的垃圾处理掉。可是,几个月过去了,也没有人应标。一位正在法国旅行的犹太商人听说此事后,马上乘飞机到纽约。他看到自由女神像下面堆积如山的铜块、锣丝、木料,未提任何条件,立刻与当局签了字。
纽约的许多运输公司都为他的这个愚蠢行动感到可笑,因为在纽约州对垃圾的处理有非常严格的规定,弄不好就要受到环保部门的起诉。但是,这个犹太商人把废铜熔化,把它铸成小的自由女神像,把水泥和木板做成小的自由女神像下面的底座,把废铅、废铝做成纽约广场的小的钥匙,最后他甚至把从自由女神像身上翻新下来的灰尘用包装包起来,卖给花店做肥料……短短的三个月的时间里,他让这堆废料变成了350万美元现金,使每磅铜的价格整整翻了一万倍。
对经商来说,头脑尤其重要。智慧的商人变废为宝,变不利为有利,直至富甲一方;智商平平的商人磕磕绊绊,赚的没有赔的多,到最后身无分文甚至负债。比如,犹太人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有商业头脑的民族。道理何在?因为他们不仅在用钱做生意,更是在用大脑做生意。
做生意,仅仅依靠热情、努力、勤奋,不一定能成功。因为,它是体力劳动,不是一个“排汗工作”,应该是一个有智慧、有技巧、符合一些客观规律的逻辑过程。要想成为一个智慧的成功商人,就不要吝惜动用你的大脑。在日常商业活动中,不仅要勤恳地千,还要思考着干。思考决定行动,行动决定成功。
三、职场有玄机
职场有玄机,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这年头,不变成个七窍玲珑之人,就会一不小心被扫地出门。有能力的人不怕没有成功的机会,但是你可知道,职场上的你来我往是有大学问可以研究的。尽管你已经在职场上摸爬滚打了许多年,但是不能说,你已经深谙其中的要领了。在职场上,做人也好,做事也罢,都要摒弃文凭、关系的幌子,认真做个小学生,从头学起。
1.保持联系,人脉升级
人生何处不相逢?——唐·杜牧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从聚合到分离是人生不可避免的一种发展态势。当我们离开原来的同事时,一定要保持联系,时刻问候,而不能“人走茶凉”,从此音讯皆无。
李丽在一家外氽工作三年了,她感觉自己在原来的公司没有很大发展空间,所以想寻找新的机会,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几年来,她在这家企业人际关系良好,和同事保持着~种融洽的合作氛围;所以当她准备离职时,大家都舍不得她离开。李丽当然也很留恋朝夕相处的同事,所以她把大家召集起来,进行了一次告别晚宴。
进入一家新企业后,李丽经常和大家保持联系,遇到重要节日少不了问候,隔段时间还要来一次聚会。有一次,李丽在业务上遇到了难题,正在郁闷的时候想到了以前的同事。结果,她在同事的帮助下很快解决了难题,还通过介绍认识一大批客户,这给她的发展提供了很大便利。
离职但不丢掉与同事的人际关系,巧妙经营自己的人脉,这就是李丽成功的经验。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人走茶不凉”。马克思曾经深刻指出:“人在本质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对那砦长久在职场打拼的人来说,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但使我们的生活更充实,还能在事业发展上给我们提供难得的机会,带来意外的惊喜。
目前,频繁的社会流动使人们意识到“人脉”的价值,所以许多人都开始有意识地建立和维护自己的人际网络。经验表明,缺少良好的人际关系会使人们在工作和事业发展中寸步难行。所以,想要在职场中适者生存,首先要出色掌握“人走茶不凉”的经营智慧,善于依靠“关系”成功。
人的生活环境和职业不断变化,朋友的圈子也会随之变化,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在结识新朋友的时候,不能忘记老朋友。现代社会里,跳槽司空见惯:但是离开一个组织的时候,一定要留下自己的人脉资源,这样可以使我们在未来的某个时刻获得有利的帮助。
2.以和为贵,避免摩擦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工作中一个人单打独斗是不现实的,我们需要与其他伙伴加强合作,才能实现远大的发展同标。所以避免与人发生摩擦,学会与他人合作,增强自己的团队精神,是我们在工作中取得成就的基本要求。
