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科学家于1954年在埃及萨卡拉地区发现了一座从未被盗的坟墓,墓中的金银财宝依然完好,在黑暗中熠熠生辉。北科尼姆教授带领考古人员撬开滑动的但不可拆卸的石棺盖时,空无一物的棺材让他们迷惑不解。
难道木乃伊长了翅膀飞起来了吗?
难道安葬者把大批财宝放进修得富丽堂皇的陵寝时,把死者忘记了?
在1955年,科学家们发现了库尔干五世的坟墓。人们大为惊叹地发现,整个墓室堆满了长年不化的冰块,墓中所有的随葬物品保存完好。一对全身****的男女安眠于冰块之中,宛似活人。他们神态安详,若有所思,看他们的样子,他们还对人间恋恋不舍。
与此相似的是,在美洲安第斯山脉有冰坟,在西伯利亚有冰川坟,在北非和南非均发现过木乃伊。这些冰坟主人的身旁,奇珍异宝与日常用品堆放在一起。所有这些墓都设计得精美异常,牢固难破,历千年风寸,仍然完好如初。
只有那些相信来世转生的民族才会煞费苦心地保存尸体。
对于古代埃及法老为何把自己制作成木乃伊,现代人们的观点很不一致。也许是某种宗教信仰,他们希望自己能复活或者来世仍地位显赫;抑或是他们希望能化腐朽为神奇,将他们的身躯永存于世,精神和肉体永在。这些都是秘密,未解难解的秘密,这些秘密的解决需要专家学者持之以恒地调查取证,才有可能使这些秘密不再深埋于地下。
木乃伊心脏真的还在“跳动”吗?
在埃及卢索伊城郊外,又出土了一具木乃伊,人们将其从墓穴中抬出来,准备先进行初步的处理,然后再送交国家文物部门收藏。在工作过程中,一名祭司似乎觉得这具木乃伊存在着某些特殊的地方。是哪里特殊呢?他仔细地检查了眼前的木乃伊,发现一种奇特的有规律的声音从这个木乃伊体内发出。究竟从哪里传出这微弱的声音呢?循着声音找去,发现是在心脏的位置传出了这种声音,仿佛是心脏的跳动声。这一发现使人们极为震惊,但这死者的心脏不可能还在跳动。那么究竟这个木乃伊的心脏里藏了什么东西呢?
这具木乃伊被转送到开罗医院后,医院组织了一些专家检查了木乃伊,从尸体的表面人们无法得知其声音存在的原因,于是决定进行解剖检查。医生们把麻面拆开,解剖尸体,这时在尸体心脏的附近发现了一具起搏器。这具起搏器促使心脏跳动的声音清清楚楚地传到了人们的耳中,它很有节奏地跳动着,医生们测了一下,发现它每分钟都跳动80下,虽然2500年前的心脏早已干枯,但在起搏器的刺激下它还是有规律地跳动不止。这个能在2000多年后仍然跳动的黑色起搏器是由一块黑色的水晶制造的。由于有放射性物质在这块黑色的水晶里面,故而它能凭借自身的力量在那里跳动不止。
这一重大发现被医院公之于众,同时这个起搏器又被重新安放到木乃伊体内,人们可以自由参观。不仅众多的考古学家被这一消息吸引,大批电子学家也从世界各地纷纷赶到开罗医院,这具身藏心脏起搏器的木乃伊,令大家叹为观止,人们不禁要问:这黑色的水晶到底从何而来?在世界上现存的水晶中,只有白色和少数的浅红色或紫色的水晶人们曾经见过,而这种黑色的水晶从未有人见过。而且,2500多年前有什么人能知道这黑色水晶含有放射性物质可以使心脏跳动呢?另外作为心脏起搏器,它一定是在人还未死去的时候被安放在人体内,对人的心脏加以协助的。那么在古埃及的医学条件下,这起搏器又是怎样被当时的人们放入人的胸腔里去的呢?这一系列难解之谜引起了专家们的深思,有人认为:在文化发达的古埃及可能有一些具有特殊能力的术士出现过,这一历史奇迹是他们利用了奇异的手段创造的。那么,这只黑色的水晶起搏器究竟从哪里来,又是什么人制造了它并把它植入人体内的?这个谜的确难解。
古印度铁柱永不生锈的秘密
在印度有一根公元5世纪铸造的巨大铁柱矗立在德里城附近的麦哈洛里。这根铁柱高67米,直径约137米,用熟铁铸成,实心,古色古香的花纹装饰在柱顶上。据说为纪念旃陀罗王人们铸造了这根铁柱。
铁柱在露天中耸立了1500余年,经历了无数风吹雨打,至今仍没有一点生锈的痕迹,这是最令人惊异的事情。人们都知道,铁是最容易生锈的金属,几十年间,一般的铸铁都会锈蚀殆尽。
人们直到现在也没有找到能够防止铁器生锈的有效办法。尽管从理论上说,纯铁是不生锈的,但纯铁造价高昂,难以提炼。而且铁柱的成分被科学家分析后,发现其中含有很多杂质,绝非纯铁。照理说应该比平常的熟铁更容易生锈才是。
有人说古代的印度人早已掌握了制作不锈铁器的技术,但后来这种技术失传了,那为什么在同时代他们没有制作其他任何不生锈的铁制器具呢?而且没有任何关于这方面的记载出现在印度的典籍中。
孤零零地矗立在那里的铁柱好像一个不可理解的物证,在向人类的智慧发出挑战。
古希腊人制造过齿轮计算机吗?