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有,一个著名的木桶理论。一只木桶能装多少水,不是取决于最高的那块板子,而是取决于最低的板子。运朋到人力资源管理中就是,要注意加强团队整体的凝聚力与合作精神,否则就会影响到全局的运作。
孔子说过:“礼之用,和为贵”,强调在处理社会关系时,要遵循“贵和”的原则,减少人际关系冲突,实现和谐发展的目标。我们在接受工作任务以后,要和其他同事建立合作关系。比如执行一项营销计划,要和市场部门、公关部门、产品部门等建立广泛的沟通和联系。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不善于与同事合作,而是我行我素,甚至故意制造摩擦,就很难在工作上有大的进展,更不要说取得骄人的工作业绩。
一些跨国企业在招聘员工的时候,一个重要指标就是测试应聘者是否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口的也是为了在日后工作中要大家精诚合作,获得更大的收益。事实上,中国自古就有“和气生财”的说法,强调和谐融洽才能带来商机、利润。
在现代职场中,有人把官场中的那一套做人做事的方法拿过来,崇尚内部争斗,结果给自己的人生和事业发展带来了巨大危害。这些人奉行“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哲学,彼此之间勾心斗角,严重分散了个人精力,弱化了组织运作效率,称其为害群之马一点都不过分。
其实,即便在古代政治博奕中,那些会做人会做事的统治者也在努力避免“狡兔死,走狗烹”的惨烈景象。比如,赵匡胤通过“杯酒释兵权”,既保住自己希望获得的权力,又避免了狼烟再起,有效化解双方的误会,最大程度上卜避免与部下发生兵戎相见的摩擦。对此,是不是应该引起某些人的思考呢?
和则两利,斗则两伤——这不仅是对军事斗争的描述,也是现代组织人际关系的基本法则。每个人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但是我们要善于把握自己,与同事发生矛盾和误解时要懂得克制自己的欲望,约束自己的行动,尽量避免发生摩擦。没有面对面的摩擦,还有解决问题的可能:一旦发生摩擦,往往会使自己寸步难行。
3.日事日清,绝不拖拉
今天的事情今天做。——俗语
“我想去桂林,可是我有时间的时候没有钱,有钱的时候没时间……”,这是《我想去桂林》歌巾的咏叹。工作中,这种做事“拖拉”的心理也普遍存在。许多人为自己找出种种借口,抱怨无法按照预定的设想完成工作任务、达成工作同标。为化解这一难题,我们必须做到“日事口清”。
“想”和“做”历来存在着一个鸿沟,许多美好的设想最后无法实现,除了客观条件的限制外,许多情况下是由于自身懒惰、办事拖拉造成的。在学校读书的时候,有人总是拖到最后一刻才动笔写重要的论文,或者准备期末考试;工作中,也有人把重要的事情拖延到截止日期之后。结果呢,自己的设想总是不能实现,学业、事业屡屡受挫。其实,“拖拉”的危害远不止于此,它还可能毁掉我们的婚姻、家庭、人脉、财富,甚至是生命。
1984年,张瑞敏在青岛电冰箱总厂(海尔的前身)提出了“日事同毕日清日亮(高)”的观点,即当天的工作要求当天完成,每一大要比前一天提高1%:这再次印证了海尔公司那条重要的做事理念:什么叫小简单,能够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什么叫不容易,把非常容易的事情做好了,就是不容易。
烹调需要作料,做事需要方法,谈起有效的工作方法,似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家秘方”,但是“做事小拖拉”几乎是每个成功人的共同之处。道理很简单,效率低下,就意味着比别人慢半拍,怎么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呢?
没有不能成功的英雄,只有效率低下的失败者。一个人的办事效率对其人生、事业发展起着决定作用。“日事日清”就是“今天的事情今天做”,“不期望明天”,“想做就做”。试想一下,坚持“想到就做”,随时处理工作中的各种问题,不但减轻了自己的工作压力、不断获得新成绩,还少却了往日内心的负罪感,能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去。做到了这一点,你就能成为一名高效经理人、一名高效能人士。
4.沟通越多,误解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