在20世纪初,一位采集海绵的希腊潜水员在安蒂基西拉海峡的水底看到一个巨大的黑影。他游过去一看,发现是一艘古代沉船的残骸,这令他大吃一惊。这个突然的发现使他十分激动,他又一次潜下水,仔细察看,发现有大理石雕像和青铜雕像装在古船里面。
不久人们打捞上这条沉船。经专家考证,这艘古船沉没在水下已达2000年之久。也就是说,它沉没于公元之初。有关组织马上采取措施保护船上珍贵的古代艺术珍宝。
然而,又发生了另一奇迹,而它的价值,所有雕像都不能及。
在工作人员分析、清理船上物品时,他们发现有一团沾满锈痕的东西夹在无用的杂物中。在认真处理后,人们发现那里面有青铜版,还有一块上面刻有精细的刻度和奇异的文字,有被机械加工的铜圆圈残段。专家们马上意识到这圆圈意义重大,这种东西怎么会出现在古代船上呢?
在认真地拆卸、清洗它2次之后,专家们更加惊异了。那许多的细节部分清洗后,竟是一台由复杂的刻度盘、活动指针、旋转的齿轮和刻着文字的金属版组成的机器,经复制发现它由20多个小型齿轮、一种卷动转动装置和1只冠状齿轮组成,一根指轴在一侧,指轴的转动会带着刻度盘以各种不同的速度转动。青铜活动版保护着指针,版上面有供人阅读的长长的铭文。
美国学者普莱斯用x光对这台机械装置进行了检查,最后断定它是一台计算机,太阳、月亮和其他一些行星的运行都可以用它来计算。据检测,它制造于公元前82年。世人都为之惊异。要知道,是在1642年帕斯卡尔才发明了计算机,而且当时他制造的计算机械十分不准确。虽然希腊人被人们公认是古代最有智慧的民族,但人们对这台古代计算机的出现,还是感到不可理解。
还有,这个机械装置全部是由金属制成的,精密的齿轮转动装置也在其中使用。而人们都知道是在文艺复兴时代才使用金属齿轮转动的。这涉及必须具备钳、刨、铣等机械加工工具才可以制作它,而在古希腊是根本就不存在这些工具的。
于是人们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到底是谁制造了这台“安蒂基西拉机器”?
有人说,如果确是古希腊人制造了它,那么恐怕要彻底改写古希腊科学技术的历史。但又无法进行这样的改写,因为只有这个计算机的证据,人们并不知道它的制造者。在古希腊和其他一切古代民族的文献中,关于计算机机械的记载也从未发现过。
如果不是古希腊人制造了它,那么是谁制造了它,有没有可能是比古希腊人更聪慧、科技水平更高的不明生命所为呢,不得而知。
火箭是我国最先发明的令人信服吗?
首先在《兵法十二篇》中提出拜占庭皇帝列奥六世(公元866—912年)时士兵用的一种投火器很有可能是火箭的,是意大利人瓦尔图在1450年提出来的。这便是火箭源于拜占庭说的开始。此后有不少英法学者对这一观点表示赞同。
18世纪的英国东方学者哈尔海德则提出了印度是火箭发明国的说法。1776年,在哈尔海德翻译印度《摩奴法典》时,有“火炮或任何种类火器”、“火炮”的句子。《摩奴法典》汇编了古印度的宗教、哲学和法律,编成时间大约在公元前3—前2世纪间。如果那时已有火炮或其他种类的火器的话,火药的产生当比那时早。众所周知,世界公认火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摩奴法典》与唐初炼丹家和药物学家孙思邈最早记录火药的配方时间相隔千年,众多学者因此对之提出质疑,印度学者赖伊即指出哈尔海德的译文中存在错误。
美国学者维特认为以上是因为传说、神话被学者当成了史料,因而结论自然是错误的。他这样分析是不无道理的。但那些相信印度起源说的人并不以为然,因而也只能代表一种观点。在《论火箭的起源》一文中潘吉星认为在1222年印度本土最早出现火箭,那时火箭曾在北印度被蒙古军在对花剌子模国王札兰丁实施追击时使用过。这就是说,在1222年以前印度人根本搞不清楚火箭是怎样的东西。
对火箭源于中国这一观点表示赞同的中外学者,一般认为宋代是火箭的最早发端年代。
在鱼豢的《魏略》中始见“火箭”一词,《魏略》中记载魏明帝太和二年(公元228年)十二月,诸葛亮攻郝昭,郝昭射诸葛亮的云梯的武器即是火箭。不过那时的火箭并非用火药来推进的,而是在普通的箭上扎上一些耐烧的艾叶、松香和油脂一类的东西,然后用弓箭射出。
印度火器史学家戈代认为火药和火箭的起源地均是中国,是在14世纪以后才陆续传入印度的,而这时中国的火箭已出现很长时间了。
著名的科技史学家李约瑟也说:“中世纪中国的最伟大的成就之一是火药和火药武器的发展。”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关于火箭的记载也有很多,诸如《宋史·兵志》、《武经总要》等。但仍有人质疑中国是火箭发明国的说法。质疑的根据是明朝丘浚的《大学衍义补》,丘浚(公元1420—1492年)这样说:“宋太祖时始有火箭,真宗时始有火球之名,然或假木箭以发,未知是今之火药否也?历考吏制,皆所不载。不知此药于何时仿于何人?意者谓在隋唐以后始自西域,与俗谓烟火者同至中国欤?”中国火箭西来说是由英国汉学家梅辉立首先提出的,他认为公元6世纪火箭才传入中国。然而仅凭此一条史料,似乎又有点势单力薄,难以说明问题。因此火箭到底起源于哪一国,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泰坦尼克号”到底因为什么沉没
1912年4月15日凌晨2点20分,号称“永不沉没的泰坦尼克号”连同1500多名乘客和船员,一起葬身大西洋底。灾难发生后,西方国家媒体迅速对沉船事件予以大篇幅的报道,对于沉船的原因和场景有许许多多的说法。而世界上许多国家的船舶设计工程师们也对这一沉船事件极为关注。为了揭开这个谜,他们搜索并分析了当时各种报道,推断出造成“泰坦尼克号”沉船的原因应该是部分船舱施工建造不符合要求,以至于船遇到冰山后船体内的钢板被撞得变了形,撞松了铆钉,并从接缝处将船体撕开了一个大口。当然,也并不是所有的工程师都认同这一观点,这也只是一种可能。
海洋地质学家在1985年8月找到了“泰坦尼克号”的残骸。他们发现,“泰坦尼克号”沉没时船体已被分裂成船头和船尾两部分。可喜的是,1991年,海洋地质学家史蒂夫·布拉斯科和他的同伴们在“泰坦尼克号”沉没现场又把一块船壳钢板打捞上来。他们发现,这块钢板碎块的边缘参差不齐,随后,他们在实验室里检验了这块钢板,冶金学家肯·卡利斯利用技术检测了该钢板的易碎性。实验结果显示,“泰坦尼克号”船壳钢板的质地出奇的脆。人们由此认定,是冶炼技术问题导致了船体的沉没。因此史蒂夫“那时的造船技术超前了,但冶金技术没有跟上”的说法得到了证实。